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黄山特产有什么 安徽黄山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黄山特产有什么 安徽黄山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05-12 17:13:23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宋村葡萄

宋村,位于歙县城东10余里地,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穿村而过,村后,飞布山为村庄的大屏障。 由于当地昼夜气候温差大,种出的葡萄具有口感好、含糖量高、果粒大而均匀的特点,深受市场的青睐。全村葡萄种植面积2000余亩,是皖南地区最大的葡萄专业村。所产葡萄已占领黄山市各区县及周边地区市场,并进入了超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皖南葡萄第一村”, 享有“江南吐鲁番” 、“黄山葡萄沟” 的美誉。为此宋村成立了葡萄产业协会,不仅解决了种植管理技术问题,而且注册了“宋村牌葡萄”商标,帮助农民销售葡萄。如今2000余亩的葡萄进入了采摘期,颗颗圆润甘甜的葡萄挂满枝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摘果。利用双休日,带上亲朋好友,奔向果园亲手采摘新鲜果实,躲在葡萄架下享受清凉夏季,亲手采摘新鲜果实应该是一种享受。这对崇尚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城里人,别有一番风味。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石耳

黄山石耳 山菜珍品,俗称“石衣”,为黄山。形状如木耳,个头比木耳大数倍,为药用名贵蔬菜。石耳生长与悬崖峭壁的阴湿缝隙之中,一般六七年才能长成。石耳药用价值较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耳可以“明目益清”。

采集石耳十分艰辛危险,药农用粗绳绑身自悬崖攀下至半空凌空采摘,稍有不甚可能粉身碎骨,所以有些石耳因生长处过于危险,不可采集而历经百年,大如面盆。

“黄山石耳”是一种药用山菜,在徽菜中属上等名菜。

“黄山石耳”形状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呈黑色,有细刺,背部长着一层青苔似的淡绿膜,正中有蒂,长在悬岩绝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长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中称石耳“久食色美,益精悦神”。民间常用石耳治喉痛,疗效显著。《本草纲目拾遗》又曰:“作羹饷食,最为珍品。”用石耳煨肉或炖鸡,鲜美可口,素为食客称赞。采“黄山石耳”是件艰难的事,黄山山高林密,山上山下温差大,一般在5一10月这段时间采摘。药农要选择晴好的天气,结伴而行,随身携带粗麻绳和特制竹筐等物品,攀悬岩,登陡壁,寻找到石耳踪迹后,先要选择下山的地点,将粗麻绳一端系在山顶大树上或穿在山岩石孔中,一端拴在药农身上。药农由此下放到三四十丈的深谷中去采摘,得来堪称不易。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问政山笋

问政山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问政山笋是安徽省徽州地区传统名菜,用歙县问政山所出产的竹笋炖烧而成。

传统烧法中,一般都用腊肉和竹笋一起炖烧,故又称为腊香问政笋;后来该菜因加上香肠、香菇等增香,故称为两香问政山笋。

问政山笋箨红肉白,质嫩味鲜,加之在烹饪过程中加佐料提味,成菜后,脆嫩可口,笋味微甜,如同鲜笋一样,吊人胃口。

菜品历史

相传,南宋年间,徽商崛起,在杭城经商的歙人,思乡情浓,常托人捎去问政山竹笋尝新,以解思乡之情、怀故之梦。

家人起早将破土的春笋挖出,在新安江行舟时,剥尽笋壳切后入沙锅,加江水,以炭火清炖,至杭州时打开沙锅,笋味香脆可口,宛如在家吃鲜笋一样美味。地道民间徽菜从此便成为了与徽商有关的思乡美食。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徽菇

徽菇是徽州香菇的简称,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四大名菇之一,1990年12月全国香菇专业会议确定全国十大名菇,徽菇高居首位。

徽菇以其色鲜味浓、肉厚质嫩、香气沁脾和较高的营养药用价值等特点独成品系,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仅氨基酸就多达18种,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的7种,并含有30多种酶。

徽菇作为山蔬珍品,其味鲜美可口,尤以香气浓郁著称,历来为徽菜中的上等原料,且不论作辅料还是作主料,不论红烧清炒还是熬汤,样样皆宜。传统徽菜中,以徽菇为原料的佳肴很多,如油焖香菇、香菇石鸡、香菇菜心等等,均脍炙人口。

徽菇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明代祁籍名医汪机、陈嘉谟、徐春甫等都十分推崇香菇的药效,诸家本草记述:“常食香蕈,延年轻身,益智开心,坚筋骨,好颜色”;“大能益气,助食及理小便失禁”。民间至今袭用香菇治疗小儿水痘、麻诊,解毒菌中毒,治头晕头疼,降血压,预防感冒和人体各种粘膜溃疡、皮肤炎症、身体衰弱、坏血病、佝偻病、肝硬化等病症。

