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聊城特产的手抄报大全 聊城手抄报图片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聊城特产的手抄报大全 聊城手抄报图片大全更新时间:2022-05-25 01:01:39

一.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龙凤双腿

龙凤双腿是中国菜系鲁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龙凤双腿以鸡胸脯肉为主要材料。系高档宴会中的一款名菜。

【菜名】龙凤双腿 【所属菜系】 鲁菜
【特点】 色泽金黄,外焦里嫩,口味鲜美,状如鸡腿,系高档宴会中的一款名菜。

制作材料

主料:鸡胸脯肉250克、对虾250克、猪网油400克。 辅料:大葱100克、鸡蛋100克、淀粉(玉米)50克、鸡骨架150克。
调料:黄酒30克、胡椒粉5克、盐6克、辣酱油100克、香油60克、花生油50克各适量。

制作工艺

1. 将鸡脯肉剔去筋膜,洗净,片成薄片; 鸡胸脯肉

2. 对虾肉顶刀片成厚的片,放入碗内;
3. 淀粉(50克)放入碗内加水调出湿淀粉(100克)备用;
4. 取另一碗,磕入鸡蛋、湿淀粉搅匀成馅,再取一空碗,磕入鸡蛋1只,加剩余湿淀粉调成鸡蛋糊;
5. 将猪网油洗净,切成10张各长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片;
6. 取一张猪网油片铺在案板上,取1/10的馅放在网油片角上,再将网油片四周抹上鸡蛋糊,取鸡腿骨1根,放在网油片的一边,使馅包住鸡腿骨,然后用网油把馅和鸡腿骨包好,似鸡腿形状,摆在盘子内,入笼旺火蒸透取出,逐个放入另一盘内稍晾;
7. 炒锅内放花生油,置中火上烧至六成热时,手提鸡腿骨,把蒸好的鸡腿蘸匀鸡蛋糊逐个放入油内;
8. 炸至金黄色捞出控净油,整齐地摆入盘内即成,带辣酱油佐食。

二.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莘县花香菇

我县所产花香菇,朵园肉厚、质细、色白、爆花自然,外形美观,口感脆嫩爽滑,味道鲜美独特。被誉为“中国菇王”、“中华一绝”。年产干花香菇、香菇片、香菇米500吨以上。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莘县信息网》提供( 莘县)

三.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酥锅

菜系:鲁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原料:大骨棒,海带,五花肉,海鱼(黄花鱼,鲅鱼等),莲藕,大白菜,豆腐(老豆腐),花生等,以上材料均需1.5斤左右,酱油,醋各一瓶,盐,糖,酒适量。

制作方法:

1.锅底(是蒸东西的那种很深的锅)平铺大骨棒,需是剔过肉的,起一个托住菜的作用,以免在烧制过程中糊锅。

2.将大白菜的帮子围在锅的周围,也上防止糊锅。

3.根据各种材料的易熟程度,最下面放最难熟的,依次将海带(卷成厚2厘米左右的卷)、海鱼(黄花鱼、鲅鱼等)、五花肉、莲藕、白菜、豆腐(老豆腐)、花生一层一层平铺在锅里,中间沫上少量的盐糖,上面再以白菜帮覆盖。

4.材料铺好后,将酱油、醋、料酒浇在材料上。

5.大火烧至锅开后,改成小火,四到五个小时就可以了。

四.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聊城铁公鸡

1935年的一天,老舍先生在青岛与肖涤非教授下馆子小酌。肖教授带去一只聊城熏鸡,当下酒菜。老舍品尝后,称赞道:“别有风味,生平未曾尝过。”当得知这种聊城尚未命名时,老舍便说:“这鸡的皮色黑里泛紫,还有点铁骨铮铮的样子,不是挺像戏里那个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吗?干脆就叫‘铁公鸡’。”此事传开后,聊城的熏鸡也就这样得了个“铁公鸡”的名儿。

抗战期间,这种熏鸡基本失传,解放后才逐步得到恢复,而今人们可以品尝到香而不腻、别有风味的铁公鸡了。

五.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千张袄

【千张袄】千张袄是临清的传统名牌产品,它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临清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临清的皮毛业就很兴旺。仅天桥以北(主要是回民居住区),就有皮

