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宜宾特产青菜图片 宜宾最好的土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宜宾特产青菜图片 宜宾最好的土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05-05 13:59:31

一. 四川省 宜宾 高县 川红工夫茶

川红工夫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川红工夫茶

川红工夫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是本世纪50年代产生的工夫红茶。30多年来,川红以条索紧细圆直,毫锋披露,色泽乌润,内质香高味浓的优良品质,畅销国际市场,成为我国后起之秀的高品质工夫红茶之一。

二. 四川省 宜宾市 叙州区 宜宾茵红李

宜宾茵红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宾县李子种植历史悠久,李资源丰富,李子种植遍及全县各地,《宜宾县志》〈物产志〉(清嘉庆版校注本)中即有李子种植记载。在宜宾县关于李子的渊源流传着哪吒染血去毒、拯救苍生的动人传说,当地百姓为感谢哪吒之德,将染血救命的野果,取哪吒是托塔李天王三子之意,名叫李子,并在宜宾翠屏山修建哪吒行宫,世代祭拜。 宜宾县李子种植普遍,但由于品种多、杂,未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造成李子多数品质不佳。建国后通过不断改良和引进李子新品种,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李子果实品质有了一定提高,由宜宾县选送的玫瑰大红李获宜宾地区优质水果称号。为了更好地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宜宾县政府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在地方李资源中筛选优株,经多年试验选育而成一优良李子新品种,因该新品种李子果实一半紫红一半黄绿,在县品种命名会上,专家们将其命名为“茵红李”。该品种于2011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品审委第七届二次会议品种审定。 宜宾茵红李自选育成功后,因特别适宜于宜宾县独特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丰产性好,辅之以独特的栽培生产技术,使生产出的李子果实脆甜化渣,清香爽口,耐储性强,深受群众喜爱。栽培面积不断从茵红李选育地喜捷镇(今宜宾茵红李栽培核心区域)向宜宾县其它适宜区域辐射,2006年,宜宾县政府专门将宜宾茵红李作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纳入“十一五”规划,宜宾茵红李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宜宾茵红李已在全县17个乡镇适宜区域推广种植2500公顷,产量达到38000吨,产品畅销四川、重庆、云南等地,产品果园批发价已从2000年的2元/公斤升至2011年的6-8元/公斤。预计“十二五”后宜宾茵红李将扩种至4000公顷,产量60000吨,果农年人均收入将达到8000元。宜宾茵红李已成为宜宾县农民发展特色农业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所在地域:四川

申请人:宜宾县领先茵红李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2013年

地域范围

宜宾茵红李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流经宜宾县的岷江及金沙江下游流域的喜捷镇、高场镇、柏溪镇、双龙镇、凤仪乡、李场镇、蕨溪镇、安边镇、普安乡、横江镇、复龙镇、古柏乡、双谊乡、泥南乡、泥溪镇、龙池乡、商州镇等17个乡镇,300个村。东邻宜宾市翠屏区,南接云南,西靠乐山市、屏山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4°1′-104°36′,北纬28°18′-29°6′。保护面积4000公顷,产量6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宜宾茵红李果实中大、近圆形。果顶平,缝合线明显,两半较对称,果底绿黄色,着片状茵红色,果粉较多。果肉绿黄色,肉质细、脆,汁中等。核小、离核。味甜、浓,品质上等。 (2)内在品质指标:宜宾茵红李可食率≥95%,可溶性固形物≥10%。 (3)安全要求:符合《核果类水果》NY5112-2005质量要求。

三. 四川省 宜宾 翠屏区 芽菜

亦名“叙府芽菜”,是与“涪陵榨菜”、南充冬菜”、“内江大头菜”齐名的四川四大腌菜之一,始创于清道光中(约1838年前后),以鲜青菜剖丝,晾至余叶渐枯,再配以作料腌制而成。主要特点是香、脆、甜、嫩、味美可口。常用以作油酥鸭、烧白(扣肉)、燃面等食品佐料,亦可作成其他荤素菜肴,且为熬汤是不可缺少的配料。解放前,“杨洪兴酱园”生产的“五香芽菜”曾远销昆明、港澳及东南亚。宜宾芽菜1982年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1985年评为全国优质产品。近年,经过精加工的“碎米芽菜”,以其质量上乘、方便隆重而深受群众喜爱

