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岛特产新海源虾儿松 青岛海鲜干货虾怎么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岛特产新海源虾儿松 青岛海鲜干货虾怎么吃更新时间:2022-04-23 19:31:07

一.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青岛油爆海螺

海螺是青岛的深水,海螺肉质鲜嫩,细腻可口。以本地红岛浅海的黑皮大海螺为主料,做成的油爆海螺是非常具有青岛特色的美味,被评为山东省首届鲁菜大奖赛优秀菜和青岛十大代表菜之一。该菜品的特点是:鲜而不腻,嫩猾酥软。

原料:

带壳鲜螺1000克,水发木耳15克,葱10条,醋1汤匙,料酒1茶匙,上汤2汤匙,粗盐、蒜、生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将海螺外壳砸碎,取出肉,摘去尾肠,去掉头部黑膜,用醋和粗盐揉搓洗净,再用清水洗净,片成大薄片(片越薄越好)。把葱批成两半,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大蒜切片。木耳大的一切两半。

2、将上汤、料酒、盐、味精、生粉放碗内调成汁。烧滚水,放入海螺灼过,立即倒入漏勺内滤干水,迅速放入已烧至八成熟的油中一冲,旋即倒入漏勺滤干油。

3、锅内留适当油,下葱、蒜,待出香味后,放入海螺、木耳,迅速倒入调好的汁,拌炒均匀,淋上香油,盛入碟内即可。

二.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即墨水煎包

即墨水煎包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的小吃。即墨水煎包制做工艺讲究,面皮硬软适度,包子呈金黄色,晶莹透亮,具有香、脆、鲜、软之特点,倍受食客赞赏。

即墨传统名吃水煎包,俗名炉包,旧时又有“蝈蝈笼”、水煎包之称。它原是即墨城胡家村胡姓之祖所创,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蝈蝈笼水煎包扬名后,即墨城的饮食业相竞学习胡家技艺。胡家停业,即城南关董文卿便继之出手经营。至此制作水煎包的技艺广为流传,蝈蝈笼炉包铺遍及全县城乡,到清末民初,即墨的蝈蝈笼炉包便进入了鼎盛时期。1953年秋,青岛市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期间,即墨饮食业户应邀参加。会上,即墨的炉包倍受各界人士赞赏,纷纷相争品尝。而今,即墨的炉包尽管不是以“蝈蝈笼”为铺,但其制作工艺和特有风味却仍然盛名不衰,1985年被山东省商业厅列为地方名吃之一。

即墨水煎包主要原料为精粉、瘦肉、蔬菜、海鲜、植物油及各种调料。制做工艺讲究,面皮硬软适度,包子呈金黄色,晶莹透亮,具有香、脆、鲜、软之特点,共有20多个品种,倍受食客赞赏。

三. 山东省 青岛 胶州 青岛海鲜

得益1的恩泽,青岛的海鲜数量多、品种多、且有大小海鲜之分:大海鲜是指海参、鲍鱼、对虾、鱼翅、螃蟹、扇贝、海螺以及各种海鱼,属上佳的海产品;小海鲜是指鱿鱼、虾虎、蛏子、蛤蜊、香螺、银鱼、海蛎子、八带蛸等,为价格低廉的寻常海味。青岛人吃海鲜,不以价格高低论档次,而以个人嗜好说口味。

四.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海堤村芹菜

青岛市即墨市金口镇海堤村共有169户,556人,耕地面积600亩。该村以发展特色芹菜产业为主,2010年芹菜种植面积42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70%,从事芹菜种植户数达到10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2%。全村农业总收入260万元,芹菜产业收入19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75%,芹菜亩纯收入达到1万余元,村庄人均纯收入10800元,高于全镇人均纯收入25%。

海堤村自古就有种植芹菜的传统,海堤村芹菜卓越的品质得益于村周边独特的海洋性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这里生产的芹菜外观翠绿,植株傲岸挺立,实心脆梗,幼似翡翠,成如玉树,其味清爽四溢,沁人心脾,2010年被评为“青岛市名特优品牌”。随后海堤村以“金口玉芽”品牌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主线拓展基地规模,推动全村芹菜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该村成立了芹菜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入海堤芹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户数达12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1%。芹菜的生产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经营发展到合作社及公司经营,由单一捆绑芹菜发展到分级加工包装成盒产品,辐射带动了周边14个村庄发展芹菜种植。在该村的带动下,目前金口镇已发展芹菜种植基地5000余亩。

同时市镇各级对海堤村发展“一村一品”芹菜产业给予了大力扶持,对芹菜基地建设实行了奖励政策。完善了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将水电送到种植户地头,对冬暖棚成方连片达到10个,每个大棚补助1万元,同时为大棚种植户提供贴息贷款,每个冬暖大棚提供2万元贷款。

