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的特产 四川蓬安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的特产 四川蓬安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5-05 23:47:52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营山县 丝丝膳鱼面

丝丝膳鱼面

营山“荣华馆”丝丝膳鱼面,为郑荣华独家首创,独家经营,制作精良,风味独特,营养上乘,现已家传三代。

郑荣华民国年间以从事面食业为生。开头在瘟祖庙对门摆摊卖面离住地较远,后迁到十字拉陈家酒厂门前设摊经营。因本小利微,仅能养家糊口。为了扩大经营,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将30平米的住房略加整修,设立“荣华馆”经营膳鱼面、抄手、北方水饺等食品。生意虽有扩大,但仍不如人意。经过周密的思考,反复试验,终于闯出了新路,首家独创的丝丝膳鱼面,成功地同消费者见面了,凡是品尝过“荣华馆”清汤丝丝膳鱼面的顾客,都是吃一碗,想吃二碗,赞不绝口,这一次吃了还想下次再来,因此,“荣华馆”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丝丝膳鱼面的制作要经过以下7个环节:

选料

要选鲜活的"箭杆膳鱼"(不大不小的膳鱼),用清水透清,清水中要用一点菜油让活膳鱼在水中吐尽泥漩后待用。

烫膳

铁锅上架上无底蒸笼,锅内掺水,5公斤膳鱼加食盐0.1公斤,待水烧开后,将活膳鱼倒入锅内,把活膳鱼烫成“龙张口”时为宜。烫好的膳鱼起锅后,用清水漂洗凉干待用。

划膳

划膳鱼不用铁刀,而是用牛肋骨磨制成的专用骨刀,一根膳鱼划成三条,先划前肚,把肚皮划下后顺手撕成两条,再划左右背各一条即成。

干爆

先爆肚皮,再焙条,将划好的膳鱼条加上适量的食盐后用清油干爆,每锅数量不宜过多,要爆成软硬适度,收汗为止。

熬汤

划过的膳鱼还剩下鱼骨全部熬成骨汤,汤开后速将泡子打尽,膳骨汤澄清后其汤味清香可口。

炒汁

5公斤活膳鱼用猪油、菜油各0.1公斤,用豆豉、金酱各0.5公斤混炒,炒至6成火时用手指沾试不烧指头为宜,掺入全部膳鱼内汤,倒下全部膳鱼丝,再加白糖0.1公斤,胡椒0.15公斤,拍损的生姜数块,香葱一把,八角三奈粉少许,以闷火烧好后,丝丝膳鱼面饴即成。作条面

丝丝善鱼面为坐横面,其配料比例为5公斤优质面粉加猪化油0.1公斤,鸡蛋3个,精柔坐成板,切成银丝面备用。煮好的面条,加上蒜浆和膳鱼饴即可上桌。

丝丝膳鱼面的营养价值。鲜活膳鱼含有高蛋白,营养丰富。其制作工艺过程是精细的、科学的、卫生的,保护了膳鱼本身的营养成分,不论男女老少食用后有助于开胃健脾,生肌活血。

