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主要特产 陕西渭南大荔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主要特产 陕西渭南大荔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3 02:01:20

一.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红把条帚

韩城红把扫帚,久负盛史,是当地新婚嫁娶必备之物,亦是馈赠外地亲朋宾客的珍贵礼品。此物是当地能工巧匠用“牛尾巴”高梁篾子和红杆高梁外皮精细加工的制作而成。篾长30余厘米,把长15厘米左右,篾子粗细均匀,软硬适度,经久耐用;把儿铜(铁)丝缠扎,颜色深红,永不褪色。头部用独头、双头、三头之分,并系两颗银铃。颈部用彩绳分股,红、黄、绿、白多种颜色协调搭配。一把小扫帚,置于床头,既可添扫炕(床),又雅致美观,为床上的饰品锦上添花。

二.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大荔的水盆羊肉,久负盛名。以剔骨鲜羊肉、骨头、桂皮、花菽、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肥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

昔日的同州府衙,是水盆羊肉的故乡,最早烹调羊肉,用的是砂锅,所烹调的羊肉,瘦肉红润,肥肉白亮,羊汤清澈见底,讲究暗油醇香,食之浓香可口。由于砂锅形状如盆,故称"水盆羊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食客数量的增加,以及食用餐具的逐渐发展下,用碗或盘盛肉食用的,人们仍习惯称为"水盆羊肉"。

加工"水盆羊肉",首先要求羊肉在煮以前必须反复清洗,使羊肉雪白发亮,无血丝,再用羊骨汤熬制数小时后,才配以各种混合调料,经过五六个小时的焖制而成。

众所周知,在大荔吃"水盆羊肉",还离不开大荔的"月牙烧饼"。而此烧饼,是由于人们食用水盆羊肉的需要而渐次形成的。过去吃羊肉时,以烧饼为主食,而早先的烧饼是圆的,要夹肉时,还需把烧饼掰成两半,既参差不齐,且很不方便。在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与其把烧饼掰成两半,不如在烤制前直接切成两半,因这种既方便也美观烧饼状如月牙,遂称"月牙烧饼"。

月牙烧饼,热吃脆,冷吃酥。多年来还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南京到北京,同州府里好烧饼,掂起轻,摸着厚,空空里面能夹肉"。所以,人们在食用水盆羊肉时,老道食客习惯把碗里的肉往"月牙烧饼"里一夹,两手轻轻地一捏,美美地喝一口醇香的羊肉汤,咬一口酥脆的月牙烧饼,啊!那才是一种回味无穷的美味享受。正所谓"大荔水盆羊肉香,月牙烧饼拌清汤。同盛合美君自来,滋补养胃体健康"!

"同盛合"水盆羊肉店,眼下还推出了手抓羊排、特色羊头、烧羊腿、冷冻羊腿、凉拌羊杂、烩羊杂、酱牛肉等,又配备烹制调料,让身在外地而喜欢吃"水盆羊肉"的老乡可以方便食用。因此,"同盛合"为全市的"水盆羊肉"掀起了一次全新革命。

三. 陕西省 渭南 临渭区 渭南豆腐泡

豆腐泡,是渭南人的经典早餐,只有在渭南城区才能吃得到,堪称渭南一绝。可与羊肉泡,包子并称为渭南人三大必吃之早餐。豆腐泡,即豆腐泡馍,用精选的黄豆磨制成比豆腐脑略硬的软豆腐,馍是文火烙就的麦面饼,配以油泼辣子,干香椿末等秘制调料。吃时,先把馍掰成拇指大的块,连豆腐在锅里过几遍,使热,然后用勺子舀着吃,这是标准吃法。也可直接舀豆腐,就馍吃。吃时必嚼大蒜。

四.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同州西瓜

同州西瓜盛产于大荔县,因于古同州时种植,故得名。以个大、皮薄、甘甜而名传遐迩。

大荔西瓜,有“同州大西瓜”之称。走进古城西安,只要是吃过西瓜的人,提起“大荔西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大荔县志》中所记“西瓜出沙苑,味甘美,甲于秦中。”

