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晋城风景特产 晋城特有的风景和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晋城风景特产 晋城特有的风景和特产更新时间:2022-06-13 20:11:53

一.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七须黄花菜

七须黄花菜产于晋城市沁河流域的加丰镇。其优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整齐;二是角苞长、肉厚,粗壮肥硕;三是脆嫩清口,久煮不烂。

黄花菜俗称金针,有五须、七须之分。潘河村的七须金针不同于一般的五须金针,它具有色泽金黄、须长5寸、美味可口、肉嫩鲜明、营养丰富的特点。这种黄花菜对土、肥、水有一定要求,在蒸、晒过程中也有特殊技术要求,一般用10公斤鲜菜才能蒸晒1公斤。此菜移植到其它地方不能长为七须,也只有在潘河,大自然赐予了该村独特的山泉水、黄沙石板和其他利于栽培七须金针的优越条件。

据当地老人讲,他们村栽培七须金针历史久远。相传,唐朝武则天曾下诏封潘河的七须金针为“御菜”,当地官吏将此作为贡品每年夏季敬献给皇帝食用。直到清末年,由于自然灾害,才一度失传。新中国建立后,当地农民重又栽培七须黄花菜。

二. 山西省 晋城 高平 猪皮冻

猪皮冻,是一种用猪皮熬制而成的凉菜。高平市米山镇的米山大食堂,这里是高平做猪皮冻最出名的地方。

猪皮冻是中国传统食品之一,味道好,营养丰富,跟猪蹄一样同样富含大量的胶原蛋白,是一种美容食品。

三.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晋城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传统名菜之一,至今在全国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之为“三晋第一味。”但是,在山西过油肉中,晋城过油肉却独树一帜,其制法、风味另有特色。

晋城过油肉的主料为瘦猪肉,最好是里脊肉或元宝肉。将猪肉顶纹切成柳叶片,用蛋液、湿淀粉拌匀。炒瓢上火放入食油,待油八成热时将挂糊均匀的肉片下入油锅,边炸边用肉叉把肉搅开,要注意掌握火候,油热肉片则会结疙瘩,油凉又会脱芡。炸熟后用手勺滗住瓢沿,倾瓢滗尽油,然后投入葱花、蒜片、姜末、木耳、黄花菜、蒜苔段、烹入少许酸醋,翻瓢后再加入酱油、盐、味精及绍酒,加水勾芡,装入汤盘即成。

过油肉制法,始于北齐奥肉。《齐民要术》中记录有这一名菜的初始技法,即将猪肉切片后置于存有肉、脂油和盐的釜中,缓火慢煮后,再入油瓮腌渍,食时捞出,水煮再熟,拌以韭菜吃。到了唐代,奥肉制法分为煲制、过油两种技法。《中国风俗史》载:“唐人食品…薄冶群物,入沸油烹,谓之过门香。”此后,肉过油而食,成为历代宫廷菜式,到了明代,更是御膳第一美味。《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记:“过油肉…在明代曾被明太祖列为皇宫珍馐第一味,每临庆典盛会,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令先上过油肉,而奉为至上珍宝头肴。”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棡为晋王,过油肉这一名菜又重回山西,也成为山西代表菜肴之一。清代时,努尔哈赤和慈禧太后都喜欢吃这道菜。《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载,努尔哈赤称过油肉为“黄金肉”,他当上皇帝后,“盛京清宫膳房也烹制黄金肉”。慈禧太后掌权后,过油肉“是清宫廷普遍食用的一只宫廷菜。”

过油肉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晋城的代表菜之一,数百年来各县大小饭店都以过油肉为看家菜招揽天下食客,甚至筵席上也用这道菜显示地方风味。山西过油肉片大,晋城过油肉片小;山西过油肉为干食,晋城过油肉为汤食;山西过油肉一般不用蒜苔、豆角之类辅料,晋城过油肉则非放蒜苔或豆角不成。外地人在晋城点过油肉时,一定得讲清要山西过油肉还是晋城过油肉,否则很容易混淆。

制作晋城过油肉,勾芡很重要。不仅是过油肉,在其他菜肴中也很重视勾芡。勾芡是否适当,对菜肴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调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大多用于熘、滑、炒等烹调技法。这些烹调方法共同特点是:旺火速成。用这种方法烹调的菜肴,基本上不带汤。但由于烹调时加入了某些酱汁调料的原料本身出水,使菜肴看上去汤汁增多了。通过勾芡,使汁液的浓稠度增加了,并附于原料的表面,从而达到菜肴光泽、滑润、柔嫩和鲜美的风味。要勾好芡汁,首先就要掌握好勾芡时间,一般应在菜肴九成熟时进行,过早勾芡会使卤汁发焦,过迟勾芡易使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味。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汤汁要适当,否则不能达到增鲜、美型的目的。在用单纯粉汁勾芡时,必须先将菜肴的口味、色泽调好,然后再淋入混淀粉勾芡,这样才能保证菜肴的味美色艳。晋城菜肴中的汤食较多,厨师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勾芡经验。晋城过油肉之所以区别于山西过油肉,巧妙的勾芡是其重要环节之一。

