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渭南特产必买 渭南特产有哪些好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渭南特产必买 渭南特产有哪些好带的更新时间:2022-04-30 08:54:17

一.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合阳苹果

合阳县是陕西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县栽植面积已达25.3万亩。合阳又是陕西省苹果优生区,发展苹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为“三优”。一是果质优。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苹果产区海拨平均在800米左右,年日照时数达2525小时,日照百分率57%。由于海拨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产生苹果色艳、味浓、糖分高、硬度大、耐贮运。一般硬度在15磅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二是外形优,合阳苹果产区系干燥型农业气候区,所产苹果果面干净,光泽度好,口感浓香,风味独特。三是品种优。以优质红富士为主栽品种,有粉红女士、滕木一号、新红星、皇家嘎啦、美国八号等20多个早、中、晚熟优良品种。合阳苹果以梁山脚下的皇埔庄、甘井和杨家庄三乡镇所产最佳。这里出产的苹果已走上国宴的餐桌,享誉京华。合阳苹果多次在省、市评比中名列前茅。“金水牌”、“甘井牌”是合阳苹果两大名牌,获得国家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已打进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果品市场,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以及俄罗斯。

二.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油桃

大荔油桃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有止咳化痰、补气健肾之功能,能降血压,可延年益寿,少儿食用能促进发育,提高智力。大荔油桃益处富含维生素c,大荔油桃由桃子改良栽培而成,比桃子甜,营养也丰富一些。一个新鲜大荔油桃所含的维生素c,几乎可以满足成人一天所需。维生素c不仅有助于身体吸收铁和维护免疫系统,而且对合成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胶原至关重要。胶原还能促进伤口结疤,对伤口愈合十分重要。大荔油桃的皮比桃子光滑,没有讨厌的绒毛。果肉较硬,颜色有粉红、黄色、白色的,比桃子香味浓。大荔油桃所含热量比桃子略多,平均为三-卡。

三.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同州西瓜

同州西瓜盛产于大荔县,因于古同州时种植,故得名。以个大、皮薄、甘甜而名传遐迩。

大荔西瓜,有“同州大西瓜”之称。走进古城西安,只要是吃过西瓜的人,提起“大荔西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大荔县志》中所记“西瓜出沙苑,味甘美,甲于秦中。”

为此,自古就有西瓜摊主真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豪情吆喝:“看看看,来来来,同洲西瓜甜的太。刀切哩,水流哩。吃一口,流一手。车拉哩,我卖哩。你不吃,见怪哩……”

1981年后,大荔县加强西瓜的技术指导,培训技术力量,进行品种更新,先后引进新澄杂交一代、早花、湘蜜、中育等27年良种。并采塑料薄膜进行地面覆盖,把成熟期提前一个多月。

1984年又引进新红宝、优红、郑杂等品种,面积发展到3万多亩,种植地区由洛南发展到洛惠灌区。在栽培技术上由部分地膜覆盖发展为全部覆盖,部分面积还采用地膜和拱棚双层覆盖。使商品西瓜从5月上市始,至7月底,前后三个月,源源不断。既调剂了人民生活,增加了农民收入。

大荔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境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种植西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属栽培西瓜的最佳优生区。大荔群众历来就有种植西瓜的作务习惯。长期以来,西瓜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之一,同州西瓜闻名遐迩,久负盛名。近两年来,随着西瓜品种结构的调优和种植模式的转变,全县西瓜种植规模持续扩张,呈现出抢季节以早取胜、创品牌以优取胜和出新招以特取胜的竞争态势,西瓜产业一路走红,实现了产销两旺。

四.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红把条帚

韩城红把扫帚,久负盛史,是当地新婚嫁娶必备之物,亦是馈赠外地亲朋宾客的珍贵礼品。此物是当地能工巧匠用“牛尾巴”高梁篾子和红杆高梁外皮精细加工的制作而成。篾长30余厘米,把长15厘米左右,篾子粗细均匀,软硬适度,经久耐用;把儿铜(铁)丝缠扎,颜色深红,永不褪色。头部用独头、双头、三头之分,并系两颗银铃。颈部用彩绳分股,红、黄、绿、白多种颜色协调搭配。一把小扫帚,置于床头,既可添扫炕(床),又雅致美观,为床上的饰品锦上添花。

五.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渭南糊辣汤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尝起来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配肉夹馍,菜夹馍也是美味十足!