( 宜宾)

四. 四川省 宜宾 叙州区 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川菜中的传统名菜。在四川,烹制许多风味菜看时,都离不开泡辣椒,这种泡辣椒在四川的酱菜店里都有出售,在当地又称“鱼辣子”,俗称“鱼香”

凡是制作“鱼香”菜肴的调味料一般都与做川菜“豆瓣鱼”的调味料相同,都具有咸 、甜、酸、辣、香、鲜等味,异常适口。“鱼香肉丝”就是用“鱼香”调味料并采取与民间烹鱼相类似的做法烹制而成的。该菜制法别致,用料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滋味,因而深受人们 的欢迎,成为川菜中最著名的菜肴之一,并流传到全国各大城市和香港、澳门地区,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中餐馆里都有此菜供应。原料:猪腿肉(三成肥、七成瘦)200克,水发玉兰片50克,葱花、水发木耳、泡红辣椒、湿淀粉各25克,蒜未、酱油各15克,姜未、醋各10克,精盐:克,白糖12克,肉汤50克, 熟猪油100克。
特点: 色泽橘红,肉质较嫩,酸甜微辣,鲜香可口。关键: 肉丝必须切均匀。酸辣味要适度,以突出香味。( 宜宾)

五.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张牛肉

筠连卤腊川南有名,筠连城内卤腊摊比比皆是,其中的牛肉类以张牛肉的名气最大。张牛肉发明人张月明(1884—1957)祖籍在犍为县,年轻时到筠连从事卤腊业,历经四十多年,全城忘其姓名而呼之张牛肉。张牛肉共有灯影牛肉、香港牛肉(含广东味)、千层肚、跳跳肉、烧烤牛肉、神仙砣砣、麻辣丝丝、萝卜条条、牛蹄筋、牛肚、大肚、牛肠、牛头肉等十多个品种,由于其选用牛肉及麻油、酱油、醋等认真,刀工精细、按不同品种调制卤水,煎制椒油工艺独到,使张牛肉口感多样、风格独特、味道鲜美。现在张牛肉已成为筠连卤腊的著名品牌,经营个体户达十多家。

六. 四川省 宜宾 南溪县 南溪白鹅

南溪白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溪白鹅

四川南溪白鹅作为四川白鹅原产地之一,四川省南溪区地处长江上游,境内河、溪、堰、库纵横交错,水域面积63万亩,当地农民自古以来,不但有饲养白鹅的传统,也有吃鹅的习惯。“四川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位列白鹅保护品种之首。近年来,南溪区一直着力打造“四川白鹅之乡”这一品牌,白鹅产业快速发展,位于罗龙镇石马村的‘四川白鹅’育种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四川白鹅”资源场。在鹅产品深加工方面,南溪县富民白鹅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已形成了集保种选育、种鹅发展、种蛋保护价回收孵化、鹅苗投放及成鹅保护价回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链式”生产经营模式。

在四川南溪区,几乎每家餐馆都会烹饪鹅肉,富贵石榴鹅、锅巴玉米鹅、脆皮鹅、一品比萨鹅、香辣鹅唇、菊花鹅舌、水晶鹅肝蛋、香酥鹅皮、一品鹅脯、红烧鹅、竹荪鹅汤、香卤鹅、水煮鹅、鹅肝、鹅肠、鹅血等做成的“全鹅宴”,已经成了一块独具特色的金字招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我们甚至可以在那里吃到太极图。那就是“太极鹅肝羹”——将鹅肝碎磨成泥,与鲜汤烩培成褐色鹅肝羹与白色的浓汤羹一起放在汤碗内,造型为逼真的太极图,看之养眼,食之则咸鲜清爽。白鹅宴的凉菜有卤水鹅翅、双椒伴鹅肝粒、香卤鹅心等,热菜有富贵石榴鹅、水晶鹅肝蛋、小煎鹅内丝等,汤菜有太极鹅肝羹等。对于制作方法,如具有干香鲜咸味的富贵石榴鹅是把鹅肉切丁,与韭菜粒同炒,包入威化纸内扎成石榴状,将其底部抹上鸡蛋液沾入芝麻,入油锅将芝麻煎香;如具有清香咸鲜味的水晶鹅肝蛋是把熟鹅肝粒、虾仁粒与调好味的热皮冻汁放在一起搅匀后灌入鸡蛋壳内,冷后成形去壳即装盘。

