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哪里能买到巴中特产 巴中十大特产排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哪里能买到巴中特产 巴中十大特产排行更新时间:2022-05-03 03:36:04

一.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四川凉粉

四川凉粉

四川的凉粉一般分为三种:用豌豆做的叫白凉粉,用大米做的叫米凉粉,还有一种用绿豆做的则叫“片粉”。四川名小吃中的“川北凉粉”即是用白凉粉制作的,“洞子口张凉粉”是用米凉粉制作的,而“梓潼片粉”则是用片粉制作的。

四川凉粉虽然分为三种,且三种凉粉质地不同,风味各异,但其加工方法却基本相同,即都需将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煮制——成形四道工序制成凉粉,再对凉粉进行改刀和调味。

四川凉粉大多以凉拌的方法制成小吃,其中只有“洞子口张凉粉”是以煮的方法制成的。凉粉除了可制成小吃外,还可以用作烹制菜肴时的配料。例如,目前风靡四川的“凉粉拌鹅肠”、“凉粉烧牛肉”、“凉粉鲜鱼”等菜品,就是以白凉粉或米凉粉为配料烹制而成的。

下面就分别介绍三种凉粉的加工方法,以及用这三种凉粉制成的常见小吃品种。

白凉粉

1、白豌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冬季泡24小时,春秋季泡20小时,夏季泡16小时后,另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纱布和箩筛过滤,除净料渣。将过滤后的粉浆用木棒搅匀,待其沉淀后,滗去上层清水不用,将中层水粉及底层坨粉分别盛入容器内。

2、铁锅置大火上,掺入清水约3500克烧开,下入水粉搅匀。将坨粉用温水1500克稀释成浆,待锅中水粉烧沸时,下入坨粉浆,并用搅棒不停地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粉浆能看到起丝时,即改用小火,并继续搅动。待搅棒挑浆能呈片状流下且锅中不断起小泡时,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先抹少许色拉油,接着将煮熟的粉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白凉粉。用白凉粉可制成“川北凉粉”、“旋子凉粉”等小吃。

片粉

1、绿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约8小时,再洗一次并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箩筛将粉浆过滤以除净料渣,随后将粉浆装入缸内,沉淀约2小时,滗去上面的黄水不用,留下面的白粉,再加入清水1250克搅匀。

2、韭菜叶500克洗净,舂成极细的茸,再加清水250克调匀,去渣取汁;白矾15克用清水溶化。然后将韭菜叶和白矾水一起加入粉浆内,搅拌均匀。

3、铁锅置火上,掺入清水烧开并保持微沸。取圆形铝制平底烫锅一只,先在锅底抹少许色拉油,再舀入粉浆在锅内荡平约3毫米厚,随即将烫锅微微倾斜,让铁锅中的沸水流入烫锅内并从粉面流过,片刻,即将粉浆烫熟,之后连粉带烫锅一起放入清水中漂凉,即成片粉,依法逐一制完。用片粉可制成“梓潼片粉”等小吃。

米凉粉

1、大米2500克淘洗净,用清水浸泡6—8小时,另换清水2500克,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米浆。

2、铁锅置大火上,倒入米浆,边烧边用搅棒不停地搅动,煮至米浆半熟时,加入浓度为2%的石灰水35克,继续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米浆呈片状流下时,改用小火保温,继续搅动约25分钟,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抹少许色拉油,将煮熟的米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米凉粉。用米凉粉可制作“洞子口张凉粉”等小吃。

二. 四川省 巴中市 通江县 罗村茶

罗村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通-村茶为恢复名茶,产于通江铁溪镇罗村。在唐、宋时品质超群,被列为四川八大名茶之一。1994年获四川省第三届“甘露杯”优质名茶证书和奖杯。2005年获中茶杯一等奖。

罗村茶产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罗村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一般清明前后开采,其工艺流程是:拣剔→摊青→杀青→抖散(清风)→初干→做形→回潮→烘焙→分级包装。

罗村茶的品质特征:外形扁平、直、匀整、色泽嫩绿、香气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纯回甘、叶底黄绿匀亮。

 罗村茶产地范围为四川省通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三.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香菇

南江香菇多生长在深山老林中的椴木之上,饱受雨露滋润,吸尽大地之精华,是纯天然食品。南江香菇以味鲜而香、营养丰富著称于世,素有“植物皇后”美誉。南江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繁茂,有着得天独厚的食用菌生长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而南江县种植香菇由来已久,所产段木香菇、质地优厚,菇形园整、色泽纯正、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深受客户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全国食用菌实用技术的普及,南江香菇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服务体系,已成为南江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不可多得的旅游产品。

四.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水煮牛蛙

菜系:川菜

口味:香辣

价格:40-80元

原料:

牛蛙350克,生菜(团叶)150克,大葱10克,大蒜(白皮)10克,姜5克,辣椒(红,尖,干)5克,料酒15克,盐4克,酱油15克,鸡精2克

制作方法:

1.先将牛蛙洗剥赶紧,剁好;牛蛙再用香辣粉拌匀,腌放15分钟。把牛蛙放热油锅内煸炒至玉白色盛出。

2.继续放油,然后放葱、姜、蒜头、尖红辣椒、香辣粉炒出香味。

3.加一大碗水,再放入煸好的牛蛙;依次放料酒、盐、酱油,等快熟时放入生菜叶,加点鸡精即可出锅。

五.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梅花鸡

通江梅花鸡形成历史大约有两千年,从清代至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因经济封闭,交通不便,通江县农户饲养的土种鸡,采取以户为单位的小型分散的半舍饲半放牧饲养方式。通江梅花鸡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和生态环境中,经自然选育而形成的。通江梅花鸡体格中等、头颈高举、尾羽上翘、体格结实,属蛋肉兼用型(其中的梅花羽系体型接近肉用型)。通江梅花鸡因长期自然放养,活动空间大,放养地生态环境好等优势,具有适应性好、觅食力强、体质结实、反应灵活、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驯、产蛋和产肉性能良好、蛋较大、肉质鲜美等优点。

