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新蔡县栎城乡特产 新蔡县特产哪里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新蔡县栎城乡特产 新蔡县特产哪里最好更新时间:2022-06-06 10:37:08

一.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潘记烩面

潘记烩面自一九八三年首创以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驿城独树一帜。潘记烩面视信誉和质量为生命,碗碗面都一丝不苟,精心制作。

汤料中配有多种名贵滋补中药材(大茴、花椒、胡椒等),使烩面香味醇正,营养丰富,具有面筋、肉烂、汤醇、味美的独家特色。

二.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河南卤面条

河南是我们国家的产粮大省,尤其是小麦,所以这里的人们以面食为主!烩面,扯面,卤面,浆面条等等花样繁多的面轮番出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今天就给大家上一道河南特色的面食——卤面!有些人也叫它“蒸面条”

材料:面条500g、五花肉250g、黄豆芽150g、蒜薹150g、豆角150g。

调料:老抽两大勺、盐一小勺、鸡精一小勺、蒜六瓣、葱一段、八角4枚、干辣椒5个。

做法:1、面条选用细的扁的鲜面条稍微有些湿润的,千万不要用挂面,但也不是水份很大刚擀出来的面条。2、笼屉铺上笼布,把面条放入,不要压实,要蓬松一些,锅内放水,大火烧开放入面条蒸10分钟。3、豆角,蒜薹,五花肉,豆芽挑好,洗净。4、豆角,蒜薹切2cm的段,五花肉切薄片。5、蒜切碎,葱斜切片。6、蒸好的面条抖开,铺在面板上晾凉。7、一小勺食用油均匀倒在面条上,用手拌匀(防止后面拌面条的时候面条弄的湿漉漉的)。8、锅内少许油烧热,放入五花肉煸至金黄,捞出备用。9、锅内的油留适量,下八角辣椒小火煸香。10、转中火放入葱蒜炒香。11、倒入豆角炒一分钟。12、加入豆芽,蒜薹继续炒一分钟。13、倒入老抽,盐,鸡精炒匀,加水到菜的3/4处烧开,关火(这时候的菜还没有熟,要的就是这效果)。14、把面条倒入锅内,用筷子拌匀(按照我说的放水,最后拌好锅内是没有多余的水份滴)。15、拌好的面条继续放入笼屉,水烧开后再蒸15分钟即可!(面条蒸第二次是入味,另外把菜也蒸熟了)。

三.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上蔡县油菜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南北广为栽培,四季均有供产。油菜中含多种营养素,所含的维生素C丰富。

油菜按其叶柄颜色不同有白梗菜和青梗菜两种。白梗菜,叶绿色,叶柄白色,直立,质地脆嫩,苦味小而略带甜味。青梗菜,叶绿色,叶柄淡绿色,扁平微凹,肥壮直立,植株矮小,叶片肥厚。质地脆嫩,略有苦味。

油菜的招牌营养素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诸种蔬菜中的佼佼者。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93克,蛋白质2.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2.0克,维生素0.5克,钙140毫克,磷30毫克,铁l.4毫克,维生素A3.15毫克,B10.08毫克,B20.11毫克,维生素C51毫克,尼克酸0.9毫克,胡萝卜素3.15毫克。所含的矿物质能够促进骨骼的发育,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胡萝卜素、烟酸等营养成分,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四.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邵店黄姜

邵店黄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上蔡县邵店乡盛产黄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

