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丽水欧冶刀剑有哪些特产 丽水特产有哪些值得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丽水欧冶刀剑有哪些特产 丽水特产有哪些值得买的更新时间:2022-04-20 22:56:31

一. 浙江省 丽水 遂昌 遂昌名茶

产品名称:遂昌名茶

产品产地:丽水遂昌

产品特性: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粗纤维等有机质

产品简介:这些名茶形、色、香、味俱佳,内质优异。水浸出物在40%以上,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粗纤维等有机质,汤色晶莹透亮、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口,用遂昌炒青拼配的天坛牌"特级珍眉"和"骆驼牌" 绿茶荣获25届、31届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金奖。"遂昌银猴"、"竹绿"、"九龙剑锋" 分别被评为部优名茶,"春来早"被评为省级名茶,其余如"三井毛峰"、"太虚妙露"、"九龙迎春"、"成屏银绿"、"天堂仙茶"均被评为省地名茶或优质茶,"遂炒青"在省大宗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产品历史:遂昌是茶叶之乡,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遂昌大面积种植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到北宋和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遂昌茶场就是全国40个大茶场之一。遂昌历史上有名的"三井毛峰"、"太虚妙露"自明初起,为历代宫廷的御用贡品,世界著名文学家、曾任遂昌知县的汤显祖,在明万历年间写下了"谷雨将春去,茶烟满眼来,如花立溪口,半是采茶归"的美妙诗篇,至今仍广为传诵。遂昌山奇峰秀、佳木葱笼、朝云暮雾、 乳泉喷涌、碧溪交错。好山好泉育名茶,遂昌的茶凝聚了山魂雾魄之精华,汇集了大自然超凡的灵气,又融进了历史文化的气息,使其具备了高贵的品质。

自1975年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后,不断探索、创新、恢复、创制名优茶。八十年代初,"遂昌银猴"一炮打响,以后,相继创制了"春来早"、"成屏银绿"、"九龙迎春"、 "天堂仙茶"."珍眉’:"竹绿"、"九龙剑"等名优茶。

二.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龙南田螺

龙南田螺 龙南乡系龙泉海拔最高的乡镇,这千米以上的田垅里所产的高山田螺,个大,壳脆肉嫩,加上紫苏、生姜和青椒等佐料,味道特别鲜美,系一方名菜。

三.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搓儿冻

龙泉石达石一带的田野生长着一种野菜,俗名为“搓儿草”。明代开国名将胡深(石达石乡人)称此草为仙草,谓此草之味可壮人之体。自古这里的农户有制作“搓儿冻”之习。其制作法是将搓儿草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和碱,然后煮烂叶子,去其杆,倒入盒中,凉后成冻,切成块状,和油汤煮熟食之,有清凉解毒之药效。

四.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凤阳春茶

产品名称:凤阳春茶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茶香浓郁

产品简介:凤阳春茶采摘精细,嫩度均匀,长度一致,其形似松针,条索紧直浑圆,两端略尖,锋苗挺秀,茸毫隐露,色呈墨绿。冲泡后茶香浓郁,滋味鲜醇,汤绿清澈,叶底嫩亮,芽芽直立,上下浮沉,犹如辈翠,真是清香四溢,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

新研制的龙泉贡茶----凤阳春茶,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2000年国际名茶评审委员会的国际名茶优质奖,浙江省高品质绿色茶叶。2001年5月,贡茶凤阳春又通过了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农残检测,达到欧盟标准,为进一步打响绿色生态有机茶的牌子走出了重要一步。凤阳春有限公司拥有优质茶园1300亩,年产凤阳春名茶1000多公斤,产品远销上海、江苏、山东、福建和本省各地。龙泉市政府已将凤阳春有限公司命名为市级午点农业龙头企业,正在实施以“龙泉贡茶——凤阳春”为品牌的2万亩绿色无公害茶叶基地计划,以进地步推动龙泉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品历史:据《龙泉县志》记载,早在三国、五代时龙泉已产茶。唐时龙泉置县,所产的茶叶因色味双绝而被朝庭列为贡品,到明清时期就更明确额定龙泉须向朝庭进贡名茶。 又据史籍记载,龙泉的贡茶产于江浙第一高峰凤阳山(今龙泉山)北麓天堂山的新大堂,也就是现在良种场一带。这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且降雨调匀,气候温暖湿润,为优质茶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岁月沧桑,贡茶湮灭。为恢复贡茶,龙泉市凤阳春有限公司根据史籍资料,在良种场凤阳春茶园用绿色产品生产标准精心培育茶树,终于恢复并研制成功了比原贡茶更胜一筹的绿色生态茶“龙泉贡茶---凤阳春”。