毛作坊百余家。早先皮毛工人将裁制皮袄的边角余料按颜色和形状缝制成大小不同的方块,拿到皮货

市场上去卖。后来人们又按照皮毛的颜色搭配剪裁成皮袄,这就是最初的“千张袄”。由于它价廉物

美,很快就成了皮毛市场上的畅销货。千张袄由此成为独具特色的皮毛产品。千张袄的花色品种和规

格款式多种多样,按其色泽可分为白色、黑色和花色,根据毛的长短可分为大毛、平毛、小毛等品种,

其规格式样有中式男女皮袄,还有大小干衣,中、西式背心。千张袄手感柔软、轻便、保温性好,与

整皮滩羊皮袄有同样的御寒能力,毛皮色泽与整皮滩羊皮袄亦很难分辨,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整皮。

如整皮厚薄不匀,容易粘结成毡,而千张袄则可根据皮色任意搭配,使其厚薄均匀,毛花横竖颠倒总

向下垂,久穿也不成毡。

千张袄的生产开始是一家一户经营,后来逐渐有了“千张袄”作坊。解放后陆续组织起临清皮毛

厂、福利皮毛厂、回民皮毛厂、毛毡厂等,工人达500多人,年产万件以上,销往上海、北京、天津、

湖南、湖北等9省市。

六.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东昌泥塑

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促使当地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在泥塑艺人的手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昌泥塑也以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等特点为群众喜爱。

工艺考究,制作精细

聊城人对外常说一句话: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这玉皇皋是座道观,现在已不复存在,但观里供奉的百尊神像,却一直为世人乐道。这些神像都是出自东昌府区的民间艺人之手,神像大都是一座座的“泥菩萨”,他们极致地体现了东昌府区当年精湛的泥塑技艺。

历史上东昌府作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道观、寺院以及各种庙宇比较多。但是东昌府区属于平原地带,缺少石料,加之运输困难,造价高,因此,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也促使东昌府区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惟妙惟肖的泥人,身着或红或绿的衣装,面带夸张的表情,摆出憨态可掬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精巧玲珑的鸟雀,伸展着翅膀,高翘着小嘴,仿佛发出叽喳的叫声……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在泥塑艺人的手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根据史料记载,解放前聊城泥塑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城区古运河以东,小逯庄、小东关一带。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就是玉皇皋,里面有上百尊神像,是“聊城三宝”之一。

东昌泥塑雕像用料考究,工艺精细,需经多遍工序方可完成。首先用稻草或谷子杆绑扎好骨架,再用麦糠与黄胶泥合成粗料,用料比例基本为六份糠四份泥。用和好的粗料根据需要进行造型,这遍用粗料造型的工序称谓“抓粗”。待造型干透后,再上一遍细泥,所用的材料为黄胶泥。然后是上色,先刷一遍底子色,这种底子色由水、白粉子、水胶合成,用料比例要根据雕像制作的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若在冬季一斤白粉子需用胶二两,夏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胶二两,秋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胶数钱即可。底子色干透后上彩,根据雕像的面目、体态、服饰的不同涂上各种颜色,经过这遍手序,一尊神像便完工了。这最后一遍工序称谓“定型”。

马官屯泥人堪称泥塑一绝

东昌泥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神像,一种是小巧的泥人。马官屯泥人在东昌泥塑中是首屈一指的,它小巧玲珑、品种繁多,造型以戏曲人物和飞禽走兽为主。其捏制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将黄河淤泥取来晾干,用水洇透后,拌入旧棉絮用木锤砸匀即可使用。若捏制小动物或泥哨,可直接制作。若捏制较大的泥人或动物,需先制作泥模,每个泥人的造型都需要一对模具来扣制。扣制出的坯子晾干后,刷上用白粉子和水胶合成的底色,等底色干透以后,根据造型需要刷上各种颜色。马官屯泥人外表颜色火辣、鲜艳,以红、绿、黄、黑为主色,团块感强,造型优美。

马官屯泥人历史悠久,但究竟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马官屯村已故老艺人郑克勤曾经描述,郑家祖籍1县,至于先人何时迁至马官屯不详。捏泥人的手艺,由山西迁来时就会,一代代传承至今。马官屯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马官屯泥人的古老传说。相传明清时期,有一群匪徒想入袭马官屯,当行至村头一座小庙前时,他们胯下的马突然停下,嘶鸣不前,任凭匪徒们怎么抽打都不管用。无奈,匪徒们只好悻悻地离开,马官屯躲过一劫。老人们说,当年马官屯泥人显灵,变成了一排穿官服的人站到了村里的大围墙上,才把匪徒吓跑的。关于传说的由来我们已无从考究,但马官屯人们对泥塑的钟爱与崇拜足以昭示出来。