邵店黄姜,原名为“疆”,喻为“疆御百邪”之说,主为御邪,入药之功效,后名为“姜”源于姜太公。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史记周本记》:武王逐率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帝纣闻武王来,发兵七十万距武王,谓之牧野之战,战争残酷,人畜尸体腐坏,滋生瘟疫,周兵病死无数。师尚(即姜太公)军师辅助武王姬发率部转战黄淮之间,军队驻扎在冈山(今河南上蔡境内卧龙岗)上休整,周边是沼泽地,当地百姓用冈山仙草熬汤献于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汤后,瘟病痊愈,精神大振,士气高昂。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军中凡煮肉汤食,皆放入仙草以驱瘟疫。谓此仙草为“疆”,意为用途广,功能多,疆御百邪。后人为纪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为“姜”,煮肉、熬汤、要放姜也流传沿用至今。冈山,最高处海拔近百米,《上蔡县志》载:芦冈,一名冈山,蜿蜒于蔡邑西偏,环绕起伏,亦一奇观也。北起长村,南抵汝南金铺镇,蜿蜒百里,广十余里,其主体在今邵店乡境内南北贯穿,二十余里。《续齐谐记》记载春秋后期桓景重阳登高,所登之山亦为此冈山,因此上蔡被谓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邵店至今仍有桓氏后裔。姜太公率部所驻冈山即是今邵店境内卧龙岗,所用仙草汤,即是黄姜汤。 邵店黄姜种植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带高徒周游列国,“于陈蔡”。陈,即今淮阳,蔡,即今上蔡。途径卧龙冈北鸿隙湖畔陈蔡之间陈蔡铺(今华陂镇南)一冈陵,遇到大雨,书被淋湿,天晴后在台上曝晒,即为“孔子曝书台”。孔子淋雨后感伤寒带弟子沿卧龙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边,这里汝河迂回,风景宜人,一时找不到过河渡口,使子路向田耕农民打听,便是“孔子问津处”,现在,此处仍有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问津处”三个大字,石碑立在那里。蔡国弟子漆雕开见孔子病患不轻,就从卧龙岗下取当地黄姜熬汤,每日献于孔子,不几日,孔子痊愈,周身轻松,神清目明。于是就有了后来孔子在蔡国三年“讲学布道”,弹琴高歌和创作《大道歌》。从此孔子与蔡国黄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对姜情有独钟,在那个战乱年代终寿72岁,与重食生姜密切相关,《论语》载,子曰:不辙姜食。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对孔子食姜嗜好阐释: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辙。漆雕开为孔子熬汤所用生姜就是卧龙岗下邵店一带所产黄姜。 邵店黄姜源产古蔡国卧龙岗南段两坡上,即今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一带。这里气候属亚热带温湿适宜,4月中旬至于11月中旬,平均气温26.8度,地势一岗(卧龙岗)担两坡,最高海拔98.2米,排水性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呈黄棕,沙壤性,通气性强,PH值7.3,中性偏碱,适合生姜种植和储藏条件,也成就了邵店黄姜的优良品质。据元朝《王祯农书》记载“姜宜耕熟肥地,三月种之,以蚕沙或腐草灰粪覆盖,每垄阔三尺,便于浇水,待发芽后又揠去老姜上作矮棚蔽日,八月收取,九、十月宜作深窖,以糠秕合理暖处,免至冻损,以为来年之种。邵店黄姜味道纯正,色泽金黄,无丝耐煮,辛辣,味长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钾、镁和糖等营养物质,蛋白质1.5-2.0g/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邵店黄姜以优良的品质著名,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效果,邵店黄姜性温散寒邪,有驱寒,暖胃,健脾,生发,消暑治泻,制中夏毒之功效,姜汁水洗澡可润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寿。据《上蔡县·实业态· 农业》载:邵店一带之姜,为蔡邑驰名之产品,常南至汉口,北至平津。古为“天姜”,曾为历代皇家供品。《上蔡县志· 建制志》载:清康熙年间建城堡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业鼎盛,为群众交易土产,黄姜,购置日杂之集散地。邵店集以黄姜为主要交易点,姜贩遍布各地。黄姜初加工在民国年间就已起步,上世纪80年代,姜片厂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加工后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该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姜生产,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达300万公斤。在种植上,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推广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进生产技术,既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起了规模较大的生姜加工厂,产品有脱水姜片、姜丝、姜粉,成为俏销国内外优质保健食品。为邵店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上蔡古诗词选集》中曾这样描述:“百里卧龙岗,千顷姜山藏,蜿蜒迂回至,富庶邵店乡。”

地域范围

邵店黄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邵店乡境内海拔98.5米的一岗(卧龙岗)担两坡上,南与汝南县搭界,东与上蔡县杨屯乡接壤,西、北与西平县为邻。包括邵店全乡,涉及籽粒村、棚楼村、卜庄村、小楼村、西岗村、邵店村、集北村、庙王村、高李村、刘岳村、前杨村、后杨村、十里铺村、丁楼村、石佛村、郭屯村、尹赵村、刘庄村、上岗村、苑寨村、蔡屯村共21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4′00”-33°22′00”东经114°23′00”-114°33′00”。开(开封)龚(龚家棚)路穿境而过,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9㎞,适宜种植面积5343公顷,年总常量90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新鲜根茎,呈扁平不规则块状,形态奇特,并有枝状分支。块小,有丝,色泽金黄。适宜调味品及保健食品和深加工制品。 2、内在品质指标:据测定,邵店黄姜含蛋白质1.5-2.0g /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五.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沈岗油馍

