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阜阳界首市特产 阜阳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阜阳界首市特产 阜阳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4 16:31:17

一. 安徽省 阜阳 界首 颍南马铃薯

颍南马铃薯是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颍南街道的。罗庄的马铃署市场,誉满神州,是安徽省唯一的马铃薯专业市场,日交易量100多吨。

颍南办事处充分发挥本地马铃薯种植基础雄厚、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销售模式,走“基地+公司+协会+农户”的马铃薯种植发展之路,在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推行双膜覆盖技术。另外,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早大白马铃薯等优质品种。办事处农技人员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从种薯切块、消毒、育芽到载培管理,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目前,该办事处马铃薯种植协会已吸收会员8687人,其中一部分是周边县市的农户,马铃薯连片种植涉及到罗庄、碾石、刘庄、花园等七个村,种植面积突破8000亩,平均亩产2000公斤以上,总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

二.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咸马糊

咸马糊,里面有豆皮,花生米,海带、芝麻,也有添加豆腐脑的,阜阳城人民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把刚炸出来的油条揪成段,泡在咸马糊里,那味道和豆浆泡油条有的一拼。淡马糊:就是黄豆面熬成的粥,盛在碗里,洒上芝麻盐,和腌制好的黄豆和芹菜。黄豆和芝麻香味融合的相得益彰,配上芹菜的咸鲜脆嫩。这两种马糊也几乎是遍布街头巷尾。

三.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四里湾竹编

四里湾竹编和半岗柳编,特别是半岗柳编,在继承先代技艺的传统中,选用优质杞柳,发挥聪明才智,又结合各地市场流行式样,创新开发的柳编日用品和柳编工艺品,造型优美,赏心悦目,“煮柳上漆”的新工艺更使产品别具一格,分外美观。

四. 安徽省 阜阳 颍泉 阜阳皮丝

阜阳皮丝,系新鲜猪皮经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观金黄途亮, 薄如蝉翼,食之滑而不腻,味美绝伦。上等的皮丝经高级厨师烹调后, 则成为招待客人的宴宾名菜,一般不可多得。 阜阳皮丝又称春祥皮丝。抗日战争前,阜阳城内鼓楼西面有一个“国 民饭店”,因名厨掌勺,不仅生意红火,而且名声远播。凡到阜阳的人,必先进去小坐,以饱口福。饭店有位股东名叫刘春祥,由于经常到三河 尖镇采购货物,与制作皮丝出名的顾某相识,天长日久也知其一点皮丝 的制作方法,由于当时顾某技术不外传,刘春祥便回家进行试制,经多 次实践后终于成功。从此以后,刘春祥的皮丝制作独树一帜,并很快在阜阳城传开,其质量和色泽也不断地提高和改进。

五.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杨湖扫帚

杨湖镇展洼村生产的小扫帚,具有葫芦密,扎的累,份量重,质地光滑,坚实耐用,式样美观等特色。

六.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恋思萝卜

恋思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恋思萝卜,又名“鸭蛋酥”。卵园形,外皮翠绿、质脆味甜、食之如梨、无丝无渣、营养丰富,放水中能自动炸皮、落地则可摔成数瓣。 恋思萝卜产于阜阳市西湖镇(旧称大田集),位于阜阳西三十华里之 处。明末清初大田集设东西南北四门,在西门外火神庙前的一片土地,就是恋思萝卜产地。恋思萝卜历史悠久,据传早在700多年前的宋朝 就有种植,至明朝年间已享有盛名。明朝末年恋思萝卜曾被皇帝指定为 贡品,豪门官绅品尝后赞不绝口,曰:“一口萝卜嚼百下,甘甜爽口没有渣。”民间也以萝卜为礼品馈赠亲友。

恋思萝卜之所以享誉数百年,独领市场1,主要是品质优良,品 种独特,因而市场价格也高于一般萝卜,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特别是现 在,农村的改革开放使广大农民的商品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及时总结经验,运用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产品质 量,亩产由原来的一千多斤提高到4千多斤,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50亩扩大到近千亩,产品畅销省内外,恋思萝卜的种植已为当地农民带来颇 丰的收入。

大田恋思萝卜为古大田恋思萝卜是我居委会的特色经济,大田恋思萝卜为古大田集流传至今的土,其特点“皮薄肉细,指弹即碎”。

七. 安徽省 阜阳 颍东区 优质强筋小麦

优质强筋小麦

该区是国家小麦商品粮基地,常年小麦播种面积45万亩左右,单产350公斤上下,总产约15万吨。其中优质强筋小麦20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4%,其主要品种为郑麦9023、豫麦68、皖麦38等。

八.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黄岭大葱

黄岭大葱

临泉黄岭一带,盛产大葱,名经霜葱,叶青肉厚,茎长白嫩,茎部外有淡紫色薄皮相护,耐严寒,抗霜冻,愈寒而愈肥,久藏而不烂坏。常食能体格健美,延年益寿。用于调味,气香四溢,可壮食欲,助消化,和脾胃,提精神。黄岭镇大葱种植历史悠久,大葱名气也大,特别是注册<黄白>牌商标后,引得浙江、南京、西安等地客商纷至沓来。2006年黄岭镇平均亩产大葱近5000多公斤,亩产收入5000多元。

