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哪些是淄博的土特产 淄博市必买的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哪些是淄博的土特产 淄博市必买的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5-07 17:10:44

一.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二.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三. 山东省 淄博 周村区 淄博丝绸

淄博是中国丝绸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早在 2700 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丝绸就成为流通诸候各国的名贵商品,号称“冠带衣履天下”,汉代临淄设服官三所,专为皇室成员制作春、夏、秋三季丝绸服饰。明清时代已相当兴盛,淄博市周村区被誉为“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丝绸之乡”。改革以来,淄博丝绸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山东省丝绸主要生产出口基地,全国重点丝绸出口生产城市,年产白厂丝1000吨,丝织品2600万米,印染丝织品3300万米,服装120万件,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



淄博丝绸质量优良,品种多样,花色繁多,以真丝、出口、中高档为主,产品多为提花、绉类、轻薄等工艺复杂织物,有蚕茧、白厂丝、双宫丝、各类绸缎、丝带、服装及制品等,出口产品有8大系列200余个品种,上千个花色。

四.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蒲公酒

蒲公酒,系以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生前所推崇的稷下名酒“三蕉叶”古方、酿制而成。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人,以《聊斋志异》著称于世,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蒲公一生,与诗酒结下不解之缘。其诗称:“堂中花满酒盈觞,妙遣花香入酒香”。放怀尽饮三蕉叶,酒醒床头香梦残“。蒲公酒,以稷下甘泉之水,采用我国传统制作工艺,并博采诸名酒之精华,配制而成。

蒲公酒,窖香馥郁,酱香悠长,浓酱协调,尾净醇甘,独具特色。实为宴宾,馈赠之佳品。

原料与配料:水、高粱、小麦

酒精度:34%(V/V)产品标准号及质量等级:Q/ZLJ001-2002(优级)

标签登记号:370305-3013

香型:浓香

生产许可证号:XK16-030

0069

五.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博山粥

博山粥

博山粥类不下十来种,诸如豌豆粥、大米粥、小米粥、玉米楂子粥、八宝粥、杏仁粥、莲子粥、腊八粥等,其中最有名的当数王姓“大闺女”粥。实际上这是一种小米绿豆粥。先用少量水把绿豆煮烂,再加水烧开,把磨好的小米糊加水调稀倒人锅中,开几个滚即成。

如在粥中加少量食用碱,煮出来的粥更加粘糊好喝。王姓大闺女叫王广芝,自幼卖粥为生,终生未嫁,熬的粥又稠又香,且服务态度又好,人们尊她为王大姑,并在她卖的米粥前冠以“大闺女”三字以资区别。

六.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七.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淄博细瓷

为淄博市生产的优质细瓷日用器皿的总称。其主要瓷种有:滑石瓷、高长石瓷、色瓷、骨灰瓷、高石英瓷等。(1) 滑石瓷,质地细腻,典雅别致。(2) 高长石瓷,光润似玉,胎薄如纸,娇美悦目。(3) 骨灰瓷,制成的餐、茶具,在国际上属高级贵重瓷器。具高强度、高白度、高透明度,玲珑清雅。(4) 色瓷,又称宝石瓷,制成的餐、茶具,胎骨坚实致密,适宜机械洗涤及蒸煮消毒。(5) 高石英瓷,因其石英含量较一般细瓷高而得名。被选为国家礼宾瓷器。淄博产瓷早在公元420年 (南北朝时期) 即以制作青、白、黑釉瓷的各式器皿著称。明代已达相当水平。

八. 山东省 淄博 沂源县 沂源花生

沂源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沂源花生历史悠久,据《沂源县志》记载:清朝末年开始种植,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张庄、黄庄、张家坡等乡(镇)为主要产地,其他砂质地带都有种植。沂源花生是当地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历史以来农民就有喜欢种植的传统习惯。1949年播种3.2万亩。1956年播种面积7.7万亩。1958年以后受“以粮为纲”的影响,到1961年花生面积减压2万亩。1970年恢复到3.2万亩。1980年起,种植结构得到调整,花生面积再度扩大,产量逐步提高。1985年播种5.39万亩。1990年播种4.78万亩。到目前每年种植5万余亩。专业合作社成员,有4个花生产品认证为有机食品,国家级有机花生生产基地6000亩。

