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潮州特产酱油怎么做 潮州酱料制作方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潮州特产酱油怎么做 潮州酱料制作方法更新时间:2022-05-04 11:41:57

一.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肉脯

  潮州生产肉脯以潮安县庵埠镇为先,已60多年的历史。产品有牛肉脯和猪肉脯,取牛、猪的精瘦肉,经绞肉、调味、制片、凉晒、烘烤而成,为潮安肉脯厂专门产品。

二.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老香黄

潮汕凉果老香黄(也称老香橼、佛手香黄),是用佛手柑(也称五指柑、蜜罗柑或福寿柑)的果实腌制而成的,因其药用价值显著备受潮人青睐并享誉海内外。

“老香黄”是药膳类制品,不是花。

“老香黄”原材料是药用植物佛手的果子,大则几斤,小则几两。潮人泡制它时,加蜂蜜,加药材,制作工序繁多。几腌几制,陈封瓦瓮中,直至其油亮漆黑,状态绵绵如膏。切一片泡茶,可治咳喘,理气和胃。一踏入潮人开的凉果店,“老香黄”特有的佛手陈香令人回昧。

“老香黄”制作日子越久身价愈高。一块所谓十年的“老香黄”其价达百元真是比海鲜还值钱。

三.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杨芳酱油

杨芳酱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杨芳乡是鄂东南黑豆的主要产地,年产量60万公斤,以地产黑豆生产的酱油、豆豉具有原汁原味的天然食品风味,早在康乾年间就被称列为贡品闻名于世,绵延300多年。杨芳酱油、豆豉以其香浓味醇,汤色厚爽,开胃健脾,滋补健身而誉湘、鄂、赣的周边地区,堪称调料之精品。1987年9月经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杨芳酱油含人体需氨基酸17种,含氨基酸总和达10.76%。且保鲜期达12个月以上。

杨芳酱油为湖北省通山县。杨芳酱油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清乾隆年间还曾作为宫廷贡品。1995年,经省农科院测试,杨芳酱油的氨基酸浓度达到26.1%,不但有食用价值,还具有健胃等功能。2010年,杨芳酱油手工制作技术被列为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芳酱油为什么味道如此醇厚浓郁呢?追其原因,除了独特的祖传秘方外,与杨芳林当地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因为杨芳酱油使用的主料,即是当地——牛肝豆,因其形状颜色与牛肝近似而得名。据了解,这种豆子质地饱满,营养价值高,只能在杨芳林一带种植成功,即使在杨芳林邻近的地方栽种都会变异。

一直以来,杨芳酱油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虽然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文革1,制作酱油的家庭作坊相继歇业。直到改革开放,杨芳酱油家庭作坊再次推到新高峰,在1981年左右,杨芳林乡集体和个体共兴办了35家酱油作坊,年产酱油十余万公斤。

虽然杨芳酱油拥有数百年的制作传统,在当地是响当当的品牌。然而,限于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加上地处偏僻,杨芳豆制品的名声仅限于咸宁与周边地区的小范围内。通山文化馆工作人员称,只有整合各项资源、打造龙头品牌、加大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才能让杨芳酱油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让这项传统民间技术源远流长。

四.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草虾

  草虾的特点:潮汕菜使用的虾类中,草虾可以说是最常用的一种。草虾是渔民在咸淡水交界处养殖的一种虾类,产地主要在饶平的汫洲及南澳一带沿海,生长期在每年农历4-10月之间,过了10月天气太冷,草虾便不能生长。

    草虾呈绿色,和九节虾、沙虾相比,草虾口感差、较粗糙、甜味也较差,但其体型适中,价钱也相对较低。潮菜中经常用它作虾生、打虾胶、盐焗或加蒜茸清蒸等之用。
  

五.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工夫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又是饮茶大国。在饮茶艺术日渐淡化了的现代社会,潮州工夫茶却一直在散发着传统茶文化的清香。作家李国文在《粤海饮茶》中道:“尤其潮汕一带的工夫茶,更是深入人心。若论茶道,我们这茶的祖国,稍可与一衣带水的邻邦媲美的,也就是得靠潮汕人争回一点面子。”那末,能与日本茶道媲美的潮州工夫茶是什么样子?工夫茶的历史源流又在何处呢?这是一个曾经困扰过日本朋友的问题:“关于工夫茶的历史,我曾请教过中国学者,但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布目潮《中国茶文化的复兴》)

