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环县十大特产直播 环县最出名的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环县十大特产直播 环县最出名的美食更新时间:2022-04-23 15:45:27

一.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香包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环县当地又俗称“绌绌”、“耍活”,是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是劳动妇女寄托希望、祈祷幸福的产物。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rang)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环县香包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作为端午节的民间传统饰物,环县香包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件件都被赋予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华夏古老文明博大、雄奇、阳刚的民族魂魄。

环县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

在环县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香包的传统。妇女是香包刺绣大军的主体,她们将身边常见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几何图形、人物故事等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通过平绣、锁绣、补绣、挑花、剪绒、串珠、打结等一系列不同手法和工序缝制而成。其类型主要有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和脚蹬型。环县香包特点有四:一是原始生态文化味浓,很多香包中渗透着巫神文化和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二是表现手法奇异多样,它不讲-,不求比例;不讲形象,只求神似;夸张变形,突出头身,各种动物香包,完全由刺绣艺人随艺术思考刺就。三是比喻象征,托物言志。比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求祛除-之气,借鱼儿钻莲喻男女爱情,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之义。四是审美观点独特。它从意念出发,幻化姿态,多变视点,随意创作,很多美术家认为无法理喻的东西,在环县民间艺术家眼中是合情合理的。

近几年,香包制作已不再受时令季节的限制,开始变成商品,走向市场,并逐步形成了产业。现在,庆阳地区有3万多户、13万多人从事香包的生产、销售,产品有20多个大类、900多万件,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荞麦粉

经常食用可消炎、解热化痰,对治疗肝腹水、糖司法部病等有独特功能,是调剂饮食、健康长寿之佳品,可制作成床子面、荞剁面、刀削面、凉面、蓬面搅团等食用。( 庆阳地区)

三.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皮影

环县皮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环县皮影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选用当地两到四岁的黄褐色公牛皮。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泡制→剔皮→分解→软化→推磨→阴干→描摹→镂雕→着色→封色→熨烫→装订→成型。

2.工艺技术要求:

(1)泡制:将牛皮置于当地河水中6到8天,至毛根发软,绷于木框上进行剔皮。

(2)镂雕:以镂空为主,阴雕阳镂、阴阳交错、明暗相辅,造型严谨,刀口精细流畅,没有毛刺。

(3)着色:用皮胶(熬好的鱼鳔或牛皮胶)调色(硬色)涂染。用色以胭脂红、藤黄(桔黄)、绿、蓝、黑(锅黑)等为主,色彩纯正绚丽,对比强烈。

(4)封色:用牛皮废料熬成胶水,用干净排笔刷在皮影上,使其透明光亮。

(5)熨烫:将已着色的皮影熨烫脱水,达到平整。

(6)装订:用皮线或丝弦联结皮影各部位,形成整体,摆动灵活,自如。

三、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着色艳丽、均匀,色调层次分明。影件透明度高,立体感强,造型规范,人物形似,布景陈设、神怪异兽布局丰满。刀路清晰,线条流畅,粗细得当。皮子薄厚匀称,润泽柔软且有弹力。

2.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环县皮影

甘肃省环县现辖行政区域

《环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环县皮影产地范围的请示》,环政发〔2012〕80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环县皮影》(草案)

四.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羊羔肉

环县羊羔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羊羔肉是庆阳地区环县的地方传统名吃,羊羔肉味鲜,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非常可口。立春至端阳节后前后,是食用羊羔肉的最好季节。羊羔肉做法较多,有清炖和蒸做红烧烩汤较为普遍

环县草场广阔,羊只年饲养量在50万只以上,是滩羊生产基地之一,盛产羔羊。

羊羔肉,即哺乳期的羔羊肉。庆阳羊群一般冬季下羔,到第二第三、五月份,正是羊羔哺乳期。环县习惯于把正在哺乳旺季的羔羊宰杀后食用,这种羊羔肉鲜嫩味美,不膻不腻。做法为:先将宰杀后的羔羊肉清洗干净,入锅清炖,火候不宜过大,羔羊肉嫩,一般不到一个钟头就可煮熟,捞出锅去掉骨头,色泽鲜亮呈褐黄色,鲜美脆嫩,是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羊羔肉做法较多,以清炖和蒸做较为普遍。清炖羊羔肉,色泽金红,细嫩溢香,味道美爽。制做时选择好月龄肥羔,开膛后,除去内脏蹄脚,浸泡洗净,切成小块;然后用烧沸的清油(植物油),把切成条状的干辣角油炸后捞出,再将肉块下锅猛炒;随后放人生姜、花椒、胡椒粉、食盐等佐料,并适量加汤(以肉烂汤干为宜):快炖熟时,再加葱花、味精,用温火再炖至熟食用时,需再备一盘香菜、大蒜,以助美食。蒸做羊羔肉,肉色金黄,味道鲜美。蒸做时,仍是将宰杀、洗净的羊羔肉切成小块,再加姜粉、花椒面和少许大香、葱花等佐料。蒸做前,羊羔肉需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时后才可入笼;蒸熟后,再加过油葱花、味精调拌,即可食之。

