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特产大白 正宗湖北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特产大白 正宗湖北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3 06:21:01

一. 山东省 泰安 岱岳区 泰山大白菜

泰安大白菜历史悠久,古药书记载:大白菜“齐鲁之地遍产之,惟产岱岳镇者为最上”。素有“泰安三美,白菜、豆腐、水”之说。

形态特征

泰安大白菜有黄芽、青芽之分,以黄芽白菜品质为上乘,黄芽白菜株高35—40厘米,株重3—3.5公斤,叶片黄绿色,叶柄白色。以其帮薄、水份少而倍受人们青睐。炒食、凉拌均可,尤其以文火炖之,帮薄易烂,如奶汁,味道鲜美。泰安大白菜的种植有了新发展,品种增多,产量、品质进一步提高。泰安市岱岳区春、夏、秋白菜常年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总产20多万吨,形成了多样化、规模化、周年供应。

二.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华州大白菜

关中华县,古称华州。所产白菜,优于别地。个大脆嫩,呈圆形,菜球紧实,洁白无杂色,质柔味鲜,甘甜淡香,纤维细致无粗丝,嚼而无渣,耐贮藏。华州大白菜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除熟食外,凉拌生食也别具风味,为本省优等白菜,誉为陕西名产,久负盛名。除供当地食用外,还畅销邻近各省、市、自治区。已成为这些地区秋、冬不可缺少的蔬菜品种之一。

华州大白菜,是华县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辛勤劳动培育出来的大白菜优良品种。如“华县二包头”、“华州二苯白菜”等,是有名的地方良种。该品种以其形美质优而著称。清代曾列为“贡品”,千里迢迢运往京都。相传,慈禧太后“庚子之役”逃到西安,每餐的几十道菜肴里必有一味“金边白菜”。这道菜,其主料为“华州大白菜”,足证此莱风味之佳。华州白菜好,名声远播,还得力于当地的厨师精湛的烹饪技术。清末翰林院侍读学士薛宝辰在其《素食说略》中称:烹金边白菜“西安厨工作法最妙,京师厨工不及也”。

大白菜,又名结球白菜、黄芽白或卷心白。因棵大、心叶色白,故名。古时称“菘”,汉代便出现这一名称。据宋代陆佃的《埤雅》说:“菘性凌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明代名医李时珍曰:“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之白菜,其色清白”。原来,大白菜性格与松相似,所以人们就在“松”字上加个草头用来命名。这是颇富诗意的。

大白菜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苔属蔬菜。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在我国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里就有白菜籽。这说明我国种植大白菜约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它被利用的历史可能比其它粮食作物还要古远。

华州大白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它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A、C及钙、磷、钾、铁等矿物质。现代科学分析,每百克大白菜内含钙140毫克,磷26毫克,钾346毫克,胡萝卜素1.28毫克。这些营养成分,都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还含有较多的有防癌作用的微量元素钼和易于消化的粗纤维。1棵2.5~3公斤的大白菜所提供的热量,相当于0.25公斤鸡蛋或0.5公斤牛奶所产生的热量。无怪乎历代诗人墨客吟咏讴歌,尽情赞美。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杂兴》里写道:“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酒肉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苏东坡也有:“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的诗句。把大白菜比做羔豚和熊掌,并非溢美之辞。民间还有“立冬白菜赛羊肉”、“百菜不如白菜”的谚语。可见人们对白菜的喜爱。

在医药上,大白菜的用途也是很广泛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后梁时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说它“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其“甘温无毒,通利肠胃,除胸中烦闷”。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也说它“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咳,冬汁尤佳”。近代发现,它可以防治结肠癌。民间用大白菜治疗常见病的单方很多。如白菜根配葱、姜煎服,治感冒;用大白菜捣烂敷患处,治过敏性皮炎;白菜、辣椒熬水洗脚,治冻疮;多吃白菜,治大便秘结。所以民间流传有:“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的俗语。

大白菜四季常有,荤素皆宜,适应性强,南北都可种植,为我国人民喜食的大宗蔬菜。可炒、烩、熘、炸、炖、焖、煨、泡、腌、渍、凉拌皆宜;俗话说:“白菜可做百样菜”。可作每餐必食的家常菜,也可登上大雅之堂,作国宴佳肴,用以展示国风民俗。白菜有这么多优点,难怪齐白石为白菜写照时,要选它为“菜中之王”了。

华县地处陕西关中盆地东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4℃,≥O℃ 的有效积温4860℃,无霜期207天,年降水量580毫米,年日照2220小时。该县渭河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这里的菜农,有丰富的种菜经验,历来大面积种植白菜,栽培历史已千余年,为陕西著名的优质大白菜产地。

三. 湖北省 仙桃 仙桃贝雕

(荣获北京首届国际旅游会议纪念品最高奖,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中国首届旅游购物节天马金奖,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银奖,并被载入《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轻工业产品全书》等大型工具书及有关画册)

四. 江西省 九江 都昌县 都昌大白桃

都昌大白桃果实外观美,近球形,表皮乳白色,顶端有红晕,果形大,品质优,肉质脆嫩,有芳香气

都昌大白桃属特早熟品系,5月下旬至6月初成熟,是南方柑桔脱市,北方梨、苹果未登场的理想补季果品。果实外观美,近球形,表皮乳白色,顶端有红晕,果形大,单果重152克以上,最大可达400克,品质优,肉质脆嫩,有芳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77%,是目前市场最看好的南方特早熟桃。

