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平的特产烟 福建特产香烟价格表图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平的特产烟 福建特产香烟价格表图更新时间:2022-04-19 14:49:38

一.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鲤干

鲤干是福建南平的一个特色小吃。武夷山市吴屯高山稻田鲤鱼干俗称“田鲤干”,为武夷山北部山区著名,据考证生产起源于北宋初期,至今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选用放养在海拔五百米以上的高山冷水稻田中专食稻花生长两年无污染的鲤鱼为原料,从鱼苗培育到鲤鱼成品上市,经过上百道秘方式传统工序精制而成。产品具有肉质细嫩,骨质酥脆,香甜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保健等特色。

二.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盏

建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有大量遗址位于今南平市建阳区各地(古时隶建宁府瓯宁县),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建宁府宋时已出产许多贡茶如建瓯北苑贡茶、武夷山御茶,“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这样有名的宋代建盏,当时已由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而传到国外。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15世纪以后,他们把建盏及黑釉器讹称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词。传世的建盏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四只建盏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是稀世之珍,极受重视,免毫盏反居次位。除日本外,美国许多著名博物馆也有建盏的收藏,由于J.M.普鲁玛曾调查过水吉的窑址,故密西根大学有较多的样品收藏。当然,我国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他处也收藏有建盏的宝贵样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宝藏之一似乎可以认为是未经多少发掘和清理的建窑古窑址。

水吉原窑

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60-70年代厦门大学的师生对建阳芦花坪窑址的一、二次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确定了“建盏是在龙窑中烧成的”,证明了“建盏的烧造年代创于北宋,盛于南宋及元初,而停烧或废烧于元末以后。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青黄釉器,证明建窑早在晚唐、五代迟至北宋是烧制青瓷的地方。”

推杯换盏

推杯换盏有两种意义:古人不仅指喝酒的意义更深的含义是达官贵人一般都不用杯子用盏,指升官了把杯子换掉可以用盏了;二者是送盏和受盏之人都把对方视为好友知己之人可以交心推心置腹之意义。

建盏产地范围为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现辖行政区域。

三.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莲子

莲子县内称为建莲。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开始种植,主产于建瓯市吉阳、芝城百口塘等地
( 建瓯)

四.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水吉荸荠

水吉荸荠——天竺马蹄蔬果珍

水吉荸荠,主要产区在建阳市水吉镇,其他乡镇也有少量种植。水吉荸荠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民国时期,产量已达数十吨,新中国50~60年代产量已达数百吨。“文革”期间,农业“以粮为纲”,水田以种水稻为主,荸荠种植被大量削减。直至80年代,农民又开始大量种植,1993年,水吉荸荠在建阳县内种植面积达60多公顷,产量达1100吨。至2000年,全市产量稳定在千吨左右。水吉荸荠品种一般有紫红、深红、紫黑等。味甜、清凉、爽口、去腻、通便是水吉荸荠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居民喜爱的当地水果之一。因荸荠种在水田中,又可生食,所以有人戏称其为“真水果”。荸荠洗净去皮即可食用,若放置凉干数天,待其外表有皱纹后食用更甜。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有人开发荸荠“易拉罐”产品出售,但没有形成规模。水吉荸荠于每年春节前成熟上市,节日期间,当地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购买,并作为礼品赠送他人。陈平先生有《荸荠赋》赞道:“天竺(古印度)马蹄(荸荠别名)蔬果珍,蛰泥出水洁无尘。定居华夏江南绿,傲雪戏霜沃野春。清热生津疗疹毒,祛邪消痘护元神。新年元日登堂品,送往迎来赠贵宾。”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五.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潭甜桔柚

潭甜桔柚为我市1984年从国外引进的桔柚品种,并经13年的试种选育而成。该品种12月份成熟,储藏至春节前后风味更佳
( 建阳)

六.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尤力克柠檬

尤力克柠檬为柠檬类良种,果实椭圆形。果顶部呈乳头状突起,皮淡黄色,有鲜气。果实成熟期在11月上旬
( 建阳)

七.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政和工夫: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清饮,又宜掺和砂糖、牛奶调饮。

地域范围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产于福建东北部,界于东经118.33′至119.17′,北纬27.05′至27.23′之间,境内山岭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二百至一千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度适宜,唯此类茶树采摘茶叶才适宜制作“政和工夫”红茶 ,为闽红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首。

特定品质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文化典故

政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政和在宋朝盛产名贵的芽茶茶叶,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芽茶选作贡茶,喜动龙颜,徽宗皇帝乃将政和年号赐作县名,政和由此而来。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西茶商来政和倡制工夫红茶,轰动一时。光绪十五年(1896年),用大白茶所制的“政和工夫”红茶,成为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留洋苏联、欧美……享誉海外! 政和工夫,起源有近千年历史,民间传说,南宋以前,茶为何物,当地群众并不知道。有一仙人看到此处茶树生长茂盛,茶叶可制成茶中佳品,因而化为乞丐入村讨茶水喝,一村妇拿出一碗白开水,乞丐认为这村妇太过吝啬,连一杯茶水也不给,但当他进一步问清,当地人竟连茶为何物都不知道,自家也是喝白开水之后,乞丐就带村民至茶树前,教其辨认茶叶,并教他们采摘和初制,村民泡饮之后,感到芳香扑鼻,入口回甘,饮后神清气爽,于是茶叶的制法从此流传了下来。

八.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食抓糍

食抓糍是南平邵武名小吃,用优质晚籼白米加肉丝等配料精制而成。拿抓糍,因用手拿抓而成,故又称“包糍”。尻,方言即“脚跟”,尻米庄糍外形像脚跟踩制一般,故又称“脚跟糍”。

九.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邵武蜜桔

邵武蜜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邵武蜜桔是福建南平邵武的。

“邵武蜜桔”主要分布在邵武市卫闽镇陈坊村,蜜桔喜温、喜光照,适应性广,能耐-7℃低温,果小皮薄质优。目前邵武市每年蜜桔产量高达80多万斤,占地面积480多亩,批发均价达到1.1元,给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十.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茶宴

以武夷岩茶为配料主体而制作的武夷茶宴,独具岩茶独特的清香与韵味,味清不腻,食之齿颊留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