羊羔肉,即哺乳期的羔羊肉。环县羊群一般冬季下羔,到第二年三、五月份,正是羊羔哺乳期。环县习惯把正在哺乳旺季的羔羊宰杀后食用,这种羊羔肉鲜嫩味美,不膻不腻。环县羊羔肉之所以好吃,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草种资源有关。环县有大小沟道1.7万余条,水质苦咸,矿化度高,无污染;全县天然草场43.93万公顷,人工草场6.67万公顷,牧草种类多,特别是环县以北的天然草场中草药秦艽资源丰富。因此,人们对环县滩羊和山羊有这样的美誉“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拉的六味地黄丸”。可见环县羊羔肉营养价值之丰富和味道之鲜美。

每年立春至端阳节前后,是食用羊羔肉的最好季节。环县羊羔肉有三种不同风味,即清汤羊肉、清炖羊肉、蒸羊肉。

清汤羊肉的制作方法是:将羊羔宰杀后剥皮掏腹,剐净肉入锅,倒凉水用大火煎煮,水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然后把配好的调料即姜片、胡椒、花椒、大香等用纱布包袋与辣椒入进锅内再煮,肉快熟时放食盐。肉煮熟后捞出,把锅刷净,倒入清油,爆炒备好的清菜。待青菜半熟时,往锅里倒入煮肉的汤水,烧开。将煮好的肉块切成四公分长,二公分宽的薄片盛在碗内,把熬好的汤舀进碗里,撒上香菜,葱花即可食之。

清炖羊肉的制作方法是:把羊羔肉剁成带骨小块入锅,倒凉水,用大火煎煮,文火慢炖,然后把配好的食盐、调料和红干辣椒放入锅内煮熟。在上面撒上香菜和葱花即可食之。

蒸羊肉的制作方法是:把羊肉切块,准备一定的发酵面团,并在面团里揉进调料和盐。然后用面团包裹羊肉块,放进蒸笼里蒸熟,调上蒜泥和酱油即可食之。

羊羔肉可以壮阳补气、开胃健脾、预防感冒,又是妇女产后气血不足及腰酸背痛的良药,羊羔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钙、铁等营养成份,经常食用对人体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

环县羊羔肉不仅是款待亲朋好友的美味佳肴,而且是倍受国内外宾客青睐的餐桌珍品,环县的羊肉食品远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效益十分可观。在全国不少大中城市,凡挂有环县羊羔肉招牌的饭店、食堂,总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2013年,环县畜禽改良站申报的“环县羊羔肉”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3068168。

五.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古称忘忧。湖南、浙江、四川、湖北、江苏、甘肃、陕西七个省为主产区。其滋味鲜美,荤素兼优,菜汤皆宜,且又有“消食,利湿热”之药理作用。甘肃省庆阳、平凉、陇东等地的黄花菜质量名列全国之首。

黄花菜是庆阳地区最为驰名的传统土品。每当夏季,在庆阳各地农舍前后和地埂田间成垅成片的黄花菜进入了成熟季节,到处是黄灿灿的金针花。它在庆阳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自古即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庆阳黄花菜经加工后制成的干菜,条长色鲜,肉厚味醇,营养丰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据测定,庆阳地区主栽的马蔺黄花,每1000克干菜中,含蛋白质10.99%,糖46.35%,脂肪1.1%;含钙153.07毫克,磷84毫克,铁70.2毫克,维生素A1.624毫克,维生素C0.339毫克,维生素B10.666毫克。庆阳黄花菜因其质量优良,多年来远销欧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和港澳地区。1984年,被国家外贸部评为“西北特级金针菜”,授予出口荣誉证书。庆阳黄花菜主产于庆阳,西峰、镇原、合水、环县等县(市)。目前,全区播种面积已达l万公顷,年总产1.5万吨,每吨销售价65000元人民币左右,每年可创收l亿元人民币左右。

