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黄石市大冶市特产 黄石哪里有卖大冶特产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黄石市大冶市特产 黄石哪里有卖大冶特产的更新时间:2022-05-26 06:07:37

一. 湖北省 黄石 铁山区 荷包蛋米酒

荷包蛋米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承蒙名师亲传,配料采用久制甜酵,精选糯米,精制桂花,酒香浓郁,甜而不腻,口感香甜扑鼻,润泽爽口,入口即化,与众不同。

米酒是糯米或者大米经过根霉(还有少量的毛霉和酵母)发酵后的产品,化学成分以及物理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的淀粉转化为小分子的糖类,蛋白部分分解成氨基酸和肽,脂类的变化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资等结合状态的变化都为它的营养功能的提高产生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它的营养功能也正是基于这种化学和物理变化而产生的。而且,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风味物质对于它的口味也有很大的提高。

二. 湖北省 黄石 下陆区 孔雀石

孔雀石具有鲜艳的微蓝绿色,是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孔雀石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中国古代称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是一种古老的玉料。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常有纹带,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似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性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

三.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黄石砚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石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石砚石质坚润,纹理细密,贮水不涸,具有石质如玉,其声如罄,其色多彩,发墨如脂的特点。明代马愈在《方城石》中称之为"石中上品"。其种类有青石、青紫石、墨石、凤眼石、红云石、纯紫石等6大类。石质中天然图案千姿百态,有何纹、玉带纹、眉纹等,倍受中外墨客之喜爱。方城县砚山铺的黄石砚既继承了古砚的传统风格,又采用现代化雕刻技术,推陈出新,创制出9大类别20多个砚种。图案有"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上百个品种,个个古朴典雅,形象逼真,汇古今砚雕技术为一体,融浮雕透雕工艺一炉,其造型优美,巧夺天工。

黄石砚是中国五大名砚之一,产于河南省方城县。早在汉代已有开发;唐宋时期声名日臻其盛,是历代书画家推崇和珍藏的文房四宝佳品。

黄石砚砚石采于方城县风景秀丽的黄石山,其山因有汉代张良祀奉其师黄石公的古迹,故以山命砚,取名黄石砚。它是一种天然的优质砚材,具有石质如玉、其声如罄、其色多彩、发墨如脂的特点。宋代书画家米芾在其《砚史》中论及全国26种砚石,以唐州方城石为第一,将其誉为“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著墨如澄泥而不滑。”北宋诗人、书画家黄庭坚得方城石砚爱不释手,视为至宝,亲登黄石山,并用“乃至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当穷搜”这样的著名诗句赞誉之;明代马愈著《方城石》称其为“石中上品”。

黄石砚石材可分为六大类:青石、紫石、青子石、墨子石、玉黄石、凤眼石,各具其韵,异彩纷呈,其中以青石、紫石最为常见,而以石品纯净,无杂者为佳,如带有金银线、玉带或冰纹无病者为上品。而青紫石融合了青石、紫石两者特色为一身,很是难得,如色泽鲜润、层理分明、设计巧妙,则可谓极品。呈墨色的墨子石因其蕴藏较深极为难得,而像黄玉般带光晕的玉黄石和活灵活现、巧似凤眼的凤眼石更是难得。若工艺上乘、构思巧妙,就更加稀有珍贵了。

199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对黄石砚作了很高的评价,并亲笔题写了“中国黄石砚”。同年,94岁高龄的薄杰先生也欣然动笔,赞誉黄石砚为“黄石玉砚”。

1993年10月,中国黄石砚荣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金奖。

1994年10月,中国黄石砚荣获国家名砚及石材金奖。

2006年,经国家邮政总局批准,黄石砚邮票跻身“文房四宝”系列邮票,并在全国发行。中国黄石砚荣获国家名砚之后,即列入国家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已成为社会各界文化交流馈赠的工艺珍品。

四. 湖北省 黄石 大冶 大冶印子粑

在大冶市南部,有一个地方四周环绕着数座海拔500至800米的大山,山貌如城,形成天然抱裹之势,人们叫它裹城,又因这里地处江南,气候温和,盛产桃、李、梨、桔、枣等果品,又叫“果城里”。这里的印子粑,具有千余年的历史,远近闻名。

