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有没有什么特产河南买不到 浙江特产有哪些可带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有没有什么特产河南买不到 浙江特产有哪些可带去更新时间:2022-05-02 18:45:17

一. 河南省 洛阳 孟津 洛阳铲

洛阳邙山一带虽然古墓分布稠密,但对盗墓者来说,也并非唾手可得。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长期的雨水冲刷及平耕土地,除个别大墓保留有封土堆外,绝大多数在地面上已难看到任何痕迹,盲目的挖掘不仅效率低,而且往往会一无所获。若要找到古墓的准确位置,就必须在现代耕土或挠土层下找到墓道或墓口。最初盗墓贼是用厚实锐利的铁锨在地上挖出方形洞穴,以锨头带出来的土来找墓,这种方法很费力,铁锨经常带不上来土,也不能探得很深。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墓中古物价格高涨,盗掘之风愈刮愈烈。利益驱使之下,洛阳盗墓者挖掘古墓的技巧也越来越精,洛阳铲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

据传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到孟津赶集,他看到商家在搭帐子固定四角时,用一种铲子戳洞扎杆,这种工具既锋利又能把土带出来,受此启发,他将之加以改进后,打造出用来盗墓的铲子,由于这种铲子首先在洛阳地区使用,人们遂称之为“洛阳铲”。

洛阳铲为半圆形的铲子,由铲头、铁把、蜡杆、绳子等组成。随着盗墓经验的积累,一些盗墓贼逐渐掌握了辨别土色土质的能力,他们利用洛阳铲插入土层带上来的泥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进行简单分析判断后,就可确定地下有无古墓。洛阳铲制作工艺复杂,制造一把小铲只能手工打制,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20道工序。随着时代发展,新铲在旧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铲头后部接的木杆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拆、装和携带都十分方便。

洛阳铲发明后不久,就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兴趣和重视,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编写的《中国考古学》一书中,开始将洛阳铲在考古界进行推广。考古工作者使用的洛阳铲,被称为探铲。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一座座古城址的发掘中,洛阳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洛阳铲已成为考古工作者的利器,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名考古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洛阳铲已成为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

神奇的洛阳铲还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为工人准确地打出各种尺寸的探孔,再灌注水泥和钢筋,形成坚固的灌注桩,支撑着各种各样的建筑以及公路、铁路的路基。洛阳铲一个著名的记录是:洛阳探工用洛阳铲为宜洛煤矿成功地打过百米深孔。当然,洛阳铲也不是万能的,一般的砖、瓦可以穿过,但遇到石块就无法穿过了,因此,洛阳铲比较适合土层深厚的平原地区。

“洛阳铲”是考古工作中用来探测地下古墓位置,基建中用来探测地层的一种轻便的探测工具。其构造有二种:一种为下端只具有一个瓦状的铲头,弧度约成半圆,直径7厘米左右,铲头长10—20厘米,铲的后端稍厚,前端为半月形铲刃;铲肩上有铁柄,上端有筒状铲裤,可安装木把,总长近三米;木把上可刻上尺寸,随时检查探测深度。另一种铲的上部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只是把铲刃前端改进成合抱形式,称为套铲。“洛阳铲”操作方便,少伤地层,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具有从地下含出“原本”的功能。由于“洛阳铲”是在洛阳创造的,又首先被洛阳地区采用,因而得名。

二. 河南省 焦作 武陟 武陟大米

武陟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陟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武陟县詹店镇、乔庙乡、嘉应观乡、圪当店乡、谢旗营镇、大封镇、西陶镇、大虹桥乡、北郭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河南卤面条

河南是我们国家的产粮大省,尤其是小麦,所以这里的人们以面食为主!烩面,扯面,卤面,浆面条等等花样繁多的面轮番出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今天就给大家上一道河南特色的面食——卤面!有些人也叫它“蒸面条”