六.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米面铜锤

米面铜锤是环县人民过去常吃的一种面食,色黄形圆,酷似铜锤,顶部裂十字纹状,松软香甜。制作原料主要是糜子,就是当地人说的软黄米。取新鲜的黄米,先碾碎磨成面粉,用滚水烫面,反复揉搓,及至揉成硬硬的面团,置于热炕,视当时天气温度情况,捂上10——24小时,待到面团产生甜味,用勺子起出,再用手团成团儿,其状如馒头形,入笼蒸30分钟左右,蒸熟即可食用。

七.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荞麦

环县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环县是甘肃省的荞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量2.67万hm2,总产量4 000万kg以上。环县地处甘肃省东北部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东经106°21′~108°33′、北纬36°01′~37°09′之间,土壤主要属于黑垆土与黄绵土,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温凉干燥,无霜期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得环县荞麦产品具有粒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等特点,营养价值很高,每100 g荞麦面中含有蛋白质11.2 %,脂肪2.4 %,碳水化合物72 %,所含维生素B1、B2均超过大米和小麦面粉。人体所需要的22种氨基酸,荞麦面里就含有17种,因此有“保健食品”之称。环县荞麦面适口性好,食用价值高,用荞麦面、荞麦糁子加工成的荞剁面、荞面、凉粉、油糕等,是有名的地方风味食品。同时,用荞麦皮做成的枕芯,柔软舒适,可明目清心,安神醒脑。加工产品多达二十多种。产品荞麦速食面,是一种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外形整齐、粗细均匀、无结块、呈均匀的灰褐色、用水浸泡后变为灰白色,无焦斑,无酸霉及其它异味,泡煮后口感不粘、不牙碜,筋绞爽口,该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荞麦粉做出的食品色泽光亮,精度更强,口感更好。食用效果可与“21金维他”相媲美。含有人体所需矿物质十分丰富,有铁、钙、钾、镁、铜、锌、锰及维生素、B1、B2、芦丁、色氨酸、赖氨酸、粗蛋白、粗淀粉、粗纤维等多种元素,是一种医食同源食物,其元素比例搭配正合人体,实为“五谷之王、生命奇效素”。

2010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将“环县荞麦”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环县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环县甜水镇、山城乡、罗山乡、毛井乡、车道乡、芦家湾乡、小南沟乡、南湫乡、虎洞乡、洪德乡、耿湾乡、四合原乡、秦团庄乡、环城镇、曲子镇、木钵镇、八珠乡、樊家川乡、演武乡、合道乡、天池乡2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小绿豆

环县小绿豆营养丰富,其籽粒中仿蛋白质22%-26%,富含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其性味甘寒,入心膊二经,长期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抗炎消肿保肝明目止泄润肤,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功效。环县小绿豆选用环县产绿去皮除杂精制而成,采用抽真空包装,可防潮,防虫保质期180天( 庆阳地区)

