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开县最有名的特产 开县十大特色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开县最有名的特产 开县十大特色小吃更新时间:2022-05-27 23:18:40

一. 广东省 肇庆 封开县 杏花十联黄烟

杏花黄烟是著名的生晒黄,封开的黄烟中尤以杏花十联黄烟较为有名,每逢出烟期,客商争相抢购。

十联黄烟生长于石灰岩为主的土壤,其砂质土中含壤74.2%,土壤疏松,保水保肥差,而夏天黄烟旺长期,白天吸热,夜晚散热快;阳光充足,土温高,昼夜温差大,肥料分解迅速,为黄烟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十联黄烟的特性是色泽鲜明,油润丰满、香气,余味舒适,烯烤性好、灰白、凝聚而不易粉碎散落,是制混合型卷烟的优质原料。

二. 广东省 肇庆 封开县 封开早脆梨

封开早脆梨树势壮旺早熟、优质、丰产、稳产等特性。果实成熟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比本地沙梨提前20多天采收。果实近球形,平均单果重450克,果肉乳白色,石细胞少,口感清甜爽脆、化渣、心细、少核、皮薄、果大,富含维生素C2.45㎎/100g,风味独特。种植三年可挂果。比种植传统砂梨增产30%以上。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十分适宜山区发展。

早脆梨是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单位从台湾引进选育的早熟优质砂梨品种,2009年经广东省农作特品种审定,2012年度选广东省主导品种。封开县于2006年开始引种试种,在本县表现为早熟、优质、丰产特性,目前由于柑桔黄龙病蔓延迅速,果农对果园放弃管理较多,经济效益下降,我县选择了这个优质早脆梨作为黄龙病果园改种,保持我县水果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多年办示范,刻样板并组织现场观摩,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涨。至目前为止,全县种植面积达到0.6万亩,产量(初挂果)达50吨,产值达50万元。2014年,我县已注册了“众甜牌”、“脆怡乐”牌商标。

封开县为进一步普及早脆梨栽培技术,通过办好示范点,积累了较好的经验,研究解决了“砂梨二次开花”的关键技术,并与省果树研究所编写了《早脆梨早结丰产栽培技术》丛书,提供给广大种植户作为栽培上的参考。

三. 重庆市 开州区 开县春橙

开县春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开县辖4个街道、21个镇、13个乡:汉丰街道、丰乐街道、镇东街道、白鹤街道、大进镇、长沙镇、郭家镇、临江镇、赵家镇、温泉镇、铁桥镇、中和镇、岳溪镇、南门镇、南雅镇、河堰镇、和谦镇、九龙山镇、镇安镇、竹溪镇、渠口镇、厚坝镇、高桥镇、敦好镇、义和镇、白泉乡、关面乡、满月乡、谭家乡、五通乡、巫山乡、白桥乡、麻柳乡、紫水乡、大德乡、天和乡、三汇口乡、金峰乡。

特定品质

春橙大小适中(150—250克)、汁多味浓、酸甜适度、细嫩化渣、香醇悠长、口感极佳、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 广东省 肇庆 封开县 封开糖桔

 是封开名优水果之一,其果实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蜜可口,品质极佳。

五. 广东省 肇庆 封开县 盐焗杏花鸡

盐焗鸡是中国各大菜系最具特色的烹调技艺,它的形成与客家人的迁徙生活密切相关。在南迁过程中,客家人搬迁到一个地方,经常受异族侵扰,难以安居,1又搬迁到另一个地方。在居住过程中,每家每户均饲养家禽、家畜。在“逃亡”、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中,以便贮存、携带。到搬迁地后,这些贮存、携带的原料可以缓解原料的匮乏,又可滋补身体。盐焗鸡就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运用智慧制作,并闻名于世的菜肴。起初,客家人将宰净后的原只鸡先用盐堆腌制、封存,要食用时,直接蒸熟即可,即现在的“客家咸鸡”。

据传,有一位客家妇女儿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体弱多病,因当时缺乏各种营养食品,就将用盐腌制后的鸡,用纸包好放入炒热的盐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后,身体逐渐恢复,强壮起来,并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后来这种菜肴家喻户晓,成为每位客家妇女都能烹制的拿手菜肴。为方便烹调,适应大量生产,经厨师不断改良创新,创制出另一种鸡的风味———盐焗鸡。