五. 江苏省 无锡市 新吴区 挂粉汤团

挂粉汤团创制于民国初年。所以称为挂粉汤团是因为使用水磨粉的缘故,挂粉汤团又韧又柔、软润滑口。馅心有鲜肉、菜猪油、豆沙、芝麻、玫瑰白糖,称五色挂粉汤团。全市糕团店都有供应,尤以崇安寺丰收糕团店质量更佳。( 无锡)

六.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官庄筛子

官庄筛子

清康熙年间,刘家官庄村(今属龙山街道)村民于云财一家用竹料编织筛子,随后有五六户也学会竹编手艺。至1949年,全村200余户人家有180户的700余人从事这一手工业。1952年,即墨县手工业管理局在该村成立了即墨县竹器厂。人民公社成立后,生产大队、生产队分别成立了竹器社、竹器厂,作为集体副业。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该村很快成为全县有名的运输专业村,从事竹编业的人员大减。尽管如此,艺人们根据社会需求,将竹编筛子逐渐增加到竹筐、竹篓等20多个规格品种。由于官庄筛子等竹织品造型独特,技艺精湛,产品除畅销山东省周村、潍坊、青州、烟台、青岛、莱阳、海阳等39个县市外,还远销东北三省。因此,该村至今还有“筛子官庄”之称。

七.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海青绿茶

海青绿茶是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青镇的。海青绿茶外形全芽、墨绿,玲珑秀拔,似峰非峰,似剑非剑,滋味醇和,香馥如兰,冲泡后黄绿剔透,乃绿茶中上品,有银针、龙井、碧螺春、毛峰、炒青等品种。

海青茶原属安徽祁门槠叶群体品种之一,1966年引入海青镇。这个镇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东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土壤颗粒较均匀,粘粒含量低,非常适宜茶叶生长,由于地处高纬度,海青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利于内含物的积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这里生产的绿茶经中国茶叶专家测定,其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南方茶同类产品高13.7%和5.3%,优越的沿海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环境,孕育了海青绿茶“叶片厚、滋味浓、豌豆香、耐冲泡”的独待品质。

海青镇耕地面积7.8万亩,其中绿茶就达到了3万亩,年生产干茶100余万公斤,实现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省内第一座茶厂——就在海青,曾作为全省的代表在全国茶叶会议上介绍南茶北引的经验。发展至今,已建成国家级无公害茶园基地6处,有机茶园基地5处,茶叶专业村43个,茶园3万亩,加工企业130多家,年生产干茶100余万公斤。全镇绿茶加工企业已研制开发十二大系列30余个品种,有86个茶叶品牌被评为部优、省优名茶,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迈入了全国名优茶行列。“海青锋”牌绿茶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青岛莲芯”牌和“海北春”牌绿茶获全国第六届“中茶杯”评比特等奖,“胶南春”牌绿茶被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指定为专用茶。

八. 山东省 青岛 市南区 鱼肉水饺

用鲅鱼、海鳝、偏口鱼鲜肉加适量肥猪肉,剁成鱼泥,加高汤、韭黄、芝麻油调制馅心,包成水饺。皮薄馅白,滑嫩鲜香。

九. 江苏省 无锡市 新吴区 活炝青虾

选用鲜活的大青虾,用冷开水反复冲洗后剪去长须,放入碗盘后送到桌上。

虾儿活蹦乱跳,这时取上等白酒浇入拌和,使其醉。另取姜末、蒜泥、胡椒粉、白糖、小磨香油、黄酒、酱油等调料,夹活虾蘸食,肉嫩味鲜,别有风味。

十. 江苏省 无锡 新吴区 三凤桥酱排骨

三凤桥酱排骨,俗称无锡肉骨头,从问世到现在已有近140年历史,为无锡著名的三大之一。三凤桥酱排骨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前后),无锡南门莫盛兴饭馆为了充分利用剩下的背脊和胸肋骨,加调味作料,煮透焖酥,起名为酱排骨,当作下酒菜出售。1927年,慎馀肉庄(三凤桥肉庄的前身)开张后,对肉骨头的烧制技术作了改进,味道得到了明显的改进。随着无锡经济的发展,外地游客日益增多,肉骨头深受大家青睐,一时间三凤桥酱排骨声名鹊起。

