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洱海附近特产有哪些 洱海有什么好的特产工艺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洱海附近特产有哪些 洱海有什么好的特产工艺品更新时间:2022-05-09 21:54:58

一. 云南省 昭通 镇雄县 洱海弓鱼

肉嫩味美的弓鱼,是洱海独有的。 弓鱼?不象弓,因为它能以嘴衔尾成串的象弓一样跃出水面,故名“弓鱼”。它籽多、刺少、苦胆小、味道美,每尾约2-5市两重,因而当地卖弓鱼一般不用秤称,4条就是一斤。弓鱼特别喜欢清水激流,每当农历五、六间把籽儿产在水底的沙土上。成活后的小鱼,也喜欢在激流中生长,所以弓鱼肉特别鲜美。清代诗人师范曾为它写下“嫩腹含琼膏,圆背媚春酒”的赞美诗句。当地的白族群众管它叫“洱海花”,买者甚多。出门时还往往烹制加工,随身携带,作下酒的菜肴,因而留下“弓鱼走四方”的佳话。

有“高原明珠”之称的大理洱海,是云南横断山脉中容水量最大、水质清澈的淡水湖泊。自然资源丰富,仅鱼类就有10多种之多,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弓鱼。

弓鱼又称工鱼,因跳跃时形似弓,故得名。弓鱼早在唐代就作为贡品远送长安,故又有“贡鱼”之称。明代谪居云南的著名学者、状元杨慎,把弓鱼赞为“鱼魁”。弓鱼其色如银,形体呈圆背长条状,无鳞少骨,成鱼每条重2两一3两;肉质细嫩,食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古书图书集成·禽虫典》记载弓鱼:“出洱海,如鲦而鳞细,长不盈尺。”《新纂云南通志·物产考》:“工鱼,一作公或弓。鱼似鲦而鳞细,长不满尺,肉细刺少,子腴美,可腌食。”弓鱼的丰产期在春季桃花盛开时,食法以清汤加青蚕豆米与鱼共煮,这种烹调方法菜名“桃花鱼”。清代大理学者师范写的“内腹含琼膏,圆脊媚春酒”,说的就是春食弓鱼的盛事。

历史上洱海弓鱼产量极多,60年代还用汽车把腌制好的成吨弓鱼,从滇缅公路运到昆明,再转运省外,或西出缅甸销往东南亚国家。70年代后,因洱海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弓鱼产量急剧减少,现已很难吃到。近年来,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开展保护、管理、科研等工作,在洱海上游河道已有少量的繁殖.

二.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三.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洱海鱼三味

    被誉为高山明珠的大理洱海,是我国横断山脉中容水量最大的一个淡水湖,海拔一千九百多米,面积约二百四十多平方公里。秀丽妩媚的洱海与巍峨精犷的苍山互为依托,雪峰千仞,碧波万顷,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宏伟壮丽的高原景色
苍洱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洱海中动植物生长繁殖良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淡水鱼库。洱海鱼有十余种,其中弓鱼,以肉质细嫩、食味鲜美而远近驰名,号称鱼魁,是洱海的。弓鱼色如银,体态狭长,形如张弓,因以得名。早在唐代,弓鱼就曾作为贡品远送长安,故又有“贡鱼”之称。据传,过去洱海里的弓鱼产量很多,旺季时白族渔家在海边搭草棚捉鱼,月光映照之下,一片鳞光闪烁,鱼多到伸手可捉,故有“睡在床上捉鱼”的美谈。白族人民利用洱海的鱼产资源,依照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创造了各种风味优美的鱼类菜肴。
白族吃鱼味在“鲜”。闻名全省的“下关砂锅鱼”,就是用洱海中捕来的弓鱼或鲤鱼作主要原料,配以几十种辅料,在祥云县的砂锅中烹制而成的白族风味名菜。烹制砂锅鱼,讲究鲜活。下关市经营砂锅鱼的饭店,都在店堂中设置一口石水缸,放养活鱼,由顾客挑选后再行加工制作。烹制地将活鱼去鳞、剖腹、洗净,用毛巾擦去水分,于腹壁上擦抹精盐,腌十多分钟,即放入盛上汤的砂锅中烹煮,接着先后放入发好的鱿鱼片、海参、蹄筋、虾米、冬菇、玉兰片、嫩鸡片、火腿片、鲜豆腐片、白菜心、红胡萝卜等辅料和调味品,连锅端上桌,由于配料多样,砂锅保温性能良好,锅内鱼汤翻滚,鲜香扑鼻,引人食欲。此时趁热食用,汤鲜肉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
洱海之滨的白族村寨──喜洲,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当地白族人制作的“喜洲鱼”,味道格外鲜美,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喜洲鱼选用洱海黄壳耳烹制。此鱼颇似鲤鱼,头小、鳞细、肉多、刺少、鲜嫩。将黄壳鱼去鳞,剖腹洗净后,切为块,放入钵内,加咸酱油,小茴香面、八角面、精盐、黄酒腌半小时。然后将砂锅置旺火上,注入熟猪油,炸黄蒜瓣,放入葱段、姜片粉锅,再放入肥瘦火腿片、水发冬菇煸炒,注入上汤,放入鱼块煮二十分钟,加入味精、辣椒油即可食用。此菜鱼鲜味浓,香辣爽口,回味无穷。
白族渔家所做的海水煮海鱼,更是别具风味。不到洱海,置身渔船之上,绝难品尝。白族渔民捕鱼之暇,舶船于风平浪静的港湾,在船上支起林炭火炉,置上铜罗锅,舀入海水,放入少许精盐,将捕到的活弓鱼去鳃和内脏(不去鳞),即放入锅中煮熟,另取大碗一只,将用子母火烤焦的辣椒干,揉成细面放入碗内,再放入葱末、姜米,舀入煮鱼的汤,再烧炙锅底盐一块,趁盐烧红时放入汤内煅制的辣椒盐调料,用以蘸弓鱼吃。食用时保持鱼的原汁原味,十分鲜美,鱼肉滋嫩细腻,营养丰富,咸辣香醇,风味隽永,令人难忘。( 大理)

四.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五.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洱海海菜

属绿藻类水生植物,产于大理洱海。清嘉庆吴其睿《植物名实图考》载:“海菜生云南水中,长茎长叶,叶似车前叶而大,皆藏水内。抽序长苞,十数花同一苞。花开则出水面,三瓣、色白……人摘其茎叶食之。”海菜茎长四、五尺,软脆,粗细如绳,茎须开花,有苞,每苞开花四、五朵,四瓣,色白,故又名海菜花。

海菜打捞出海后用清水洗净,连同花苞、茎叶与芋头煮汤,称为“海菜芋头汤”,清爽可口,是白族人民经常食用的一道名菜。海菜在洱海水面成长、漂浮,白族民歌里常引喻四处飘泊的人生:“大理海子无根草,不飘不落不生根”,指的就是海菜。

六.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七.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