材料:面条500g、五花肉250g、黄豆芽150g、蒜薹150g、豆角150g。

调料:老抽两大勺、盐一小勺、鸡精一小勺、蒜六瓣、葱一段、八角4枚、干辣椒5个。

做法:1、面条选用细的扁的鲜面条稍微有些湿润的,千万不要用挂面,但也不是水份很大刚擀出来的面条。2、笼屉铺上笼布,把面条放入,不要压实,要蓬松一些,锅内放水,大火烧开放入面条蒸10分钟。3、豆角,蒜薹,五花肉,豆芽挑好,洗净。4、豆角,蒜薹切2cm的段,五花肉切薄片。5、蒜切碎,葱斜切片。6、蒸好的面条抖开,铺在面板上晾凉。7、一小勺食用油均匀倒在面条上,用手拌匀(防止后面拌面条的时候面条弄的湿漉漉的)。8、锅内少许油烧热,放入五花肉煸至金黄,捞出备用。9、锅内的油留适量,下八角辣椒小火煸香。10、转中火放入葱蒜炒香。11、倒入豆角炒一分钟。12、加入豆芽,蒜薹继续炒一分钟。13、倒入老抽,盐,鸡精炒匀,加水到菜的3/4处烧开,关火(这时候的菜还没有熟,要的就是这效果)。14、把面条倒入锅内,用筷子拌匀(按照我说的放水,最后拌好锅内是没有多余的水份滴)。15、拌好的面条继续放入笼屉,水烧开后再蒸15分钟即可!(面条蒸第二次是入味,另外把菜也蒸熟了)。

四. 河南省 洛阳 孟津 孟津不翻

孟津不翻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特色小吃。孟津不翻色泽金黄,质地虚腾,既爽口又富有营养,极受老年人和儿童欢迎。

孟津不翻在当地是一道名小吃。据说是由王铎从宫廷御膳房里带出;是一种薄而小,放在烧热的鏊子上不用翻动即熟蘸汁或入汤而食的绿豆制品。

孟津不翻以上好的绿豆为原料,经一夜浸泡、涨发、去皮,磨成豆糊状,加入鸡蛋、食盐调制,而后盛在特制的鏊子内用火煎烙而成。因烙时不需翻个儿,故而得名“不翻”。不翻色泽金黄,质地虚腾,既爽口又富有营养,极受老年人和儿童欢迎。

烙不翻得用专用的鏊子,把鏊子烧热后,抹上油,舀一勺绿豆糊往里一倒、摊匀,盖上鏊子盖,片刻工夫不用翻就熟。不翻很薄,一般是蘸着兑有大蒜、姜、柿子醋、花椒水、丁香水、大茴香水、小茴香水、芝麻酱、小磨香油、酱油等十余种调料调制的汁水吃,也有的将两张不翻儿叠着放在碗里,浇上一勺滚烫的骨头汤,放些事先煮好的黄花菜、海带丝、木耳、粉条之类,倒上醋,洒上胡椒粉,做成酸辣可口,余味悠长的“不翻汤”吃。两种吃法均滋味醇正,清香可口,非是一般小吃可比。

还有种说法:不翻的得名缘于孟津小浪底。

小浪底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未修建前,此处有八里胡同,是黄河中游最狭窄、最危险的一段,两岸高山对峙,风高浪急,在其中行船打鱼十分危险,屡有翻船事故发生,遇难者常常连尸首也找不到。因此,当地民间有许多忌讳和风俗,比如吃鱼时,不能吃完一面翻过来吃另一面,而是要把鱼头和脊骨一起剔出再吃下面的肉;还有不准把水瓢扣着放,忌说“翻”、“煤”等词语。不翻,于是就成为旧时船家的干粮。这种传说不管真假,无非也都是为了讨个吉利,希望能太太平平,不要翻船出事。

不翻现在已是孟津当地的一种风味小吃,在县城有多处摊点,凡来旅游的人们都会品尝一二,以餐口福。

五. 河南省 焦作 博爱 清化柿子

又名博爱八日黄柿子。产于河南博爱。具有果型大、色鲜艳、无核、肉厚、味甘、含糖量高等特点。清化地区春夏两季气候温暖湿润,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海拔一般在500-800米,无霜期近200天。土壤以黄土、褐土为主,疏松多孔,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磷、钾等腐殖质,呈中性反应。熟果呈橙黄或鲜红色,果肉淡橙色,汁足,且无丝无渣,每百克鲜果肉含糖15克。