丝丝膳鱼不仅可作面饴,还可作宴席的多种主菜和配菜,其色、香、味、形均佳。

二.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仪陇半夏

仪陇半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仪陇半夏俗称“麻芋子”,系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以块茎入药,一直是仪陇地区的重要药材之一。 仪陇是半夏的道地产区和历史产区。据《南充县志》记载:“清嘉庆25年(1820年)前,南充盛产的63种药材中,以半夏、僵蚕等有名气”。早在明末清初,仪陇县城就已形成了半夏交易市场。仪陇半夏主要以“保宁半夏曲”而闻名,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浙江绍兴商人缪复泰在保宁(今南充阆中所在地)创办“保宁半夏曲”手工作坊,其产品畅销华北、上海、武汉、长沙、新疆、内蒙、浙江及港澳、南洋一带。由此可知,早在100多年前,南充地区即盛产半夏。 据《四川中药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记载:“半夏我省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遂宁、南充市仪陇县、蓬溪等地”。中国药材公司编著的《中国常用中药材》(科学出版社 1995年版)记载:“四川的广安、仪陇等地为半夏的主要分布地”。《四川道地药材志》(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05年版)记载:“半夏四川产量较大,仪陇为半夏的最佳适宜区,所产半夏质量较优,并以其色白、质坚、粉性足,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泡壳,圆球形等显著特点而享誉国内外”。 仪陇半夏产业近代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建国初期,半夏曲由缪氏制作,国家订货。随后,缪氏后裔缪惠生献出秘方,半夏曲由阆中县制药厂生产。1952年至1985年,仪陇累计收购半夏59.6万公斤,平均每年收购1.7万公斤,远销香港、澳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各地开始进行人工种植,为了区别不同产地的半夏,外地客商特称仪陇地区所产半夏为“仪陇半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了“仪陇半夏”这一自然品牌。 上世纪60年代前,仪陇半夏主要以野生为主,70年代起农民逐渐开始人工种植。改革开放以前,仪陇半夏一直延续传统的农家种植方式,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化的加工技术,生产出的半夏品质不高,价格偏底,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发展缓慢。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的提出,仪陇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川半夏生产基地,仪陇县将半夏作为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行推广。1999年9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办公室选送南充仪陇半夏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全国优质中药材展销,受到中外客商好评。1999年12月在南充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仪陇半夏被评为“优质产品”。2001年仪陇县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定为半夏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区。 仪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仪陇半夏的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科研开发等方面投入300余万元,大力抓好仪陇半夏基地建设及销售拓展等相关工作。目前,仪陇半夏标准化、无公害种植新技术已在县内9个乡镇推广,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仪陇半夏可种植面积约30000亩,总产量约12000余吨,总产值可达21600万元。2011年种植面积2000余亩,总产量400余吨,按照2010年平均价格140元/公斤计算,总产值5000余万元,平均亩收入在20000元以上,为规模开发仪陇半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仪陇半夏产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仪陇县双胜镇、复兴镇、五福镇、赛金镇、凤仪乡等5个乡镇,8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6°23′,北纬31°18′-31°25′之间,保护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仪陇半夏块茎呈圆球形、饱满、无泡壳、大小均匀,直径1.0-1.5cm;表面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针状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粉性足;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内在品质指标:仪陇半夏总灰分≤4.0%,浸出物≥13.0%,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3)安全要求:仪陇半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按照GMP标准加工。

三. 四川省 南充市 高坪区 绣球圆子

绣球圆子,蒸点,特点:色彩美观,宛如绣球,皮软糯适口,馅香鲜。烹制法:蒸。如用甜馅,则用红绿果料丝裹粘,即为甜点。

猪腿肉剁碎,金钩切成小丁,口蘑、芽菜洗干净切碎。锅内烧化猪油,将肉下锅煽散籽,下料酒、盐、酱油、胡椒粉、芽菜炒香后,下金钩、口蘑措匀,起锅成馅。73j

糯米与大米适量泡后磨细、吊干水分,然后加清水少许揉匀,做成每个重15克的剂子,包入馅心,封口搓圆,入笼蒸熟后下笼,在装有火腿丝、蛋皮丝、瓜皮丝的三色盘内裹一转,待粘满后即成。73j

操作要领:吊浆粉不能太软;蒸的时间不能太长;三色丝要粘均匀。73j

四. 四川省 南充市 蓬安县 唐氏米凉粉

唐氏米凉粉

唐氏米凉粉是唐氏三代祖传的地方风味小吃,它具有麻、辣、酸、香等特点,味美可口,回味无穷,曾荣获“南充市2002年首届美食文化艺术节”名特小吃银奖,非川人难以享受也!

