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舟山十大特产有哪些 舟山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舟山十大特产有哪些 舟山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05-01 12:58:19

一.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手撕鱿鱼片

景奥手撕鱿鱼片:口感微甜,很有嚼味

本品精选新鲜的深海鱿鱼的鱿鱼体,用舟山传统独特的配料与工艺烤制而成,非常的新鲜,口感更具鲜味.纯正天然,绿色食品,很有嚼劲。

喜欢吃鱿鱼片的朋友都可以试试哦

包装:真空小包装

原料:深海鱿鱼

净含量:500克原厂正装

保质期:6个月

食用方法:开袋即食

要求:可在常温下保存/25度以下贮藏为佳

防止重压/如有发现真空包装胀包漏气请勿食用

二.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石马岙霉干菜

石马岙霉干菜是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石马岙村的。霉干菜有百年历史,是祖传秘方配制晒干而成。是由包心菜加工而成的绿色蔬菜,香气浓郁,味美质嫩,久贮不变,价廉物美,吃了开胃,所以在民间,几乎家家腌制,常年食用。

石马岙霉干菜除了用来作佐餐外,还作为各式菜肴的辅料,烤肉、烧鱼、炖鸡、蒸豆腐等,其味鲜美,开胃增食。夏天,用霉干菜配上一撮嫩笋干和茶叶做汤料,有生津止渴、解暑防痧、恢复体力的功能。

现有由包心菜、花菜制作而成的霉干菜两种口味可选,并有专用礼品装,乃馈赠亲友上佳选择。

三.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岱山蓬莱仙芝

岱山蓬莱仙芝是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的。蓬莱仙芝是浙江省传统名茶之一,色泽黄绿明亮,外形苗秀细嫩,汤色碧澄清澈,茶叶芳香甘醇。

岱山原称“蓬莱”,与普陀山隔海相望,徐福东渡求仙途经岱山,茗品茶叶“蓬莱仙芝”,由此得名。“蓬莱仙芝”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它以海岛茶叶特有的清高香气、鲜爽滋味和甘醇回味而闻名遐迩,且誉名日增。该茶在一九八零年被评为浙江名茶,二零零三年又荣获省农博会优质奖。二零零五年获舟山市名牌产品。二零零七年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A级绿色食品标志证书。二零零八年“中绿杯”名优绿茶评比获银奖。

四.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舟山竹节虾

舟山竹节虾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野生的竹节虾又称斑节虾、车虾,属甲壳类对虾族。此虾体大壳硬,色彩艳丽且呈斑节状,故而得名。在虾中有“虾后”之誉。竹节虾不仅体大肉实,而且肉质白嫩,无比鲜美,乃海产品中的上品。在古医学上,将它与“海鸟、真章”列为三种强身壮体的海洋高级营养食品。

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是野生竹节虾的主要分布地。野生竹节虾种群大致分为舟山渔场种群和闽南粤东两个种群。舟山种群是优势种群,产量占总体的60%以上。竹节虾舟山种群与南方种群相比有独特的优势:生长环境水温较低,故周期较长,其肉质更鲜嫩可口;捕捞季节较为集中,多集中在9至11月,单位产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色泽以青色为主,肉色白嫩,非常适合做寿司虾等产品。

与人工养殖对虾相比,野生竹节虾个体大且味道、营养远胜一筹。由于其生长在自然环境,无须象人工养殖产品那样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所以,其食品安全性方面也有足够的保障。

2005年,舟山“银豪牌”竹节虾通过了原产国标记保护考核,2006年获得了“浙江名牌产品”称号。产品盛名享誉国内外,长期远销日韩等国,深受海外客户的青睐。2009年,共有1000吨野生竹节虾产品出口到上述国家。

每年4至5月份,竹节虾洄游产卵,8月中旬进入渔获期,10月份是海捕的最佳时期,11月始逐渐减少。美味营养的竹节虾渔获可延伸到翌年2月。舟山海鲜听闻让人垂涎三尺,吃则令人享受万分,回味时使人留恋不已,