四.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沁水黄小米

沁水黄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米又叫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沁水黄小米”又简称为“沁水黄”。我国北方盛产谷子,尤以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界的历山脚下沁水盆地米质最佳,传说《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清朝大臣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皇帝为了表达对老师母亲的尊敬,前来探望,时值酷暑,陈廷敬的母亲住在沁水县界内的“0庵避暑山庄”,陈母用小米粥款待了康熙帝,康熙帝看到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龙颜大悦,便在山庄门口的一棵奇特的大白松下乘凉,看到一首打油诗,“舜王耕历山、悠悠五千载、天下稻花扬、唯有沁水香”,康熙帝就指定要带沁水黄小米回宫食用,并提笔在大白松树根部的石壁上挥毫写下了“玉质龙鳞”四个大字,现碑文尚存,从此,“沁水黄小米”就成了宫廷贡品。

沁水黄小米在2003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05年注册商标被列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8年沁水黄小米被山西省名优中心列为“山西省名牌农产品”。

据《神农本草经》记述:“粟米味甜微寒,养肾气,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有很高的保健和营养价值,由于沁水县特定的丘陵岭地,特有的生态环境,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有利于谷子的生长成熟,有利其籽粒营养成分的积累转化。谷子品种优良,种植的谷子品种有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其米粒色泽金黄,粒大均匀,米质上乘。谷子生长期为120—135天,耐旱、耐瘠,亩产250—300公斤。目前种植面积10万亩,年总产可达3000万公斤。

沁水黄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小米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淀粉、维生素B1、B2和C等,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粮食之首。沁水黄小米产业为沁水县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沁水黄小米

地域范围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县、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宁峻山与浮山县、安泽县、长子县毗邻。沁水黄小米产地范围为:沁水县的中村镇、土沃乡、张村乡、龙港镇、樊村河乡、苏庄乡、郑庄镇、端氏镇、加丰镇、郑村镇、胡底乡、固县乡、十里乡、柿庄镇等14个乡镇,涉及25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7′00″~115°55′00″,北纬35°24′00″~36°04′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沁水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米香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沁水黄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小米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淀粉、维生素B1、B2和C等,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粮食之首。沁水黄小米维生素有独特之处,维生素B1的含量居所有粮食之首,可和中、益肾、除热、解毒、入脾、入胃、消渴、止泻,对防止脚气,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有预防效果;维生素B2对防止口角炎、唇干裂、-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维护正常的视觉功能和促进生长;维生素C对急慢性传染疾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促进铁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5—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并促进非红色素铁的吸收沁水黄小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丰富,其中钙、磷、铁的含量都比较高,可以起到强筋壮骨、活血化淤、健脾保肝、益肾利尿的作用。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标准(DB140721/T002-2005)。

五.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泽州红山楂

泽州红山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晋城自古称“泽州”,而山楂又是泽州的传统资源,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生长的山楂有极好的内在品质,酸中带甜且个大,俗称“山楂王”,因地名所得“泽州红”。陈沟乡杨坪村古庙的碑文中(光绪十六年十日立)记载:“吾村向来山多地少,衣食无赖,先人因此培植红果树已糊口之资。”光绪三年,泽洲大旱,颗粒无收,这里的人们全是靠山楂果换粮食和山楂叶充饥求得生存。新中国成立,东北的商人就赶着驼队来收购山楂果,每家每户都能以山楂果卖与客商驮到天津口岸,运销海外。

产于山西晋城。泽州红山楂是全国山楂之精品,味酸中带甜,个大,被称为“山楂王”。

据化验分析,泽州红山楂含碳化合物22%,蛋白质0.7%,脂肪0.2%磷,0.025%,铁0.0021%,钙0.085%。铁和钙含量居水果之首。总糖量10.15%,含酸量4.93%,总黄酮含量0.44%,含维生素C91.3mg/100g,,比苹果高17倍。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红萝卜素、核黄素C、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份。药用可配制成49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散淤、化痰、提神、止血、醒脑、消食开胃、降低血压之功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近年研究,泽州红山楂内含抗癌元素牡荆素较高。其叶能提取“山楂黄酮”,是安神类药品主要水成份。

