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州罗源湾当地土特产 福州土特产干货海鲜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州罗源湾当地土特产 福州土特产干货海鲜类更新时间:2022-04-29 20:30:28

一.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肉松

福州肉松,用猪精瘦肉、白糖、酱油、熟油制作而成,呈细丝状,食之酥脆可口、油而不腻,相传是清咸丰年间的厨师林鼎鼎所创,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福州肉松是福州人传统的佐餐佳品之一。一碗白粥配肉松,清淡、美味又有营养,是许多福州老百姓的美好味觉记忆。

二.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三.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草燕

草燕

平潭岛盛产富含琼脂海藻的石花菜,多在夏季采集。加醋熬成糊状,过滤去渣,倾入薄铁盆中,加糖、置于水中冷却,凝成软状后可食。因其状呈透明如燕窝,故名草燕。清凉爽口,乃清夏佳品。

四.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十香果

福州十香果:又名大福果,俗称“烤扁撖”,以加工过程中需拷扁以利浸糖而得名。产品颗粒膨大,肉质丰满,色泽鲜艳,果纹细致,造型优雅,质地脆嫩,气味芳香,甘甜可口。

五. 山东省 潍坊 临朐县 老龙湾鳟

老龙湾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老龙湾是山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区,是山东省“千里民俗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北国江南,鲁中桃源”。老龙湾古称“薰冶湖”,是由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江流而成,因传说湾内有泉眼直通东海并有神龙潜居其中而得名,其有三大特点:“泉多、水清、四季恒温”,有优美的环境和古老的传说。老龙湾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浮山(海浮山)不墨千秋画,冶水无弦万古琴”的佳句。老龙湾水深盈丈,涌泉多不胜数,主要有薰冶泉、万宝泉、善息泉、八角湾等,此皆源出于山石中。 湾内看去到处泉水喷涌,犹如熠熠生光的串串珍珠出自水底滚浮而上。泉水清澈见底,四季恒温18℃,盛夏酷暑,清凉甘冽;数九隆冬,湾中云雾蒸腾,烟霞缭绕。晨暮,霞光流泻,与水面雾霭交融,极为壮观。《临朐八大景诗》中“冶源烟霭三冬暖”之诗句的意境即出于此。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将薰冶水载入《水经注》曰:“薰冶水已成名迹”,“泉侧有一祠,名冶官祠,是古冶官所在地”。 老龙湾内泉计万许,出名的有铸剑池、善息泉、濯马潭、万宝泉等。铸剑池又名薰冶泉,在老龙湾西端,泉水涌流,是主要源泉之一,在《齐乘》中已有记载。因欧冶子用混沌宝斧凿出源泉,便有了“冶源”的地名;因欧冶子在铸剑淬火时一次次使水中冒起热气,此泉便名“薰冶泉”,连老龙湾原名也叫“薰冶湖”。后因当地流传内有泉眼直通东海,神龙三千居其中,便修了龙王庙,始新得名“老龙湾”,随之“铸剑池”、“试剑石”也因欧冶子的铸剑、试剑而得名。 老龙湾独特的地理、水质、气候造就了当地独特、丰富的物产资源。老龙湾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酿造酒类和饮料的优质水源。老龙湾及其下游水域盛产鲤鱼、鲢鱼等四大家鱼和鳟鱼、鲟鱼等冷水鱼类,肉质鲜嫩结实、汤白味甜、清香诱人、无土腥味、营养价值高,是远近闻名的美味,食之令人流连忘返。1999年临朐县虹鳟鱼被命为“老龙湾鳟鱼“(简称老龙湾鳟),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虹鳟鱼原产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1874年在美国移养驯化成功,1959年从朝鲜移植我国安家落户,是世界上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也是珍贵冷水性鱼类,素有淡水“鱼王”之称,世界上一向将其列为高档商品,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广的优质养殖品种。1959年朝鲜金日成访问我国时,虹鳟鱼作为国礼赠送给周恩来总理而传入我国,虹鳟鱼在我国作为中朝人民友谊的象征被誉为“大使鱼”。全国解放初期,到台湾的蒋介石不习惯吃海水鱼,台湾当局从美国引进虹鳟鱼,派专人进行饲养供蒋介石食用,台湾戏称虹鳟鱼为“总统鱼”。临朐县于1980年引进虹鳟鱼利用老龙湾泉水进行冷流水养殖成功,填补了山东鱼类养殖品种的空白。1983年,引进世界名种--道氏虹鳟鱼,为全国虹鳟鱼场更换了一代新品种。2000年虹鳟养殖面积达到200亩、年产量1200 吨,占全国虹鳟鱼产量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虹鳟鱼产地。同时,该地相继引进了西伯利亚鲟、金鳟、哲罗鲑、细鳞鱼、白点鲑等冷水鱼品种,2006年临朐县成为全国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目前冷水鱼养殖面积600亩、产量7569吨。如今老龙湾泉域千亩养殖水面与河流沟渠、阡陌公路、田野村落连缀成碧水绿野的大自然风景长卷,一排排规划整齐、布局科学的工厂化冷流水养殖池塘向人们展示了现代渔业科技的魅力。虹鳟、金鳟、鲟鱼等冷水鱼还成为这里观赏、垂钓、食用的主要品种之一,每年都有众多附近及周边县(市区)的游客到此观鱼、垂钓、品鱼。景区内鲤鱼池、金鳟鱼池、鲟鱼池的“碧水观鱼”成为其独特奇观,当人们向池中撒一把鱼饵,数以千计漫游鱼儿急聚翻跃、争抢鱼食的热闹场面令游客赏心悦目、乐不思归。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温补脾胃、强身健体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成为了群众喜食的鱼类,当地的虹鳟鱼宴远近闻名,一桌丰盛的鱼宴有清蒸金鳟、红烧虹鳟、老龙湾烤鳟、寿司、生煎鱼片、油淋鱼片、煎鱼片、蚝油鱼片、红烧鱼肚、蒜香鱼丁、水浮鱼丸、清炖虹鳟、鱼肉火锅、炒鱼皮、炸鱼皮、凉拌鱼皮、凉拌鱼籽、鱼籽酱、咸鳟鱼干等近二十道菜,令人目不暇接、食欲大开。除供鲜食外,金鳟还被制成鱼干、各种熟制品、鱼油丸等即食和保健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地域范围