五.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庆元茶叶

庆元茶叶

庆元茶叶有绿茶、红茶二种,明、清季曾作贡品进京。历史上最高年产量

(民国35年)达100吨,茶园面积5410亩。此后茶园荒芜,至1949年产量仅23吨。新中国

成立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89年产量达543吨。庆元茶场创制的碧玉春

曾以其色泽鲜翠,味香甘爽而获浙江省一类名茶奖。

柑桔

过去多为零星户种,品种多为本地桔。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开始小量引

种外地柑桔。1972年县政府扶持,余村、坑西成片引种温州蜜桔并获得成功。1990年

全县柑桔种植面积767亩,产量2243吨,品种有温州密桔、椪柑、甜柑等,产地分布于

余村、后田、八都、竹口、黄田、小安、张村等地,其中余村产的温州蜜桔(属山田品

系中熟品种),以其果面光洁,色深柔软,汁多无渣,风味香郁而在烟台举行的全国优

质水果评选会上被评为全国第一。

六.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名称:青田石雕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五彩缤纷、玲珑剔透、晶莹如玉,别具艺术效果

产品简介:青田石,地质学称“叶蜡石”,是一种耐高温的矿物。叶蜡石并非都可用于雕刻,可用以雕刻的是优等叶蜡石,它占总量不到百分之一。青田石色彩丰富、光泽秀润,质地细腻,软硬适中,可雕性极强。用青田石雕制的作品五彩缤纷、玲珑剔透、晶莹如玉,别具艺术效果。青田石英钟分子结构均匀细密,雕镂的线条可细微到头发丝而不断裂,做成印章,篆刻时走刀利落顺畅,印章久用不损边锋,印油不易渗入印体。

产品历史:青田石雕是以青田石作为材料雕制而成的艺术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石作为材料雕制而成的艺术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被喻为“在石头上绣花”,令人叹为观止。

青田石雕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珍藏在浙江博物馆内的出土文物——六朝时期殉葬用的青田石雕小卧猪。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形神兼备,艺术上可见汉、魏风貌。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较大的发展。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多层次镂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致入微的刻划和复杂层次的处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难以做到的。

元、明时期,青田石被赵子昂、文彭等文人应用到印章篆刻艺术上,拓宽了石雕艺术门类。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并多次参加诸如巴黎赛会、巴拿马太平洋赛会美国圣路易博览会等国际性赛会。宣统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新中国建立以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石雕从业人员逾万人,年产值数亿元,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国内外。

青田石雕技术力量雄厚,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艺人一百余名,有一大批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中青年石雕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经济价值,其精品为国内外许多收藏单位和有识之士所收藏。青田石雕曾多次被选作国家礼品赠送外国领导人。

七.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保鲜冬笋

规格:4、5、6、7、8、9个/2KGS,根切平,金黄色,除茸毛,真空包装。包装:2KGS真空包装+纸箱,6箱一大包装。( 庆元)

八.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龙泉木耳

近年来,龙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出“优化结构、优化技术、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出台扶持政策,安排发展资金,做好“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文章,着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了龙泉黑木耳的知名度。目前,已经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上百个销售窗口,并出口欧美、东南亚各国,深受消费者青睐。

九.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泉青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名称:龙泉青瓷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清丽、造型优美

产品简介:龙泉青瓷以其清丽的釉色、优美的造型而久负盛名。

产品历史:龙泉窑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窑址分布广,是享誉中外的名窑。根据文物普查和考古调查资料表明,龙泉古代窑址为350余处。自宋代起就远销亚、非、欧三大洲和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龙泉也因此闻名中外。龙泉青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龙泉青瓷为中国的陶瓷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龙泉青瓷这一古老的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枝艺苑奇葩,将再度重放光彩,为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锦上添花。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龙泉窑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传统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龙泉窑的青瓷技艺推动了各地瓷窑的发展,从南宋至明代,福建、广东沿海和江西一带的瓷窑纷纷烧造出类似龙泉青瓷的产品。

龙泉窑青瓷在国外也有重大影响,宋元时期就大量出口,陈桥驿在《龙泉县地名志序》中说:“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龙泉青瓷在宋元时达到高峰,明代生产规模不减,但质量下降,至清代逐渐衰落,晚清后曾一度停烧,仅有少数窑口从事仿古生产。

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1、五代到北宋早期

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如此庞大的生产数量致使越州窑场无力承担,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龙泉窑便以担负这样一个“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本身发展的契机。当时,龙泉窑业初具规模,烧制青瓷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加上越窑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得以迅速提高。

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器皆为淡青色釉瓷,胎骨多为灰白色,少数灰黑色。胎壁薄而坚硬,质地坚实、细密。龙泉窑的制瓷作坊大多数建造在河流或溪沟两旁的山麓上。窑匠们在山的缓坡上建龙窑,窑旁小块平地造作坊和住宅,窑和作坊连在一起,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山上有树木,附近有瓷石矿,生产瓷器所需的原料、燃料取用方便;附近的溪水与河流,既可为作坊提供工业用水,又可通过船筏等水上运输工具将产品运往销售地。从五代到北宋中期,龙泉一跃成为江南第一名窑。那些被无数人所吟咏赞叹的“秘色瓷”,也正是龙泉青瓷演绎它美仑美奂传奇的开始。