为此,自古就有西瓜摊主真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豪情吆喝:“看看看,来来来,同洲西瓜甜的太。刀切哩,水流哩。吃一口,流一手。车拉哩,我卖哩。你不吃,见怪哩……”

1981年后,大荔县加强西瓜的技术指导,培训技术力量,进行品种更新,先后引进新澄杂交一代、早花、湘蜜、中育等27年良种。并采塑料薄膜进行地面覆盖,把成熟期提前一个多月。

1984年又引进新红宝、优红、郑杂等品种,面积发展到3万多亩,种植地区由洛南发展到洛惠灌区。在栽培技术上由部分地膜覆盖发展为全部覆盖,部分面积还采用地膜和拱棚双层覆盖。使商品西瓜从5月上市始,至7月底,前后三个月,源源不断。既调剂了人民生活,增加了农民收入。

大荔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境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种植西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属栽培西瓜的最佳优生区。大荔群众历来就有种植西瓜的作务习惯。长期以来,西瓜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之一,同州西瓜闻名遐迩,久负盛名。近两年来,随着西瓜品种结构的调优和种植模式的转变,全县西瓜种植规模持续扩张,呈现出抢季节以早取胜、创品牌以优取胜和出新招以特取胜的竞争态势,西瓜产业一路走红,实现了产销两旺。

五.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六.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馈赠蒸食

馈赠蒸食

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娘家母亲给刚出嫁的女儿定期“送馍”,另一种是家庭内部的节日馈赠。

①送馍旧时的婚礼,多在秋收冬藏后进行。因为此时,已无重大农事活动,乡民便有充裕的时间去料理儿女的婚姻大事。

女儿出嫁后,从来年正月开始,娘家便约定重要亲戚,借节日,带上一些精致而又有寓意的蒸食去看望女儿,农村人称之为“送节”或“送馍”。

正月节送的蒸食名曰“佑花子”,形如仰面而睡的孕妇,半斤水面做一个,各家依关系远近送12~16个不等。清明节送“糕子”,圆形,一层面、一层红枣相叠制成;另给女儿、女婿又各送一“子福馍”,给女婿的,馍上除枣之外,再镶嵌个鸡蛋,给女儿的,则将鸡蛋包入馍中。端午节送“花馄饨”(与普通馄饨形状略异),除此而外还要送粽子和“串串子”。“串串子”是一种布制工艺品,以细竹篾编成六角形架子,以红绸条裹扎,下是十二条五色丝线,每条线上缀以精工制作的香包、鸡心、棉疙瘩及各种小动物造型,正中丝线上悬个胖小子,这才是核心内容,所以,乡民通常把送端午节也叫“送串串子”。送完端午节,除了有的地方还要在六月六给女儿送“鱼儿馍”之外,大的送节活动就算结束。

以后的送馍,便是在女儿临产之时,在临产前十天或半月,当娘的还要再去看望一次,名曰“送爵子”。“爵子”实为包子,因形状似“爵”的上部而得名,韩城方言将“爵”读“脚”,可见此种蒸食起源也很久远。这时的“爵子”与平时的“爵子”不同,不能捏严,中间要留个口。另外,给女儿还专门特制了两个“爵子”,一包桃核,一包红枣,裹于手帕之中,当娘的进门后,先将这两个“爵子”由窗掷于女儿的炕上,女儿先掰开的那个如包核桃,则预兆生男孩,如为红枣,则生女孩。

女儿生孩子后要去娘家“熬满月”,回家时,外婆要给小外孙蒸“串串馍”,即把馍做成手指状,用线绳串起来,让外孙带回家吃。

②其他馈赠

每年春节,各家都要给前来拜年的小孩子赠送一个半月形的名叫“顾jua”的蒸食(“jua”是韩城方言对“口”的称谓,“顾jua”者,就是只顾吃的意思。)观其形而解其义,这种蒸食的名字起得极为贴切。因为过年对小孩子来说,就是吃、穿、玩,所以每到一家,主人便赠其一个特制的蒸食,以示关爱。