地域范围

沂源花生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7°48'~118°31',北纬35°55'~36°23'之间,沂源县地处山东省的中部,淄博市最南端,属沂蒙山区,东至大张庄镇向阳峪村;西至大张庄镇南慢村;南至大张庄镇闲场村;北至大张庄镇赤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118°3',北纬35°59'~36°4',地域保护种植面积3500公顷,年总产量13125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沂源花生品质优良,以颗粒饱满、色泽鲜艳、清脆香甜,无黄曲霉素著称于世,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新鲜度:新鲜、清洁,荚果网纹清晰,籽粒色泽鲜艳。无不正常外来水分,荚果和花生仁具有本品种的基本特性。色泽:具有本品种所固有的色泽,所加工的花生油气味浓香,色泽明亮。风味:具有本品种特有的风味,可加工成脱皮花生仁、油炸花生米、风味花生等系列产品。腐烂:荚果无腐果、烂果、虫食果,芽果。整齐度:果粒均匀、籽粒饱满。 2、内在品质指标:沂源花生主要的营养成分有脂肪,含量≥42.0%,蛋白质含量≥24.0%。花生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以维生素E为最多,含量≥80.0mg/kg,花生仁含有丰富的钙、磷、硒等营养成分,其中钙含量≥50.0mg/100g,磷含量≥2.60×102,硒含量2×10-2,花生仁可提供八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 3、安全要求“沂源花生”必须达到农业部“有机花生”GB/T19630.1/3/4的指标

九. 山东省 淄博 博山区 博山连翘

博山连翘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博山连翘

博山区有机农产品行业商会

11022631

连翘(中药材)

十. 山东省 淄博 淄川区 淄博池梨

淄博池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博池梨又称淄博酥梨,属白梨中的优良品种,在淄博市淄川区东南山区栽培历史悠久,是地方名产。.淄博池梨因原产于太河镇池板村而得名,故名池板梨,简称池梨.。淄博池梨于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
淄川区口头、峨庄两地(均隶属于太河镇),山清水秀,水流域治理好,白昼与夜间温差大,光照充足,且雨量充沛,年均降水720.3毫米,土壤属于淋溶裼土类,其保肥性强,微量元素含量高,为池梨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这里种植出来的淄博池梨品质优良,金黄色,外观美,果实呈椭圆形,果面光洁,无锈斑,果肉洁白,内质细腻、渣少,香脆甜适口,果点小,果心小,平均单果重200克,最大达到400克,耐贮存。含维生素C在3%以上、含糖量在10%以上、含酸量在2%以下、可溶性固形物在10%以上;每百克淄博池梨含锌大于0.5毫克、含钙大于6.0毫克、含铁大于3.0毫克。还具有帮助消化,润肺凉心,消痰止咳,退热解疮毒和解酒等功效。.
据史料记载,该镇的池板村自明洪武年间就开始栽培,迄今有600余载,相传,有年乾隆去泰山路过此地,有人献上池梨,他吃后感到甜脆可口,随之被钦定为贡品,每年晋贡朝廷。池梨原为佳梨以味最甘而得名。民国初年,池板村农民将池梨挑到博山出售,买者就共把而劈之,梨就随之而开,再劈亦然。尝其味,甘美。遂问其产地,答曰池板,因而有池板梨之称。又因池板村为淄博市境,故外地俗称淄博池梨。.
淄博池梨于201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截至认证时止,获准使用“淄博池梨”证明商标的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淄川区太河镇幸福溜领域14个村(梦泉、双井、杨家、本齐、幸福、南股、永泉、桑杭、陈家、池板、西股、东等、东坡、小口头村),海拔600米左右的种植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