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山非遗特产批发 黄山区土特产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山非遗特产批发 黄山区土特产市场更新时间:2022-05-06 15:58:00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葛粉圆子

葛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在祁门很常见。其根部粗大且富含淀粉,将葛根挖取回来,洗净后舂碎,再用清水浸泡,滤去渣子,即可提取出葛粉。葛粉的食用方法很多,祁门乡间,用葛粉做圆子当菜,别有风味。

葛粉圆子做法比较考究,先在大铁锅里,将葛粉反复翻炒,让其干透成细粉没有结块,再将猪肉(肥精适宜)、豆干(五香干最佳)、香菇、冬笋、虾米等配料切成细丁,和细盐、味精等作料一起,倒进葛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开水,搅拌至形成稠糊状,再轻捏成一个个圆子,入蒸笼大火蒸至熟透,即可食用。其味多样,糯香鲜滑,柔韧适口。也有的还要下锅,添加葱蒜等作料,用猪油再炒一下,更加油润可口。

除葛粉外,蕨根也可提取蕨粉,用蕨粉如上法做圆子,风味与葛粉圆子相似,不但味美,且都是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另外还可用山芋粉做圆子,味道就稍减了。

葛粉和蕨粉在民间被称为“长寿粉”,营养价值很高,具有清凉解热、生津止渴、抗菌解毒等诸多功效,为上等保健食品。(摘自《祁门风物》)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瓷器

祁门盛产瓷土,但在古代,瓷器生产却不多。据考证,祁门生产瓷器至少始于明代,在《中国瓷器》书中就有记载:“窑址名称:祁门窑;所在地:安徽祁门县;烧制年代:明。”但一直到民国时,都只有零星生产,没有多少影响。

建国后,祁门开发利用瓷土资源,于1958年以原公私合营祁门瓷土厂为基础,设窑开始烧制瓷器,并在金字牌建设瓷厂。次年国庆前夕,烧制成功第一窑“献礼瓷”向国庆10周年献礼。自此,祁门瓷器生产开始起步,并飞速发展。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现在祁门已有多家瓷器生产厂家,能生产日用瓷、工艺瓷、旅游瓷、仿古瓷等各类产品品种。

祁门瓷器花色品种丰富多样,琳琅满目,造型优美,画工精细,既充分反映了祁门瓷土的优异品质,又体现了祁门瓷器生产者的精湛技艺。产品装饰多种多样,既有粉彩、贴花、青花,也有结晶釉、颜色釉和多种艺术釉。产品品种中日用瓷有各类碗、壶、杯、盘、匙、坛等餐具和用具;工艺瓷有各种花瓶、笔筒、挂盘、釉面砖、壁画等。1972年问世的“双龙茶杯”采用竹节造型,自然别致,画面是根据神话传说中的双龙戏珠设计的,粉彩描金,富贵古雅,曾经荣获安徽省轻工业厅优质奖,畅销东南亚、北美等地。薄胎瓷是祁门瓷器的艺术珍品,系采用太和坑瓷土为基本原料,精心制作而成,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为其四绝。一只口径达13.5公分的薄胎碗,仅重75克,最薄处不到0.5毫米,通光处可清晰地看到背面的山水图画。

祁门瓷器在国内外颇负盛名,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精制过一批青花、十字花和描金的迎客松烟缸、茶具,胎体晶莹,花样清新,美观大方,充分展示了祁门瓷器的风采。祁门瓷器遍销于国内外各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摘自《祁门风物》)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蕨粉圆子

蕨粉圆子

蕨粉是用山蕨根捣碎洗出来的淀粉。山蕨有着与其瘦小的身躯不相称的盘根错节的褐黑色的根系,分布在其下面尺把深的泥土层中,富含淀粉。

记得以前乡村里农民在挖茶棵或是冬闲时都会从山坡地里挖回一捆捆的蕨根,用水洗净后放在石槽内舂烂成糊状,然后装在一只白布袋中放入一个装着水的木桶中使劲揉洗,直到袋中成了清渣。这满桶的浆水沉淀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早上面就成了清水,所有的淀粉全沉淀于桶底。从容地倒掉上面的水,桶底的淀粉细腻灰白,约有三五寸厚,煞是喜人。用菜刀将淀粉一块块地铲下,放入竹匾中晒干,就是所谓的“蕨粉”了。

做蕨粉圆子也比较考究,先在大铁锅里用文火将蕨粉反复翻炒,让其干透成细粉(这样调做的圆子蒸熟就不会出现生粉子),再将猪肉(肥精适宜)、豆干(多用五香干)以及香菇、冬笋、虾米等配料切成细丁,放入细盐、味精等作料,倒进炒细的蕨粉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开水,搅调成硬糊状,再轻搓成一个个圆子(稍大于乒乓球),放入蒸笼大火蒸制熟透即成。其味鲜软、柔韧适口,有时再将其下锅添加葱蒜等作料,用猪油烩一下,味道更佳。