泥塑生意曾红极一时

上个世纪,泥塑艺人把捏制的泥人装入挑担,穿梭在城乡的大街小巷,叫卖声绵长悠扬,很多老百姓都是靠捏泥人、卖泥人维持生计,贴补家用。

旧时,泥塑艺人们的生活都极为艰难,他们大多无房无地,在村头扎个草棚,既是生活之所又是泥人作坊。做好泥人后,艺人们将其装进柳条筐,手提肩挑,沿街叫卖。除了直接卖钱和换食物外,艺人们还用泥人换来废铜烂铁、头发麻絮,再转手卖掉赚取差价。

据老艺人郑克芳回忆说,他小时候,聊城大集小市上,随时可见挑着担子卖泥人的,他们有的是贩卖来出售的,有的是直接现场制作的,买的卖的很是红火。当时卖泥人的都随身带一只泥哨,当街吹几声哨子,便有小孩围拢过来争买泥人。特别是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泥塑艺人们都要提前赶制一批泥人备货,以应对前来批发的商贩需要。当年,聊城周边地市成群的生意人经常推着独轮车到马官屯村批发泥人,“每次都得批发几千个泥人,有时批发量大,那些外地商人就在村里住几天,等所需泥人全部做好才走。”解放前后,马官屯村主要从事泥人制作的人家,有郑家、王家、宋家、沈家四家,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的生产队还曾把艺人们组织在一起,批量制作泥人,并安排数十人到街上销售。

七.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毛皮

临清皮毛业始于元而盛于清,其产品主要有羔皮、滩皮和千张皮。其中最著名者为羔皮,一名珍珠毛,即用一岁以内的小羊皮缝制的裘皮。早在周代,这种羔裘就已成为大夫的服饰,或诸。

八.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爆炒肉片

爆炒肉片所系鲁菜,因烹法而得名。菜汁红亮,肉片软嫩,配料鲜香,鲜嫩味美,酸咸适口。

食材准备

主料猪肉200克(七成瘦,三成肥)。 爆炒肉片

配料笋、水发木耳、黄瓜共100克,葱姜蒜米少许。
调料酱油30克,醋25克,盐1克,料酒5克,汤40克,味精1克,鸡蛋清半个,水淀粉30克,花椒油5克,花生油750克(约耗35克)。

制作步骤

1.将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薄片,笋切成梳子片,黄瓜切成柳叶片, 木耳 爆炒肉片

摘洗干净。
2.将肉片放入碗内,放上少许盐、蛋清、水淀粉,拌勺挂好浆。勺年放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肉片,用铁筷于拨散,将油滗出。
3.勺内留油少许,放入葱姜蒜米炝锅,炸出香味后,烹入醋,随即放人配料、酱油、料酒、汤、味精,用水淀粉勾芡,淋上花椒油,颠翻均匀即成。-

九.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风情宴

临清作为发达的运河城市,多种饮食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帝王出巡、官宦讲究、富商奢侈,刺激了餐饮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独具临清特色的回汉运河文化风情饮食。菜品用料考究、做工精致、汇集八方风味,小吃花样繁多,临清汤闻名遐尔,有“临清汤、喝一口、不想走”之说。清乾隆皇帝南巡途中多次在临清驻留,观看了繁华的市井,品尝了运河美食,留下了“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的佳句。

近年来,临清餐饮界人士,对传统餐饮技术进行了继承、挖掘、创新,并借鉴外地技艺,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风情宴菜系,在周边地区素有“吃在临清”的美誉。

运河风情宴

热菜十六道:

1.运河佛跳墙:佛跳墙是广东名菜,运河佛跳墙则起源于钞关满坛香。钞关主事品尝关丁的满坛香之后,感觉味美,后又放入海鲜山珍,用炭火煨制,遂成美味。一广东人来临做知州,品尝此菜后,不禁道:佛跳墙。因味道厚重,不同广东,称运河佛跳墙。乾隆帝食后赞不绝口。

2.考棚熏鱼:临清有考棚,平时为书院,闲暇之余学子们就在岸边垂钓,得到新鲜鲢鱼交给酒家用杉木锯末熏制,因鲜香受仕人赞赏。时有“吃熏鱼,去考棚”,菜品流传至今,成为临清运河名菜。

