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什邡特产红白功夫茶 什邡红白茶制作方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什邡特产红白功夫茶 什邡红白茶制作方法更新时间:2022-05-12 18:12:47

一. 四川省 德阳 什邡 长城雪茄

1918年,什邡卷烟厂的前身益川工业社宣告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雪茄从民间自产、自卷、自消的“叶子烟”时代走向工业生产的“雪茄”时代。87年一路走来,什邡雪茄虽然经历了众多风风雨雨,但最终依然无恙,“长城”香飘如故,“狮牌”雄风犹在。

二. 四川省 德阳 什邡 红白豆腐

什邡红白豆腐历史悠久,以其色白、质嫩、味鲜,形如羊脂白玉而名闻川西。红白场很多人做豆腐卖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特别是逢年过节或亲朋好友待客更离不开豆腐。豆腐的吃法很多,如烧、炒、煎、炖、凉拌、烧汤等;每年冬腊月家家户户用豆腐装香肠、制作豆腐干、冻红豆腐。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做生意的商人,以及外地游客都指名要吃红白豆腐。红白豆腐好吃,主要是红白山区土质适宜产优质黄豆,红白山区的优质水,清凉甘冽,所制作的豆腐特别好吃。

红白豆腐的制作方法:

1、浸泡。选上等黄豆筛选干净,去除杂质,再用清水洗净后浸泡(冬季浸泡10多个小时,夏季浸泡6-7小时),泡好的豆粒表面饱满,外皮圆润,用两指使劲捏住就能退皮(脱皮)。

2、磨浆。用磨纹较细的石磨,匀速推转,适时加水,俗称水磨,磨得越细越好,磨浆时用水以清亮的山涧水、河沟水为最好,磨浆选木盆或者木桶盛装。

3、榨浆。磨完浆后,将盛在盆桶里的桨倒进布袋榨浆,待榨不出时再兑些清水搅均后继续榨,直到榨干为止,所榨出的生豆浆用木盆或者木桶盛装。

4、煮浆。先在锅内擦些清油,再把木盆或者木桶内盛装的生豆浆倒入锅内(预留少许生浆备用),用大火煮浆。煮浆时要边煮边撇去浮在面上的泡沫。煮沸后,掺些预先留下的生浆,随后盛入木桶或石缸内,制成熟豆浆。

5、点浆。点浆的温度约在75℃时点浆最好。点浆以其所用药料不同可分为石膏点浆和卤水点浆。石膏点浆:预先把石膏粉按5公斤黄豆2两石膏的比例用冷水调稀,边搅动熟豆浆边将石膏水徐徐倒入,待豆浆里结成了很密的如芝麻大小的浆花即可;卤水点浆:预先按照普通盐卤1升对水4升的比例兑好卤水,点浆方法同前,点浆后熟豆浆就变成了豆花。

6、压制。用带活动底板的四方木框作为压豆腐的模具,模具内先铺白布,再将豆花倒进木框内,中间可略厚一点,将四面布包好,慢慢加重物压住,待水滤到一定程度即可成豆腐,豆腐的老嫩和加压的重物息息相关,重物多,豆腐就老,重物少,豆腐就嫩。

制作成型的红白豆腐颜色白嫩,细腻光滑,柔韧劲道,犹如羊脂白玉。

7、红白五香豆腐的制作。制作红白五香豆腐,首先要选用老豆腐,即在“压制”工艺时就要在倒入模具的豆花中加上盐、花椒、香料等物,再加更重的重物压榨成型后,焙干,再切成宽约4公分、长8公分左右、厚0.6公分的豆腐块,放进密制的调料锅文火烧煮入味,捞起来沥干水,炕干即成五香豆腐干。红白五香豆腐干以“但氏豆腐”最为出名,其产品远销成都、广州、甘肃等地,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 四川省 达州 达川区 功夫牛肉

达县南外达州好吃街中段,主要以经营牛肉汤锅为主。该店分上下两层,环境优雅,装修别致,红油锅底红亮透明,特色菜品功夫牛肉更是选用优质黄牛肉配以独特烹饪手法精致而成,口味独特。

四. 安徽省 合肥 肥西县 功夫大刀耳叶

功夫大刀耳叶是天地一味的一道闽菜系,猪耳由于又软又脆,但师傅却能将它横面剖成薄如蝉翼的一片片,再细心地铺砌成有如千层花瓣的花朵,单是切和砌这两道工序,已花了不少功夫和心思,再配上特别调制的调料,吃起来爽脆之余,满口麻辣留香,无穷风味毕现于齿间。

五. 四川省 德阳市 什邡 马井手工挂面

民国时期,马井乡有专营手工挂面作坊六、七家。面质柔软、洁白,纯净无杂,根头细如银丝,匀称光滑,开水一烫即熟,久煮变不糊不腻,誉为“银丝挂面”。著名的挂面作坊有“清泰和”、“云升号”、“洪顺和”等。每年运销成都约十万斤。



民国二十七年,“清泰和”挂面参加成都展销,颇受好评。因此更加注意质量,并推出朱砂、香油、蛋青等特制新产品。同行的“云升号”、“洪顺和”等与之相互竞争,精益求精,马井挂面更为人们所赞赏。