沈岗油馍始于明初,明清两代曾为朝廷贡品,有“北有道口烧鸡,南有沈岗油馍”之称。

新蔡县顿岗乡沈岗村有一种著名的面食——沈岗油馍(也称顿岗油馍)。古往今来凡来到沈岗的人,必享其口福,赞为幸事。相传,沈岗在春秋时代是楚国令尹沈诸梁的别墅,东魏时,曾在这里设置过蔡州。后来,几经废置,沈岗成了村庄,但因为当时有一条从山东、安徽通往湖北、湖南的交通要道通过这里,不知从何时起,沈岗就成了这条道上一个著名的过路店,经常有许多商人在这里驿宿。有一张姓农民,就开了一座客店,除安排客人住宿外,还经营许多食品,其中,最拿手最著名的就是油馍。

沈岗油馍采用麦面和芝麻油为主要原料,经严格配料,精心加工而成。馍层多而薄,黄透亮,质地敬碎,稍加翻动,块如铜钱,香酥可口,多食不腻,并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养胄之功能。凡品尝者,皆赞不绝口。

近年,沈岗农民继承发展其传统工艺,质量进一步提高,并在县城开设有沈岗油馍店。配方和制作有专人负责

六.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新蔡县小麦

新蔡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食生产大县,全年种植面积11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近几年向优质专用方向发展。

县粮食局积极发挥自身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为农民挺进市场铺路搭桥,先后在河北、安徽、北京等14个粮贸、农垦系统建立了营销“窗口”,粮办工业利用小麦资源优势,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县粮油加工厂及各乡镇分布的大型面粉加工厂生产出的主要产品海带挂面、精粉及副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七. 河南省 驻马店 新蔡 水上漂酱菜

水上漂酱菜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河坞乡的。水上漂酱菜具有防病、抗菌、强身、健体之功效,故有“开坛香十里”之美称,是佐餐、烹饪的首选佳品。水上漂酱菜以西瓜酱豆、甜脆蒜瓣为主打产品。

新蔡水上漂酱菜源于清朝中兴时期,是在船上制作,采取独特工艺,利用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行驶在江、河、湖、泊之上。销往江淮各大港口,故得名——水上漂。河南“老字号”——新蔡水上漂酱菜水上漂酱菜具有防病、抗菌、强身、健体之功效,故有“开坛香十里”之美称,是佐餐、烹饪的首选佳品。

水上漂酱菜源于清朝中兴时期,古老的汝河在新蔡县河坞乡划了一个美丽的弧线,缓缓向东流去,水上漂酱菜正是借着汝河通向江淮,其酱菜也是在船上制作,采取独特工艺,利用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行驶在江、河、湖、泊之上。销往江淮各大港口,故得名——水上漂。现其传人聂中林任新蔡县水上漂酱菜厂厂长,水上漂酱菜厂位于新蔡县河坞乡河坞水电站的月牙岛上,该岛左边是大闸入水口,右边是水电站月河,四面环水,只有一个出口与外界相通,故进出均是“水上漂”。

1996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技术研究,企业产品正式注册了“水上漂酱菜”商标。水上漂酱菜制作工艺先进、配方科学、风味独特,产品以天然植物为原料,采用祖传的工艺,河南“老字号”——新蔡水上漂酱菜加工配制而成,有防病、抗菌、强身、健体之功效,故有“开坛香十里”之美称,是佐餐、烹饪的首选佳品。据聂中林介绍,水上漂酱菜以西瓜酱豆、甜脆蒜瓣为主打产品,兼营腊肉、腌鸡、腌鱼、腌菜等。

该厂于2006年被新蔡县工商局纳入“品牌富农”重点帮扶企业。其“水上漂”注册商标被驻马店市工商局登录黄淮经济协作区商标保护网以扩大宣传和保护。如今水上漂酱菜厂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经营道路,2007年发展蔬菜订单种植3500亩。

在新蔡县水上漂酱菜厂,笔者看到厂内拥有大型瓮缸100余口,木船池30余只。“这些都是西瓜河南“老字号”——新蔡水上漂酱菜酱豆、甜脆蒜瓣的加工设备。”聂中林说。西瓜酱是精选东北大豆而晒制的,甜脆蒜瓣是挑选不老不嫩的山东大蒜腌制而成的,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不加任何防腐剂。西瓜酱豆久贮后开坛,香气特别浓郁,故有“开坛十里香”之誉。甜脆蒜瓣甜脆可口,略有酸感,能开胃健脾、佐餐解酒、增加食欲。如今随着水上漂酱菜名声的再次叫响,产品俏销香港、台湾、上海、浙江等地。