五. 四川省 南充市 高坪区 窝丝油花

窝丝油花,蒸点,特点:咸鲜干香,窝丝爽口。烹制法:蒸。此点心可两用,如作中点可配酸辣汤;作席点可与清蒸鸭子等菜肴同上。食用时用筷子夹住压在面饼下的头,向上一提即成丝状。

生猪板油、金钩、火腿切碎与花椒粉、葱白花、盐等,拌匀成馅泥。子面擀成0.5厘米的面皮,上抹匀馅泥。dMV

将面皮裹成圆筒形,横切成3.5厘米长的短节,每节切成0.5厘米的细丝,一起抖开、拉长,再卷成饼状,上笼用旺火蒸制即成。dMV

操作要领:擀面皮时厚薄要均匀,裹馅泥时要粗细一致;拉成细丝为度,卷饼时要先卷一头,然后提起再卷,尾部摆拢,压于下面;必须使用武火。dMV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顺庆区 石孔贡米

石孔贡米,原名“油香米”,又名“黄金米”,浸白色,产于蓬安县石孔乡玉皇村。油香米的特点是:糯而不腻,清香可口,似硬确软,似糯不粘,外香入鼻,内香入腹,味道可口,为款待贵客珍膳。据《蓬安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蓬州知州戴论用以款待皇亲,食后倍受赞赏,走时精碾三百斤进贡朝廷,雍正皇帝吃用油香米做的饭后,倍加赞赏。从此,石孔油香米,得了贡米盛名。( 南充)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南部县 麻婆豆腐鱼

主料:鲤鱼一条

配料:猪肉末100克、北豆腐、青蒜

调料:盐、料酒、豆瓣酱、酱油、葱末、姜末、蒜末、食用油、花椒面、高汤、水淀粉



烹制方法:

1、将宰杀好的鲤鱼,两面改上花刀,豆腐切成方块焯水备用,清蒜洗净切段;

2、坐锅点火倒入油、至5成热时放入鱼炸至两面上色定型后捞出;

3、锅里留底油,放入肉末、豆瓣酱、料酒炒香,然后下葱姜末炒匀,加适量高汤,放入鱼和豆腐块,烧沸后加盐、酱油转小火烧至汤汁变浓,豆腐入味后用水淀粉勾芡,撒上青蒜段即成。

特点:色泽红润、别具一格。

八. 四川省 南充市 营山县 营山凉面

在营山的诸多小吃中,营山凉面获得的赞语最多。原因在于它凉面劲道,红油劲霸,先有凉粉打底,最后撒上大头菜,健脾开胃,香辣无比。

凉面在营山历史悠久,是营山县的传统名优小吃。所以,不是所有的凉面都叫营山凉面。爱TA,就带她来吃营山凉面吧。

不论逢年过节还是亲友聚会,营山人都爱用营山凉面来招待客人。不论是在上档次的大酒店的宴席上,还是街边小吃摊点都有营山凉面。凡吃过营山凉面的人,无不为其鲜美爽口的川味风格而赞叹。

营山凉面讲究色、香、味、形,色泽光亮,香味扑鼻,让人垂涎。吃起来鲜美可口,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营山凉面的特点:

1,色,香,味俱全。

2,辣油,香油都是店家祖上多年传下来,经自己的独家调理做出来的。

3,面也是就地取材,由当地农民伯伯提供。那才叫纯。

4,大头菜,地道的哦,香味独特。

信息来源:营山县旅游局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川明参

阆中川明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阆中川明参自2009年获得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后,在市委、市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阆中市农业局致力于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川明参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生力军。9月27日,由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组成的地理标志调研小组莅阆,在省农业厅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处处长盛松华带领专家实地考察了阆中市五马乡川明参良种繁育基地、四川木兰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部分产品,对阆中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据悉,为推进阆中川明参之一标志产品的发展,该市农业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结构,逐步形成了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地域特色更加突出的川明参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带。同时,严格按照《川明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集中建设以千佛、五马等乡镇为核心的川明参示范片,建立了1.2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辐射周边乡镇20个,2010年全市川明参种植面积达4万亩,标准化生产、地域特色更加突出。还通过加强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合作关系,致力于川明参品种选育、深加工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

在此基础上,着力培育状大龙头企业,与四川木兰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阆中川明参地理标志使用协议,扶持企业建设了一条现代化的无硫加工生产线和一座1500立方米的冷藏库,2010年企业在基地乡镇全面兑现“订单”收购川明参鲜品,充分发挥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领头羊”作用,产业化向纵深推进。

阆中川明参特点:

甘、微苦,平。归肺、脾经。润肺化痰,和中养胃。用于肺燥咳嗽,咯痰不爽,病后体虚,食少口干。常用量10g~15g。

附注:以往各医药书籍,均将四川产的川明参,误作明党参加以记载,应纠正。

功用:归肺、脾经。润肺化痰,和中养胃。用于肺燥咳嗽,咯痰不爽,病后体虚,食少口干。常用量10g~15g。

性味:甘、微苦,平

地域范围

阆中川明参(别名沙参)产于四川省阆中市境内的千佛、鹤峰、望垭、三庙、峰占、老观、龙泉、西山、金子、二龙、解元、石滩、凉水、思依、木兰、桥楼、河楼、北门、枣碧、东兴、清泉、彭城、五马、沙溪等24个乡镇(办事处)。阆中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低山、丘陵区,南充市北部、嘉陵江中游。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1′-31°51′之间,东接巴中、仪陇,西连剑阁,南临南部,北靠苍溪。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阆中市境内山丘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分为四种地貌:低山窄谷地貌、高丘中谷地貌、中丘宽谷地貌、浅丘带坝地貌。土壤共分为四个土类、六个亚类,十个土属,三十八个土种。土壤pH值在6.5-7.5。土壤肥力状况中等,以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含量约为1.55%。

(2)水文情况:阆中市年均降水19.2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99.6万立方米,人均有水2356立方米,过境水丰富。全市有“一江四河”和169条小溪河,共占地9080公顷,嘉陵江全长45千米,东河、西河、白溪浩、构溪河,全长149.35千米。仅嘉陵江、东河、白溪浩过境水,流量达240.3亿立方米。

地下水藏量较丰富,全市总蕴藏量5833万立方米,可开发的有2672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1.38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40.9立方米。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给阆中川明参规模化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3)气候情况:阆中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宜耕,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较温暖,垂直分带差异明显,年平均总积温6277.8℃,平均日温17.1℃,无霜期289天;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96.1mm;日照较好,年均日照1413.4小时。蒸发小于降水,空气较为湿润,年均相对湿度75%,是阆中川明参生长的特殊环境。

(4)人文历史情况:阆中历史悠久,位置独特,人杰地灵,名胜众多。据考古工作者在城北兰家坝挖掘的古代遗址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从事渔猎、农业等生产活动。阆中战国时为巴国国都,自公元314年秦惠王置阆中县起,迄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是由秦入蜀的交通要塞,他东忱巴山余脉,西倚剑门雄关,嘉陵江纵贯南北,上至广元、碧口,下连重庆、上海,历代王朝视阆中为统治四川和西南的重镇,曾在这里设置县、郡、州、路、军、道、府等重要行政军事机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阆中川明参习惯称沙参,又名土人参,为伞形科草本植物,疗效与保健功能与野生人参相似,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仅在四川、湖北两地生长。相传,明朝洪武年间,云顶山慈云寺开山祖师云华长老献此药于皇帝朱元璋,食后有明目、神明、精力饱满之功效,遂赐名“明参”。川明参既是大宗中药材,又是高级营养保健品,曾是古代宫廷御用贡品,其价值古代药典《本草纲目》有记载。据《阆中县医药志》记载,阆中川明参已有上百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经世代栽培、繁殖,性状优良稳定,但由于其数量稀少,且活性成分尚不明了,仅有《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录入其药材性状。

阆中市委、市政府为做大做强川明参特色产业,已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资源与种植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并突破“分户经营”的模式,积极推行“公司+科研+协会+专业合作社+业主(农户)”的运作模式,组

建了中药材专业协会服务产业,严格执行“阆中川明参生产基地管理制度”和“阆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川明参)”,“川明参标准化技术栽培与产业化开发”项目也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并且阆中川明参特殊的加工方法申报了国家专利,使阆中川明参的生产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四川省政府已明确阆中作为全省三大重点中药材基地县建设。

十. 四川省 南充市 高坪区 蜀北竹艺

蜀北竹编工艺品美观大方,又易于保存,高雅华贵等特点成为艺术欣赏、家庭装饰的佳品;更是馈赠亲友的珍品。

集巴山蜀水之灵气、智慧之精华于一体。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中国民间艺术之精品,件件作品匠心独运“宛若天成”。确为馈赠、装饰、收藏之首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