民国三十年,“中国实业协会”专函什邡县政府,征集“马井挂面”样品送重庆展览。马井乡所征得“清泰和”的朱砂面、香油面各一公斤,匣装送展,得到好评。



民国三十三年,驻广汉飞机场“盟军”飞行人员,多携带马井挂面回国馈赠亲龙。广汉城关经营干菜的张照祥、经营猪肉的张诚恩,大批定购马井挂面,赚取外国人的厚利;成都总府街的“大可楼”、春熙路的“味虞轩”、东大街的“华美”等商号,也纷纷订货经销,马井挂面更是名噪一时。



民国三十五年,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派专人持名片来马井订购特制蛋青面二百斤,因要求工艺严格,赶制不及,来人竟座候半月之久,才提货而去。马井挂面每年七月开工,次年三月停产,产量小,需求大,不能满足供应。解放后,偶尔生产。

六. 云南省 曲靖 富源县 墨红白芸豆

墨红白芸豆产于海拔2200---2700米的冷凉彝族地区——法土梁子,由于种植在山高林密的山地,种植中不施用农药而大量施用有机肥,属纯天然绿色食品。且由于气候冷凉,白芸豆生长期长,豆粒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脂肪为1.5%,碳水化合物占63%,还富含铁、钙和维生素B1B2等。干鲜均可煮食,是加工糕点中豆馅和豆沙的理想原料,具有较好的健胃、壮肾功能,是肝、脾虚弱之人的理想滋补保健食品。



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几年,墨红镇白芸豆得到较快发展,98年种植白芸豆200亩,99年到3000亩,2000年为5000亩,2001年为8000亩,2002年为10000亩,产量达800余吨。目前,镇党委、政府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白芸豆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投入,使墨红白芸豆从科技含量上、规模上有较大提高,并不断完善加工、贮藏、销售各个环节,力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墨红已成为滇东北地区最大的白芸豆生产基地。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红工夫茶

宜红工夫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湖北宜昌地区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把宜昌地区的茶叶列为山南茶之首。据记载,宜昌红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861年汉口被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1876年,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出口猛增,声誉极高。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宜红一落千丈。1951年湖北省茶叶公司成立,在五峰、鹤峰、长阳、宜昌、恩施、宜恩、利川及湖南石门设点收购宜红。后来,随着各地茶厂的建立,宜红的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目前,宜红已成为宜昌、恩施两地区的主要土品之一,产量约占湖北省茶叶总产量的1/3。

宜红功夫产于鄂西山区的宜昌、恩施两地,邻近的湘西石门、桑植、慈利等县亦有部分生产。这里崇山峻岭,山林茂密,河流纵横,年均气温13°C一18°C,年降雨量750~1500毫米,无霜期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大部属微酸性黄红壤土,适宜茶树的生长。宜昌人杰地灵,屈原就诞生在宜昌。湖北省宜昌县邓村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距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坝址仅23公里,邓村茶叶就生长在这崇山峻岭的海拔800~1200米山坡上,是湖北省著名茶乡。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加上长江及其水系的水文气象效应,山中云雾统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得大独厚的生长优质茶的优越生态环境,所以邓村茶叶品质十分优良,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测定,邓村茶叶中氨基酸含量达到5.76%,茶多酚、氢基酸比例恰当,是生产名优茶的最适基地。宜昌邓村是中国的古老茶区,“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比较了全国各地茶叶品质后,认为“峡州上”,给予宜昌邓村茶叶以高度评价。悠久的制作茶叶历史,先进的机械设备,使邓村人总结了一套完善、科学的制茶工艺,造就了一批技术精湛的现代制茶师队伍。生产的邓村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绿润,内质栗香悠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叶底绿亮,是炒青绿茶中的名品、精品,深受各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 宜昌邓村非常重视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历年来创制了一大批名优茶如:“邓村绿茶”、“宜红功夫茶”、“裕茗碧剑”、“三峡春螺”、“三峡剑毫”、“邓村云雾”等名优茶,分别多次获市、省,国家质量评比金、银奖。

冲泡宜红工夫茶的技术对于品鉴宜红茶叶品质至关重要,按照正确的冲泡方法饮泡宜红,能够将宜红茶叶本身携带的香气口感冲泡至最佳。

冲泡宜红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18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

品饮时要细品慢饮,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上品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八.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功夫茶

广州人在闲暇时以饮“功夫茶”为乐趣。饮“功夫茶”原来在潮汕地区盛行,现已在广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般大,薄胎瓷,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则选用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得实实的。据说压得越实茶的香味越浓,越醇。水最好是经过沉淀的,或是矿泉水。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斟茶时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茶之时,一面品茗一面谈天说地,这叫做“功夫”。

九. 四川省 德阳 什邡 腊八饭

腊八饭又口叫“佛粥”,惜日在古代是一个重要节日,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因为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日,所有佛教寺院都要取谷米和果实煮粥供佛,一流传到民间就改称为“腊八粥”或叫“腊八饭”,什邡民间都有煮腊八饭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民间腊八饭是用饭米、糯米作原料,把白菜、红萝卜、白萝卜、豆腐干、花生米、熟腊肉都切成碎块,制作时将大米、糯米淘净放入锅内掺水,在旺火上把大米煮胀时,即下切好的蔬菜,改小火炖煮,煮到不干不稀时,放入适当的盐、香油、花椒等调昧品,即成腊八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