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镇江特产购买 镇江十大特产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镇江特产购买 镇江十大特产必买更新时间:2022-04-29 07:07:35

一. 江苏省 镇江市 扬中市 三叶咸秧草

秧草,又名金花菜、南苜蓿、草头等,是扬中市(全国生态示范区)长期大量栽种的一种蔬菜,秋冬季生长,天然无虫害,整个生长过程无须施农药化肥,无污染,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据明《本草纲目》载秧草可“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诸恶毒……可久食,利五脏”,经现代营养分析证明其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是医药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奇高的稀有蔬菜。



扬中人对秧草怀着特殊的感情,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秧草是“救命草”。由于季节性强,田里的秧草又总是吃不了,母亲们自发腌制的咸秧草,就成为扬中独具风格的特色小菜,一年到吃到头,或拌黄豆、或放花生米,或是蚕豆瓣,每家的口味都会不一样,关于秧草的记忆是伴随着母亲的白头发一天天地根植在扬中人的感情里的。



其制作技法特别讲究:秧草不能晒得太干,可保持一定水分,按一定比例加盐,施以泡菜做法.这种腌制在陶罐里结结实实的咸秧草,由于隔绝空气,发酵后能产生多种氨基酸,故味道特别鲜美。经腌制而成的咸秧草是一直在扬中民间广泛流传的美味小菜,是扬中传统的土,三叶“咸秧草”其味鲜香脆嫩,清香味美、方便易食,是居家佐餐、馈赠亲友的上好选择。

二. 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区 东乡羊肉

重阳过后,走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上,便很容易闻到阵阵扑鼻的浓香,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东乡羊肉的味道。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吃羊肉、喝羊汤是镇江人的一大美食时尚,星级饭店、路边小摊纷纷推出自己的东乡羊宴:红烧的羊肉,清炒的羊杂,泡着京江脐的羊汤……吸引来无数食客大开“羊”荤。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现已划归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三. 江苏省 镇江市 句容市 茅山老鹅

“茅山老鹅”以茅山而得名,茅山地处句容境内,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抗日根据地,具有良好的生态和旅游环境,自古以来当地老百性就以养鹅腌制而闻名。现在的茅山老鹅以当地草鹅为原料,在百年传统腌制基础上精心研制,并依托科研院校进行科学开发,产品经专家、教授的评定,一致认为肉质鲜嫩,口感好,风味独特,已顺利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并荣获江苏省第七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四. 江苏省 镇江市 句容市 宝华玉笋茶

宝华玉笋茶是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宝华镇的。句容宝华玉笋茶条索挺直紧结,色泽翠绿,鲜活显毫,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浅绿明亮,叶底嫩绿匀齐。

宝华玉笋,采用大、中叶种茶鲜叶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高级绿茶,产于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间古木、溪流、绿荫、云雾、溶洞、泉水、花卉遍布其间,向以“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 享誉海内外。

宝华玉笋风格独特,是单芽精心炒制而成。条索挺直紧结,色泽翠绿,鲜活显毫,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浅绿明亮,叶底嫩绿匀齐。在透明茶具中冲泡后,芽尖朝上,亭亭玉立于杯底,似雨后春笋,品格高雅,极为珍贵。

宝华玉笋曾荣获中国国际茶会金奖、第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江苏省“陆羽杯”特等奖。

五. 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区 镇江锅盖面

   很多人都知道,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锅盖面就是“三怪”里的一怪。

    关于锅盖面,镇江人爱吃,渐渐地在外地也有了些名声。但到底什么是锅盖面呢?我这个镇江人以前根本没怎么特意关注过。这次和境由心造交流起这个问题,倒促使我去稍微详细地了解一些情况了。

    锅盖面,顾名思义,就是跟锅盖有关的面条啰——就是用大锅下面条,上面盖个小锅盖,小锅盖在水面上浮着,这样下出来的面条很有劲道,不软不硬,很好吃。说白了,锅盖面,是一种下面条的方法,而不是面条的品种。

