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洛阳有没有三门峡土特产店 河南三门峡必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洛阳有没有三门峡土特产店 河南三门峡必买特产更新时间:2022-04-21 22:33:46

一. 辽宁省 大连市 瓦房店 瓦房店闫店地瓜

瓦房店闫店地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瓦房店地区农产品就是地瓜和苹果,由于受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影响,这里的地瓜外观梭形、红皮黄壤、整体光滑顺溜无凸凹不平、口感细腻甜脆.

瓦房店闫店地瓜,产地位于大连瓦房店市,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东至西杨乡杜庄村,南至西杨乡柏屯神山,西至渤海湾,北至西杨乡北海村滨海公路。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3′-122°16′,北纬39°20′-40°7′,生产面积15万亩。2013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为瓦房店禾信蔬菜专业合作社。瓦房店地区栽培地瓜历史悠久,闫店地瓜知名度最高。闫店濒临渤海,属退海滩地,大部分耕地是沙质土壤,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很适合地瓜生长。瓦房店闫店地瓜果实大小适中,颜色好,外观梭形、红皮黄瓤、整体光滑顺溜、口感细腻甜脆、淀粉含量高,即可蒸食又是各种加工食材的优良原料,很适合北方人的口味。目前以闫店为代表的瓦房店地瓜已形成规模化经营,地瓜成了各乡镇的主导产业,全市有数百名地瓜购销经纪人常年运销地瓜。瓦房店地瓜已成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新疆各大城市市场的主要供应商,部分经黑龙江边贸外销俄罗斯。瓦房店市成立了地瓜研究所,研究地瓜栽培新技术,引进地瓜新品种,进行试管脱毒地瓜苗示范栽植。如今闫店“康寿”牌地瓜已在国家注册。全市还建起三家地瓜制品加工厂,年加工地瓜300万公斤,主要产品有淀粉、粉条、粉皮、地瓜小食品、地瓜调料等。地瓜已成为瓦房店市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大产业。

地域范围

“瓦房店闫店地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地域范为:东经121°13′到122°16′,北纬:39°20′到40°7′,东临普兰店市,西濒渤海,南与金州区隔海相望,北与盖州市接壤。市区北距沈阳292公里,南距大连104公里。全市总面积3829.57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文兰街道、共济街道、铁东街道、岭东街道、祝华街道、岗店街道、太阳街道、九龙街道)、11个镇(复州城镇、松树镇、得利寺镇、万家岭镇、许屯镇、永宁镇、谢屯镇、老虎屯镇、红沿河镇、李官镇、仙浴湾镇)6个乡(土城乡、闫店乡、西杨乡、泡崖乡、驼山乡、赵屯乡)两个民族乡(杨家满族乡、三台满族乡)4个新区(大连瓦房店沿海经济区、大连瓦房店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大连龙门旅游度假区)。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生产地域分布图绘制规范》及瓦房店闫店地瓜独特品质形成的产地环境,适宜瓦房店闫店地瓜生长区域主要地在地处东经121°13′到122°16′,北纬:39°20′到40°7′,具体东至万家岭万屯村,西至东岗镇黄泥洞村,南至复州湾战屯村,北至太平湾滨海公路。全境总面积3829.57平方公里,其中瓦房店闫店地瓜种植分布于2793.5平方公里之内,瓦房店闫店地瓜保护面积12.2万亩,平均亩产3000kg,总产量36.6万kg。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点:由于瓦房店地区具有北纬:39°20′到40° 7′地域独特的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沙壤土质优、年降 水适中的北方地瓜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且按照无公害 标准进行栽培种植,再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瓦房店甘薯更加具有独特的产品特点,瓦房店闫店地瓜具备如下特征 1.1.外观优:薯块纺锤型、单薯重300-800克,最大1000克左右,结薯多而均匀,单株结薯4-6个,薯面紫黑亮、美观。 1.2.品质优:该品种的营养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薯类、其赖氨酸、钾、锰、锌的含量高于一般红薯5-8倍,尤其是抗癌物质碘硒的含量比其它甘薯高20倍以上,占食品中的第一位,因此被誉为“绿色保健食品”。 1.3.食味优:该品种由红皮黄瓤生食味甜甘脆,熟食香甜绵软色香味俱佳。 1.4.该品种品质、颜色、秧蔓均表现特佳,稳产、高产品质奇特、营养丰富,每公斤甘薯中,含蛋白质20-23克、糖290克、脂肪3克、维生素A6.8克、钙80毫克、磷200毫克、铁4毫克,维生素C300克、尼克酸55毫克、抗坏血酸300毫克,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及九种氨基酸,能防治呼吸道,消化道和关节炎等疾病,抑制癌症的发生,抗疲劳防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是保持身体苗条健美的最佳食品。 2:质量安全规定 2.1.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产品。 2.2.部分获得认证的有机地瓜产品,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生产。 2.3.要在温度、湿度适宜且卫生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地瓜采收。 2.4.包装、储存和运输,避免受污染。

