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京有哪一些特产和名胜古迹 你认为南京哪些名胜古迹最值得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京有哪一些特产和名胜古迹 你认为南京哪些名胜古迹最值得去更新时间:2022-05-07 12:28:22

一.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老街布鞋

老街布鞋

老棉布鞋是高淳著名的之一。早在明清时期,高淳布鞋就名闻遐尔,远销苏、锡、常、宁、镇、扬和安徽芜湖、宣州地区。那时候,妇女大都不事农活,特别重视做针线活儿。所以农村中的妇女很少有不会纳鞋底、做布鞋的。姑娘们长到十一、二岁,做娘的就要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剪鞋样、绣鞋花、纳鞋底、做鞋帮。不会做鞋的姑娘嫁到人家后,婆婆就不会喜欢,村里人就会嘲笑,说是"能剪能画的是麻利婆,不会剪画的是钝煞鬼"。

满清时期女人时兴裹小脚,俗称"三寸金莲”这种封建主义的枷锁,束缚了妇女数千年。那时候,衡量女人美丑的标准就看脚大脚小,脚小便是"美人"。这种"裹脚"的恶习,虽为广大妇女所深恶痛绝,但-者廖廖无几。女孩子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不得不含着眼泪让大人们用白布一层一层地将稚嫩的脚掌包裹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煎熬,硬挤出一双"小脚"来。然而,要给"三寸金莲"做一双合适的绣花鞋,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选好面料,如缎面的、绸面的、绫面的,贫苦农家大都用布面的。在布料颜色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未出嫁的姑娘,大都用红色鞋面;出嫁后尚未生育的媳妇,

用红色或绿色的鞋面;中年妇女一般用紫红色或黛绿色的鞋面:老年妇女通常用黑锻或黑棉布做鞋面。在鞋面上绣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衡量一个女人做鞋手艺高低的主要标志,巧手绣出的花鸟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笨手绣出的花鸟粗糙呆板、不堪入目。鞋花的品种很多,除各种花草外,还有"风戏牡丹"、"双燕展翅"、"蜻蜓戏荷"、"喜鹊登梅"等等。但很少有绣虎、豹、狮、牛、马、羊和人物肖像的。纳鞋底也有讲究,有纳"满天星"的、有纳"千家万字圣"的,有纳"必定双全"的、有纳"波浪式"的、还有纳"八卦式"的等。制作一双绣花鞋,从放样到成鞋,大致需要20多道工序。男人们穿的棉布鞋比较简单,大都是白底黑帮,花样不多,既不要绣花,鞋面用布也不需刻意选择,有能耐的女人只能在纳鞋底上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高淳民间有个传统习俗,在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中,不仅要准备几双供新郎一年四季穿用的单、棉布鞋,而且要给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各做一双寿鞋,还要给小叔小姑各做一双喜鞋,给尚未出生的儿子做几双绣有虎头的"子孙鞋”因此,姑娘出嫁前,要花费一两年时间专门做鞋。当然,也有母亲、嫂嫂、姐姐和女中好友帮着做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过。不过,如今棉布鞋己被各种高档皮鞋和各种制式球鞋、运动鞋、旅游鞋取代了。相传制鞋人(俗称皮匠)的祖师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孙膑,被誉为"皮匠教神"。他编著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至今,是我-事著作中的佳品。

据说当时魏国有个叫庞涓的人,很有一些本事,他和孙膑是同学,知道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钻研过祖传的《孙子兵法》,本事比他大的多。不除掉孙膑,他就很难出人头地。于是,他假意派人把孙膑请来和他一道共事。然而庞涓居心不良,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一怒之下,治了孙膑的罪,在孙膑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并把他囚禁在监牢里。孙膑躺在冷冰冰、阴森森的牢房里,冻得浑身发抖,两腿发麻,双脚就象伸在冰窟洞里似的,冷彻心腑。后来,他被齐国使者救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十分佩服孙膑的军事才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赵国求齐国帮忙,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和孙膑去救。孙膑采用围城打援的办法,终于打败了魏军,并在马陵道用乱箭射死了庞涓。