    关于锅盖面的传说,有好几种版本呢。

    其一,说古时候镇江有户人家,妻子为丈夫下面条,大意将锅灶上的汤罐盖滑入面锅里(过去都是用柴草烧大灶,大灶上有两个灶头,两个锅中间还有一个汤罐,是烧水的,有句老话叫“汤罐里的水,带就带热了”,意思就是在烧火的时候,顺便就可将汤罐里的水一同烧热了)。哪晓得这样下出来的面条比往常好吃,不硬不烂,软熟相当。于是,他们就伙同别人开了个面店。由于面锅里放锅盖,又是合伙开店,所以镇江的面店又称"伙面店",下出来的面条,人们爱称"锅盖面"。

    其二,说以前有个家里只有老爸带着三个儿子过日子,家里没有女人啊,日子过得穷凑合,刷锅从来都不洗锅盖的,也没什么东西吃。一次家里来客人,就剩点面条了,也没有油盐酱醋什么的佐料,就光把面条放在大锅里煮,面条下锅了,习惯地拿起平时自己做饭的小锅盖子放进锅里了,也没留神,就出去找邻居借佐料,回来面条已经煮好,居然满屋飘香——原来这家锅盖从来不洗,上面的佐料都很齐全啊,从此锅盖面就出来了。

    其三,传说是乾隆下江南至镇江,驾临面店,店老板一时慌张,将小锅盖放在了大锅上,不想煮出来的面却香味四溢,锅盖面由此得名。

    其实这些都是民间传说而已。我倒觉得第一个传说还可靠些。可能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再经过多次的试验,就成了一个发明。那么为什么要“面锅里面煮锅盖”呢?

六. 江苏省 镇江市 润州区 恒顺酱菜

恒顺酱菜以新鲜果蔬为原料,通过挑选加工、渍盐、优质面酱浸渍、装杯、高温杀菌等制作而成。具有“色泽鲜艳,酱香浓郁,味甜且鲜,脆嫩爽口”之特色。 恒顺酱菜品种繁多,有乳黄瓜、萝卜头,宝塔菜、嫩芽姜、什锦菜、香菜芯、甜瓜、醋蒜、姜丝乳瓜、辣油香菜芯等,各具风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理想的佐餐小菜。 金山牌恒顺酱菜,早在30年代就曾多次获西湖博览会、江苏物产展览会、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等奖、优等奖,1987年获国家银奖, 1988年获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七. 江苏省 镇江市 句容市 丁庄葡萄

丁庄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丁庄葡萄是句容著名之一,产地为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丁庄葡萄甜味浓、味道鲜、不涩、不酸,丁庄的招牌,曾送北京参加宴会。

丁庄葡萄产于革命老区、国家4A级风景区、道教圣地-----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茅山山脉横亘在脚下。丁庄葡萄之所以品质超群,还拥有别人不可复制的得天独厚,那就是产地的气候与土壤。句容茅山风景宜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年降水量适中,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养生福地。这里的土壤也是最适合葡萄生长的肥沃沙土壤,正是由于茅山集天地之灵气,才能种植出口感顶尖的葡萄。

1、气候条件:茅山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为1018mm ;常年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平均年降雪时间8—9天,茅山的气候有利于多种动物繁衍、植物生长,也极适合开发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

2、土壤条件:茅山镇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全镇呈低山、丘陵、岗地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地貌,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态势,土质大多属黄棕土壤,对农林、茶、果、竹、药用植物等生产加工,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条件。

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现辖行政区域

《句容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丁庄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请示》句政发〔2016〕69号

句容市企业标准:

Q/321183BDZ001-2016

《丁庄葡萄》

八. 江苏省 镇江市 扬中市 扬中河豚

扬中河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河豚——“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对盛产河豚时鲜的赞誉。河豚古名“鱼规”,俗名吹肚鱼,能“咕故”作声,体呈纺