二.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吴店馒头

吴店馒头:义乌传统的馒头,是义乌过去在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中必用的主食,也在人生礼俗中享用,用途十分广泛。一般食用时夹笋干、小块三角形焐肉。

三. 河南省 洛阳市 吉利区 洛阳豆沙糕

豆沙糕:(讹称瞪叉糕)是老城一带流传较广的一种小食品,通常只有小贩沿街叫卖,起始何时无从考证,但演传至今,且深受老人、孩子的喜爱,可见生命力之旺盛。洛阳做为历史文化名城,到老城观光,旅游的中外宾客络绎不绝,一些游客品尝了该小吃后与有小贩合影留念者,有讨教者,更有外国游客翘起大拇指,露出惬意笑容,不可思意,如此小贩竟能做出如此美味。

四. 河南省 洛阳 老城区 洛阳浆面条

浆面条既经济、又可口,是洛阳人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它是将豆浆置于适当的温度下,发酵变酸,然后放入锅内加热到80度左右,液面便有一种蘑菇状的浆沐。这时加入少许的香油,反复搅拌,待滚沸,将面条下入,最好是杂面条。拌面糊使之呈湖状。然后,将调制好的盐、葱花、青豆、芹菜、韭菜、辣椒加入。洛阳浆面条制作简单,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

(洛阳)

制作工艺:只要有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但是煮浆时候切记不可让浆汁溢出锅!而且,这道饭千万别放酱油,破坏颜色。还要入调制好咸花生豆(可夹杂一些青豆)和芹菜段(用热水过一次,去掉涩味就可以了)。

选用材料:简单,主料:面条,辅料:芹菜(仅供参考),花生,韭花等。

特色传说:据说清朝末年洛阳一穷户人家,将捡来的绿豆磨成豆浆,隔了数日,发现豆浆发馊变酸,倒了舍不得,连磨豆的工夫都没赚回来,遂胡乱丢了些菜叶,(旧社会洛阳穷人多,一般人家买不起面粉)反正总比丢面条来得舍得,熬成糊状,一吃味道鲜美,后来家家效仿。花上个三五分钱儿,***舀两瓢酸浆,回家做浆饭,切少许萝卜丝或白菜叶下锅,待浆起沫后勾点面粉,稠稠的,谓之“挑浆饭”,一锅饭养活一大家人,实在!