老龙湾鳟产于临朐县冶源镇,弥河流域上游老龙湾泉域,地理坐标:北纬36°24′——36°28′、东经118°29′——118°31′,总面积14000亩(933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老龙湾鳟体青绿色、腹部银白色、体型体色典型、肉质富有弹性,切片后纹理清晰、晶莹剔透、略带粉色、生食口感滑嫩、清爽而略带甜味,烹制后肉质细嫩、洁白如玉、口感鲜美、清香味浓。 2、内在品质指标:老龙湾鳟蛋白质、锌、钙、铁和脂肪含量高,胆固醇含量几乎等于零,EPA含量高于其它鱼类数倍以上,EPA能加速病人的伤口愈合,对孕妇、老年人、幼童及手术后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有极大帮助。老龙湾鳟主要部分营养指标:蛋白质 20.1-21g/100g,锌4.7-4.9㎎/㎏,钙27-30㎎/100g,铁0.15-0.19㎎/100g。 3、质量安全规定:严格执行本规范“生产技术要求”,定期对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产品最低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区域内已认定无公害产地8个,认证无公害产品19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4个。

六. 福建省 福州 马尾区 福州纸伞

南方多雨,伞因此成了福州人居家必备的工具之一。福州有一俗话叫“包袱伞”,意指福州 人出门的包袱中必有伞,可见伞与福州人生活的关切程度。福州的纸伞业繁盛于清代,到了清末 民初,全城纸伞店最多时达三百余家,其中以位于中亭街的“杨常利”伞店最为著名,杨常利的 伞既能遮挡炎炎烈日而不发泡、不爆裂,还能抵挡倾盆大雨冲淋而不脱骨、不漏水,甚至伞面绘制的图案色泽也不会变。


福州纸伞品种繁多,主要有花伞、明油伞、丝棉纸伞、蓝绿硼伞、双层花伞、绢印采画花和绢印套色童伞等。和其它工艺品一样,即便是小小一把纸伞,制作的工艺也是丝毫马虎不得的。伞骨必须是闽北5年以上的青山老竹,韧性大,弹力强,经过特殊处理,能防霉、防烂、防蛀。伞面用的是本省特有的精制棉纸,拉力强,刷上纯洁无污的柿油,再刷上粘性大的桐油,绘上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俗称“花伞”。一把伞必须经80多道工序才算完成。不论日晒、雨淋、风吹,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还可防雷电。福州的传统制伞,分为相互独立的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五大部分,能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称为“全艺”,可见技术专业到何种程度。福州纸伞业中制伞骨质量最好的当数“后洲帮”,制伞柄最有名的则是洋中亭王依犬家;伞画艺人以程家宝、林永钦、刘梦秋最著名。