孙膑由于两膝盖骨被刷掉,下肢渐渐失去了知觉,一年四季,不知寒暑。因此,十分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匠们听说孙膑喜欢穿皮鞋、皮靴,感到非常荣耀,将他奉为"行业神气清末明初,淳溪镇有10余家制作并销售布鞋的鞋铺,大都集中在老街上,加上圩区的鞋铺,圩乡片就有三、四十家皮匠铺。那时候,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皮匠们都要聚会为他们的祖师爷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那天,要在承办人家的厅堂上悬挂孙膑的画像,设立孙膑的牌位,供桌上摆放猪头、公鸡、鲤鱼三牲和菱、藕、李荠等祭品,皮匠们一个接一个地在神像前烧香焚纸,三拜九叩,顶孔膜拜。祭祀结束后,皮匠们依次入席,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这种祭祀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1953年夏天,在农业合用化热潮的影响下,由制鞋能手梅位炳牵头,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小组,后又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社。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制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向皮鞋加工过渡。梅位炳因是布鞋制作的传人,不愿舍弃本业去改制皮鞋,遂辞退回家,和爱人一起开办了一片夫妻布鞋铺。

梅位炳生于1928年,本县淳溪镇人氏,是古镇老街正宗老字号《梅家鞋铺》的创始人。他12岁开始拜师学徒,师承他的舅父,高淳圩乡很有名气的制鞋师傅周宪栋。日本鬼子侵占高淳后,他转移到乡下避难,仍以做鞋挣钱谋生。日本鬼子投降后,他重返淳溪镇开设布鞋铺,边制做、边销售。解放五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老街上,从未挪过地方。他热爱制鞋事业,苦心钻研制鞋技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制鞋事业。他高超的制鞋手艺,己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制做的布鞋结实耐穿,美观大方,式样新颖,价格公道,具有起步、养脚、不生臭、不生鸡眼,不鳖脚等诸多功能。由手他为人正直,诚信待人,从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因此,生意一直做得红红火火。近年来,由于他的商号和品牌,不断见诸于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梅师傅名声远扬,他所制做的布鞋越来越被顾客所青睐,不少前来高淳旅游的游客,都要光顾《梅家鞋铺》,选购几双各种款式的布鞋带回去,或自己穿用,或孝敬家母,或赠送亲友。

随着古镇老街的日益繁荣,《梅家鞋铺》也更加兴旺起来了。2002年5月1日"首届南京高淳老街民俗文化节"期间,《梅家鞋铺》顾客盈门,各种布鞋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顾客需要,梅师傅在老街上租了两间门面,新辟了一家《梅家鞋铺》,让他儿子、女儿、女婿一起上阵,都做起了制作和销售布鞋的生意。店铺内摆放的各类布鞋琳琅满目,相映生辉,成了老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石门和渣

石门和渣以粒大饱满的黄豆为原材料,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发胀后,用石磨或擂钵将黄豆磨成糊状,称为稠糊。在稠内调以碎腊肉、辣椒、花椒等配料,放入锅中煮沸,待煮熟后从锅中舀起,并加上适量的香葱、味精、香油等佐料即成。石门和渣吃起来清香可口,既甜且辣,有开胃的奇效,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常德)

三. 江苏省 南京市 玄武 南京五香豆

南京五香豆又称之为“状元豆”,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居住在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内的寒士秦大士,因家境贫寒,每天读书到深夜,其母就用黄豆加上红曲米、红枣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装好,上面加一颗红枣给他吃,并勉励他好好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后来,秦大士中了状元,此事传开,状元豆便出了名。。一些小贩就利用学子的这种心理,在父子庙贡院附近卖起了状元豆,衬口彩说“吃了状元豆,好中状元郎”。状元豆实际上就是五香豆,和五香蛋一样,五香豆入口喷香,咸甜软嫩,细细品尝,趣味横生,由于烹制入味,一般色泽呈紫檀色,入口富有弹性,香气浓郁,让人吃起来就停不住嘴喽。至今南京还流传着这样的儿歌:“五香豆,真正香,城里头吃了城外头香……”

目前,南京五香豆保持正宗口味的是夫子庙的魁光阁。说到魁光阁五香豆就离不开该店的另一招牌小吃五香蛋,五香蛋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但真正做出特色、口味还算是魁光阁。魁光阁的五香豆与五香蛋,有小吃中的“绝代双娇”的美誉。是最地道的南京小吃

四. 江苏省 南京 秦淮区 南京百合

南京传统,又名摱劳钒俸蠑产于南京东郊植物茂盛的钟山等地。外皮白净、肉质丰满、香甜细腻,还可以长期储存。

五.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平山绿茶和捺山绿茶

扬州是传统的茶叶产地之一。现在,扬州郊区平山茶场和仪征青山、捺山生产的绿茶,质地优良,精工焙制,远销国外,深受好评。本市茶叶店四季皆有供应,春夏之季上市的新茶尤为抢手。( 扬州)