在餐饮的拉动下,鹅身上的每个部位都可以卖出好价钱,利润可以成倍增长,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四川白鹅的养殖,南溪县每年出栏商品鹅480万只,实现总产值达到2亿多元。鹅肉干的选料和制作工艺:取自白鹅后腿及胸脯肉,经过清洗、剥离、卤制、分割、伴料等十多道工序,目前已开发出香辣、麻辣、五香、泡椒、烧烤等数种风味。记者了解到,从白鹅的孵化到初加工再到深加工,南溪县富民白鹅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早已兑现了流水作业的一条龙服务承诺。作为南溪的鹅肉干系列产品,还包括了鹅脆肠、鹅胗等10多个品种,经过精心烹制后的成品色泽鲜、香味浓,记忆悠长。

南溪白鹅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现辖行政区域。

《宜宾市南溪区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南溪白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南府函〔2015〕8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500/Txx-xxxx《地理标志产品南溪白鹅》(草案)

七.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黄牛

筠连黄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连黄牛是指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境内以当地自然生长的牧草为原料,通过自由放牧和自由饮用山泉以及山泉、茶叶混熬的茶水养殖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牛种,是川南山地(黄)牛最大的类群,由勤劳的筠连苗汉人民长期自然选育形成,牛肉以肉质富硒、细嫩化渣、自然茶香、紧凑结实而著名。

(一)产品名称

筠连黄牛

(英语:JunLianYellowCattle/中文:JunLianHuangNiu)

(二)产品类别

筠连黄牛属养殖类,其中筠连是地名,黄牛是通用名称。

筠连黄牛是指在筠连县境内以当地自然生长的牧草为原料,通过放牧和自由饮用山泉以及山泉、茶叶混熬的茶水养殖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牛种,是川南山地(黄)牛最大的类群,由勤劳的筠连苗汉人民长期自然选育形成。

筠连黄牛以肉质富硒、细嫩化渣、自然茶香、紧凑结实、四季放养而著名;“筠连黄牛”的主产区——筠连县,是全国著名的茶叶产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生态良好,非常适宜筠连黄牛生长。

(三)地域范围

筠连县所辖行政区域(18个乡镇,幅员面积1256.13平方公里),主要产区为筠连镇、维新镇、大雪山镇、镇舟镇、蒿坝镇、武德乡、塘坝乡、龙镇乡、孔雀乡、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

(四)历史渊源

筠连因县境内“四山皆竹,一色相连”,以地产筠竹得名。秦属西南夷地,有筑五尺道经此之说。汉属南广县地,隋属协州。唐于县境置筠州、连州、定州,宋废定州。元合筠、连二州为筠连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建筠连县;今天的筠连县,还包括了1953年原高县划入的部分乡域(相当于今天的腾达镇、维新镇、乐义乡、维新镇、沐爱镇、镇舟镇、高坎乡、大雪山镇、团林苗族乡、联合苗族乡、高坪苗族乡、蒿坝镇)。

筠连养牛历史悠久。1980年8月在落木柔区政治乡拱猪洞发掘的“筠连人”臼齿化石共生的17种动物就有“牛”,它证明了筠连县在四万年前就有智人居住,就有牛的踪迹。嘉庆十七年(1812)《高县志》记载“苗子,畜牛马为生……婚姻聘用马牛布匹,祭0以宰盗取之牛为敬”(民国《叙永县志》记载“苗人生产全恃畜,苗俗以牛多为富”)。民国37年(1948)6月《续修筠连县志》原称“筠连山牛”,并曰“山牛黄色,种山者畜之”;1960年8月《宜宾农业(1949~1959)》改称“筠连黄牛”(包括今天的珙县、兴文县黄牛),列为宜宾专区11个县市(含庆符县)唯一耕牛地方良种,并评价筠连黄牛“体型大、抗病力强、耐劳役,著名于川南各县市”,其母牛头数占时11个县市总数的41.43%[1]。