信息来源:文旅局

六.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沙底辣椒

沙底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荔县沙底辣椒鉴评产品符合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所描述的外在感官特征,辣椒呈长指型,色艳红,有光泽、饱满圆润肉厚籽少,辣面油气大、水上漂,香浓持久等地方特色.

经过深加工后的沙底辣椒,很快受到消费者认可,进超市、闯省城、远销十多个省市。辣椒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4-6元增加到8-12元,每亩收入由200-400元增加到800-1000元。全乡辣椒种植面积也由不足千亩恢复到2000亩。

地域范围

沙底辣椒主要分布在大荔县南洛河、渭河之间,东到韦林镇果园村,西到官池镇石槽村,南到韦林镇西寨村,北到朝邑镇伯士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6′-110°05′,北纬34°42′-34°47′,主要涉及官池、韦林、朝邑等3个镇27个行政村,总保护面积8000亩,年产鲜辣椒1.28万吨,干辣椒205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沙底辣椒鲜椒纤长(一般长15cm左右,粗3cm左右)艳红、肉厚籽少,多干制;干椒梗草绿、角深红、纹路匀;辣椒面色较深、油气大,泼入煎滚的食用油,鲜红的辣椒面就悬浮在油面上,辣味香浓,有“水上漂”之说。2、独特的内在品质:沙底辣椒维生素C含量不低于145mg/100g、镁含量不低于460mg/kg、钾含量不低于4500mg/kg。3、安全要求:沙底辣椒产地环境选择、产品生产过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七. 陕西省 渭南 临渭区 渭南水晶饼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特色是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外形美观,配料制作讲究,操作工艺严密。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油多而不腻,糖重而渗甜,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陕西渭南现今最有名的传统水晶饼当属健民食品厂的“石灰窑”传统水晶饼(正宗猪板油馅),现在是渭南市著名商标,也是渭南当地人民唯一认可的传统水晶饼生产厂家。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清真水晶饼(牛油馅)建厂早是中国的名特糕点。

水晶饼因其馅芯透明发亮,犹如水晶而得名。早在宋代,它就享有很高的声誉。曾与燕窝、银耳甚至金华火腿齐名。现仍为陕西省的著名。其中以渭南出产的“乐天牌”水晶饼和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最为出名。它外形美观,油而不腻,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相传“水晶饼”创始于宋朝下吉县(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因其馅通明发亮、结皎晶莹、如水晶石一般,故此“水晶饼”得名。当时在古都长安市场声誉很高。在商行门前的广告中,与燕窝、银耳、金华火腿名列前茅。元朝下吉入渭南后,城内永兴正商行就继承下吉县的传统配方,制作名特糕点“水晶饼”,行销西安、北京、天津、各大城镇。到了清朝末年,同义栈的张彩凤师傅继承传统配方,制作的渭南“水晶饼”以金面银帛、起皮掉酥、凉舌渗齿、清香适口而驰名、传宗接代,以地方著称。当时有桐木盒和硬纸盒两种包装方法,携带方便,京、沪一些庄客逢年过节,争先竞购,赠送亲友,招待宾朋。

现如今渭南健民食品厂生产的“石灰窑”牌“水晶饼”继承了传统水晶饼的特点,结合现代工艺技术之要求,使它具有浓香的地方风味。提现出陕西渭南“三贤故里”的文化神韵,使地方特色食品得以发扬光大,经久不衰、源远流长。是渭南当地人民唯一认可的优质传统水晶饼。

八.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祭祀蒸食

祭祀蒸食

祭祀蒸食是乡民过年过节、生子、盖房时用来祭神的祭品,主要品种有“枣祃瑚”、“子福”、财神馍、房王馍等。财神馍形如罐状,俗称“银子罐”;房王馍则在财神馍上再加一有顶的盖,象征房子里藏满银子。“枣祃瑚”和“子福”馍则文化色彩浓厚,下文将予详叙。祭祀蒸食的特点是个头大,一般一个用水面壹斤,其二是不管哪种馍,都要在中心包个红枣,以示有心。

枣祃瑚其状下部似鼎,三足(亦有四足者),上部为花瓣,乡民俗称其为“献爷(当地方言念yá)馍”,这里的“爷”,不是指祖父,而是指神,因为韩城方言把“神”就称为“yá”,所以说“献爷馍”,就是敬神馍,雅名“枣祃瑚”。祭祀时,五个为一副。