大冶果城的印子粑,每年制作两次。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户户洗米出舂碓,用筛箩筛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两种,一种是高梁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过春节时,当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亲友作礼品。印子粑也有绿色的,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果城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时间是农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

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莹透亮,造型美观,堪称优秀的民间艺术品。

住在山外的亲友能得到果城里亲朋好友馈赠的印子粑,都要高兴地评论和赞美一阵子。随着改革开放,果城里旅居港、澳、台及国外的亲友回家乡过春节或碰上花朝后做印子粑,除大饱口福外,有的还要带点回去给亲人尝尝,共享乡情。

果城里的印子粑深受人们喜爱和称赞,不仅因其形状如银元,印有福禄寿喜等各种图案,而且因其粘而不腻,香而柔软,既可蒸食,又可烤食,还可和荤汤煮食。更重要的还是它有着千年的历史和传说。

大冶,是公元10世纪中期取“大兴炉冶”之意而新置的一县。传说在唐代有个叫王明畏的人,任鄂州永兴县知县时,为官清廉,惩治腐恶,关心民间疾苦,深受人民爱戴。他曾为一盲女伸张正义,触犯了富豪,得罪了上司,被削职为民,便含愤出家到尖山殿修行,后来死于岩山庙。百姓为了纪念王明畏,便修了“土主庙”和“土主坟”,立碑雕石。家家户户还将糯米、粘米混合碾粉,掺进山泉揉成团,做成印花小圆粑祭奠他。人们以自然村为单位,堆成丈余高的粑山,敲锣打鼓放鞭炮,到坟前、庙里祭奠,祭期从花朝到3月3日,历时18天左右。后来,人们把这种活动称为“菩萨会”或“土主会”,年复一年,形成了古老的-。每到2月18日,山民们就把穿着红袍的土主菩萨抬下山,绕着果城的200多个村庄巡游,直到3月3日,才把土主菩萨送上山庙,谓之土主升天。在土主游村时,各家各户把把印子粑摆在正堂门中间土主像前,尽情求拜,有盼丰收的,有盼子孙繁衍的,有盼六畜兴旺的,有盼岁岁平安的,晚上,土主菩萨游到哪村就在哪村正堂歇息,与此同时,几百个村子热闹非凡,唱戏的,说书的,玩戏法的,玩灯笼和狮子的,踩高烧的,有什么绝活的人,尽情表演献技。附近几十里的人来赶会的,走亲戚的,做生意的,人山人海。果城里的印子粑也随之闻名,长久不衰。外地人则干脆叫它“大冶印子粑”。

五. 湖北省 黄石 大冶 保安水芹菜

保安水芹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安水芹菜是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保安镇的。水芹菜属于伞形科、水芹菜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度的日照时间,加上传承的种植技术,使得保安水芹菜更是以其口感嫩脆、淡雅清香,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享誉一方。保安水芹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水芹菜属于伞形科、水芹菜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水芹菜不仅美味爽口,还具有清热解毒、养精益气、清洁血液、降低血压、宣肺利湿等功效。

大冶西北部的保安湖素以水产资源丰富著称。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度的日照时间,加上传承的种植技术,使得保安水芹菜更是以其口感嫩脆、淡雅清香,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享誉一方。

水芹菜用茎杆繁殖。每年农历九、十月份,将老水芹菜割下来,切成段,茎杆用稻草捆好,每捆扎2—3道,直径20—30厘米。捆扎后,将种茎埋到旱地里,等它生根发芽后再挖起,分散成棵,像秧苗那样移栽在水田里。一般清明前后水芹菜即可上市。水芹菜整个生长过程中不施农药,是纯天然绿色食物。保安街上几乎每家商铺门前都放了几捆水芹菜在销售。

目前,保安镇约有5000多亩农田在种水芹菜,年产量3000多万公斤,主要销往鄂州、武汉、台湾等地。

水芹菜富含芸香苷、水芹素和檞皮素等。其味甘辛、性凉、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养精益气、清洁血液、降低血压、宣肺利湿等功效,还可治小便淋痛、大便出血、黄疸、风火牙痛、痄腮等病症。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保安水芹菜”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保安水芹菜