古代的工夫茶具最少须有“四宝”:小烘炉(白泥火炉)、玉书(赭褐色扁形烧水壶)、孟臣罐(宜兴紫砂茶罐)、若深杯(杯底镌有“若深珍藏”的茶杯)。清初与梁佩兰、屈大均合称“岭南三大家”的诗人陈恭尹写有一首《茶灶》诗:“白灶青铛子,潮州来者精。洁宜居近坐,小亦利随行。就隙邀风势,添泉战火声。寻常饥渴外,多事养浮生。”诗中所写的茶具,都是容易携带的小件,其中已有潮州出产的精致白色泥炉和青色的煮水铛。底镌“若深珍藏”的白地蓝花小瓷杯是康熙年间烧制的,现已贵若拱璧。到了乾隆时期,据俞蛟《梦厂杂著》记载:“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主。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当时还备有棕垫、纸扇、贮水瓶、茶洗等。这一茶具形式除炉子后来改用烽市红泥小炉外,大抵固定沿用到现代。工夫茶的泡饮有一套十分讲究的方式。首先是选水和用火工夫,水要用山泉,小炉木炭最好用榄炭。砂铫煮水至初沸,先将紫砂罐和茶杯淋热,才把福建产乌龙茶叶纳入罐中,粗叶垫罐口,细末垫中层,再以次粗叶装罐面。铫水大沸,即高提砂铫沿茶罐周边注水,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待壶口浮现一层白沫,便用壶盖轻刮,使其随罐而下。再用开水淋罐,既去沫又使茶罐持续升温,凝聚罐中茶叶香味。斟茶入杯时壶嘴要低,目的是使茶汤雅观不起泡,这一程序俗称“高冲低筛”。斟茶时要在几个杯来回斟注,点滴不剩,让茶色、香味均匀,俗谓“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于是,在一片“请请请”声中,主客各端一杯,举到唇边先闻茶香,然后一啜而尽。初入口时略带苦涩,片刻便香溢齿颊,回味无穷。如果客人多,则主人第一巡(俗称“头过”)不饮。每次以沸水冲茶,都同时淋杯、洗杯,俗谓“烧钟热罐”。连续数次,茶色不浓谓“茶薄”,便须另换茶叶了。近人翁辉东先生较早记录总结工夫茶道,所著《潮州茶经???工夫茶》对工夫茶的品饮有颇为详细的描述。清人俞蚊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梦厂杂著》)后来有些论者便认为工夫茶始于唐代,这一论点并不正确。潮州工夫茶尽管在烹治原理上深得陆羽《茶经》的精髓,但是工夫茶的形成离不开茶史上饮茶的三大革新:条形散茶制作、瀹饮法提倡和紫砂壶出现。条形散茶是明开国之初通过行政命令制作的,《明会典》:(洪武二十四年)诏有司听茶户采进建宁茶,仍禁碾揉为大小龙团。”在此之前,人们都用烹治前须碾末的茶饼。有了条形散茶,才可以改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瀹饮)。条形茶更带自然清香,瀹饮法可谓“开千古饮茶之宗”,(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此两者,是形成工夫茶的基础。而明代中后期紫砂壶出现后,潮州工夫茶登上闽南粤东生活舞台的条件遂告成熟。紫砂壶的创始人是16世纪初期江南吴颐山书僮供春,其后高手辈出,时大彬改提梁大壶为小壶,专工制作小壶的是明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他的名字见于清初吴骞《阳羡名陶录》。因为“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周高起《阳羡名壶录》),故潮州工夫茶具少不了它。工夫茶罐在很长一段时期都使用孟臣罐(部分是当地枫溪仿制),1975年广东陆丰县明黄廷霖墓中曾出土一件惠孟臣手制紫砂壶,证实明朝末年紫砂壶已在岭南传播。明末清初,潮州与苏州间频繁的商业贸易,使潮商得以将宜兴紫砂壶大量带回潮州作茶具并称之为“苏罐”(蔡鸿生《清代苏州的潮州商人》)。结合前面所引陈恭尹《茶灶》诗,我们可以说,潮州工夫茶肇始于明末清初时期。工夫茶一词原来是形容武夷岩茶的制作工夫,陆延灿《续茶经》引王草堂《茶说》:“独武夷炒而兼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既炒既焙,复捡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释超全诗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形容殆尽矣。”又引《随见录》:“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因此,把潮州人整套冲泡品饮武夷工夫茶叶的精致程式命名为“工夫茶”,也就再合适不过的了。

潮州饮茶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元丰年间,潮州名士吴复古曾向远在黄州的苏轼寄送茶叶,苏轼在《答吴子野》书中写道:“寄惠建茗数种,皆佳绝。”吴复古如果不尝到茶好,怎敢将茶叶远寄给苏轼,茶一开始便成连结友谊的信物。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知府郭子章在《潮中杂记》说:“潮俗不甚用茶,故茶之佳者不至潮,惟潮阳间有之,亦闽茶之佳者耳。”喜欢饮用福建名茶是事实,但由此说“潮俗不甚用茶”就不恰切。今传的明代潮州戏文五种中就有许多饮茶的记述,如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荔镜记》第19出:“(贴)人客,茶请你。”万历九年(1581)刊刻《荔枝记》第8出:“公曰:原来正是媒姨,老汉失接。小七,端椅坐,讨茶食。”万历年间刊《金花女》附刻《苏六娘》中唱词:“你油盐酱醋须看理,人来客往槟榔茶,”均可说明民间饮茶风气盛行,并已成为一种友好的待客之道,虽然当时工夫茶还只在滥觞时期。当代工夫茶继承了这种在饮茶中叙友情、致和气的文化传统,四人用三杯,三人用二杯,每轮总有一人缺饮,使品茶过程“请饮”连声不断,始终洋溢着祥和谦让气氛。潮州城乡人家院庭多以龙缸种莲花,或搭架栽金银花,花朝月夕,良朋知友相聚,烹水冲茶,面对雅洁茶具和精巧工夫,确有无限情趣。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客居潮州时有诗赞美工夫茶曰:“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鹤咀,来试湖山处女泉。”(《潮州春思》)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提壶擎杯,低斟慢酌,既是艺术品饮,又能消散尘寰的烦恼,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六. 湖南省 湘潭市 雨湖区 龙牌酱油