从其形制和名称看,枣祃瑚来历可溯至远古。禹门洞穴的发现,说明我们的先民早在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便在这里蕃衍生息。而先民们打自开始了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祭祀便如影子般伴随而来。在渔猎时期,为了免遭野兽伤害,多多获得猎物,为了扩大地盘,打败其他部落,均要乞求于神灵的保佑。进入农耕社会之后,先民对自然界的依赖和祈求更多、更高,祭祀活动也就更加规范、隆重而频繁。这种祭祀,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两类,一是为了维护血缘关系,增强部族凝聚力而进行的宗庙祭祀,二是为了维护扩大本部族的整体利益而进行的对神灵的祭祀。对于远古的祭祀,已难以考证,但到商代,便出现了鼎、彝、瑚、俎、豆等青铜祭器。这些祭器反映了当时祭仪的规模和形式,甲骨文则如实记录了祭祀的内容。作为普通百姓,在无权或无力铸造青铜祭器的情况下,就只好以面食仿制祭器而进行祭祀,于是,枣祃瑚就出现了。

枣,是先民食果时代最重要的裹腹食物之一。其味甘甜,性温补,老幼咸宜,色形俱佳,又耐贮藏,四时均有,被列为诸果之首。据有关资料记载,枣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三、四千年,而山东还发现过一千多万年前枣的化石,成书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就有关于枣的记载。可以设想,在原始时代的祭品中,除了肉类,果类之代表恐怕非枣莫属。祃,古代师出必祭,谓之祃。从广义来讲,祃即祭。瑚,古代盛黍稷和食品的祭器。

由此可见,“枣祃瑚”,即盛有枣的祭器。这是其原始形制,及至后代演化为蒸食,便在写真的基础上的增添了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辟如,枣祃瑚下边底座,三足或四足,活生生的一尊“瑚”,是写真,而在其上边缀以花瓣,则是艺术化的处理结果。清代韩城知县江士松有联云:“图瑚重鼎彝,玉树交柯枝”。联中的“图瑚”就是绘有或刻有花纹、图案的瑚。但是,当我们的先民用面来制作瑚时,便把瑚上的花饰图案用花瓣来表示,这就融入了夸张化的艺术手段,体现了先民的聪明才智和美学概念。但既称枣祃瑚,当然就离不开枣,于是在花瓣上再置一盘,盘中置一大枣,既高度概括,又画龙点睛,在整体造型上,又给人以美感。

至于枣祃瑚为什么是五个为一副,这一方面体现了先民的一种哲学观念,即对“五”的认识和崇拜。古时,人们多以“五”来表示多或全。例如,把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由“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表示,把众多的颜色用“五色”(青、赤、黄、白、黑)来表示,把各种各样的粮食作物用“五谷”(稻、黍、稷、麦、菽)来表示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对古代祭祀规模的记录和保留。可以想象,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我们的先民便把“五谷”盛入五尊瑚中进行祭祀,这既反映了当年的经济基础,也反映了当年祭祀活动的规模。旧时神庙、祠堂乃至士绅富商之家,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均在神位前摆放“香器”(铅锡合金制作),这种香器,就是五个为一套。这足可说明枣祃瑚五个为一副的原因。

直到现在,枣祃瑚还是韩城乡村中最隆重的蒸食祭品。除了大年初一凌晨以此祭献天地神外,人们日常生活中每遇重大祭祀之事,如盖房上梁、孩子过满月、还愿等,均蒸枣祃瑚一副祭献神灵。以蒸食形式,将古代祭器、祭品、祭礼、祭仪完整地保留至今,唯有枣祃瑚,称其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当之无愧。

来源:韩城之窗

九.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华阴馄饨

馄饨又名编食,是华阴人过年过节待客的佳食。形状像银锞,尖底、鳖肚,两个尖耳朵,馅有萝卜、韭菜、大肉之别,象征浑全,吉利。传说,家人吃馄饨万事如意,举家团圆;亲友吃馄饨唱来常往,亲如一家,永不破裂。

十.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韩城裤袋面

韩城裤袋面这种像腰带一样的面条,指的是关中地区民间传统风味吃“奤奤面”。这种面是用上等白粉、鸡蛋、菠菜、红萝卜及调味品精制而成的,因为面条有一寸宽,一尺长,所以有“面条像腰带”之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