祁门是徽菇主要产地,祁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香菇生长。起先祁门香菇为天然生长,到了明末清初,开始用人工栽培方法生产。经过数百年不断改进,尤其是解放以来,大力推广段木接种法以及袋料栽培新技术,祁门徽菇产量有了突破性进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年产量已达百吨以上,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祁门香菇按品质和外观可分为花菇、厚菇和平菇,均是徽菇中的上品,在同类产品0类拔萃,其中,由山华集团生产的“山华”牌徽菇在第3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名闻遐迩。199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为祁门生产的香菇题名为“黄山徽菇”。

(摘自《祁门风物》)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鱼咬羊

徽州杂色类名菜,是将羊肉装入鱼肚子而后封口烹制而成。据传说,清代徽州府有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渡船过练江,由于舱小拥挤,一不小心就把一只成年公羊挤进了河里,羊不会游泳,在河水中挣扎了一会便沉入深水中。由于羊的沉水,引来了许多的鱼,当羊沉入水底时,鱼儿便蜂拥而至,你争我抢地争食羊肉。因为它们吃得过多,一个个晕头转向。恰巧,附近有位渔民正驾小渔船从此处经过,见如此多的鱼在水面上乱窜,心中惊喜万分,忍不住撤了一网。使他奇怪的是,鱼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活蹦乱跳,而是一个个乖巧地呆在网里,当渔夫把网收上岸拿到家后,觉得今天的鱼特别重,就用刀切一条鱼的肚子,见里面装满了羊肉。渔民很新奇。就将鱼洗净,封好刀口,连同腹内的碎头羊肉一道烧煮。结果烧出来的鱼,鱼酥肉烂,不腥不膻,汤味鲜美,风味特殊。消息传出扣,当地有些美食家也试着烧成这样一道菜,果然风味不凡,从那以后,当地人就将这样烧成的菜取名为“鱼咬羊”。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了。

古有“羊方藏鱼”,今有鱼腹装羊,夏日吃“伏羊”传统代表作“鱼咬羊”制作方法。

主料:鳜鱼或桂鱼一条约400克、羊腰窝肉250克。

配料:小葱段10克、姜片15克、香菜5克、八角2个。

调料:酱油750克、盐5克、白糖13克、绍酒25克、白胡椒粉7.5克、猪骨头汤750克、熟猪肉100克。

制法:用筷从鱼嘴插入腹中,绞出内脏洗净,羊肉切3.3×2厘米条,焯水沥干。羊肉煸炒放入调料烧至八成拣出调料渣,填入鱼腹

油锅烧至六成放入浸汁鱼下锅,煎双面金黄取出放入砂锅里。将余下1/3各类配料及调料同骨头汤和部分羊肉原汁汤用旺火烧开,移到文火烤半小时,待汤浓、鱼酥肉烂拣渣,撤胡椒粉、香菜,滴明油即成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烧饼

徽州传统风味小吃。用上等白面粉与素油搅拌作皮,选嫩干菜和肥膘肉为馅,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炉饼”。因饼形小巧饱满,呈黄色,似蟹壳,故俗称“小烧饼”和“蟹壳黄”。

黄山烧饼形似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又名蟹壳黄。它是采用熬炼七八成熟的菜子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层次的面卷,选酶干菜和肥膘肉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刚出炉的“蟹壳黄”,不待入口,便觉得香味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此菜烹制后以其香鲜透骨,鱼肉酥烂并带有特殊的芳香滋味而倍受广大食客的喜爱,许多来黄山旅游的客人都慕名前来品尝此肴,尝后都为有如此美味而赞不绝口。此菜历经2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具有如此影响力,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性,在烹制之前腌制后的鳜鱼闻起来“臭”,烹制后的鳜鱼吃起来香。这一“臭”一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加了此菜的魅力,使其成为徽菜的经典之一。

黄山“臭”鳜鱼的腌制方法:

制作黄山“臭”鳜鱼主要是鳜鱼的腌制,因为鳜鱼腌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菜质量。腌制黄山“臭”鳜鱼首先要选用新鲜之鳜鱼,去掉鱼鳞及内脏,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

可选一木桶,先在木桶底部撒上少许精盐,然后逐一将鱼表面抹上适量的精盐,整齐地放入桶内,一层一层往上码,最后在鳜鱼上面压上重物将鳜鱼压紧,每天上、下翻动一次,数日后闻到“臭”味时便可出桶,将鱼清洗干净便可用来烹制,腌制后的“臭”鳜鱼一次用不完可以冷冻保藏。

