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日喀则最大的特产 日喀则十大特产及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日喀则最大的特产 日喀则十大特产及图片更新时间:2022-05-08 19:28:53

一.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二. 西藏 日喀则 仁布县 邦典

第一次在拉萨听到藏语“邦典”时,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是隐约知道它与藏族服饰有关。有一天和一位藏族朋友逛街,她说要给自己的母亲买一个“邦典”,我才知道“邦典”也就是在我们老家(我是一个康巴藏族)被称为“布夜”,汉语称为“围裙”的东西。

“邦典”是已婚妇女才配戴的,五彩的布条缝制而成,极像天边的彩虹。“邦典”可以说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和西藏地区的“邦典”相比,康巴的“布夜”就没有那么好看了,“布夜”是用黑色的布或者是黑色的缎子做成的,不管布料怎么变,颜色永远是黑的。

时代变迁,穿藏装的人越来越少了,也很少有人知道“邦典”的来历了。为了知道“邦典”的来历,我向外婆发起“攻势”,一个电话过去非要她告诉我“邦典”是怎么来的。外婆被我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告诉我在旧社会“邦典”就是一块遮羞布,延用至今,就是一种习俗。这时在旁边的大姨说,因为我们那里是农区,在地里做农活的时候,“布夜”可以拿来擦汗,可以取下来放在头上遮太阳,下雨了还可以用来遮雨。外婆和大姨说到这里,我似乎知道为什么康巴的“布夜”是黑色的了。而西藏的“邦典”之所以做得那么漂亮,可能是更容易让大城市的时尚妇女们接受。大姨说:“现在这边做农活的人也开始少了,很多年轻一点的妇女都戴西藏的‘布夜’,因为好看吧!只有一些上了年龄的人还是戴黑色的‘布夜’。”

“邦典”随着时代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时尚了,颜色越来越好看,质量也越来越好,成为藏族女性服饰中最耀眼的装饰品,“邦典”可以说是藏族妇女膝前美丽的风景。

三.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四. 西藏 日喀则 白朗县 藏鞋

牛皮做底,鞋帮用各色丝线或各色皮革、氆氇、金丝缎制成。藏鞋大致分为三种,即“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札鞋”。“松巴鞋”以花纹美丽而著称;“嘎洛鞋”美观、结实;“多札鞋”产于昌都。做鞋的手工业者多集中在拉萨、日喀则、昌都、泽当等地。

五. 西藏 日喀则 谢通门县 牛古沟陶器

仁钦则乡牛古沟陶器是谢通门县唯一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谢通门县的特色民族手工业产品。

六. 西藏 日喀则 亚东县 亚东黑天麻

兰科。



多年生共生草本。成熟的植物体有块茎及花茎,没有根和叶。块茎肉质,淡黄色,长卵形或长圆形,长7~15厘米,有均匀的环节,节处有膜质鳞叶。花茎 直立,高1~1.7米,总状花序顶生,花淡橙红色或黄绿色。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海拔400~3200米的林隙或林边。 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甘肃、吉林、台湾及西藏。印度、不丹、尼泊尔、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地区亦有分布。



天麻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使用历史,在历代本草中列为上品,其记述最早见于《神家本草经》。块茎主要含天麻素等成分。性平、味甘,有息风、止痉的功能。 主治眩晕、头痛、四肢拘挛、麻木、神经衰弱、失眠、风湿疼痛、小儿惊风等。因药源紧缺,近年来已采用人工培植的方法生产。天麻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一代生活史 需历时3年,其间须经过原生球茎、初生球茎与次生球茎的发育过程,才能开花结果。各类球茎在其生长过程中必须依靠消化浸染其皮层的蜜环菌才能生存,其次是 依靠表皮从周围土壤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蜜环菌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料,它是一种广域分布的菌类,主要营腐生生活。幼小的天麻原生球茎必须及时地与蜜环 菌建立营养关系才能生育。栽培时如不及时接菌,天麻的原生球茎将因细胞内贮存的多糖及蛋白质迅速耗尽而死亡。因此及早接种是天麻丰产的关键。

七. 西藏 日喀则 谢通门县 谢通门皮具

谢通门县素有“皮具之乡”美誉,以皮具工艺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皮具做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代表性藏族传统工艺之一。

手工艺皮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流传广泛的代表性民间传统工艺作品。手工艺皮具主要原料以耗牛皮、羊皮,经过传统染色工艺加工出了各种颜色皮革。手工艺皮具所用的线都是称为“皮线”的,“皮线”是最薄的耐用的皮子加工制成。民族手工艺皮具具有深厚的历史流传外,还具有高原的乡土气息,皮具的手工艺品有着极其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八. 西藏 日喀则 拉孜县 拉孜藏刀

拉孜藏刀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拉孜藏刀是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

拉孜藏刀

拉孜县藏刀民间交流协会

12331368

九. 西藏 日喀则 南木林县 藏族吹肝

藏族吹肝

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

制法:

1、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2、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3、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个半月左右,腌制即成。

4、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

特点: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十. 西藏 日喀则 萨嘎县 日喀则青稞

日喀则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日喀则地区青稞年产量60万吨。

日喀则地区作为我区的青稞主产区,近年来,随着青稞产业化、品牌化、商品化、系列化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地区农牧业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近年来,按照“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思路,日喀则地区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西藏康桑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罗旦”糌粑系列真空包装、精品包装的十几种绿色青稞产品,仁布县达热瓦青稞有限公司生产和开发的“喜孜”青稞酒,白朗旺达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和生产的“藏巴”牌青稞牛肉方便面,扎西洁白糌粑加工厂生产的“扎西洁白”糌粑,日喀则市“联嘎妈酥喜”等为主的在区内外知名的优质青稞产品,实现了在青稞产业上的系列开发和发展。

截至2011年,日喀则地区从事青稞加工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0多家,年创造利润699万元,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年收购青稞量达7000多吨,加工量达6500多吨,兑现青稞收购款5291万元;直接带动农户达7285户,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和订单形式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以上。

2014年,日喀则地区将重点推广种植“12000”和“喜马拉22号”两个青稞优良品种,计划推广面积分别为35万亩和7.2万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