大冶市金塘村蔬菜协会

12152968

芹菜

六. 湖北省 天门 金龙脑海

金龙闹海a

原料:鲭鱼、米粉、吉士粉、精盐、香醋、味精、葱、生姜、蒜、鸡汤、色拉油。

制法:鲭鱼切上十字花刀,用盐、料酒、生姜稍腌,拌上大米粉、吉士粉后形成金黄色,装盘入笼蒸15分钟,然后摆上雕好的龙头龙尾,勾琉璃芡,淋热油即成。

七. 湖北省 黄石 阳新 阳新把竹

把竹,又称粉绿竹、乌蹄竹。是指除毛竹外胸径在1~8cm的中小径竹。因过去在商贸活动中,以20kg为一把作为计量单位而得名。其主要竹种为刚竹属的桂竹,毛金竹,早园竹,黄古竹,曲竿竹,灰竹,淡竹,水竹等,是优良用材竹种,用途广泛,可用做船槁, 竹胶板,竹编工艺品,温室棚架,菜架和造纸等。我省把竹林分布于阳新,黄石,鄂州,咸宁和广水等县市,有把竹林1.6万公顷,以阳新分布最多,全县现有把竹7330公顷,年产量1万吨。

八. 湖北省 仙桃 仙桃菱角

野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根丝状细裂,叶漂浮水面集生于茎端,叶柄具纺锤形气囊,以利漂浮。茎为紫红色,开鲜艳的黄色小花。野菱垂生于密叶下水中,必须把全株拿起来倒翻,才可以看得见。野菱角,有四个刺角,易扎人,我们把它装衣兜里就不敢跑,也不好剥。

到处都是沟沟汊汊的老家,有水的地方就养有菱角。站在池塘边,远看一片绿,水面上漂浮着菱角。碧绿色的叶子挨挨挤挤,覆严在水面。这种菱角叫家菱角,长有像牛头的二只角,家菱角果实含淀粉高,一般蒸煮后食用,也很容易咬开和掰开。

街上卖菱角的老人多半会在小摊前摆一个小木礅,一把奇怪的砍刀,砍去其角,剥去其壳,专卖菱角米。老菱角粉爆,嫩菱角味甜。

家乡的湖里长满菱角,也长着莲藕。当盛夏过后,荷花的花瓣渐渐脱落,便会变成一只只碧绿的莲蓬。立秋后正是采摘菱角、莲蓬的大好时节。小时候,约上三五个同伴,用荷叶做顶帽子,戴在头上,来到湖里采菱角、捡莲子,把菱角叶担回家养猪。菱角刺扎满小脚,害得母亲在煤油灯下为我挑拨扎进脚里的菱角刺,用口为我吮吸流血的伤口。

湖里到处都有船,湖里乡的孩子都会撑船和划船,除用木船采摘菱角外,也有划着一种像大脚盆似的“杀猪盆”(腰盆)去摘菱角。坐在盆里,手里的划板忽东忽西,向前划行,停下时,牵起菱角藤把菱角一个个摘下来。遇到老莲蓬也采摘,摘莲蓬也是有技术的,要手指掐住枯莲梗,轻轻一折就下来了,蛮拉是很容易被荷叶梗刺划伤手,或是将莲连梗拔起。

把采摘的菱角洗净,将菱角倒入放有水的锅里,翻动均匀,煮透不煮烂,把熟透的菱角菜捞起沥干,热腾腾喷香的菱角,就可以掰开吃食菱角米了。老菱角粉足又甜,吃起来有口味又饱肚子。

每每去吃菱角用牙齿咬开,嘴上总会粘上黑黑的一层菱角的薄皮,都会留下一大堆菱角壳。一家人一边剥菱角,一边话家常,其乐无穷。菱角也可生吃,口感就像藕,脆生生的,嫩甜爽口。剥出菱米去烧菜,比如菱角炒肉、菱角炖汤等,都非常可口、其味道也不一样。大集体时期,有的生产队把菱角、莲藕,鱼肉分给各户,让社员们过个热热闹闹的中秋节。

我曾听老人讲过,菱角一旦长大成熟,慢慢变老的时候,就会自己离开菱角藤子(当地俗称wu子),靠自身的重量沉到泥里,并用它身上的刺角把自己固定在水底。到了来年,又会生根发芽,池塘里又是翡翠一片了。呵,故乡的菱角,它们是多么热爱脚下的土地啊!