口感指数:★★★,酸得实在,辣得够味,喜欢吃辣一点的有三种选择,一是大蒜瓣生啃,二是辣椒油搅拌,三是本地土产,韭花辣子酱,这尤以韭花辣子酱为最佳了!绿白红酸得辣,生生能把人的馋虫给勾了去。

五. 河南省 洛阳 西工区 洛阳小街锅贴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小街锅贴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锅贴在宋时已在以开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盛行,随着宋朝政权南移,使这一特色小吃在江浙一带流行,因其风味独特延传至今。“小街”锅贴制作工艺讲究,加工程序规范严谨,从选料配比,制馅和面、包制成形到煎制出锅均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成品的造型美观、色泽透亮、外焦里嫩、灌汤利口、焦脆软香的显著特点,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六.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三门峡核桃

核桃学名胡桃,树根深、冠大、耐干旱,适合在排水良好、含钙质的肥沃 土壤中生长,每年四五月开花,"白露"前后果熟,外皮肉质青色,核果呈球型。木才纹理直,结构细密,不翘裂,为军工、农具、家具、体育器械的上等用材。树皮和外果皮可提取单宁,果核壳可制活性炭,叶可杀虫。核桃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是山区发展经济林的主要树种,为卢氏县土品之一。
核桃仁营养丰富,可作糕点的配料,又可作医保健食品。内含脂肪60%,蛋白质17%,还有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钙、磷、铁、碘等 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质、脂肪的化学结构特殊,易被人体吸收,能抑制人体中胆固醇升高,防止动脉硬化,延缓衰老;它所含的赖氨酸还有利于脑力和体力的恢复,中医把核桃列入补胃健身的药物。
卢氏县为著名的产区,栽培核桃有悠久的历史,卢氏核桃个大,皮薄、肉肥、色白、味香,一般年产125万余公斤,居全省首位,为卢氏传统出口商品和河南省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七. 河南省 三门峡 灵宝 厥山葱

厥山葱,又名"鞭杆葱",产于灵宝尹庄镇厥山村一带,茎长杠粗,杆一般长26厘米以上,最长达40厘米。葱白质细,葱香强烈,入口辣中带甜。厥山葱不但是鲜美的调味品,而且可人药治病,效力较其它葱要好。该葱曾供应香港市场,受到好评。

八.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香菇

卢氏香菇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的。卢氏产香菇,朵大、肉厚、质细嫩、味鲜美、气味芳香、滑润爽口,营养丰富,花菇率高。

三门峡市西南部的卢氏县,是盛产食用菌的地方,古时就是有名的木耳、蘑菇、猴头等山珍出产地,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又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香菇生产,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成为南方各省食用菌市场的重要货源。

卢氏境内有伏牛山和熊耳山等,山虽多但不高,崇山峻岭中生长着茂密的栎树林,拿卢氏人的话说,这是祖先留给子孙的一笔巨大财富。这些栎树古时伐倒后,靠自然调节生长黑木耳,朵大肉厚,很有名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掌握了人工制菌技术,采取先培育菌种,然后在段木上钻眼塞入菌种,让其快速生长黑木耳,使黑木耳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农民们的经济意识增强了,并且掌握了食用更普及价值更高的香菇生产技术,多数农民开始转向香菇生产,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到了1997年以后,当地政府将香菇生产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号召农民采用新技术发展香菇。这些新技术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只将树枝、桔秆等粉碎成末后装袋排除杂菌,然后点上培育的香菇菌种,发菌后就可长出香菇了。这种叫袋料香菇不但产量高和原材料利用率高,而且成本低、不再浪费林木,山上的次生林、杂木均可使用。十多年来,全县的香菇生产突飞猛进,乡乡村村有安排,家家户户都种植。

如今,在卢氏县,每年冬天人们上山砍伐杂木、栎树枝干,利用农闲开机粉碎;到了春天,相互间帮忙装袋,再上锅上笼用蒸气消除杂菌。到了秋天,这些袋料在室内发菌后,被搬到院外的架子上,一排一排地摆放着。当次年冬天气温降到摄氏20度以下时,那些袋料香菇开始萌生慢长,不久,朵朵胖胖的白色菇丁就冒了出来。这时候,人们开始用小刀片将结实的塑料袋割开一个小口儿,让菇丁透气生长。再过几天,菇丁慢慢变成了伞状,等全部撑开就可以收获了。冬天气温低下的时候,香菇在冷风的作用下,裂开了一条条口子,菇茶就像一朵荷花一样,人称花菇,最贵时在南方一公斤可卖三四百元。截至2010年,全县发展袋料香菇已达到7847万袋,生产新鲜香菇9万余吨,菇农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

