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在广州哪买贵州特产 贵州特产在广州哪里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在广州哪买贵州特产 贵州特产在广州哪里有更新时间:2022-05-03 05:54:05

一.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叉烧包

广州叉烧包是广东具代表性的点心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微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

又有一说传统叉烧包的标准要求是:「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

做法

将面粉放台板上,放下发粉和少量清水,将面粉揉搓,搓至面粉柔软适中时,随用一条半湿的毛巾盖着,让它自行发酵约四、五小时。待面粉发酵至一定程度时,即将沙糖、碱水、猪油一同倒入,并再搓匀候用。肥、瘦叉烧切成小片,用干葱头起锅爆炒,然后加调味料会煮成叉烧包馅料。接着,将搓好的发面粉分成每个约两半重之粉团,放在掌心搓圆,并在中间捏成凹形,放入适量馅料,然后将开口处折叠捏合,务使馅料不致散出,包底用白纸垫着,放入蒸笼内,隔沸水用猛火蒸约30分钟左右即可。

味道美味可口。百吃不厌。

民间传说

叉烧包作为其中一种最常见和最受欢迎的饮茶点心,很受小孩子欢迎,亦成为不少坊间传说的主角。

香港流传的一些传说有:

一、叉烧包用的馅料来历不明。除了是卖剩的叉烧以外,还可能加入其他不明物料。最广为流传的是将叉烧包中的馅料换成人肉,这项传说後来更被拍成一部电影: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二、蒸叉烧包时要洒上水以令包面平滑。以前的酒家没有喷水的水壶,点心工人会把水吞入口中,然后喷到包上。因此吃叉烧包时要把最表面一层皮剥去。

文化象征

在阿浓的《叉烧包和汉堡包》中,叉烧包是祖父的象征,而汉堡包代表了孙子。

二.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绿村黑蔗

绿村黑蔗

榄核镇绿村村位于榄核镇中部,是番禺大沙田地区中土地肥沃的一个村,种植黑蔗(即黑皮果蔗)是全村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总耕地面积2424亩,其中黑蔗面积175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2%。2000年,种植黑蔗带来的经济收入达到

708万元,占绿村村农业总收入的62.6%。

绿村种植黑蔗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土地改革以来村民就已经种植黑蔗,当时是每家每户在自留地种植小量的黑蔗,面积只有60多亩。随着政策的引导、经济意识的提高,黑蔗种植逐步进入规模化生产,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技术的提高,产量的不断增加。种植面积由1984年的100亩,跃升到1985年的300多亩;1986年以后,黑蔗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90年已达到1200多亩。

为提高黑蔗种植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村干部想方设法扩大黑蔗的销售渠道,通过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的动态,引导发动农户组织北运专业队将村里种植的黑蔗运往上海、郑州等地销售。同时,积极指导群众从生产技术上严把质量关,在用药时结合虫期发生使用无公害农药,在施肥上根据土壤地力的情况因地制宜实施配方施肥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绿村黑蔗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主要特点有:表皮黑而油润无虫节,蔗身高而挺直,节与节之间疏而有序,肉质脆而甘甜。由于质量好而得到了销售市场的认同,销售价格一般比邻近镇、村的黑蔗高3—5元/担,从而增强了农户种植黑蔗的信心。本村黑蔗面积由90年1200多亩大幅度增加至2000年1750亩,年亩产量也由1990只有5—6吨提高到2000年7-8吨,北运队伍由1990年的2个专业队增加到目前的6个专业队。

绿村黑蔗以连片规模的种植,优良的品质,加上畅通销售渠道,成为榄核镇农业的拳头产品之一。在近年黑蔗销售形势处于历史低谷的情况下,仍然能产销两旺,2000年更是取得产量、收入两大丰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水晶粉葛

水晶粉葛

粉葛又名鸡齐、甘葛等,为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葛浑身是宝,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神农本草经》记载,葛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的功效,常用于治伤寒、温热头痛、烦热消温、泄泻、痢疾、风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等病症的治疗。

当今人们崇尚绿色消费,以回归大自然。因此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研究开发保健食品,葛粉美食热正在世界各国兴起,通过分离深加工的葛粉、葛膏、葛冻、葛汁等葛产品,在日本、东南亚、欧美市场十分热销。葛粉制作的口服液、葛冻罐头、葛根混合精、葛粉大红肠,特别受妇女、儿童和老人欢迎。

近几年来全镇种植粉葛面积约有3000亩,预计年产鲜葛5000吨。

四.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新塘鱼包

新塘鱼包

鱼包称为东江鱼包,一般以秋风起时开始至明年3月为最佳。用纯鲮鱼肉制成,以鱼胶、腊味、香菇、鲜肉作馅料,再配上汤,味道极为鲜美、爽滑可口,很受食家推崇,为白云区的萝岗、黄埔区的南岗、增城市的新塘一带最为盛行的美食。

新塘鱼包的制作方法是选秋后的鲮鱼,开肚除骨,用刀轻轻把鱼肉中最幼滑的部分一层层刮下来,经过反复搓打至韧透明,富于弹性,再均匀地用力压成纸一样的薄片,就成了鱼包皮。馅料则用瘦猪肉、腊肠、腊鸭肾、冬菇、鸡蛋等拌和打碎而成。制成鱼包后用甲鱼上汤或其他料汤煮熟即吃。入口香甜爽滑,风味独特,餐后余味无穷。新塘鱼包远近闻名,每逢秋冬季节,到新塘品尝鱼包的人挤满酒楼食肆。