龙牌酱油是湘潭的传统之一,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由市第一、二、三制酱厂生产。该产品1982年获国家银质奖。( 湘潭)

始产于1740年的龙牌酱油至今采用传统天然晒露发酵工艺酿造、原汁原味,富含18种氨基酸,260余种香气成分。

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 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

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第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第一个响应1委员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台湾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制作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操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七.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州黄皮子

黄皮果,又名“黄皮”,“黄枇”,“黄弹子”,“王坛子”。果色泽金黄、光洁耀目,根据性味,可分甜、酸两个系统,有些品种甜酸适口、汁液丰富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可与荔枝并称。叶、根皮及果核均供药用。民间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说明黄皮可帮助消化。

"黄皮果的植株外观及果实大小、颜色等,都和龙眼十分相似,然而花朵构造却与龙眼大不相同,因为它是橘子、柚子的表亲,和龙眼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它是芸香科常绿性的小乔木或大灌木,羽状复叶,春季开白色的圆锥花序,花朵数量庞大,但形体微小香气并不明显。

【性味】甘酸而温、微苦、辛。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有机酸及果胶;果皮和叶含挥发油,叶又含酚类、黄酮甙和氨基酸;树皮含小檗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甾醇、黏液质、酚类成分。果有消食化痰、理气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热,理疝痛,叶性味辛凉,有疏风解表,除痰行气功效,用于防治流行迷人冒、温病身热、咳嗽哮喘、水胀腹痛、疟疾、小便不利、热毒疥癞等症;根可治气痛及疝痛。

八.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绣花台布

  潮汕抽纱历史悠久,九十多年前,汕头海口对外开放,商业一度繁荣促进了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潮汕人在潮绣的基础上,吸收一些外地花边的优点,逐渐创造出垫绣、幼绣、刁绣、挽窗、对丝等八十多种绣艺针法,形成了别具艺术风格的潮汕抽纱。

    潮安“双凤朝牡丹”绣花台布集中了潮汕抽纱工艺品的精华。它采用中国民间传统的“丹凤朝牡丹”图案,整个画面由604只凤凰,352朵牡丹,以及大量葡萄、花草纹样,由八个层次组成。在做工上,运用传统的垫绣、花窗等38个针法,使用春意盎然的深浅四季绿色绣线绣制,把凤凰的鸣、栖、舞、翔等14种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把牡丹花刻画得千姿百态,各具娇容。






    潮安“双凤朝牡丹”绣花台布采用进口玻璃纱为原料,透明挺括,清淡雅洁,但是,由于受料幅的限制,必须拼接。生产厂家在拼缝上又独具匠心,采取特种工艺,使拼缝成为衬托立体的装饰花纹,更显得协调、美观 、一致。这种绣花台布由于图案精细,工针复杂,所以绣制此产品必须精选掌握了这门特殊技艺的女工,精心施工,细心保管,每套台布耗用工日多达1540个。销售价近万元港币。

    1980年在西德慕尼黑举行的三十二届国际手工艺品博览会上,潮安《双凤朝牡丹》玻璃丝高档绣花台布荣获金质奖章。

九. 四川省 德阳 绵竹 鹿头牌”香菇酱油

黄许酿造厂生产的“鹿头牌”香菇酱油。 该产品继承 传统生产工艺利用现代技术辅以香菇、蘑菇浸出原汁精工配制而成。 其风味别具一格,酱香浓郁,色泽棕红鲜亮,味美醇厚, 富含人体 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年产量在800吨左右。产品远销辽宁、 黑龙江、西藏等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该产品一九八五年 获四川省供销社同行业评比第一名; 1992年被评为德阳市“消 费者喜爱商品”;同年荣获首届巴蜀食品节优秀产品称号:1992 年 获四川省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 德阳)

十. 江苏省 盐城市 滨海 滨海牌三伏酱油

滨海县酱醋厂产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以上等纯面粉为原料,经加水搅拌,压实制成酱饼,蒸煮晾干,曲房发酵,翻曲退热,进缸加卤,取“抽”中酱油浇晒等多道工艺配制而成。呈金黄色,色泽鲜艳,有独特的脂香气。含葡萄糖、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味醇可口,咸中夹甜,浓度适中,是理想的佐餐调味佳品。中国盐城网提供( 盐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