封开杏花鸡盐焗鸡是以饲养180天龄的杏花鸡通过传统的方法制作而成,封开县广远公司食品厂获得肇庆市首家禽类肉制品QS生产的企业,通过杏花鸡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和增加产品附加值,对加快杏花鸡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六.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七. 重庆市 开州区 开县龙珠茶

开县龙珠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龙珠茶"主要生长于: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龙珠村龙珠寺一带,此地海拔800-1200米,土壤肥沃、环境优美、山青水秀、云雾缠绕是产好茶的最佳地势。

特定品质

龙珠茶素有“形美、色绿、香浓、味醇,味绝佳、无杂卉”之称。龙珠茶的主要营养成分:属于天然的有机食品,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茶多酚、可可碱、茶碱、氨茶碱、糖类与脂肪类等种维生素物质。主要功效:提神醒脑、明目、生津止渴、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降血脂、抗辐射等众多保健功效。

文化典故

据《开县县志》记叙:“开县种茶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凡山皆产茶,品质优。”清嘉靖《夔州府志》载:“开州城北四里‘茶岭’之茶,味绝佳,无杂卉。”在宋、明时期,由于我国东南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经济中心也逐渐由西南向东移,朝庭对四川茶叶并不重视,在这一时期开县茶叶少有资料记叙,无从查考。 清朝时期开县茶叶生产发展经历了发展、衰败、再发展的过程。据《开县县志》记载:“清康熙四年,龙珠茶被朝庭列为贡茶,茶叶生产由此而得以发展,全县产茶2000担,主产于正坝、大进、温泉、岩水等地;而至咸丰年间毁之无存,清末得又得以复苏。”这一时期与开县毗邻的城口、达州等地的茶叶生产发展迅速、产销两旺。主要生产晒青、炒青和粗茶。由此看,清朝开县的茶叶生产有一定发展,尤其是龙珠茶、大进早茶、锁口茶等名优茶相继恢复发展。茶叶销售一是“边引”销甘陕,二是“腹引”销下江,三是就近销万县、重庆等地。据清代甘桂林等《云阳县乡土志·商务》记载:“进口货物表。货物名色:茶;产地何由:开县、城口……贩运何若:水陆。”说明开县“腹引”茶一部分是经过云阳。 民国前期,开县茶叶生产已有相当规模,到民国30年,产茶430吨,民国37年产茶过500吨,在川东茶区与城口县双双成为万担产茶县。这个时期,茶叶主要是销下江,其次才销甘、陕。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连年战争,茶叶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1949年,全县仅产茶140吨。主要生产晒、炒青。以本地销售为主。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加大了对茶生产的投入,使开县茶叶焕发了青春。经过建国初的恢复,1960年茶叶面积800公顷,产茶215吨;1970年发展到2333公顷、产茶300吨;七十年代后开始发展红碎茶,至1983年,红碎茶达250吨,1985年达茶园面积2533公顷、产茶1000吨。1978年开县被列为全国产茶基地县。1984年由外贸统购统销。

八. 广东省 肇庆 封开县 封栗

“奇香皇油栗”     又名封栗,是封开名优水果之一,主产于封开长岗镇马欧村。奇香皇油栗,具有“无毛、色佳、味香、环保”四大特点:①果面无毛;②果面油质光亮,果肉蛋黄色,具糯性;③生食脆甜,伴食味奇,熟食芳香(食前、食中、食后其香味奇特,各有不同,今人回味无穷,故名“奇香皇”);④因其有刺苞、坚果、假种皮三层保护,故属环保型水果。封栗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等保健作用,被人们称为“肾之宝”。可生食、熟食,也可与肉类一起炒、焖、蒸、炖食。


九. 广东省 肇庆 封开县 “十月红”柑桔

“十月红”柑桔(沙糖桔)是封开县较为大宗的农产品,近几年由于柑桔市场销售顺畅,价格稳定,农民种植热情高涨,(“十月红”柑桔)发展势头较猛,全县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有白垢、南丰、平凤等镇,其中白垢镇0.7万亩,南丰镇1万亩,平凤镇0.5万亩。

沙糖桔果实扁圆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具有早结丰产、果实纯甜化渣的特点。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