腌制“臭”鳜鱼的关键:

(1)在腌制“臭”鳜鱼的过程中,温度和盐量的变化都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0-30℃为宜,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腌制的速度越快;盐量则以每25kg鳜鱼400-500克盐为宜,在此范围内盐量越少腌制的速度也越快。以25kg鳜鱼500克盐为例,当温度在10-20℃时,腌制时间约为7天,当温度在20-25℃时腌制时间约为4天,温度在25-30℃时则需2天时间便可腌制完成,达到“臭”的效果。

(2)腌制“臭”鳜鱼的桶以选用木桶为佳,这样才能使“臭”鳜鱼“臭”味醇正。在腌制过程中外加重物压制可以使“臭”鳜鱼烹制后肉质紧密,每天上下翻动一次能使盐份均匀地渗透每一条鳜鱼,使其出品统一。

(3)腌制“臭”鳜鱼还可以分为整条腌(适合于250克-500克/条的鳜鱼)和块状腌(适合于较大的鳜鱼,改小块后再腌制),烹制后风味都一样,但因块状鳜鱼具有易受味,便分食的优点,故而更受食客们之喜好。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术

祁术为白术的一种,是名贵地道中药,因产于祁门而得名。我国浙江、江西、云南等省均产白术,但以祁术品质最优,为白术最上品。

祁术习生于海拔千米以上、多云雾、土质肥沃的山坡上,怕高温,忌积水,较耐寒。祁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80厘米,上部有分枝。叶为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两边有柔毛,有暗红色长柄,头状花序较大,开白花略带黄色。瘦果密集羽状冠毛,籽比芝麻籽还小,灰黑色。根状茎大者如拳状,形似如意,与茎杆相连处较细长,如鹤颈形。故祁门老药工在鉴定祁术时,总结了一句俗语“鹤颈如意形”来概述其特征。断面色白质润,大者中心带有朱砂点,味先甜后苦。

祁术以块茎入药,具有补气健胃、补血、壮筋等功能。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载有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热,除热,消食。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本草纲目》中对白术功用的叙述可谓详尽,“其功用甚火,即补脾温胃和中燥湿,益气生血,进饮食,治劳倦,化疟癖,除呕吐,消痰水,遂水肿,止泻痢,收白汗,长肌肉,理心下急满”。山区群众熟知祁术的药用价值,形容说:“一场大病,祁术不离,吃上两斤,上山有劲”。据现代药理证明祁术主要成份含挥发油,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降糖、强壮、抗血凝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胃溃疡、糖尿病等疾病。

祁术的经济价值很高。早在清末,在南洋群岛召开的国际土会议上,祁术被评为优良品种。民国时期,药号(即今药店)在出售祁术时,都用一特制的小盒子包装,每盒装祁术1斤。凡出售的祁术每株都留有约5寸长的颈,以示与普通白术之别。在包装盒外面贴有仿单,名曰“天生祁山野白术”,售价达32块银元1斤。

祁门具有适宜祁术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人工种植祁术也获成功。

(摘自《祁门风物》)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楂子豆腐

楂子豆腐原料为橡树的果实,名橡栗,亦叫栎实,可食,早在《列子说符》中就有“冬日则食橡栗”的说法。从山上将橡栗捡回后晒干,去掉硬壳,把果肉磨成细粉,筛掉粗渣。煮一锅水,待其稍滚时倒入橡栗粉,并搅拌均匀,等到变稠凝固后,取出摊凉,切成块状即成。苦槠豆腐原料为苦槠的果实,苦槠又名槠栗,为皖南一带常见的乔木,种子如毛栗可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槠子处处山谷有之,生食苦涩,煮炒乃甘,亦可磨粉。”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歙县金桔

歙县金桔:歙县新安江两岸由于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给柑桔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柑桔不仅是观赏树种,而且是老幼爱食的果品。歙县柑桔有一个优良品种,呈金黄或金红色,故取名“金桔”,它的香气足,素有“一树金桔十里香”之称,所以人们“未进桔园嘴先馋”。金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其一,它色、香、味皆优,国内外大多数人都喜欢吃、价格适中;其二:金桔皮厚,富有弹性,是桔肉的理想保护层,使长途运输也不易损坏,而且越藏越甜,营养成分基本不变;其三:栽培区域限于南部温暖的地方、竞争者少;其四:金桔成熟在‘霜降’以后金黄可人,给人一种喜庆的气氛,春节期间,以金桔作礼品馈赠亲友,川示吉祥如意,是歙县的传统习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