锤形,紫鳍青背白肚皮,头圆尾小眼睛细,无鳞有荆刺,无胆含剧毒,盛产于清明前后,历来为“长江四鲜”之首。河豚味美,质地鲜嫩,营养丰富,早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至宋时已成为名贵佳肴、桌上珍品。河豚之肥美,有口皆碑,苏东坡用“值得一死”来形容品尝后的感受。河豚含剧毒,其有毒物质为河豚毒素,卵巢(鱼子)、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血液、眼睛和皮,新鲜鱼肉则基本无毒。仅0.5毫克的河豚毒素就能毒死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正由如此,河豚长期被禁,美味不能成席中珍甚是可惜。自从人工养殖河豚技术达到国家认可后, 河豚又回到了餐桌。

九. 江苏省 镇江 丹徒区 镇江宴春汤包

文/浅水

包子上来了,端端正正放在小小的蒸笼里,矜持地发散着热气。看起来有点扁,软塌塌的,像是在蒸笼里睡了一觉,还没醒过来。那姿态当然说不上娇俏,不会联想到美人春睡,却的确是慵懒,像三伏天挥着蒲扇,搬了张竹躺椅,躲在树荫底下午寐的胖大嫂。

镇江人讲到汤包,总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最不服气的是扬州的富春汤包。朋友说,扬州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当年有过盐商,不就是祖上比较阔吗,总把镇江压得喘不过气,拿古代的气势来威慑我们。扬州人好吹,吹他们的富春茶社,说富春包子如何如何,富春汤包天下第一,其实是徒具虚名,欺负我们镇江老实。我们镇江的醋不必说了,宴春酒楼的肴肉也绝对是天下第一,就是宴春汤包,也比富春汤包好吃。

朋友讲的,或许有几分道理。我在十几年前专门探访扬州的富春茶社,吃过名满天下的富春包子,觉得还不错,却不记得是什么原因,没吃到富春汤包。今年再度游览扬州,由当地老饕带到富春茶社老店,专门点了蟹粉狮子头与蟹粉汤包。狮子头滑嫩香糯,确是极品,恐怕太上老君炼丹也炼不出更美味肉丸。可是,那汤包却浓浓的一股猪腥味,臊得很,难以下咽,使我怀疑那天做包子的肉馅,来自一条死猪。总之,对富春茶社的汤包,第一印象十分负面,也就首肯了朋友对他家乡汤包的赞誉。

镇江宴春酒楼是老字号了,始建于1890年,门口还悬挂着一副嵌头联“宴开桃李园中一觞一咏,春在金焦山畔宜雨宜晴”。“宴春”之名,就取自对联的头一个字。本地人对宴春汤包自诩不说,还认为镇江是中国汤包的创始地。他们最喜欢讲的历史古迹,就是北固山的甘露寺,说三国时期刘备招亲就发生在此地。刘备去世后,孙夫人悲痛欲绝,在北固山祭江亭祭奠亡夫,用的是肉馅馒头,由于肉馅不足,将肉皮煮烂剁碎,拌进肉馅里充数,就发明了汤包的制作工艺。传说当然不可当真,不过却明确指出,发明汤包的过程,就是在猪肉馅里面掺进比较便宜的肉皮。没想到却造就了令人流连的美味,成了地方美食的一绝。镇江的汤包皮薄,呈半透明状,汤汁饱满,口味鲜甜。有人称之为“灌汤包”,其实汤汁并非灌进去的,而是肉馅充满了剁碎的肉皮,蒸热后自然融化成汤汁。

蟹黄汤包讲究加入蟹黄和蟹肉,不但可以提味,也使得口感更为滑润。当地的食家说,真正美味的关键在肉皮剁碎之后,还要加入高汤调味,而调味的用料就是最高机密了。汤包的皱褶要细密,要整齐,看起来像浮雕,收口要捏成鲫鱼嘴的形状,上面填塞了蟹黄,使汤汁不会外溢。放进小笼急火蒸熟,连笼一起上桌,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别忘了,汤包好吃在烫,麻烦也是烫。吃的时候不能心急,必须按照规矩,“慢慢移、轻轻提、先开窗、后喝汤”,放点镇江香醋,其味无穷。

在镇江几天,吃了宴春汤包,觉得自己像苏东坡在黄州吃猪肉那样,舒坦得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