卢氏香菇的特色是朵大、肉厚、质细嫩、味鲜美、气味芳香、滑润爽口、营养丰富,花菇率高。1991年荣获国家“七五”计划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2004年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据分析,每100克香菇干品含蛋白质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45克、粗纤维7.8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磷等矿物质,特别是富含蔬菜中贫乏的维生素D,该产品具有活血、解毒、滋补、美容、化瘀、抗癌、防病、提高免疫力等医疗保健功能。因此,很受市场欢迎,除供应国内各大市场外,还远销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九.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柳店韭菜

柳店韭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柳店韭菜

临淄齐陵有机蔬菜种植协会

11395812

新鲜韭菜

十. 河南省 洛阳 孟津 洛阳铲

洛阳邙山一带虽然古墓分布稠密,但对盗墓者来说,也并非唾手可得。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长期的雨水冲刷及平耕土地,除个别大墓保留有封土堆外,绝大多数在地面上已难看到任何痕迹,盲目的挖掘不仅效率低,而且往往会一无所获。若要找到古墓的准确位置,就必须在现代耕土或挠土层下找到墓道或墓口。最初盗墓贼是用厚实锐利的铁锨在地上挖出方形洞穴,以锨头带出来的土来找墓,这种方法很费力,铁锨经常带不上来土,也不能探得很深。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墓中古物价格高涨,盗掘之风愈刮愈烈。利益驱使之下,洛阳盗墓者挖掘古墓的技巧也越来越精,洛阳铲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

据传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到孟津赶集,他看到商家在搭帐子固定四角时,用一种铲子戳洞扎杆,这种工具既锋利又能把土带出来,受此启发,他将之加以改进后,打造出用来盗墓的铲子,由于这种铲子首先在洛阳地区使用,人们遂称之为“洛阳铲”。

洛阳铲为半圆形的铲子,由铲头、铁把、蜡杆、绳子等组成。随着盗墓经验的积累,一些盗墓贼逐渐掌握了辨别土色土质的能力,他们利用洛阳铲插入土层带上来的泥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进行简单分析判断后,就可确定地下有无古墓。洛阳铲制作工艺复杂,制造一把小铲只能手工打制,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20道工序。随着时代发展,新铲在旧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铲头后部接的木杆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拆、装和携带都十分方便。

洛阳铲发明后不久,就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兴趣和重视,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编写的《中国考古学》一书中,开始将洛阳铲在考古界进行推广。考古工作者使用的洛阳铲,被称为探铲。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一座座古城址的发掘中,洛阳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洛阳铲已成为考古工作者的利器,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名考古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洛阳铲已成为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

神奇的洛阳铲还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为工人准确地打出各种尺寸的探孔,再灌注水泥和钢筋,形成坚固的灌注桩,支撑着各种各样的建筑以及公路、铁路的路基。洛阳铲一个著名的记录是:洛阳探工用洛阳铲为宜洛煤矿成功地打过百米深孔。当然,洛阳铲也不是万能的,一般的砖、瓦可以穿过,但遇到石块就无法穿过了,因此,洛阳铲比较适合土层深厚的平原地区。

“洛阳铲”是考古工作中用来探测地下古墓位置,基建中用来探测地层的一种轻便的探测工具。其构造有二种:一种为下端只具有一个瓦状的铲头,弧度约成半圆,直径7厘米左右,铲头长10—20厘米,铲的后端稍厚,前端为半月形铲刃;铲肩上有铁柄,上端有筒状铲裤,可安装木把,总长近三米;木把上可刻上尺寸,随时检查探测深度。另一种铲的上部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只是把铲刃前端改进成合抱形式,称为套铲。“洛阳铲”操作方便,少伤地层,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具有从地下含出“原本”的功能。由于“洛阳铲”是在洛阳创造的,又首先被洛阳地区采用,因而得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