新编《筠连县志(1911~1985)》(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5月)[2]、《筠连县志(1986~2005)》(方志出版社2010年11月)[3]、《宜宾市志(1911~2005)》(中华书局2011年11月)[4]沿用了相关记述,筠连黄牛以“川南黄牛”、“川南山地黄牛”、“川南山地牛”为名分别载入了《宜宾地区畜禽品种志》(宜宾地区畜牧局、科技情报研究所1983年12月)、《四川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5月)、《四川畜禽遗传资源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0月)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5月),后两志均明确筠连县为第一主产县。

(五)发展现状

筠连县1993年起被列入四川省秸秆养牛示范县,1994年12月从四川阳坪种牛场引进3头(建议删)西门塔尔公牛开展筠连黄牛杂交改良。1995年筠连黄牛年存栏量占宜宾地区10个县市46.3%,能繁母牛、当年生犊牛分别占50.87%、47.55%,筠连黄牛出栏占宜宾地区10个县市60.1%,出栏率(28.57%)占全省(含今重庆市各区县)前二十强第14位(1996年10月《四川省1995年畜牧经济统计》报道)。1996年12月(可否加牵头单位)策划并编制的(改为:了)《筠连县黄牛124工程项目建议书》,1997年5月先后通过了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已并入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今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等单位专家学者鉴定,并在筠连镇真武路新建了以开发筠连黄牛为主的筠连县畜禽良种开发中心积极探索筠连黄牛产业化开发。1997年6月开始推广黄牛细管冻精技术,1998年4月被正式列入全省15个黄牛改良基地县,2000年、2001年、2003年连续三年又列入全省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3]。

2003年7月,筠连县(黄牛)被批准为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WGHJ0051),2004年8月被认定允许使用四川省无公害产品标志(WGHC0194),筠连县养牛协会申报的黄牛(肉牛)2005年1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肉牛)证书(WCH0500242)[3];2010年11月被列入全市现代特色畜牧产业(乌蒙肉牛)项目,黄牛养殖2011年3月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7月又被纳入省级财政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肉牛);2013年12月通过第四次复查并再次获得延续三年(2013-12~2016-12)的四川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WNCRSC1300351),2014年3月获得了延续三年(2014-03-18~2017-03-18)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证书(WCH0500242)。2014年7月列入农业部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建设项目。2014年12月被正式确定为四川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也是宜宾市目前唯一一个涉及黄牛(肉牛)的省级标准化示范区。

全县2014年黄牛存栏8.26(问曾均再核下)万头(统计公报)、出栏3.49万头(统计公报),实现黄牛产值27920万元,利税6980万元;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宁、副省长曲木史哈分别于2015年5月7-8日、4月2日到筠连县调研肉牛养殖,对发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宜宾市肉牛产业发展现场会(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研讨会(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2015年4月22日、6月28-29日分别在筠连县召开,全面推广筠连县肉牛“六三”经验及筠连县“山繁川育、藏牛于户”庭院养牛模式[6-7]。

近年来,0筠连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巩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肉牛)生产基地,培植优质肉牛养殖小区、标准化规模集中养牛场及肉牛精加工食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20万头无公害优质牛羊产业带。肉牛产业覆盖全县18个乡镇、243个村,现有重点专业村29个,养牛专业合作社23个;牛肉精加工龙头企业3个(生产宜宾名优“老外婆”腌条牛肉的筠连县鸿鹄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宜宾名优“好牛旺”牛仔骨的筠连好牛旺凯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筠苗”、“川苗”、“乌蒙苗”系列“苗家黄牛干巴”的筠连县筠洲信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肉牛交易市场1个(筠连县向阳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筠连县川南肉牛交易市场)。