地域范围

泽州红山楂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主要涉及泽州县的高都镇、巴公镇、下村镇、李寨乡、南岭乡等14个镇3个乡,涉及632个行政村。自然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5°12ˊ-35°42ˊ,东经112°31ˊ-113°14ˊ。东西长约62.75公里,宽约58.85公里,保护面积2023平方公里。生产总面积2000公顷,年生产总量45000吨。主产区包括高都镇的大兴、大路、善获、丰头、北上矿、麻峪;巴公镇的东四义、山耳东、二仙掌、柳坡掌、郭庄;下村镇的塔里、瓮山、杨山、王坡;李寨乡的李寨、陡椒、坚水;南岭乡的李沟、黄沙底、闫庄等23个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山楂,又叫“山里红”、“仙果”,“牧狐狸”,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暗灰色,有浅黄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宽卵形,伞房花序,花白色,后期变粉红色,果实球形,熟后深红色,表面具淡色小斑点。生于海拔400-1000米间的向阳山坡、杂木林缘、灌丛间、蔬林内。山楂果实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1.外在感官特征:泽州红山楂属地方名优品种,该品种红圆个大,单果重达20 g左右,果肉呈粉红色,果肉味醇、酸甜可口,素有全国“山楂王”之美称。2.内在品质指标:泽州红山楂不仅皮红肉红、酸甜味美、品质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除满足国家行业标准SB/T 10092-92《山楂》的标准要求之外,独特的品质指标包括:含糖量≥6.0%,总有机酸(以枸橼酸计)≥1.5%,总黄酮(以芦丁计)0.10-0.25%,总膳食纤维35-50%,果胶含量1.0-2.0%,维生素C≥25mg/100g,β-胡萝卜素可达20-70μg/100g,总磷10-25mg/100g,铁4-20mg/kg,钙480-1200mg/kg,铁和钙的含量均居水果之首,营养丰富。3.安全要求:泽州红山楂的卫生安全指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SB/T 10092-92《山楂》以及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相关规定。

六.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糖醋溜丸

糖醋溜丸以丸子为主料,加上糖、醋及其精致调料制作而成,丸子个头小、吃起来外焦里嫩,汤酸甜可口。

七.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木耳圪贝

说起来木耳圪贝其实是道汤菜,烧上一锅水,把准备好的食材都放进去,锅开了掉点香油散点芝麻就可以出锅了,用筷子捞上一些半透明的、类似凉粉一类的淀粉类制品,其色泽洁白清亮,柔软利口,汤味清香。

八.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晋城炒凉粉

炒凉粉是晋城民间传统风味小吃,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先将凉粉切成长宽各3-4厘米、厚约1厘米的方块,放置待用。锅内放少量食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凉粉块入锅翻炒。再将醋汁蒜沫浇入,加盖,待蒜、醋味入里后出锅。口感软嫩,香辣可口。

在晋城,以前一到庙会,城里人乡下人除了逛逛看看之外,就为了在街边吃上一碗炒凉粉。作为晋城路边小摊的始祖,炒凉粉也深深埋在晋城人的记忆中。现如今,炒凉粉已经成为晋城一道特色的名菜,不仅只存在于街头小巷边,也堂而皇之地走进了酒楼饭店。现在想吃炒凉粉也很简单,菜场超市到处都能买到现成的凉粉,买回来切成片,长宽各3到4厘米,一厘米厚,太薄了会影响口感,炒的时候也容易弄散,炒凉粉的配料也很简单主要就是大蒜这一样。把蒜切碎成沫,锅内放少量食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凉粉块入锅翻炒。再将醋汁蒜沫浇入,加盖闷一会儿,待蒜、醋完全入味后即可出锅。刚出锅的炒凉粉看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口感软嫩,味道清爽,这也是炒凉粉在晋城流传百年的原因。

九. 山西省 晋城 陵川县 党参炖土鸡

陵川党参的横断面呈“五花形”,油性大,无渣滓,含糖量和药用价值比一般党参要高出1-1.5倍,民间自古就有“一棵五花芯,强如十斤参”之说。厨师们用当地这种独特的食材,与土鸡搭配,炖制出一道营养价值美味、滋补的地方美食——“党参炖土鸡”。

鸡肉一定要选当地放养的土鸡,又称草鸡。草鸡以青草、昆虫、杂粮为食, 在找食过程中, 肌肉得到充分生长和发育,粗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脂肪含量大大下降, 鸡肉品质堪称上乘。

新鲜的土鸡一只洗净,党参四两,葱姜蒜花椒大料适量,将食材依次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美味在汤与食材之间交融,在食材党参和鸡肉之间漫动。党参有补中,益气,生津的功效,鸡汤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党参的药用价值与土鸡的鲜嫩肉质结合,让这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得到很大程度的升华,大约一个小时后,一股鲜美的味道扑鼻而来,汤鲜肉嫩。

十.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犁镜

阳城犁镜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光滑耐磨,翻地不粘泥,既省畜力又节省人工;二是产品多样化,有桃叶、杏叶、兔耳、鹰嘴、驴脸、鸡窝、纱帽、瓜皮等,约180多个品种,能够满足各地对犁镜不同规格品种的要求。阳城生铁冶铸工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