每年农历七月七,人称“乞巧节”,除了蒸娘娘馍敬献娘娘神外,各家还给年轻媳妇、女儿蒸“壳儿馍”,“壳儿”是当地人对“笸箩”的方言称谓。壳儿馍是用面制成笸箩形,内置用面制做的尺、剪刀、针、钱、顶针等物,传说七月七这天女人吃了壳儿馍就能心灵手巧,精于女红。给年轻男人和男孩,则蒸“砚台馍”,即用面做成砚台状,上置用面制做的笔架、毛笔、墨水瓶、墨锭、纸、镇尺等,据说男人这天吃了砚台馍,可增长灵性,读书有成。

七. 陕西省 渭南 临渭区 渭南时辰包子

渭南时辰包子创始于清乾隆年间,但那时不叫时辰包子,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渭南城南村出了一位做包子的名手叫张坤,他家的包子特别味长,每天食客络绎不绝,排成长龙,一过上午10时,就买不到包子了。因此人们就给这种包子加上“时辰”两字,尔后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渭南时辰包子从取料到制作都有严格的规程,一丝不苟。做皮的面要选上等小麦,用石磨细磨如箩,做馅的猪油,要用真正猪内腔里那两块板油,不能用花油,而且要精心贮存一年后再用。油去膜,切成黄豆般小粒,和以粗面粉,锅内加陈菜子油,用文火炒熟。佐料用华县赤水大葱,去头、叶、杈,仅取其中间的部分,拌上陈菜油、炒面作馅,最后再配以韩城大红袍花椒、小茴、大茴、丁香、桂皮、草果、砂仁、荜拨、豆蔻等制作的九味调料。再者,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面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也是时辰包子的独到之处,一般春、秋季节用酵面三分之二,对水三分之一,加适量碱水、二成热水和成,而夏季则用酵面、水面各半,加碱水和冷水和成,到了冬季,需用酵面五分之四,水面五分之一,碱和七成热水和成。

渭南时辰包子,每做6个油包子,便要搭配4个以豆腐和大葱作馅的素包子以调剂口味。半夜起来蒸包,过路人能闻见香味,蒸出的包子状如僧帽,小巧玲珑,周边洁白,包底金黄,肥而不腻,香味悠长,人说吃一顿包子能走10里路,还口齿留香,所以又被叫做“十里香包子”。吃时必佐以大葱蘸黄面酱,完后还须喝一杯浓茶。

八.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泡油糕

泡油糕由唐代佳点“见见消”(油浴饼)演变而来。糕面隆起,泡泡蓬松,其味芬芳,入口即消。形状玲珑剔透,犹如巧制凌花。

大荔泡油糕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取清水放入锅泡油糕内烧沸,加入猪油,将面粉倒大锅内,用小火将油面搓拌成熟面团,出坤放在案上,晾凉,再加凉开水反复揉搓成软面团,即成烫面。白砂糖、黄桂酱、青红丝、核桃仁、桂花、花生仁、冰糖为馅、熟面粉等制成黄桂白糖馅。将烫面揪成面剂,用手拍成片,放大黄桂白糖馅,制成糕坯。摆放一旁,适时入清油锅炸。炸时要掌握好油温,把握发泡时机,糕面出现薄如蝉翼、白如霜雪的一层泡,犹如繁花盛开,似乎见风即消,人口即化,松软绵润,芬芳醇香。因其顶部泡儿如花,故而得名。

泡油糕或呈圆球状,或呈塔状,均以顶部发的“泡花”旺不旺为品评标准之一,通体金黄,表皮膨松,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泡花钻白,外酥、内嫩,香甜爽口。