如今,福州纸伞由于工艺复杂已悄悄离开繁忙现实的都市生活,但它却作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仍深受人们喜爱而被欣赏和收藏。

七.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定海湾丁香鱼

定海湾丁香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丁香鱼学名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日本鳀的幼体鱼,体圆状而侧扁,身长2~3.5厘米。分布于我国东海,主要产地在福建、浙江两省的近海水域,以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湾海域出产的丁香鱼品质为佳。定海湾处在闽江及敖江淡水与东海感潮的咸淡邻界区,淡水与咸水经过交汇平衡,水质清新,营养盐含量适中,定海湾丁香鱼以味道甜嫩、咸淡适中、肉质鲜美、纯度高无杂质、不易断碎、营养丰富的特点而广受推崇。据《连江县志》载:丁香鱼,分布黄岐半岛海域,定海湾尤多,旺发期“清明”至“立夏”,个小体肥,洁白如雪,鲜嫩可口。熟制干品口味特美,畅销国内外。《福建志·水产志》记载:丁香鱼干是本省名贵水产加工品之一。群众加工采用在波美6度的盐汤中烫煮、晒干的方法,以连江县定海村加工的丁香鱼质量上乘,产品鲜度好、咸淡适中、不易断碎、色泽白、无砂杂。 定海湾丁香鱼富含大量烯酸(PHA)和甘碳烯酸(EPA),其中EPA含量达到29.1mg/kg。据报道,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疾病有特殊疗效。而脂溶性的VA、VE对人体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定海湾丁香鱼既可直接食用,又是其它海产品的调味品。佐餐时,用它做汤、拌凉菜或炒蛋等均宜,香味扑鼻,生津开胃。
定海湾丁香鱼优良的品质,使得连江人对其有着特殊的偏爱,形成独特的食用风俗:连江很多地方现在还过“夏节”,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采用定海湾丁香鱼做佐料,并和磨好的米浆一起制成“锅边糊”当做过节的佳肴。平常也经常用米浆拌定海湾丁香鱼放在锅里做成“夏饼”,喷的,味美又富营养。此外,定海湾丁香鱼还作为地方的特色产品馈赠亲朋好友。
定海湾丁香鱼因久负盛名,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国内重要城市设立了代理商经销处、销售网点。《海峡都市报》曾用“发现海西美”的专门版面介绍连江的定海湾丁香鱼。著名剪纸家吴文娟对定海湾丁香鱼也情有独钟、赞赏有加,在其作品《最后的飞狮岛》里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捕捞定海湾丁香鱼的场景。

定海湾丁香鱼产地范围为福建省连江县筱埕镇现辖行政区域及定海湾海域,北纬26°19′至26°28′,东经119°85′至119°71′。

八. 福建省 福州 鼓楼区 福州绸花

福州绸花:系以丝绸为主料,手工仿制各种花木的工艺品。尤以各式盆景最为精美。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代即已盛行。

九.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福州碗糕

每年立夏日,是福州以风味小吃为主的美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磨麦粉、米浆,做煎饼,炊碗糕。碗糕以小碗为模具,抹净油,倒米浆,上面撒些芝麻,将碗上屉,旺火蒸15分钟,出锅将糕从碗中倒出即可。碗糕松、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十.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福州鱼丸

福州鱼丸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一般用鳗鱼、马鲛等鱼肉捣成泥糊状,调拌优质薯粉为皮,用精肉、虾仁等作馅,捏成丸子。煮熟后泡以美味高汤,加上葱花,浮于汤面,称“七星鱼丸”。它具有色泽洁白、质有弹性、肉馅香松、口味清爽等特点,素负盛名。据说这七星鱼丸是海上渔妇所创,被一出洋经商的商人学到手,返回福州后如法炮制,开了家“七星小食店”,独家经营“鱼丸汤”。后有一位进京赴考的举人进店就餐,食鱼丸后啧啧称奇,口占一诗曰:“点点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店主将诗裱于店堂上,从此食客盈门,生意日隆。“七星鱼丸”因此诗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处都有鱼丸摊店。郊县的长乐、福清等地也有食鱼丸之俗。除店卖外,还有走街串巷肩挑叫卖者,他们以调羹敲打小碗招徕顾客。做为地方风味,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尝鱼丸为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