2、北宋后期到南宋

南宋可谓龙泉窑的黄金时期,青瓷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而北方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争所破坏,瓯窑和越窑也相继衰落。到南宋晚期,由于北方制瓷技术的传入,龙泉窑结合南艺北技,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

这一时期,龙泉窑出现了一种碧玉般的厚釉瓷,这种厚釉瓷分黑胎和白胎两类。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对外贸易,于是龙泉青瓷就藉海上贸易兴起之利,从海路大量出口,行销世界各国,成为当时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日本陶瓷学者三上次男把这条运输瓷器的海上航路誉为“陶瓷之路”。对外贸易产生的大量需求带动了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现,产品烧制技术质量不断提高。

南宋末期,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粉青和梅子青的烧制成功,巧夺天工,在我国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粉青、梅子青是公认的青瓷釉色的巅峰,它不仅意味着龙泉窑制瓷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了更丰富的审美意蕴。南宋龙泉窑很多器皿的新造型都是传承古代青铜器演变而来的,如尊式瓶、鼎式炉等。人们在审视这些玲珑隽秀的南宋龙泉窑青瓷时不免要发出惊叹,它们身上带着太多官窑器的影子。官窑作为一种垄断,绝对不允许民间仿制,龙泉青瓷与官窑器的相似恰好说明了它受到了官窑器的影响。虽然尚未找到南宋龙泉设立官窑的明确记载,但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宫廷很可能派遣了技术人员和官僚在龙泉等地监制“贡器”。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制作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釉色追求一种青碧玉般的情调和效果。后来这种青瓷传入朝鲜,影响到高丽青瓷。日本人称之为砧青瓷,并大量仿造成。在欧注入龙泉青瓷叫做“雪拉同”(Seladon)。这个名字有着一段富浪漫色彩的传说。十七世纪初,法国作家雨费写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是当时法国最爱欢迎的读物之一。后来这个小说被改为戏剧,搬上舞台,上演后轰动一时。演出时,剧中的牧童雪拉同穿着一件像海水样碧绿,像青天一样美丽的青色外衣,逗人喜爱。而来自遥远东方充满神秘感的中国龙泉青瓷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艺术品,许多贵族对它的喜爱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人们很想给它起个最能表达那种狂热感情的名称。恰好龙泉青瓷的色调和牧童所穿的衣裳相似,因而人们就把“雪拉同”赠给龙泉青瓷,直到现在,欧洲人还是把龙泉青瓷叫成“雪拉同”。

3、元明

或许元代统治者欣赏不了那种精致细腻的艺术,但瓷器仍然是贵族生活不可或缺的点缀。元代的龙泉窑依然为宫廷和贵族烧制瓷器,龙泉窑出现的八思巴文瓷器,便是一个力证。元代的龙泉窑瓷器在风格上更是焕然一新。其实元代的蒙古统治者不是单方面地被汉文化所同化,蒙古铁骑在征服一个王朝的同时也带来了草原的大气与粗犷。加上元代统治者继续奉行对外贸易政策,使龙泉青瓷生产规模在元代继续扩大,窑址和产品的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产品品种增多,远销国外。

1975-1977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1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占了9000多件,可见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元后期,随着阶级矛盾和-的加剧,严重影响着青瓷的生产。此时青瓷器的胎骨逐渐转厚,且较粗糙,多数瓷窑在坯体成型以后未经很好修整,釉层减薄,器皿釉色青中泛黄,造型也不及以前优美。而明代龙泉窑青瓷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残片中仍可看出元代器物的影子。

到了公元1403-1435年(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青瓷生产。此后,青花瓷兴起,加之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侵略之路。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龙泉窑窑口纷纷倒闭,改烧民间通用青瓷,造型、烧制都不及以前精致。但是,明代龙泉窑也有精品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对照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器不禁豁然开朗,两者在造型纹饰上的不谋而合正昭示着这类龙泉窑青瓷器的正统身份。

到了公元1636年~1911年(清朝),龙泉窑窑场所剩无几,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灿烂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但是,大明处州龙泉官窑,这个被历史遗忘湮没了很久的奇迹终究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被拨开尘土,重见天日。

十. 浙江省 丽水 松阳 黄米粿

黄米粿

黄米粿是将松阳高山中一特有灌木烧成灰,沥取其汁,用以浸泡上等梗米至米色橙黄,冲净蒸熟,置石臼中捣成团,然后分切小块,趁热将其揉压成扁圆或长条形即成。黄米粿色泽晶莹,清香宜人,柔韧可口。用肉丝、青菜、冬笋丝等爆炒,色味最佳,为松阳民间传统节庆或招待贵宾之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