除蕨粉圆子外,还有用葛粉做的葛粉圆子。葛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祁门乡间山上也常见,其根部粗大富含淀粉,挖回后用同样的方法提取其淀粉,就是葛粉。葛粉比蕨粉白些,做圆子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蕨类和葛粉均为野生,不施化肥农药,都是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只是如今茶园多用除草剂,山坡地又多已造林和开发利用,所以蕨和葛越来越少,成为珍稀之食品了。现在饭店多以山芋淀粉代替做圆子。味道自然就稍逊多了。

山蕨 水蕨

山蕨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孢子繁殖,一般每年清明前后萌发。山蕨多生于山地阳坡或半阳坡阳光充足之处,土壤深厚之处的蕨出土长成6-8寸长时分外粗壮,因顶端之冠呈“如意”状,故而又称“如意菜”。

食用山蕨的历史记载较早,在《诗经》里就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的记载,周王朝时祭祀神灵,还把蕨菜作为贡品之一,可见其历史悠久,弥足珍贵。祁门人将山蕨作菜肴,其烹调方式相当考究,现作简单介绍。将采来的山蕨掐去下端老的部分,再掐成寸许的小段,洗净后先在锅中红锅翻炒(先不放油),直至其水分渐少成干瘪状时,将其拢向一边,放油下锅,油热后放盐,翻炒,再放入蒜叶和少许酱油味精即可起锅。如不放蒜叶亦可放入酸腌菜少许,风味亦不同。如此爆炒山蕨清香爽口,食之开胃。

山蕨还可以放入开水锅中稍煮一会,捞出后晒干备食。干山蕨炖鸡、炖腊肉,美味无比。山蕨的根茎还可以提取淀粉食用(下节中将专门介绍)。

水蕨是蕨的另类,因其多生长在溪涧旁,河边潮湿处而得名。早春抽茎,绿如翡翠。水蕨食用期较长,直到其叶片展开,仍未变老变硬时,仍可采食。祁门乡土菜“水蕨炒腊肉”尤如绿翡翠、红玛瑙,其色香味俱佳、味道清香,堪称“菜之美者”。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烧饼

徽州传统风味小吃。用上等白面粉与素油搅拌作皮,选嫩干菜和肥膘肉为馅,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炉饼”。因饼形小巧饱满,呈黄色,似蟹壳,故俗称“小烧饼”和“蟹壳黄”。

黄山烧饼形似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又名蟹壳黄。它是采用熬炼七八成熟的菜子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层次的面卷,选酶干菜和肥膘肉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刚出炉的“蟹壳黄”,不待入口,便觉得香味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金桔

歙县金桔:歙县新安江两岸由于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给柑桔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柑桔不仅是观赏树种,而且是老幼爱食的果品。歙县柑桔有一个优良品种,呈金黄或金红色,故取名“金桔”,它的香气足,素有“一树金桔十里香”之称,所以人们“未进桔园嘴先馋”。金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其一,它色、香、味皆优,国内外大多数人都喜欢吃、价格适中;其二:金桔皮厚,富有弹性,是桔肉的理想保护层,使长途运输也不易损坏,而且越藏越甜,营养成分基本不变;其三:栽培区域限于南部温暖的地方、竞争者少;其四:金桔成熟在‘霜降’以后金黄可人,给人一种喜庆的气氛,春节期间,以金桔作礼品馈赠亲友,川示吉祥如意,是歙县的传统习惯。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河螺丝

黄山河螺丝是安徽黄山风味小吃。黄山市境内溪水清澈,浅底尽沙,没有污染,所产之螺丝,质地高出田螺一筹。肉青白细嫩,且无泥腥气。黄山河螺丝略小于田螺,加工时,先剪去其尾端,配上油、盐、葱、姜、醋,入锅烧炒,滋味特别鲜美,深受食客喜爱。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石耳

黄山石耳 山菜珍品,俗称“石衣”,为黄山。形状如木耳,个头比木耳大数倍,为药用名贵蔬菜。石耳生长与悬崖峭壁的阴湿缝隙之中,一般六七年才能长成。石耳药用价值较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耳可以“明目益清”。

采集石耳十分艰辛危险,药农用粗绳绑身自悬崖攀下至半空凌空采摘,稍有不甚可能粉身碎骨,所以有些石耳因生长处过于危险,不可采集而历经百年,大如面盆。

“黄山石耳”是一种药用山菜,在徽菜中属上等名菜。

“黄山石耳”形状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呈黑色,有细刺,背部长着一层青苔似的淡绿膜,正中有蒂,长在悬岩绝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长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中称石耳“久食色美,益精悦神”。民间常用石耳治喉痛,疗效显著。《本草纲目拾遗》又曰:“作羹饷食,最为珍品。”用石耳煨肉或炖鸡,鲜美可口,素为食客称赞。采“黄山石耳”是件艰难的事,黄山山高林密,山上山下温差大,一般在5一10月这段时间采摘。药农要选择晴好的天气,结伴而行,随身携带粗麻绳和特制竹筐等物品,攀悬岩,登陡壁,寻找到石耳踪迹后,先要选择下山的地点,将粗麻绳一端系在山顶大树上或穿在山岩石孔中,一端拴在药农身上。药农由此下放到三四十丈的深谷中去采摘,得来堪称不易。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蛇