六. 海南省 海口 龙华区 绿茶和红茶

海南传统出产的大宗出口产品。尤其是红茶,香味纯正醇厚,受到国外用户特别是欧洲用户的喜爱。五指山红茶被专家评为上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白沙县的绿茶,也颇受欢迎。( 海口)

七. 河南省 洛阳市 瀍河区 潘金和烧鸡

潘金和烧鸡:洛阳四大名吃之一创立于清代同治年间,在洛阳久享盛名,它与拌生园酱肉、阎记羊肉汤、马蹄街馄饨被誉为洛阳四大名吃。潘金和烧鸡制作精细,味道纯正,皮色黄中透红,肉质外焦里嫩。因其风味独特,经营灵活,因而生意兴隆,曾远销山西,陕西等省,深受顾客欢迎,如今经营潘金和烧鸡的是潘金和的独生子潘栓柱,许多50年代的老顾客品尝后说:风味不减当年。

八.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九.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麝和麝香

麝,又称为麝獐、香獐,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珍贵的野生动物。麝的前肢短,后肢长,蹄小耳大,雌雄都无角。体呈棕色,背部较深;有的呈灰褐色,有的略琏不甚明显的土黄色条纹和斑点。雄麝脐香腺襄中的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的香料即为麝香,是一种十分名贵的药材,也是极名贵的香料。云南省麝香的产量居全国第4位,怒江地区居云南省之首。麝香在中医学上的主要功用为:开窍、辟秽、通络、散瘀,主治中风痰厥、神志昏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恶疮肿毒等症。麝香制作的香料,芳香宜人,而且持久,并起着圆和、定香的作用。古人在墨料中也加少量麝香,称之为“麝墨”,用麝墨写出的字和画,芳香清幽,定后封妥,防腐不蛀。( 怒江)

十.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笋和笋干

武夷山是“闽笋”的主要产地。仅笋干一项,每年收成就达几十万斤,若逢“大年”可达上百万斤

笋是竹的幼芽。据资料记载,武夷山竹的种类有48种,因此,笋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毛竹笋,花壳笋、黄竹笋、苦竹笋、石竹笋、麻竹笋、鞭笋等等。这些笋中最著名的是毛竹冬笋。唐朝诗人李商隐有“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杜甫又有“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的诗句,可见那时冬笋就已闻名了

武夷山的冬笋,尤以产在东路上梅的金竹、首阳一带的为最佳,故又称东(与冬同音)笋。这里产的“黄泥冠”、“白肉笋”,品质最好,风味最佳,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无机质,营养价值很高。被视为“八闽山珍”中的精品

武夷山的苦竹笋风味也很殊异。它是山民的一种好菜馔,苦后有甘,多用来和酸腌菜共煮,最宜下饭。宋朝诗人黄庭坚曾有“南园苦笋味胜肉”的诗句,武夷山的苦笋就是这一种

此外,武夷山的方竹笋、紫竹笋、肿节笋和矮竹笋也很有名,为珍贵稀有之笋

武夷山制作的笋干,技艺特殊,味道淳厚,土色土香,深受人们的喜爱。类别分榨、晒、薰三大类。工艺需要经过煮、切、压、榨、晒、薰、烘、焙等十多道工序

武夷山笋干按产地和制法分东路笋和西路笋。东路笋指上梅一带,用炭火烘烤制成;西路笋指洋庄一带,靠阳光晒干制成,东路笋香脆、味美,西路笋洁、美、色好。按颜色武夷山笋干又分为白笋干和黑笋干两大类。黑笋干好吃。白笋干充实,一公斤白笋干经过浸泡可变成七、八公斤。据《崇安县新志》记载,上梅白水地区制作的“玉兰片”是笋干中的珍品,长10公分左右,用冬笋“黄泥冠”、“白肉笋”加工而成,色泽金黄,透明如玉。白笋干中的“黄尖”、“秀尖”也很出名。黑笋干中的咸笋也是武夷山人津津乐道的佳肴之一,制作工艺特殊,咸辣适宜,只要是吃过它的人,一提起它就会平添无限食欲,是一种典型的地方风味

笋和笋干是武夷山主要外销物资。随着罐头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冬笋为主料或配料的罐头,也就成为武夷山市出口外销的重要商品。如“清水冬笋”、“冬笋香菇”等罐头,备受海外市场欢迎。近年又出现了袋装笋,把笋干切成薄片分装成小包,携带方便,吃时便利

( 武夷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