六.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魔芋

南江魔芋,又名鬼芋,属单子叶植物纲,多年生草本状球茎植物。南江魔芋营养丰富,使用价值高,是魔芋之珍品,尤其在南江独特的气候、地质、土壤和无工业污染的环境中,更具色白、沙细、肉包边、葡甘露聚糖高的特点。南江魔芋始种于20世纪30年代,早已闻名全国。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测定,南江魔芋与国内其他生产的魔芋相比较,晒干率高出1倍,所含葡甘露聚糖高出30~40%,出粉率高出20~30%,被外商誉为国际魔芋“王牌”。南江魔芋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天府国际食品博览会“名、优、特、新”金银奖。在2005年12月10日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南江推出的南江魔芋系列产品中,南江魔芋精粉荣获金奖,魔芋角荣获银奖,魔芋丝获优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以南江魔芋为本源生产的系列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东南亚国。

七.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巴中串串

巴中串串,是四川省巴中市的著名特色小吃,该品集麻、辣、鲜、香于一体,借助大巴山丰富的烫涮食材,打造出独具一格的串串口味,是巴中人最喜爱的小吃之一。

巴中串串是著名的巴中小吃,在巴中的大街小巷,当地人用干净的竹签将切成小块的食物穿起来,然后在放有各种香料的熬了不知道多少岁月的老汤里煮熟,然后再配你依据自己口味调制的调料小碟里,味道硬是巴适得很。QTx

巴中串串在几乎巴中市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其中尤以原草坝街的串串最为著名,那里的串串可以算是巴中历史最悠久,光顾人次最多的了,而且以那里的味道最为正宗,辣而不燥,酸而不涩,油而不腻,实在爽口得很。QTx

与四川其他地方的串串不同,巴中具有得天独厚的食材优势,木耳、菌类这些来自大巴山的天然山珍食材,都成了巴中串串不可或缺的原料。QTx

八. 四川省 巴中 酒罐酒

袋子装粮纯粮精酿,篓子盛放,这就是酒罐酒瓶、盒独具匠心的创意设计,加之其悠久的地窖储存和醇和典雅的袅袅余香,完美体现了中华酒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令不少同行叹为观止,被称为巴中市人民的“五粮液”。( 巴中)

九.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南江土豆

南江土豆是南江县重要传统特色产业,种植历史悠久。土豆是巴中市域内重要的传统产业,因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粮、菜、饲兼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户生产中的重要作物,绵延千里大巴山。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向西实行战略转移到巴中后,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以通、南、巴、平为中心的,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南江土豆”作为红军军粮,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年来,南江土豆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其种植面积、总产、单产逐年上升,品种逐步扩大到菜用型和加工型,2009年,省农业厅将南江县确定为全省52个马铃薯良种繁育重点示范县之一。近年来,南江县依托南江土豆原种项目,扎实推进全县土豆高产创建活动,扩大南江土豆脱毒良种推广面积,提高生产水平。以高产创建为抓手,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扎实抓好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试验活动,加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推广力度,集中成片打造高产示范带、展示线和辐射区,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南江土豆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南江土豆常年播种面积24万亩,总产量可达36万公斤,年产值超亿元,对促进全县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十.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川明参

川明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川明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川明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品,即可药用,也能食用,是集医疗、食疗为一体的古之贡品。具有补肺、健脾、强身等功能,国内市场每年需求量2万吨以上,我市积累了川明参种植的经验,常年种植1万亩,产量约5000吨以上,目前,已建立了3万亩川明参种植基地,年产川明参2万吨,且我市双林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已研制的川明参泥,产品生产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权,产品1994年、1995年获四川省优秀产品称号。年产量300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广州、深圳等全国20个大中城市。( 巴中)

巴州区川明参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植历史悠久。川明参在巴州区习惯称沙参,又名土人参,伞形科草本植物,疗效与保健功能与野生人参相似,是秦岭--大巴山南麓特有的气候条件下多年生的绿色植物。野生川明参在巴州区大多数乡镇零星分布,面积100 hm2。野生川明参主要生长在光照较少的灌木丛中,任其自由生长,基本没有开发利用。栽培川明参主要是渔溪、三河场、花丛、九镇等乡镇,面积533.3 hm2。

巴州川明参既是大宗中药材,又是高级营养保健品,曾是古代宫廷御用贡品,具有安胃养胃、润肠解毒,清利肺热,益肝明目,强筋补血气之功效。巴州川明参主产渔溪,通常称为渔溪川明参,属地方,经过三百余年栽培,是迄今为止很优良的川明参品种。经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化验,巴州区川明参内含18种氨基酸、糖、钙、多种维生物和多种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营养丰富的环保绿色产品,具有质嫩,粉足,汤鲜等特点,其药用价值早载入《全国中药汇编》及《四川中草药大型文献》,有健身、护颜、养神、清肺、化痰、健脾、滋阴等功效,大多用于健身补品和食用配料,老少皆宜。

目前,巴州区已形成了巴州川明参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巴州川明参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巴州川明参绿色产品认证基地,培育了多家巴州川明参生产企业,研制出了巴州川明参饮料、罐头、茶叶、保健酒等系列产品,2010年,巴州川明参产值近3亿元,巴州川明参产业和相关产业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余人,带动了运输、餐饮、住宿、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加速发展,增加相关行业收入近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