祁蛇是我国特有的蛇种,又名蕲蛇、白花蛇、五步蛇、方胜板等。因其蛇头为三角形,身子短粗,尾巴细而短,吻端延长向前突起,所以也叫尖吻蝮。祁门自然环境极宜其生长繁殖,为祁蛇主产区。

对祁蛇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据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提到的“黑质而白章”的亦指祁蛇。

祁蛇全身都是宝,是一种与麝香、鹿茸齐名的动物药材。作为中医学上的祁蛇,性温,味甘,有毒,《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主治中风、惊风、麻风、癞癣、痹痿等顽疾。蛇蜕 “治目疾居多,退目翳为最”。蛇胆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镇痉的功效,常用于百日咳、咳嗽痰喘和多种眼疾。祁蛇煎熬加工可制成蛇油,多用于防治冻伤、烫伤、皮肤皱裂。祁蛇毒具有“抗凝”和“保凝”两种作用,在治疗血栓类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方面,用途更大。

祁蛇毒牙长而尖利,一般每次排毒量为120至130毫克。护卵时,一次排毒量可达320毫克,足可以毒死4个人。可算得上是毒蛇中最毒的一种,在祁门民间俗称“五步倒”,谓之:碰上五步倒,倾家荡产治不好。建国后,随着时代进步,祁门大力开展蛇伤治疗研究,先后研制成功了一系列蛇伤用药,疗效显著,往日的情形一去不返。

(摘自《祁门风物》)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绿牡丹

绿牡丹:一种制作工艺独特,造型新颖的花型名茶,冲泡后形如一朵盛开的绿牡丹花,既有宜人的饮用价值,又有动人的观赏价值。产于歙县大谷运乡的上黄音坑、岱岭龙潭、仙人石一带,海拔千米左右。这里山高林密,峰峦层叠,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黄山绿牡丹茶采制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做到“三定”“六不采”:即定高山名?,定不施化肥、农药,定滴水香优良品种。病虫为害和受伤芽叶不采,对夹叶和鱼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叶芽不采,不合标准的芽叶不采。采回后,当天制作。黄山绿牡丹茶的质量标准,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匀整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径约5.5公分,花蒂直径约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征是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菜

徽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仅仅指徽州菜,而不能等同于安徽菜。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花茹、蘑菇、平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与高山石耳,蕨菜、黄花菜、金针菜、水芹菜,这些过去全都是野外生、野外采。竹笋一项就有十七种,品种有异,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可食野菜与各种花、茎、杆,大量入徽菜谱。就豆腐来讲,有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观音豆腐、腊八豆腐以及橡子豆腐等。至于野味,徽州野生动物(不包括虫类)有374 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0种、爬行类52类、两栖类26种。野兔、野鸡、黄麂、黑麂,穿山甲、娃娃鱼,石鸡,狸子、水獭,以致熊、豹、天马。鱼类更是丰富多样,黄山的锦鱼、鱼,原就很稀少。当年还有一种可以飞上树的翼鱼,都是味道为鲜美的珍品。不少珍禽异兽 ,现已纳入国家保护范围,也还有不少列入食谱如喂养的野鸡、野兔、家养的乌骨鸡,似鸭非鸭的,都保存着浓浓的野味。 由于徽州医学发达,明清两代中有七百多位中医学家有六百多部医著。健身强体食谱的药膳,早就纳入徽菜。如枸杞子炖乌骨鸡、冰糖炖百合、紫苏炒瘦肉、沙炒银杏果等等。

徽菜的发展

徽菜的鼎盛时期,正是徽商独霸中国的时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徽州菜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徽菜的传播与发展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说,当时徽商谈生意、应酬或是好友聚会都会摆上一桌家乡菜,以示为对待贵宾的尊重。因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独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于是徽菜开始迈向注重品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说: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乡,所以有求必有供。于是遍布全国的徽菜馆开始陆续出现。这也推动了徽菜体系的发展。 曾几何时,徽菜一度成为了大众流行的产物。甚至有传徽菜一度登上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但是,随着徽州商人的没落,徽菜的品质与流行度都开始下降,因此逐渐被人遗忘,甚至泛化(即徽菜泛化成了整个安徽菜),其实这是他人想利用徽菜这个品牌资源的先天优势发展自我,属于一种自私的商业行为,并不利于徽菜的发展。

特色

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约有20大类50余种,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徽菜的制作特色

当年的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使用酱油上。徽州的酱油是黄豆制成的,保存本色。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名:"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频繁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