3.谢家熏鸽:“天上飞禽鸽子鹌鹑”,鸽子本身就是一美味,明代大文学家谢榛是临清人,享有“后七子”之一的美誉。犹爱食鸽子,他以布衣诗人身份游历天下,得到熏鸽制作工艺,成为谢家酒楼招牌菜。后人称谢榛熏鸽。在临清,用“谢家熏鸽”宴请贵宾和亲朋一直沿用至今。

4.会通烩里脊:永乐年间清浚会通河,白礼老人来临考察,为提高漕运运力开挖运河南支,因其年高牙齿不好,最爱吃烩里脊。后运河开通惟白礼老人出力最多,带来临清的繁荣,他常吃的烩里脊称为会通烩里脊,是取其万事会通之意而流传至今。

5.清渊布袋鸡:清乾隆皇帝曾广招天下名厨进京,贡献拿手菜品,来自山东临清的沈姓厨师做此菜,得到了乾隆帝的赞赏。临清古称清渊,又因馅料在鸡腹内,乾隆称此菜名为“清渊布袋鸡”。抗战初期,国民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往南京时路过临清,在玉山楼特点此菜,食后称赞不已,并携带南行。

6、书院小炒:为时令蔬菜清炒而成。俗语说“穷文富武”,在学院读书之人多为贫寒之士,但受圣人“食不厌精”的影响,素菜也讲究烹制工艺,做出色、形、味俱佳的菜肴,逐渐流传开来,书院小炒成为地方特色。

7.蕙莲扒猪脸:临清是《-》故事背景地,书中提及宋蕙莲只用一根柴禾就能把一个整猪头烧得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受到西门家的欢迎。现代科学表明,猪肉脂肪-火长炖,能产生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有软化血管之功效。从而扒猪脸亦成一道名菜。

8、独占楼捶虾:鳌头矶旁有餐馆曰独占楼,取独占鳌头之意,果然生意兴隆,其捶虾做工独到、软滑嫩鲜具佳,成为临清名菜。

9、钞关满坛香:炖菜,创始于临清钞关守关兵丁。当时,兵丁收入丰厚,讲究吃喝,但验货放船受时间限制,常吃冷饭,兵丁即把鸡鸭鱼肉等放入瓦罐之中煨置炭火之上,随时就可吃上热饭菜,后来用料、配菜不断改进,逐渐流传开来,称钞关满坛香。

10、锅烧鸡子:为临清特有的名吃之一,它是用最简单的原料--鸡蛋,经复杂加工,做出外酥里嫩最为美味的佳肴,历经四百多年的传承,深受食客的欢迎。用最简单的原料做出最美味的食品,是临清人能吃会吃的具体体现。

11、卫水鸭:明清之季临清运河水质清澈见底,城中坑池遍布,鱼虾成群,水草丰美,盛行养鸭,鸭子在中医上性甘味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四季宜食,清炖卫水鸭成为仕农工商的滋补佳品。

12、汶水秋蟹:明永乐年间,会通河引汶水河水重新开通漕运,会通又有汶水别称。每年秋季万里晴空、白帆如林、粮船云集,汶水秋帆成为临清一景,这时河中螃蟹便到了最肥美的时刻,汶水秋蟹也成为当时的一道的美味,不过因当时没有人工饲养,大蟹只有达官贵人、大商巨贾才得享用,“临清傍运河、富庶家齐郡”就是清乾隆皇帝在食秋蟹后对临清的赞赏,虽然运河水断流,但汶水秋蟹的做法却流传了下来。

13、五松大拌菜:临清城东有一明代古松,叶为五样,堪称一绝,是临清十六景之一“东郊古松”之所在。清代后人仿其树叶形状,制作此菜,是临清酒席间清口之名菜。

14、金裹银:百姓菜品,临清用运河水制豆腐白嫩甘甜营养丰富,托板豆腐驰名天下。豆腐切片加鸡蛋烹制后,外焦黄似金,里白嫩如银,菜即名金裹银,取金玉满堂之意,是临清老少皆宜的菜肴。

15、金元藕合:明清时期临清水源充足,多种莲藕,用莲藕夹肉馅制作的炸藕合,是老百姓年节必备佳肴,象征团圆美满富足。喜宴必备藕合,取佳偶天合之意。炸藕合后来进入高档宴席,临清独占楼厨师金元擅做此菜闻名,且藕合如金元故名。