六. 河南省 郑州市 中牟 桐木

桐木木材质轻、韧,可制乐器(古琴等)、航模、箱匣、家具等等。由于其在亚洲易得到,而被大多数的亚洲乒乓底板厂商用作底板的芯板材料,亚洲以外除已知有法国梧桐外,其它国家尚无此种材料作为芯板制造底板(如有也应在亚洲国家加工),该木材弱点是强度低,制造底板时,如结构搭配不好,较容易在使用时产生断裂现象;但由于其音质清脆,也经常被用作高档底板的制造。

七.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淡竹

洛宁县多产淡竹,株大质好,故有“绿竹之乡”的美称。

洛宁淡竹,历史悠久,闻名全国。据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记载,北魏时就有“山川澄秀,竹林蓊郁”的传说。唐朝诗人白居易,宋朝学者邵康节,因受永宁山水竹林之幽雅秀丽,常游于此。明代县志述:“永宁山抱水绕地宜竹。原野溪间,大半皆竹园”。洛宁人民有丰富的栽竹经验,淡竹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之首,最高亩产量曾达六千多斤。

洛宁淡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及砂壤质土壤,在河流两岸、山区谷地,背风向阳处生长最好。植株最高者可达十八米,胸围二十七厘米,最长节间五十五厘米,干重五十斤。全县竹子六千余亩,蓄积量六千六百万斤。兴华竹园,百亩连片;郭庄竹子,柔可拔丝;金门之竹,可做律管。

洛宁淡竹,具有杆高、节长、壁薄、层多、纹细、坚硬、柔韧、耐压、耐磨、弹性好、拉力强、虫不蛀、鼠不咬等优点,最宜劈篾编织竹器。竹叶竹茹可入药,竹笋是名菜,笋叶包棕子,其味清香,岁寒三友,竹居其中,枝叶常绿,装饰庭院,幽雅清静。洛宁人民利用淡竹这一天然优势,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制造了品种繁多的深受欢迎的竹器。

八. 河南省 郑州市 新密 密玉

河南省新密市是中国著名的密玉产地。密玉在国际上被称为“河南翠”﹐在中国﹐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四大名玉。按色泽不同分绿﹑红﹑白﹑黑四种﹐以深绿为佳。密玉在古时即被开发利用﹐多用来制作烟嘴﹑手镯等小件。助泉寺玉矿一九六0年曾经发现过一块高一点二八米﹑重一点三五吨的大玉﹐由上海玉雕工人雕刻为“中国登山健儿登上珠穆朗玛峰”工艺品﹐受到中国领导人称赞﹐现被列为国宝﹐保存于上海博物馆。几十年来﹐密玉多用于生产小型玉器和首饰﹐尤其是绿色密玉生产的饰物或艺术品﹐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九.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麻叶

五月端五节令食品,以死面擀薄皮(带芝麻)裁切成长条形,单片或合片掏股用油炸制。

咯馍刷上面酱,卷了麻叶,就是咯馍麻叶了。

十.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益姆膏

杨清型益姆膏是方城广阳镇北5公里外的三贤山道教名药,历史悠久,名誉当地。现由华山派第二十四代弟子杨清型及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的杨金波先生,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运用药食同源的中华本草精华,采用玉竹、山药、龙眼肉、益智仁、阿胶、大枣、黄精等补虚药物,佐以消食的山楂,解表的白芷、利水渗湿的茯苓、收芷的芡实及化湿的砂仁和化痰、平喘的桔梗,经传统熬制和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有机性食疗膏剂。能全方位调理人体阴阳五行,脏腑经修,气血津液,从而达到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充分提高人体脏腑功能和免疫能力。本产品适应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眩晕症、中风偏瘫后遗症、冠心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乳腺病、不孕不育、胎前产后、月经前后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久服能消斑去皱、益肾乌发,针对妇科肿瘤有抑制作用。外用可治疮疖。

益姆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数十种中药材科学配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俗称“万应宝丹”,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现拥有国家专利一项。益姆膏及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