九. 江苏省 扬州市 高邮 界首茶干

界首茶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界首镇位于高邮正北,为本市古镇之一。因该镇位于高邮与宝应两县交界之处,是两地的分界之首,故称界首。到界首不可不品尝“陈西楼”五香茶干。“陈西楼”五香茶干呈扁圆形,色泽酱红,内部微黄,质地细嫩,久嚼有味,清香可口。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界首,闻岸上香味扑鼻,叫差役查询,原来是煮五香茶干的香味。乾隆帝品尝后大为赞赏。从此,界首茶干便列为贡品,名扬四方。

陈西楼茶干厂相传已连续生产茶干300年,现任茶干厂的当家人是王财富。2007年元月末,记者来到位于运河东岸的陈西楼茶干厂,被引至生产车间参观,只见宽阔大院内排了4行数十个大酱缸,每个高度都齐成人胸部,里面盛满了深褐色的酱,在冬日的暖阳下不动声色地酝酿酱味芬芳。王老板介绍,他们做茶干的酱油全部采用最古老的方法手工酿制,酿出酱油后再进行熬制,最终用来浸泡茶干入味的酱油浓度极高,10斤普通酱油才能熬出一斤老卤。此情此景,令人联想起不久前流行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的某些场景——其实我国做酱的历史和技艺岂会比韩国人逊色呢?笑问王老板,有没人到他这里买酱油?王老板连连摇头:“我不卖的,只供自家做茶干用。除非是很熟的人一定要买。纯手工酿制的酱油味道鲜啊!”

院子里的酱缸可称一景,而观看工人手工制作茶干的过程也很有趣。几个女工用1的铜勺在大缸里舀出“豆腐脑”,熟练地填入小蒲包,再用手把蒲包旋紧,整整齐齐地放在木板上。一块木板上大概可以放80个小蒲包,放好10板后,男工人将木板一层层叠好,加力压制,将豆腐脑中的水分挤出,再将蒲包剥去,茶干就初步成型了。其后还要进行提白去味、熬煮入味。一块小小的茶干,要经过20道工序,精制茶干还要再加4道工序。王老板颇为自豪地说:“那年江总书记来扬州,就用了我们的精制茶干招待法国总统希拉克呢!”据传,1与夫人劳安来邮时中餐冷盘中就有陈西楼茶干,他们还破例又要了一盘。

王老板介绍,界首茶干的美味既来自于古老的手工工艺,也来自于从老一辈人手中传下的配方。制作茶干时,里面加入了茴香、丁香、桂皮等中药材,其中添加了一味叫“莳萝”的中药材,入茶干,有异香,为别处所无。“莳萝”似乎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吧,记者拣了几粒莳萝放入口中咀嚼,果然是异香满口。资料记载:莳萝,性味辛、温,无毒。果实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香芹酮、柠檬烯等。有健胃、祛风、催乳功效,主治小儿气胀、呕吐、呃逆、腹冷、食欲不振。在山东地区,莳萝被用作烹饪的佐料,而聪明的界首人,将它作为茶干的一味原料,使界首茶干在美味中蕴涵了食疗的功能。清代界首茶干作为贡品,1911年、1927年参加西湖博览会连连获奖。相传乾隆皇帝曾为其题写了“界首茶干”的牌匾,上面有乾隆的落款和印章,界首有老人回忆曾见过牌匾,当时存于界首供销社。惜乎因“文革”中“破四旧”,牌匾下落不明。

界首陈西楼茶干,最初创建于1658年,是一家小小的豆制品作坊,后来工艺不断改进,名气也越来越响,规模也越来越大。公私合营前业主雇佣10几人生产茶干,就当时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了。公私合营后,陈西楼茶干厂改名为陈西楼酱醋食品厂,划归界首供销社管理。2001年王财富买下陈西楼酱醋食品厂,再次更名为陈西楼茶干食品厂。王老板对于界首茶干的前景十分看好,认为小小茶干也是高邮的一个名片,几年来他已经投入了近100万元用于扩建厂房,但目前限于资金问题暂时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正在想方设法寻求合作伙伴,将产品进军周边大城市。

离开陈西楼茶干厂时,正遇到几位回乡探亲的高邮人,特意跑到茶干厂购买茶干,一买就是几百块,说是用这个馈赠朋友很受欢迎。记者因此有感,如果界首茶干在保留古老风味、精良的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再采用现代化的营销宣传手段,将来的前途定会“不可限量”。

运河岸边夕阳斜,界首茶干一脉香。其间自有甘辛味,愿君对此细品尝。

十.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阜阳凉粉

原料是豌豆粉,晶莹剔透的像果冻。“凉粉的吃法一般有两种凉拌和煎粉。凉拌的时候并不用刀子切凉粉,而是用一个特制的圆形的象浅勺般上面布满圆空的的铁皮(阜阳人人叫锼子)一圈圈在凉粉上盘旋,粉条就从那一个个圆空0来,然后装在碗里,加上红色的辣椒水、绿的的荆芥、麻油、香醋、细盐、大蒜汁等调料。煎粉和凉拌相比有点复杂,一般卖煎粉的并不卖凉粉。煎粉要有炉子和锅的,卖煎粉的炉子很小,但是却是一个真正的农家柴火炉子,用泥巴打成的炉膛,不用煤炭做燃料,只用麦干、豆秸之类。锅是平底的黑铁锅。卖家先将凉粉切成2~3方块,然后在锅里放上油盐葱姜之类,用文火将凉粉煎成金黄,香气四溢,让人垂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