16、琉璃馒头:临清砖城永清门外运河岸边有一元代古井“琉璃井”,井边一小店,用馒头切条过油,再用清油熬糖,裹于馒头之外,凉后因其色泽晶莹剔透似琉璃,店又居琉璃井旁,就称其为“琉璃馒头”。味道甜香酥脆,既可当菜肴,又是美味点心,是临清走亲访友宴请宾客之佳品。

17、临清汤:在临清的宴席上,汤是必不可少的。临清汤清鲜爽口,回味无穷。凡是到过我们临清的海内宾客,品尝了临清汤后,无不叫绝称奇。有的宾客就这样称赞临清汤:“到临清,没汤喝,太冤枉!临清汤,尝一口,不想走。”

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在《故乡行》中就对临清汤大加赞赏。季老过90大寿时就曾经品尝过这六道汤:奶汤萝卜、清汤核桃腰、清汤黄瓜、豆腐汤、冬瓜海米汤、柿子疙瘩汤。

主食类

临清什香面源于临清大众喜爱的主食,即《-》小说中提到的“温面”。临清宾馆所创什香面在继承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制作工艺流程讲究,菜码品种多,用料达十八样以上,且随季节变换菜蔬,面条滑嫩,爽口,维生素含量较高、较全,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的饮食习惯。原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感叹:把面条做得如此可口,惟有临清。目前,临清宾馆的运河什香面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品牌注册。

手撕饼为临清宾馆独创特色面食之一。以本地所产优质面粉为原料,制作时用油和面,醒好后,分剂子。擀成圆形,上面刷油,撒芝麻盐,葱花,把饼沿一个方向卷起,盘成螺旋形,用手压扁,擀成圆饼。重复一次后入烤箱烤至外皮金黄即成。用手一抖(撕)后上桌即成。成品色泽金黄,香酥脆爽,百吃不厌。

焖面条为临清独具特色的主食之一,制作方法多种,可荤可素。宾馆制作时,选用优质面条,下锅六成熟时,急速捞出放入清水,抄水后控干水份,过油备用。

时鲜蔬菜适量,常规炒后放入面条,焖3-5分钟后,加入预先制作好的蒜未、醋、香油,调匀后装盘上桌即可。面条滑嫩不粘、咸香适口,营养丰富。

黑米馒头选用优质黑米粉为主要原料,搭配少量面粉,经发酵蒸制而成。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控制血压的作用,长期食用可以治疗贫血、头昏、视物不清、头发早白等多种病症,营养与保健功能十分明显。

十.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冠县鸭梨

冠县鸭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冠县鸭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冠县鸭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冠县鸭梨原为堂邑县传统梨类中佳品之一,已有500年的栽植历史。兰沃一带产量高、质量佳,素有“鸭梨之乡”的称誉。鸭梨,因其梨梗基部突起似鸭头状故名。此梨外型美观,初摘成熟果面呈黄绿色,贮藏后通体金黄,个大核小,皮薄多汁,酸甜适中,香味浓厚,甜脆可口,制作罐头和饮料亦佳。建国以来,鸭梨发展成为冠县梨树中的主要树种,并先后销售省内外和东南一带国家,深受消费者欢迎

地域范围

冠县鸭梨产于聊城市冠县行政所辖区域内,覆盖冠县境内兰沃乡、清水镇、甘官屯乡、辛集乡4个乡镇,共52个行政村。西至兰沃乡曲屯村,东至辛集乡刘八寨村,北至清水镇刘屯村,南至兰沃乡大曲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1′~115°39′,北纬36°33′~36°37′,海拔为29.5-35米之间。地域保护总面积7003公顷,年总产量31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征:冠县鸭梨果实外观金黄色(套袋栽培呈乳白色),皮薄肉脆汁多,石细胞少,脆甜可口,汁多,个大核小,有香气,食后清爽。果面洁净光滑,果形端正,鸭梨因果梗基部膨大,果梗与果肩结合部似鸭头状而得名。 2、内在特征:冠县鸭梨果实色鲜肉嫩质细且脆,一般单果重180g至280g,富含多种维生素、有机酸、锌、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12.0%、可滴定酸≥0.2%、维生素C≥8mg/100g。 3、安全要求:冠县鸭梨严格按照NY/T 844-2010标准执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