“采菱女儿新样装,瓜皮船小水中央”古老的诗句,对采菱船做了如此生动的比喻。采菱姑娘划船采菱,唱着民谣,成为古代诗人笔下醉人的景致。回想起小时候采菱的情景:碧波秋水,满眼1,湖池摇船,清香袭人,夕阳西下,采菱归去,菱歌婉转,和着夜雾…….多么动人的一幅幅采菱图啊!

可以说我是吃家乡的菱角长大的,对菱角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又是一年秋来到,儿时的故乡,记忆犹新的那些往事,是那般遥远而亲切!

2012.08张才富于北京

九. 湖北省 潜江 螺蛳

“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

十. 湖北省 仙桃 地捡皮

地捡皮就是地皮菜,又名地衣,地木耳,沔阳一带都喊地捡皮,也有一些地方叫地苔皮,地菇。是一种季节性的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有点类似于木耳,呈墨绿色。不同的是,木耳是对称生长在腐木上,皮大肉厚,地捡皮也是片状的,无根,但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春末夏初,只要一场雨后,在我的家乡,那些人畜来往的少的地方但却永远不缺少生机的堤坡草地上,就会长出一朵朵,一撮撮这种黑不溜秋的东西来。而且在雨后刚放晴时才会出现,得赶紧捡,如果太阳稍微一晒,地捡皮基本就干了,卷缩成灰黑色,就没法捡了。地捡皮是雨季的匆匆过客,它们仿佛一下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却又一下子就走完了这世上所有的路。新鲜的地捡皮很软很薄,也像木耳那样富有弹性,但它要柔嫩得多。

地捡皮长在多钙性土壤的地方。小时候,逢天下雨放牛时常捡这东西。雨后,阳光穿透云层斜射下来,仍有零星的雨点飘落,经常是光着头淋着细雨,边放牛边捡着地捡皮。地捡皮像是雨后的精灵黑亮亮地散落在堤坡上的草丛里,有蚱蜢不断地跳,阳雀在雨后飞来飞去。大人跟我们叮嘱过;打过炸雷的地捡皮不能吃,吃了会中毒的?

地捡皮雨后湿漉漉贴在草里地上,零零落落,捡起来费事,手重了就抓断,捡不起来。地捡皮上面会粘带着枯草叶,青苔,泥沙,蚯蚓粪什么的。捡回家后先用水泡,使它柔软胀大,然后仔细地用手一点点地择,用嘴吹用手指弹。有时捡一帽窝子地捡皮回家非常不容易,清洗起来就更难了。不知要洗多少遍,但地捡皮的褶褶皱皱间似乎永远也洗不净,吃起来仍难免还会是沙格格神的。

地捡皮炒好后,淋点猪油,油润鲜香,滑溜爽口。炒地捡皮把锅烧辣,将蒜苗,生姜丝,辣子在油锅里淡一淡,再倒入地捡皮翻炒,放盐,盖锅略焖片刻。地捡皮下锅前要稍微沥干水分,否则炒时出来的水过多会影响口味。地捡皮折耗大,看起来一大堆,炒出来只一小碗。地捡皮吃起来清脆滑嫩,柔软而香鲜,辣呵呵的特别下饭。地捡皮交鸡蛋,韭菜一起炒,味道都不错,放入汤中更有滑而不腻的口感,凉拌则别有风味,有一股雨水的清新和宁静。

几十年没有吃地捡皮了,想起那些熟悉的野菜,飘散着淡淡苦味,夹带着一丝丝泥土的芳香,心情不由显得格外的轻松和舒畅;想起故乡那雨后的天空,想起故乡那青草野花飘香的味道,心情就湿润而有所思。

2011.12张才富.于乌鲁木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