八.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顿岗油馍

新蔡县顿岗乡沈岗村有一种著名的面食——沈岗油馍(也称顿岗油馍)。古往今来凡来到沈岗的人,必享其口福,赞为幸事。

相传,沈岗在春秋时代是楚国令尹沈诸梁的别墅,东魏时,曾在这里设置过蔡州。后来,几经废置,沈岗成了村庄,但因为当时有一条从山东、安徽通往湖北、湖南的交通要道通过这里,不知从何时起,沈岗就成了这条道上一个著名的过路店,经常有许多商人在这里驿宿。有一张姓农民,就开了一座客店,除安排客人住宿外,还经营许多食品,其中,最拿手最著名的就是油馍。

顿岗油馍用料考究,选用上等麦面、芝麻香油、猪油、香料、姜、葱、蒜苗、韭菜、食盐等为主要原料,按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不同,经过严格配料、精细加工而成。成品油馍,具有层多而薄、金黄透亮、薄而柔散,香酥可口,味道鲜美,多食不腻的特点。在常温下,可保存半年,味不走,色不变,而且,越馏味越佳,且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养胃之功能,凡品尝者皆赞不绝口。过往客商在醉心饱食之后,总不忘再捎些给远方的情人朋友。一时,沈岗油馍名扬鲁、皖、鄂、湘等数省。在明、清两代,还曾作为贡品,向宫廷进过贡,有“北有道口烧鸡,南有沈岗油馍”的美誉。一九九九年顿岗油馍被评为河南省著名风味小吃。

九.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崇礼红薯

崇礼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描述粮食供应紧张时代人们与红薯紧密联系的俗语,如今在上蔡县农村有了新的内涵。昔日被群众当作饲料的红薯成为餐桌上的新宠,以红薯为原料加工产业链条成为脱贫致富的“黄金链”。

“现在红薯全身都是宝,红薯是群众改善生活的上乘佳品,加工后还可制成淀粉,淀粉可制成粉条、粉皮,加工淀粉后的红薯渣可制糖色,还能喂猪、制酒精,红薯叶也是一道好菜,在城里的饭店可受欢迎了,红薯秧晒干后也是上乘的饲料……”日前,正在上蔡县城黑龙潭市场卖红薯的齐海乡柴冀村农民冀国选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他种植的2亩红薯获得了亩产600多公斤的好收成,仅此一项就可收入2500多元。

在上蔡县像冀国选这样种植红薯、发展红薯经济的农户有1.1万多户,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相关产业产值达2亿多元。

上蔡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农民历来就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尤其是粉丝、粉皮更是当地农民的绝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的变化,人们对小杂粮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一需求,该县紧紧抓住红薯种植以及农民传统的“三粉”加工优势,大力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红薯生产,拉长产业链,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了红薯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变。

崇礼红薯

地域范围

崇礼红薯的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上蔡县崇礼全乡,涉及格了朱村、枯河村、崇礼村、任庄村、岳徐村、西党村、孙村村、东党村、大付村、杨堂村、大朱村、坡朱村、大袁村、方堂村、后店村、张庄村共16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8′~33°35′,东经114°58′~114°68′。东北与商水县搭界,东南与杨集乡接壤,西同韩寨乡相连,南与蔡沟乡毗邻,沿213省道两侧,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7㎞,适宜种植面积3913公顷,年总产量7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崇礼红薯与其它地区枝蔓及外形特征区别不大,施花科一年生植物,蔓生草本,蔓长1-1.8米,基部分枝6-8个,平卧地面而斜上,叶互生,不开花;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内在品质指标:据检测,崇礼红薯含维生素C40-50㎎/100g、淀粉23-28g/100g、磷0.04-0.05%、粗纤维0.6-0.9%、总糖2.2-3.2%。安全要求:红薯是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十.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老鳖一特醋

老鳖一特醋

新蔡民间酿醋历史悠久,最著名的是产于棠村镇的老鳖一特醋,是新蔡的传统名品之一,它以小麦、高粱为主料,三十多味名贵中药材制曲,大曲、小曲共同发酵,经大小五十多道工序,历时六个多月酿制而成。它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增强食欲,健牌开胃,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多种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