五.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番禺荔枝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番禺盛产荔枝,尤以南沙、黄阁、化龙等镇产量大,果质好。荔枝颜色鲜红悦目,果肉状如凝脂,清甜幽香,风味独特。六七月为荔枝旺产期,名贵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
( 番禺)

六. 广东省 广州 荔湾区 广州点心宴

广州点心当推泮溪酒家最负盛名。“点心宴”就是将点心以筵席的格局和形式上桌,设计十分讲究,一般应是煎蒸炕炸汤露冻诸般品种俱全,上菜时一般按小点、汤点、正点、甜点、单尾等类型先后上席,遵循主次,咸甜有序,徐疾有度,其清新高雅格调着实让人入迷。

七.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密石红柿

密石村,位于增城市派潭镇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那里山高林密、水土肥美,种植红柿有三百多年历史,盛产的红柿质量上乘,远近闻名。密石红柿果实适中,一般每个有二、三百克重,大者有五百多克;果肉细密,无核或小核,多汁、多糖,剥皮也不带肉,吃起来有“甜、软、滑”之感。保存期一个多月。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为柿饼、柿霜等。柿饼清新润肺,可治便血,柿霜可治喉痛、咳嗽。每年中秋节前,客商预早上门订购,产量供不应求。产品主要销往东莞、中山、广州及港澳地区。

密石红柿因主产增城市派潭镇密石村而得名,为柿属柿树科的高大落叶乔木植物。由于当地地势较高,丛山环抱,土壤属三沙七泥的红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栽培出来的大红柿,形、色、味具佳。颜色鲜红,无核或少核,核小,果肉致密,剥皮也不带肉,吃起来有甜、软、滑之感。红柿除鲜食外,还可制柿饼、柿干、柿糕、柿酱等。柿果的外层披白粉,叫做柿霜,可提炼甘露蜜醇。柿蒂、柿饼均可入药。柿蒂性温,味苦涩,可下气降逆。柿饼灸炭,可治便血等。未熟的柿子可制柿漆,是良好的防腐收敛剂,可供染网和装饰性涂料用。

八.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从化青梅


从化地区青梅的收获季节已经来到。据了解,今年从化青梅的产量将达到150多万公斤。然而,除了广州果子食品厂承诺包销东升村大约12.5万公斤的青梅外,目前其他青梅尚无出路。

据了解,从化地区的青梅品种主要是从广州罗岗引进的,产品品种较好,皮滑果脆,同时,该地区的水土也较适合青梅的生长。去年这里青梅的产量就达200多万公斤,大多以1元/公斤销往新兴、潮州、汕头等地的食品加工厂。据记者了解,目前仅从化流溪河林场估计产量就有15万公斤。

据专家分析,青梅丰收却难觅出路的原因在于今年青梅的质量较往年稍低,而往年到从化收购青梅的一些食品加工厂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如今国家加强了管理,很多类似的小加工厂都倒闭了,原有收购商流失,而新的收购商还没有认可从化这个青梅产地。

九.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大盆菜

番禺石基海鲜食街,是番禺本地人常去的地方,而现在因为其舒适的环境和物美价廉的美食吸引了不少住在广州的客人前往。这里共有11家美食档,而其中的“大盆菜酒家”以其独特的酒家名称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而且这里有一条很长的长廊,可看到珠江上来往的船只,还有乡里人撑着船来卖着各种水果和新鲜的鸭蛋,在和他们来回的讨价还价中,让人觉得非常的轻松和惬意。



大盆菜历史悠久。相传南宋末年,宋帝为逃离元兵追赶,落难到新会,正当随从四处张罗食物之际,当时的村民得悉皇帝驾临,为表心意,纷纷将家中最珍贵的食物贡献出来,仓促间以木盆权充器皿,盛载佳肴。加上村民又挖空心思,将杂项菜式一层一层排在下面,鸡、鹅、猪肉等好菜则放置在木盆顶层,不致失礼。宋帝吃盆菜的故事,现在已沿袭成风俗,历数百年而不改。



据“大盆菜酒家”的梁总介绍,现在盆菜的用料已经比以前丰富多了,更考虑了现代人不吃太油腻的东西,所以肉类先用秘方去除多余的油脂,而配料方面尽量加入了更健康的食材,如不单是香菇,而且在即将到来的夏天加入了应季的对人体有益的野山菌,像红牛肝菌、老人头菌等等珍品,又或是加入营养价值较高的鲍鱼和海参,所以除了广州家庭喜欢吃这盆菜外,许多在广州工作、居住的外省人也开始喜欢上吃盆菜了。

十.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萨其马

此点心系由广州人制作,却深得满族人喜爱。相传,清代驻防广州的满族将军姓萨,喜骑马打猎,爱吃点心。每次打猎,必备点心,且不重样。长此以往,厨师难以再出花样,为此常遭训斥,并以杀头相逼。厨师无奈,随便取些面粉,拌上鸡蛋,用油炸成七零八碎的面皮,淋上白糖水,压切成块,送给萨将军,出乎意料的是,这食品大受将军喜欢,问其名,仆人将"杀骑马"错传为"萨其马"。从此,这点心世代流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