九.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滩羊

(现在产区群众仍有叫白羊或绵羊),后来发现这种羊所产的裘皮有美丽的花穗类型,与别的羊种大不相同,大多数又在草滩上放牧,为了便于区别,便把这种羊叫“滩皮羊”。畜牧界将这种产“滩皮”的羊称为滩羊。 环县滩羊来源于蒙古羊,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劳动人民长期精心选育成的一个独特的裘皮用绵羊品种。从历史上看,是蒙古族人民经营畜牧业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滩羊产区周围属蒙古羊分布的地区。环县在历史上相对人少地广、草场宽阔,曾经是蒙古族人民和各民族之间往来,进行商品交易的地带,使蒙古羊向南迁移,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和人们对裘皮和毛毯的需求,开始重视和选择毛细、光泽好、易着色、匀弯曲、花案美观的羊进行选配,逐渐形成与蒙古羊不同并具有独特品质的裘皮用绵羊品种。 从300年前文献记载中,不仅有美丽的花穗,而且有花穗名称。清雍正六年至乾隆元年(公元1728~1736年)《甘肃通志》、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甘肃通志》都有用滩羊产品制成的花毯和裘皮的记载。 据《环县志》(服饰篇)记载,“因本县盛产滩羊和皮毛,加之交通不便,丝绵制品很难运入,且属高寒山区,自古以来人们多以皮毛为衣着,故有环县人‘吃饭靠糜子,穿衣靠皮子,走路靠驴子’的说法。除穿皮子外,戴毡帽、穿毡袄、毡裤、毡袜、毛线袜、裹毡带、盖毡被、铺毛毡、挂毡帘、穿毡靴等十分普遍”。“富人多着羔皮、绵羊皮;穷人多着老羊皮”。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滩羊皮大衣、毛毡还很流行,但其它皮毛制品渐渐少见,目前毛毡仍受产区人民喜爱。 在《环县志》(风味)里还记载,“本县滩羊多,食羊肉亦多。有清汤羊肉、手抓羊肉、小炒羊肉等,唯羊羔肉最为驰名”。“每年端午节前后,群众在羊羔出山前宰杀食用,并取羔皮。羊羔哺乳期肥壮、 鲜嫩,配以佐料蒸、炒、煮均可。味道鲜美,肥而不腻”。 环县滩羊还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据《环县志》记载,“1936年至1949年,凡经曲、环两县(原曲子县现为环县的一个镇)的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将士,都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亲切慰劳”。“1936年山城堡战役中,环县劳军羊200余只”;“1937年,环县劳军毛袜、手套2350双”;“1940年,曲子县劳军羊毛17000余斤,毛袜、手套6723双”;“1946年,曲、环两县劳军羊100只”;“1949年,环县劳军羊257只”,“曲子县劳军羊251只”。这些劳军的羊即为环县滩羊,毛袜是用滩羊毛织成,手套用滩羊皮制作。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环县滩羊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农业部将滩羊列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甘肃省优质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将环县列为陇中肉羊优势产业带—滩羊羔羊产业开发区,实施种质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1958年,环县在小南沟乡建立滩羊选育场,成为甘肃省唯一的以滩羊本品种选育为主业的保种、育种基地,1998年被甘肃省畜牧局确定为重点种畜禽场,目前饲养优质滩羊2200只。 滩羊的皮、毛、肉三种产品与同类型羊(粗毛羊)比较,都具有一定的突出优点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二毛皮价格每张40元左右,滩羊毛价格不到6元/kg,而且销路不畅,但羊肉需求增长,价格上涨较快,销售能力增强,产区把滩羊肉,特别是滩羊羔羊肉的生产做为重点,综合考虑、综合发展、综合利用,边保种边综合开发利用,实行开发性保护,皮、毛、肉一起抓,坚持做好本品种选育。这对滩羊遗传资源保护来讲并不矛盾,滩羊突出的遗传资源是对其1月龄宰杀后获得的二毛裘皮,而羔羊肉是1~3月龄以后,有些时间甚至更长,不影响二毛裘皮性状的选育。

庆阳北部环县,有辽阔的天然牧场,夏秋两季,绿茵如潮;洁净蔚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飘动;山谷坡洼,缓缓移动的滩羊群,就象浮动在绿草地上的一朵朵白花,两相呼应,如诗如画。在距今300年前,环县滩羊就形成了以生产轻裘皮为特色的绵羊优良品种,其毛裘皮因具有毛色洁白、富有光泽、花穗美观、久穿不毡、轻柔保暖等优点而久负盛名,被誉为“裘中之珍”。

环县滩羊产量约占全国的l/10,占甘肃省的1/3,为甘肃滩羊重点产区之一。经过对环县滩羊进行普查,按其二毛裘皮质量,划分为中心产区、一般产区和次滩羊产区。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环县北部,羊只毛股具有明显的毛辫样毛束结构,弯曲明显,弧度均匀,二毛花穗整齐美观,裘皮性能良好。羊毛亦是地毯的良好原料。建国以来,庆阳的纯羊毛地毯工业得到高度发展,特别是纯羊毛艺术工艺地毯和各类挂毯,品种齐全,花形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立体片剪,工艺高超,俨然一幅浮雕艺术作品。质地全部为手工编织,厚实柔美,光滑亮泽而富有弹性,长期以来,为国家外贸出口精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

地域范围

环县滩羊产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天池乡、演武乡、合道乡、曲子镇、木钵镇、樊家川乡、八珠乡、环城镇、洪德乡、耿湾乡、秦团庄乡、山城乡、甜水镇、南湫乡、罗山乡、虎洞乡、小南沟乡、车道乡、毛井乡、芦家湾乡和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公室(乡镇建制)共21个乡镇(办),涉及250个行政村。位于甘肃省东部偏北,东经106o21′40"至107o44′40",北纬36o01′06"至37o09′10"之间。东邻本省华池县;南与本省庆城县、镇原县接界;西南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接壤;西与宁夏同心县相连;北靠宁夏盐池县;东北与陕西省定边县毗邻。东西宽约124㎞,南北长约127㎞,总面积9236㎞2。存栏31.4万只,出栏17.6万只,羊肉产量2740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