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越南太平市特产是什么 越南特产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越南太平市特产是什么 越南特产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4-30 17:46:06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太平猴魁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1915年,太平猴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 太平猴魁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地】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由于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故而茶质别具一格: 茶芽挺直,肥壮细嫩,外形魁伟,色泽苍绿,全身毫白,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优秀特征,是尖茶中最好的一种。 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赛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和奖状;20世纪 30年代曾在玻利维亚等国展销;1979年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博得五大洲客商好评。

【品质特征】

太平猴魁的品质特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

太平猴魁的采摘在谷雨至立夏,茶叶长出一芽三叶或四叶时开园。

【特点】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

【采摘与制作工艺】

一般在谷雨前开园,立夏前停采。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l5~20天时间。分批采摘开面为一芽三、四叶,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坐北朝南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上茶叶;二拣生长旺盛的茶棵采摘;三拣粗壮、挺直的嫩枝采摘;四拣肥大多毫的茶叶。将所采的一芽三、四叶,从第二叶茎部折断,一芽二叶(第二叶开面)俗称“尖头”,为制猴魁的上好原料。采摘天气一般选择在晴天或阴天午前(雾退之前),午后拣尖。经杀青、揉捻、烘烤等工序,当天制成。

太平猴魁的优异茶质: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现分为三个品级:上品为猴魁,次为魁尖,再次为尖茶。

【关于太平猴魁的故事】

清末,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茶叶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供应市场,获得成功。猴坑茶农王0〈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0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治疗】

太平猴魁花香高爽,滋味滑润甘甜,具有独特的“猴韵”,品饮此茶真正体会到“深谷幽兰”之感或喻为“大山深处的高贵公主”。据广大爱好者反映,对慢性咽炎,经常吸烟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太平猴魁的传说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说起猴魁茶,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1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茶史追溯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关于太平猴魁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清未,南京叶长春茶庄在太平县新明茶区设茶号,收购茶叶。老板为了赚取利润,将成茶中的幼嫩芽叶单独拣出,高价销往南京等地。猴坑茶农王0〈王魁成〉借鉴茶商的做法,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一芽二叶,精工细制成王0魁尖。由于它在尖茶之中的魁首品质,故以产地猴坑所在地定名为"猴魁"。

1915年,太平猴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名茶鉴赏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 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 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 为茶树良种,茶园四周植被覆盖率为 90% 以上,猴坑、猴岗、颜家三个自然村得天独厚,是太平猴魁主要产地。

二. 辽宁省 阜新 太平区 拨面

虽与面条大体相同,但做法不同。面条是和面擀薄用刀切,而拨面时用的刀是两端各有一柄,面板一尺多宽、二尺多长。切面时用腹部将面板顺着挤在锅沿处,把面剂子擀薄后,两手握两端刀饼快速挤切,边切边拨入锅内煮熟,由于作法特殊,因此,制作出的食品另有一种风味。

三. 辽宁省 阜新市 太平区 猫耳朵汤

是阜新地区具有独自特点的荞面系列主食之一。把荞面和好,揪成小剂子放于手掌上,用拇指捻成猫耳朵形状投入烧开的汤里,故称“猫耳朵汤”。猫耳朵汤要配在鸡汤或骨肉汤里,汤内猫耳尤如一颗颗小“珍珠”上下浮动。食前放入香菜沫,西红柿片等各种小佐料即可,其特点是形似小猫耳朵,小巧玲珑,色泽鲜明,口感滑润。味道鲜美无比,回味无穷。

四. 辽宁省 阜新市 太平区 荞面合子

荞面合子

荞面合子

制作方法:将荞面粉放入盆内,取适量温水和均,搓或长条状,下成一两左右的剂子,擀成圆皮,放入馅,做成锄板状,放入锅内,文火煎制成金黄色即或食用。馅心可选用青椒鸡蛋饮,羊肉冬瓜馅。特点是外焦里嫩,素淡可口。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太平古槠

“老树长何年,问水求山,均不为人道也;太平留古迹,叹前感后,悉难俾我知之。”这幅对联,是古人题咏太平古槠的。我被它的斐然文采而深深打动,更因它描绘的古槠凝重神秘的历史而深感震撼。

古槠生长于桃源县太平铺乡湖塘村吉家湾。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小地方,距离沅陵三渡水很近。今年七月,为了看望那株古槠,我们冒着酷热,欣然前往。一到达吉家湾,立即发现,有人在不远处招手,那就是古槠生长的地方,那里的人似乎早已预知我们是来看古槠的。古槠就生长在一户人家的房屋角下。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近古槠,六个人手牵手,伸直了手臂,勉强能将它抱住。原来,古槠树高达18.75米,胸径达2.06米,是名符其实的“巨无霸”。它主干中空,但外形完好。在树干10米处,分叉出三个巨大的粗枝。三枝如虬枝盘龙,直窜苍穹。古槠在很长一段时期被称为槠榆棕。原因是在绿阴中嬉戏的小鸟,将榆树和棕树的种子撒落在树干上。种子在树干上发芽,竟然长成大树,形成树上长树的奇观。因此古槠也就成了槠榆棕三树的合称。如今,从古槠母体上长出的榆树、棕树,早已死去。但树上重新长出了杉、桑等树,都有拳头大了。这个季节,苍老的古槠,绿叶竞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它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老树为何人所植,长自何年,均无从查考。清光绪时所立古树碑,也只能载称:“相传数朝,年深月逮”。前人也弄不清古槠生于何年何月了。只是北宋诗人苏东坡曾邀黄山谷游此赏树,并留有“远观沅陵三渡水,近看太平一棵槠”的吟唱,这是有据可查的。现在此处附近仍有地名苏黄溪,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命名的。在东坡先生眼中,桃源太平铺古槠的静逸之美,与沅陵三渡水三水汇聚的动态之美,同样瑰丽壮观,是一道永恒的风景。诗因树而咏,树因人而彰,古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古槠树下,有块石碑。碑石右角残损,碑文仍然清晰可见。它清楚地记载了一段与古槠有关的历史故事。古槠近旁,曾住有一户吉姓人家,他的吊角楼依傍着古槠。时间久了,古槠的枝头不知不觉探进了他的房间。他很是烦恼(山里人将古树视为妖怪和神灵的化身),抡起斧头,向巨枝斫去。与他家不远,住有唐姓人家,两人素不相合。唐家见有了机会,卖了田产,将吉家告到县里。吉家能说会道,反而赢下官司,于是勒石以资纪念。那是光绪十四年(1888)间的事情。古槠树下的石碑,记载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也记下了清人对古槠的冷漠。

