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吕梁著名的特产 吕梁特产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吕梁著名的特产 吕梁特产必买更新时间:2022-06-13 00:09:39

一.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红枣

临县红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临县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临县红枣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临县红枣其特点是: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质细味甘,富含蛋白质、有机酸。临县红枣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临县枣树种植源远流长,据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临县黄河沿岸就有大片枣园。唐宋后,因为枣树耐旱,被誉为“铁杆庄稼”,被人们移植到湫水河东岸而使全县大部分地方都有了成片的枣林。红枣产业已成为临县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沿黄河的红枣林面积不断增加,红枣产量大幅增长,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临县红枣非常驰名,品种有:木枣、大姆枣、园林枣、大密枣(个大、色好、肉厚)、骏枣、晋枣、梨枣(鲜食)。其中以本地木枣为主。

临县红枣其特点是: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质细味甘,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经中国科学院生化物理研究所鉴定,开阳红枣含有18种氨基酸、10种维生素和14种维量元素。特别是富含抗癌保健作用的环磷腺肝和硒元素,被誉为果中之王,滋补佳品。

历经1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3年的转换期磨砺,从去年以来就开始的临县有机红枣生产基地认证申请,取得根本性突破,3万亩有机红枣生产基地通过全部计70多项国家新编指标严格检验,获得中国认证中心全国红枣首家认证。

2013年,临县黄河红枣协会申报的“临县红枣”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申请人:

临县黄河红枣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临县所辖克虎镇、兔坂镇、八堡乡、雷家碛乡、青凉寺乡、石白头乡、安家庄乡、刘家会镇、林家坪镇、丛罗峪镇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9'47″~110°56'51″,北纬37°37'20″~38°12'13″。

临县红枣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木枣、骏枣、牙枣。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673.6m至1923m,土壤类型为沙土、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土层厚度≥40cm,pH值5.5至8.2,总含盐量≤0.3%。

三、栽培管理

1. 苗木繁育:采用根蘖和酸枣为砧木嫁接繁殖。

2. 栽植密度:栽植密度≤100株/667㎡(亩)。

3. 施肥:腐熟有机肥≥1000㎏/667㎡(亩),落叶前后至次年萌芽前一次性施入。

4. 整形修剪:以小冠疏层形、单轴主干形树形为主,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相结合。

5. 提高坐果率措施:采用枣头摘心和枣园放蜂等措施。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0月中旬,果实全红,完熟期采收。

五、制干

自然风干或烘干。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核小、皮薄、肉厚饱满,大小均匀、完整,质细味甘,酸甜适口,手握互不粘连。

2.理化指标:总糖(葡萄糖计)≥60%,含水率≤25%,可食率≥80%,环磷酸腺苷≥10mg/100g,钙≥60mg/100g,硒≥2ug/100g,钾≥620mg/100g。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地域范围

我县生产红枣地域范围:东经110°29'47"—110°56'51",北纬37°37'20"—38°12'13"之间,南北长64公里,东西长40公里,总面积118479.8公顷。包括克虎镇、兔坂镇、八堡乡、雷家碛乡、青凉寺乡、石白头乡、安家庄乡、刘家会镇、林家坪镇、丛罗峪镇10个(乡)镇,红枣全年总产量200000吨,地貌属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海拔高度670-1100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临县八堡大枣颜色深红、个大、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掰开拉丝长达60cm左右,鲜枣皮薄肉厚、质地酥脆、味甜多汁、清香怡人。2.内在品质指标每百克干枣中含氨基酸≥2.87克、总糖≥56.6克、脂肪≥0.4毫克、维生素C≥ 149.1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抗坏血酸≥12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2毫克、粗纤维≥3.1克、无机酸≥1.4克、铁1.44≥毫克、钙101≥毫克、磷54≥毫克、热量≥309千焦。3.安全要求:符合红枣卫生新标准要求。

二.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三. 山西省 吕梁 汾阳 麻酱凉皮

麻酱凉皮

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支凉皮萝使面精平平地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五. 山西省 吕梁 岚县 岚县白菜

岚县

界河口镇:白菜。

六.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七. 山西省 吕梁 孝义 孝义面塑

面塑,顾名思义,是用面经过造型艺术加工后美化的民间蒸面食品。

孝义的面塑俗称面花,它不仅是香甜美味的面食,而且还是一年当中所有重大节庆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是孝义人联系感情的纽带。

当过节或有婚嫁生日等活动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会聚到主家,奶奶、婶婶、阿姨、姑娘们将一团团的面放在灵巧的手中,又捏又揉一番,再点缀上红的绿的,赋予了面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孝义的面塑,是将发好的面揉匀,精心捏塑,放在一边晾半个小时左右再上笼蒸,蒸熟的面塑要白而不变形。

面塑作为礼仪、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而演变成的地方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面塑的内容丰富,形式各种各样。走兽类有狮、虎、猪、兔、羊、鸡、鱼、龙灯,飞禽类有凤凰、喜鹊、鸳鸯等,人物类有八仙、孙悟空、猪八戒等,植物类有石榴、苹果等,象形类有寿桃、枣花、月饼等,还有花馍、花糕等。

什么时候捏什么样的面塑是有传统和讲究的,如喜庆节日的枣花、面羊、花馍等,婚丧嫁娶的供献、寿桃、吉兔等,春节的枣山、清明节的燕子、蛇盘兔等。

面塑有大有小,大的高达一尺多,甚至两尺多,小的只有一寸至两寸。制作面塑得有一定的技艺水平,水平越高,制作出的面塑越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比如做花糕,要先做一个一尺五寸至两尺大的铺有红枣的圆面饼,将红枣嵌在塑成如意、盘龙等样的面条中,然后把它们放在面饼上拼成山状,再点缀一些盘云、鱼龙、盘兔和花果、元宝之类,用五谷杂粮点眼镶口,这些工序完成后才能上笼蒸。

再比如捏面燕,先用白面团捏出头部和鸟身,再用刀分开翅膀,切出嘴巴,眼睛的位置嵌一颗小黑豆,马上变得栩栩如生。

孝义面塑灵活生动,富有想象力,而且大胆夸张,是孝义民俗风情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八. 山西省 吕梁 离石区 豆钱钱

豆钱钱

将白豆煮半熟后置平滑青石或钢铁块上,用小铁锤捣成小圆片,状似铜钱,故名豆钱钱。做小米饭时与米同时放入锅内,或做汤面时加入食用,别有风味。

九.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十. 山西省 吕梁 中阳 柏籽羊

柏籽羊产于中阳县城关、枝河、暖泉、刘家坪、吴家峁等乡镇。这一带山石裸露,翠柏遍野,羊群常年放牧在翠柏林中,吃柏籽,饮山泉。其肉味道鲜美,有浓郁的柏籽香味,食而不腻,营养丰富,有暖胃健脾之功能。( 吕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