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正真的特产有哪些 最好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正真的特产有哪些 最好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25 17:50:56

一. 福建省 漳州 南靖 南靖正冬蜜

南靖正冬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早在明朝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南靖的蜂蜜就已被尊崇为御用食品(贡品)。曾氏祖先就在这片得天地之灵气的土楼王国建起了蜜蜂园,经过八十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形成了今日欣欣向荣的嘉贸蜂业。嘉贸蜜蜂园是一家集养蜂生产、蜂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蜂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要产品均来源于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南靖树海养蜂基地的花海林区,从而保证了蜂产品的原生态品质。

源于中药树种-五加科鹅掌柴花蜜,是岭南特有冬季蜜种,故俗称“冬蜜”。色泽为浅琥珀色,较易结晶,质地优良,味甘而略带特有苦味。除具有蜂蜜之清热、补中、解毒、润燥等功效外,还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之功效,对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有较好辅助疗效。是带有中药特色的蜂蜜品种,深受东南亚地区人们喜爱。

南靖县古称兰水县,素有“蜜蜂王国”之称,养蜂历史悠久。生产的蜂蜜更是蜜中上品,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已列为朝廷贡品。据明正德《南靖县志》记载,在明代,南靖山区农民就有用熏烟的办法把蜜蜂驱走,然后把巢脾割取回来取蜜。明正德年间南靖县每年需向朝廷进贡蜂蜜39斤,黄蜡85斤。至清代,农民开始将野生蜂收回放在屋檐下饲养,能把分蜂团收回,割蜜时也能留下部分蜂巢,让蜜蜂继续生息。

20世纪初期西方蜜蜂及其饲养技术开始传入我国,1940中蜂开始采用过箱改良饲养。1956年南靖蜂农开始采取过箱活框养蜂新方法,南坑镇创办了“南坑蜂场”,1957年全国第一次养蜂工作座谈会肯定了“中华蜜蜂”的地位,大力倡导中蜂活框饲养,促进南靖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的推广。直到1972年,全县蜂农普遍掌握了育王、繁殖、分群、喂养、转地及一些防治敌害技术,使蜜蜂饲养数量快速增加,当年全县饲养量达7732群,产蜜258吨。1975年,福建农学院在南靖县南坑镇南坑村鱼滩自然村创建中蜂饲养教学实验基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的影响下,全县养蜂业得到快速发展。1978年12月,全国中蜂主产区第三次协作会议在南靖县召开,此后,福建省十多次在南靖召开中蜂饲养现场会和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把南靖成功的中蜂饲养技术向全省推广。1980年,获福建省农业厅养蜂技术推广二等奖;198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养蜂生产先进县”称号。 1983年全县养蜂达3.4万群,产蜜551.8吨,并新开发出蜂王浆、蜂花粉等系列产品。1986年,南靖县优质冬蜜“八叶五加蜜”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唯一的优质蜂产品。

南靖县嘉贸蜜蜂园创办于1992年,是一家从事蜜蜂饲养,蜂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字号”企业,是中国养蜂学会理事单位、福建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年产蜂蜜200吨,产值600多万元。主要产品有南靖正冬蜜、野桂花蜜、龙眼蜜、荔枝蜜、枇杷蜜和蜂王浆、蜂花粉等。 主要产品均来源于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南靖树海养蜂基地的花海林区,从而保证了蜂产品的原生态品质。

二. 贵州省 遵义 正安县 正安藤茶

1、品质特点

汤色淡黄,清纯可口,微甜。

2、历史渊源及地理人文关系

藤茶属多年生藤本食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正安县的桴焉乡桥青村,广泛种植于房前屋后的院墙和竹栏边,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茎、叶是当地百姓接待上等宾客的上好饮品,深受饮者好评。但由于受当地文化和经济水平的限制,该上等饮品至今仍未进入市场,完全属于自种、自饮、自品的阶段,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004年4月至今,正安县科技局已将该茶纳入了经济开发的重点品种之一,并进行了详实的普查工作,至今只发现在该地有该茶生长,且只有近100亩的零星分散种植面积。

3、当地政府开展工作情况

        一是正安县科技局已于2004年4月至今,在全县开展了藤茶的资源普查工作,并将其列入我县经济开发的重点保护品种之一;二是正安县科技局已投入2万余元开展了藤茶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三是已在该地进行小规模的试验示范工作;四是即将在示范推广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种植及加工,逐步走向市场,培育并形成独具特色的饮品之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三.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四. 浙江省 丽水 云和 野生正红菇

补血、防癌,菇中之王。 正红菇特征:断脚为浅蓝色菇脚疏松不空,菇脚大,脚面带红色。野生正红菇一年只有两次生长,7月份有3-5天,9月份有3-5天,所以山区一户人家一年只能采到一两斤。方言上叫红菇的菌类有很多,但真正味好无毒补血防癌的,是红菇科红菇属的正红菇。

五.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正忠信”菜刀

“正忠信”菜刀系产自龙海石码名牌老字号“正忠信”铁铺。《龙海县二轻工业志》记载:“公元1855年(清咸丰五年)永定人郑文信及其子郑磷盛来码创办铁器名牌‘正忠信’,亦有出口。”“正忠信”铁器第四代继承人郑长松、又名郑一拍,号桂记,祖籍福建永定高陂。从小跟随祖父以打铁为生,他不仅继承其祖传的秘笈:即刀类利器采用渗包优质钢料淬火等工艺技术,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手艺高超。他生产的刀娄利器、木作工具、刀刃锋利,钢质优良,易磨不易钝。其中尤以菜刀享有盛名,其产品除销售本地区外,还远销南洋等地。凡是购买“正忠信”刀类铁器的,遇有质量问题的,均可包修、包换、包退,做到童叟无欺,由于其诚守信誉,“正忠信”铁铺——石码镇打索街75号和“正忠信”菜刀一样闻名遐迩
1963年,郑长松制作的刀类,经龙海县手联社推荐到福州参加省同行业比赛,其中“正忠信”菜刀经现场裁纸,砍断元钢条等试验,不缺口,不卷刃,且具咀薄锋利,易磨不易钝等特点,被评为全省第一名;“正忠信”斧、凿获全省第三名。郑长松生产的“正忠信”刀类产品,历来深受广大用户的依赖,销路一直见好
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忠信”名牌字号停用。1977年恢复使用“正忠信”名牌刀具老字号,并交由第五代传人郑长松后代郑川泉继承掌门,但终因不锈钢厨刀具的兴起和木工机械的普及而逐步退出市场。( 龙海)

六. 江西省 赣州 章贡区 仰山正茶油

商品名称:仰山正茶油

商品类别:土品

商品生产单位:西仰山园油茶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邮编:341000)赣州市章贡区沙河工业园联系人

联系电话:0797—8231179手机13970122233

电子邮箱:younsen@21cn.com

商品介绍及销售价格

本品为“仰山”牌贡品礼盒装(内含6瓶900毫升贡品瓶装)浸出山茶油。

浸出工艺生产,采用先进的油脂精、脱脂炼技术,产品达到国家一级食用茶油质量标准。

仰山正茶油,最适宜中老年、孕妇、儿童及崇尚绿色、健康生活人士食用,也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本品零售价格为:348元/盒。

七.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八.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九.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