“苗家黄牛干巴”是按苗族传统炕制工艺制作的四川名特畜产品,其原料来源于筠连苗族地区自然放牧的筠连黄牛,由2011年9月经筠连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筠连县筠洲信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生产。该公司“苗家黄牛干巴”参加了在宜宾举办的历次中国宜宾酒圣节、中国白酒文化节名特商品展销,2012年9月参加了中国“宜宾名优”评选并入围;2013年8月取得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腌腊肉制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4年5月又获得了(酱卤肉制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现苗家黄牛干巴生熟两类产品生产。2014年9月、10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成都食博会)、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西博会)。市委副书记吕晓莉亲临西博会展区指导,县委书记王萍、县长刘朝平也亲临白酒文化节展场了解产品发展情况。2014年11月,“苗家黄牛干巴”荣获四川农业博览会参展产品特色产品奖[8];2014年12月,名冠宜宾市首届畜牧博览会八大推荐畜产品之首。2015年1月,被评为宜宾市“名优特新”农产品。

筠连黄牛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筠连县现辖行政区域。

《筠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筠连黄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筠府函〔2015〕59号

四川省筠连县地方标准:

DB511527/T002-2015《地理标志产品筠连黄牛》(草案)

八.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筠连老腊肉

在过去,猪肉还是一种奢侈品,每年一到冬天,大概在过年前一段时间,筠连家家户户都要杀过年猪,留够过年要用的鲜肉后,其余的肉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各种作料,腌入坛中,7—15天后,用绳索串起来,滴干水,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者柴草等来点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就成了腊肉。另外一种方法是挂于灶头上,这样每日烧火做饭时对肉进行熏烤。用这两种方法做成了腊肉,时间一过一年,就成了老腊肉。

腊肉从鲜肉开始加工到制作到存放。要保持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放很久也不会坏,也是一门学问。在沐爱有的人家户用大坛子,下面垫石灰,上面放老腊肉,便于抽干肉中的水分,用这种方法储存的老腊肉,吃起来香味特别。在以前,筠连人私下以家里悬挂腊肉的多少,来衡量贫富。家头灶头上挂的老腊肉的多少,就说明这一家人家道殷实,自然是家好人户。要食用时将老腊肉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香醇,肥而不腻口,瘦而不塞牙。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在炒时可以加入葱叶、大头菜、豆豉等,另具风味。具有开胃、去寒、消失等功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腊肉已成为一种口味的需要,而不再是每年春节前需要储存肉的一种方式,在现在春节前,筠连城里出现了加工腊肉的专业户。近年来,筠连的鸿浩、新世纪、南方等公司,开始对筠连老腊肉进行专业加工生产,使筠连的老腊肉能扬名中华。

九. 四川省 宜宾 珙县 宜宾芽菜肉蟹

主料:肉蟹2只(约1000克)配料:碎米芽菜50克、熟肉丁50克、鲜汤50克、清油1000克、干辣椒25克、碎米盐花生仁、熟芝麻、香葱各少许、盐、味精、白糖、香油各适量。作法:肉蟹宰杀后清洗干净宰成块状,炒锅中放入油烧至八成熟,放入肉蟹炸香,捞起待用,锅中放入少量油加入干辣椒、熟肉丁炒香,放入炸好的蟹肉块掺入鲜汤,放盐、味精、糖调味用旺火自然收汁,再放入碎米芽菜,临起锅时加碎米盐花仁、熟芝麻、香葱,滴入适量香油,翻匀,出锅装盘成菜
特点:色、香、味、形俱佳,口感咸鲜、微辣、香美可口,2000年被评为"四川名菜"。( 宜宾)

十. 四川省 宜宾 珙县 萝卜酥饼

萝卜酥饼,酥点,特点:酥香味美。烹制法:炸。此点因酥面作皮,萝卜丝作馅而得名。

油水面包酥面搓圆条,切节,卷成圆饼。半肥半瘦猪肉剁细,用猪油炒熟,加盐起锅与火腿颗、萝卜丝、花椒粉、葱花、味精等和转成馅。

以圆饼包馅压平,入猪油炸至饼微黄、浮于油面时起锅即成。

操作要领:在酥面与油水面合拢时,油水面的块子须厚一点,以免把酥面包卷时穿出来;炸饼时,锅要随时摆动,以防粘锅;火不宜大,以防炸煳或炸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