九.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高石脆瓜

高石脆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高石脆瓜最先在高明镇东高城村种植,因当地“城”发“石”音。故“高石脆瓜”一名由此而来。

高石脆瓜种植历史久。据东高城村村民王天仓讲有400年历史的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时,东高城村叫永乐堡,谱上有高石脆瓜记载。据该村王伟小时候听爷爷王疏才讲,永乐年间(大约永乐十一年)永乐堡有一村民跟随郑和下西洋,到波斯国(伊朗)引回甜瓜种子,在东高城村种后风味独特,起名为高石脆瓜,一直种植至今,大约600年的栽培历史。据《大荔县商业志》记载,清朝末年救时宰相阎敬铭以此瓜奉献皇宫,慈安、慈禧太后品尝后赞到“清香甜蜜、脆酥可口”,下令同州府年年上贡,从此成为皇宫贡品。

馈赠佳品

高石脆瓜素有“美甜瓜”之称,品尝下怀,回味无穷。民国年间,杨虎城将军曾到朝邑检查黄河事务,闲暇之余,与至交徐少南随朝邑县教育局长王疏才到高城品尝“高石脆瓜”后,欣然写下“高石脆瓜、名扬天下”的佳句。

高石脆瓜香气特殊,室内放者,满室喷香,在全国甜瓜品种中绝无仅有,长期在外籍工作的陕西乡党闻及此味便知家乡有客而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高石脆瓜已成为商务馈赠的高档礼品,“上省走京”,食者无不赞誉。

高石脆瓜外形呈圆柱形,柱体直径约10~13cm,长约25~35cm,单瓜小者重2~3斤,大者重5~8斤以上,堪称甜瓜之王。该瓜瓜面,头部顶端生有圆形脉纹,中心微突,以此为起点,呈辐射状向瓜的尾部又辐射出十道脉纹线,将瓜的柱体分割成极为匀称的十等份。所有的脉纹线全都微微凹陷下去,其余部分便自然呈现出非常规则的微突条状。横向将瓜切开,其外形规则的凹凸状错落有致,恰似菩萨坐下的莲花宝座。

独特品质

高石脆瓜可用“香、脆、酥、甜、美”五字概括。

香:高石脆瓜成熟后可释放出浓浓的特殊香气,大江南北瓜果市场绝无仅有。

脆:高石脆瓜本是甜瓜之一种,但大多数甜瓜瓜皮较厚,瓜肉硬而味欠佳,食用时必须先去其皮。而高石脆瓜的独特之处是瓜皮薄,瓜肉酥,瓜味美。

酥:高石脆瓜不但味香皮薄,同时肉厚且酥。

甜:高石脆瓜含糖量高,口感甜如蜂蜜,吃一口甜得封喉。

美:高石脆瓜的确美。香美,脆美,酥美,甜美是其品质美,还有其形体美。

地域范围

高石脆瓜生产区域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大荔县北部塬区,地理位置东经110°03′49″-110°18′46″,北纬34°89′94″-35°02′,涉及高明、两宜、范家等三个镇,总面积4万余亩,年产量1.4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色:高石脆瓜具有五大特色,可用五个字概括之:香、脆、酥、甜、美。外形呈圆柱形,柱体直径约10~13cm,长约25~35cm,单瓜重量小者2~3斤,大者5~8斤以上;该瓜瓜面,头部顶端生有圆形脉纹,中心微突,以此为起点,呈辐射状向瓜的尾部又辐射出十道脉纹线,将瓜的柱体分割成极为匀称的十等分。所有的脉纹线全都微微凹陷下去,其余部分便自然呈现出非常规则的微突条状;横向把瓜切开,其外形规则的凹凸状错落有致,恰是菩萨坐下的莲花宝座状,十分美观。 2、安全要求:高石脆瓜的产地环境符合GB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生产管理过程严格遵照《高石脆瓜生产技术规程》,农残检测超标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处理,产品标准符合GB8406.1《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十.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