都昌大白桃是江西省重点推广的果业品种,近几年来,都昌县大力发展大白桃种植,全县大白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万亩,预计总产值达8000万元,大白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好途径。

五. 湖北省 天门 朱村精米

朱村优质米加工中心,创办于 2001 年,厂址位于龙山村 , 现有加工能力年产 3000 吨优质米 , 拥有固定资产 40 多万元 , 主要产品“臣浩”牌大米 , 是一种无公害产品 , 米粒细长 , 色泽透明 , 蒸煮后香气浓郁 , 柔软可口 , 深受欢迎。

六. 重庆市 酉阳 酉阳大白菜

酉阳大白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酉阳大白菜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毛坝乡农业服务中心

白菜原产中国,在西安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0土的一个陶罐里有白菜籽,有6000多年的历史;比其他原产中国的粮食作物要古远。白菜古时称“菘”,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栽培,最早得名于汉代。南北朝时是中国南方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唐代出现了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品种。宋代陆佃的《埤雅》中说:“菘性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元朝时民间开始称其为“白菜”。明朝中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之白菜,其色清白。”《本草纲目》记载了一些白菜的药用价值。

七. 湖北省 黄石 大冶 糊面

糊面大冶原是大冶农村的一种民间食物,由于其制作特别,味道纯正可口,很受人们喜爱。糊面的主要原料是面条,配料有瘦肉丁、豆腐丁、香菜等。煮面时,将面条弄短,长度在1-2厘米,就着冷水和瘦肉丁、豆腐丁等一起下锅煮,待到煮熟时再放入作料,糊面就做成了。它的特别之处就是面条短,面煮熟后,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

八. 湖北省 天门 捆蹄

捆蹄系卤制凉菜,制作精细美观,质地柔嫩香甜,富有胶质弹性,细嚼甚佳,佐酒最宜。其做法是将猪脚刮净,洗净,去掉蹄甲、蹄膀带肉的部分,用刀片刮净。剔除上膝骨肉,只剩下膝连着一张猪皮。接着一手紧抓已剥下的猪脚皮往下方拉,一手持尖口刀朝下膝骨四周徐徐剥割至蹄跟,剔去下膝的骨肉,刮净油脂,留下蹄尖四块小骨和一张完整的猪脚皮,成为筒状待用。然后将猪腹尾皮刮洗干净,把猪腱子肉、猪皮冻、猪瘦肉均切块成4厘米长、1厘米宽、0.3厘米厚的片,把水发香菇切成粗丝,干虾米用清水泡软,沥干水。干鳊鱼下油锅炸酥,取出研成末。将以上各种材料一并盛入盆内,加高梁酒、白糖、精盐、味精,搅拌成馅料,腌渍一小时。再将腌渍过的馅料装入筒状的猪脚,边装边向蹄跟填实,并用钢针由皮外向里略戳小孔,使已填馅部分的空气流出,确保装灌进的馅料紧而实,当把馅料填满猪脚皮时,再用针线将口部位缝密。用净纱布将装填好馅料的猪脚按原形裹密,再取同样长短的四条竹板夹住四周,然后用麻绳上下捆牢扎紧,即成捆蹄生坯。

往瓦钵内倒入卤水,加上清水1500克,用中火烧沸后,放入捆蹄,改用微火煮一小时后取出,再用钢针在猪脚皮上下戳进小孔,放进瓦钵里,再用微火煮一小时,取出凉冷后,解去绳子、竹板和纱布,用芝麻油涂抹猪脚皮面。食用时将缝线抽出,然后放于砧板上,先切成两半,再分别切成半月形薄片,叠放于盘中。上菜时根据宾客品味可适量饰配番茄片、酸萝卜、芥末酱、辣椒酱,分盛小碟盏即成。

九. 湖北省 潜江 潜江竹编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潜江竹编

潜江传统竹器制作技艺是潜江民间利用竹材编制生活、生产用具以及工艺品的综合性手工技术,是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艺术结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潜江传统竹器制作多以本地盛产的水竹、桂竹为原材料,产品分为编制类和非编制类两大类。编制类产品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工艺用品三个系列,多达数十个品种,如农作用的箩、筐、连枷、筛子、簸箕,捕鱼用的鱼笼、鱼篓,装饰用的屏风、竹帘、花瓶等等无不以竹为材料制成,编织技法以平面编织和立体编织为主,十分强调作品的立体感,在编织过程中又巧妙的融入极具荆楚风格的纹饰,花式多样,精巧耐用。非编制类产品主要有竹床、竹椅等生活用品和龙灯、彩船、花灯等民俗工艺品,制作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木工的结构工艺打造成形,坚固实用,美观大方。

潜江传统竹器制作,成篾是基础,编制是关键,造型是绝活,这是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也是美学、工艺学、建筑学在竹器制作中的综合应用。

十. 湖北省 天门 天门绢

天门的气候、雨量、土壤均适宜桑蚕生长,所以,丝绢业比较发达,历史上曾有沔阳丝,天门绢,荆州锦的赞誉。1975年,省考古队在天门石河发掘明墓一座,从中清理出了三幅精美绝伦的丝织品,这就是天门绢,其质地之考究令人叹服,它说明天门绢早在明代就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了。

天门绢以天然蚕丝为原料,四经四纬,结构紧密,质地坚韧,素以绢面泽纹匀称,质地柔软挺括的特点著称于世,十九世纪,它就行销南泮诸岛和港澳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