即将动工修建的常吉高速公路,也在古槠附近,从山谷中穿过,占去了许多良田。有一天,规划者将测绘仪器挪到吉家湾,看到公路正需从古槠生长处穿树而过。他们对照图纸注视良久之后,毅然将仪器搬到山谷中。我们的高速公路还是给古槠让道了。

古槠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一圈圈树轮,记录着一段段神奇的历史。它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令每一位捧读者肃然起敬。

夕阳西下时,古槠的树阴宽达数亩。树阴中凉风习习,暑热全消,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远道而来,无缘长久地享此清福,不得不依依离去。

六. 亚洲 越南 越南咖啡

越南咖啡产于越南,就好像茶对中国人的重要一样,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渗透。世界上经常用来制作速溶咖啡和高档咖啡掺混品的罗布斯塔咖啡豆(Robustabean),几乎都是从越南出口的。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已经超过了哥伦比亚,仅次于巴西。

咖啡之于越南,就好像茶对中国人的重要一样,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渗透。世界上经常用来制作速溶咖啡和高档咖啡掺混品的罗布斯塔咖啡豆(Robustabean),几乎都是从越南出口的。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已经超过了哥伦比亚,仅次于巴西。越南生产咖啡的历史悠久,但是其生产规模的发展和扩大却是从最近的20多年才开始的。在经历了2001—2005年世界咖啡市场起伏不定的危机后,越南咖啡业蓄势勃发,在2006年,为世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越南2005-2006年生产咖啡的数量为810,000吨(1350万袋,每袋60公斤),出口量达776吨(1290万袋),出口金额增长了35%。

越南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咖啡种植,越南南部属湿热的热带气候,适合种植ROBUSTA咖啡,北部适于种植ARABICA咖啡。越南咖啡生产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没有有效方法处理落叶,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选择了中粒种咖啡作为主栽品种。(2)以种植技术为参考依据,确定了咖啡种植方法,即在越南南部湿热气候条件下,高密度种植、大量灌溉、过度施肥、不种植遮荫树以获得最大产量,充分发挥中粒种咖啡的生产能力,在越南的Daklak、GiaLai、Kontum、DongNai地区的许多咖啡种植园单产达到3~4吨/公顷,有些种植园单产甚至高达8~9吨/公顷。(3)加工技术方面:主要是充分利用越南中部高原旱季的太阳能干燥法加工咖啡。

越南咖啡种植面积约50万公顷,10%-15%属各国有企业和农场,85%-90%属各农户和庄园主。庄园规模不大,通常为2-5公顷,大型庄园约30-50公顷,但数量不多。越南咖啡在越出口的各项农产品中仅次于大米,名列第二。越每年约有30万农户从事咖啡种植,劳动力达60万人,在3个月的收获期中劳动力可达70万至80万人,因此咖啡业吸收了越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83%,农业劳动力总数的2.93%。

越南咖啡总公司(VINACAFE)为100%国有企业,下辖70家公司、农场。每年越南咖啡产量的20-25%由VINACAFE出口。据越咖啡协会业务统计,2000-2001年度(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越全国149家单位共出口咖啡874676吨,其中三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为OLAM公司(外国独资企业,21326吨),DAKMAN公司(合资企业,18076吨)和VINAFIMEX公司(本地企业,13719吨)。

越南咖啡的代表性产品是中原咖啡(TRUNGNGUYEN)和高地咖啡(HIGHLANDS)。

七.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太平元红

太平元红乃选用施甸太平戈家山大型优质山楂果,削皮去籽,采用特殊工艺除涩,用优质冬蜂蜜装罐密封,浸渍数日后制成,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太平元红初为药用,因食之可口,逐步演变为两全其美的上等食品,后“蜚声四夷”,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其滋味特别,酸甜适度,蜜香诱人,有健胃消食、润肠益肺、提神醒脑、防暑降温之功效。它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钙,具有丰富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是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八. 黑龙江省 哈尔滨 五常 太平村白菜

拉林镇位于五常市北50公里处,距哈尔滨市6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主要作物是玉米、高粱、大豆、谷子、小麦和蔬菜。 全镇行政区划为5个街道办事处,24个居民委,13个村,74个屯。行政区域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290亩,总人口6万人,镇区人口4万人。

拉林满族镇农业生产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产业结构调整已有规模,初步形成了生猪、蛋鸡、棚室菜、露地菜、粉条、两瓜6个专业村,已建成4个奶站。

九.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永宁太平洋牡蛎

永宁太平洋牡蛎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宁太平洋牡蛎

石狮市永宁镇太平洋牡蛎协会

石狮市“永宁太平洋牡蛎”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古浮紫菜”之后,该市新增的又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牡蛎(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 是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壳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也叫蚝或海蛎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