作为无锡地区的三大之一,三凤桥酱排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百余年风雨而不衰。三凤桥酱排骨是采用猪肉肋排或草排,配以八角、桂皮等多种天然香料,运用独特的烧制方法,烧制出的排骨色泽酱红,油而不腻,骨酥肉烂,香气浓郁,滋味醇真,甜咸适中。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戏剧家周贻白食用了三凤桥肉骨头后,大快朵颐,赋诗一首“三凤桥边肉骨头,朵颐足快老饕流;味同鸡肋咀嚼,莫负樽中绿蚁浮。”据了解,在台北市也有无锡的肉骨头出售,但由于用料、水质不同,以及方法未得真传,口味远不如三凤桥酱排骨。从当年至今,三凤桥酱骨的传人已是五代了。

关于三凤桥酱排骨,有这么一个传说

无锡城内有座大石桥,桥墩下河滩上,很多年以前,不知谁丢了只破石臼在那里。年长日久,破石臼里积满了垃圾、长满了青苔. 有一天,有个江西人摇船到江南来寻宝。小船在桥下,江西人无意中发现了那只破石臼,横看竖看、左看右看,不禁失声惊呼起来:“有缘千里来相会,宝贝滚到眼前来。”他连忙上了岸。

桥边有个豆腐店,老夫妻两个做做小生意勉强度日。那个江西人寻上门来,一脚踏进店堂,就问老老:“老伯伯,桥墩下那只破石臼是啥人家的?”老老见问的是那个破烂货,感到奇怪,不以为然地回了一声:“这还是我太公那一辈丢在那里的哪。”江西人二话没说,忙拿出两块银子朝桌子上一放,朝老老连连点头:“好好好!我出五百两纹银买你家这个破石臼,今天先付十两作定金,十天后我带足银子来取货。”老老听了吓一跳,一个没人要的破石臼值这么多钱,真是天上落下来的财饷!便一口答应了。江西人乐滋滋地走开了。

老夫妻俩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想想人家出这么多的银子,也该把破石臼收拾一番才对。老夫妻俩下到河滩,哼哼哈哈把石臼里的垃圾扔进河里,又用洗帚把石臼里里外外刷了个干干净净,然后请了几个后生家,七手八脚把石臼抬回家。

过了十来天,江西人急忙来到豆腐店,老夫妻俩笑眯眯地把他迎进店里。江西人着急地问:“石臼呢?”老老说:“客人别急,石臼在房里,我已把它洗干净了。江西人一听,心里暗暗叫苦,进房中一看,连连叹息,说道:“你们......嘿!这破石臼我不买了,那十两定金也还给我吧。”老夫妻俩莫名其妙,忙问其中缘故。

原来这破石臼并不是什么宝,真正的宝贝是石臼里的那堆垃圾。俗语说“千年难逢天开眼”,有回,老天真的开了眼。天光闪闪,彩云飘飘,三只仙凤下到凡间,飞到江南变成三只小鸟,竟在这破石臼里宿过一宵,并在里面掉了些羽毛屑屑。要知道,这仙凤的羽毛本是无价之宝,放到水里,水清又净,放到菜里,鲜美无比。如今,石臼里的垃圾都扔掉了,夹杂在里面的宝贝被扔得一干二净,剩下的那只光打光的破烂货,屁个钱也不值。

老夫妻俩听清来龙去脉后悔莫及,只好把十两定金还给人家,老头想得开,回头对老太说:“算了吧,你去买两斤肉骨头来烧烧,让我喝两盅,解解烦。”

老太买回肉骨头,见铁锅已生了锈,说拿洗帚把锅刷了一遍,烧火煮起肉骨头来。只一炷香功夫,满里飘起一阵肉香,香得特别,香得出奇!连门口过路人的鼻子都吸引住,探头朝屋里看个不完。隔一会儿,肉骨头盛在青花碗里,老头夹起一块,嘴巴一沾,啧啧,活了一世还没吃过味道这么好的肉骨头哩!忙问:“老太婆,你用啥佐料烧的呀?”老太太也奇怪,尝了一口,果然味道不一般。她细想想,心里明白了:刚才煮肉以前,是用那把刷过破石臼的洗帚刷过锅的呀!想心是宝气带到锅里了吧。

老太和老老一合计,忙把锅里剩下的肉骨头汁留着,下一次煮肉时添在汤里。以后,每回煮,每回留,每回煮出的肉骨头味香的出奇,鲜美无比。后来,夫妻俩干脆关了豆腐店开起了酱排骨肉店,说是在清朝已有名的现门莫家饭店产前身。至于那座大石桥,也改名为三凤桥,提到三凤桥,人们说会想起吃肉骨头。

再说,那石臼里的垃圾连同仙凤羽毛屑屑,扔在河里流出西水关,流进太湖,无怪太湖水年年月月总是分外清澈明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