五.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蓬莱仙芝

蓬莱仙芝是浙江省传统名茶之一,产于岱山县岱山岛;色泽黄绿明亮,外形苗秀细嫩,汤色碧澄清澈,茶叶芳香甘醇。用山间泉水冲泡,芽叶成朵,汤色清澄鲜绿,香幽味醇,馥郁持久。
岱山县地处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中部。岱山岛为舟山群岛中的第二大岛。这里种植茶叶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据《岱山镇志》记载,岱山岛古称“蓬莱岛”。因此,从岱山岛采摘的茶叶,取各为“蓬莱仙芝茶”。岱山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光照适度。雨量充沛,加之山丘土壤肥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蓬莱仙芝每年在“清明”后“谷雨”前进行采摘,这个时间内采摘的茶叶大都是一芽二叶,初展嫩叶,质量最好。采摘回的鲜茶要经过杀青、揉青、摊晾、上烘、炒片等五道工序。由于制作工艺精细考究,一个人每小时只能加工成品茶三两以上。每到采摘季节,人们纷至沓来,以购到几斤谷雨茶为幸。1979年,在全省名茶评审会上,岱山蓬莱仙芝被评为浙江省名茶。

六.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舟山三疣梭子蟹

舟山三疣梭子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梭子蟹属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种类很多,是重要经济蟹类。常见的有红星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和三疣梭子蟹等。我国产梭子蟹的地方很多,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是我国梭子蟹的主要产地。

特定品质

梭子蟹,学名“蝤蛑”,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 舟山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梭子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 克左右,最大可达500 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难尝此味。

文化典故

梭子蟹生长在近岸浅海,栖息水深10—50米的海区,以10—30米泥沙底质的海区群体最密集。梭子蟹畏强光,白天多潜伏在海底,夜间则游到水层觅食,最喜食动物尸体,一条死鱼或死虾,常会招来蟹群争食。梭子蟹养殖时可用具有流水、增氧设备的蟹池,池中设石块、树枝等遮蔽物以减轻同类相残现象 。雌雄蟹分开饲养,投喂贝类 、杂虾、鱼肉等。梭子蟹肉质鲜美,主要供鲜食,还可精制成蟹段罐头、蟹肉干等。蟹卵可加工成调味品,蟹壳加工成甲壳质 。此外,肉、内脏及壳均可药用。人们利用其特性,多在夜间把事先放上鱼片、鸡肉等饵料的流刺网撤在海中,捕捉引来的蟹群。也可用拖网和诱饵钓,事者可以捉到个体较大的活蟹。

七.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新塘葡萄

新塘葡萄

产地:勾山街道新塘村。主要品种有藤稔、巨峰,面积400多亩,年产量500吨。新塘葡萄以其果大、汁多、甜度高而名扬千岛。在2001年10月省精品水果展销会上,勾山“南陀牌”藤稔葡萄、红地球葡萄分别获得金奖和优质奖。

八. 浙江省 舟山 嵊泗县 马目泥螺

泥螺又名“吐铁”,属腹足纲,阿地螺科,遍布于舟山各港湾海涂,尤以马目一带为盛,质量上好,素有“马目泥螺岙山虾”之说。

泥螺贝壳呈卵圆形,薄而脆,有许多细微的环纹和纵纹,壳口大,表面平滑,体色为灰黄色和红黄色,稍透明。泥螺习惯生活于含泥沙多、硅藻丰富的海涂与潮水接壤处,退潮后喜欢在泥涂上爬行。

泥螺产期较长,一般从立夏开始到霜降渐趋终止,为期约6个月左右。小满前后头潮泥螺开始旺发,此时的泥螺个体较小,肉质鲜嫩,农历五月后逐渐肥大,个体丰满,产量渐高,现马目等地已开始人工养殖。

马目泥螺壳薄、丰满、肉软、鲜嫩、无泥筋。泥螺经洗净加食盐即可食用,也可加入黄酒、陈醋、生姜、味精等调料,加工成醉泥螺,装入瓷罐或玻璃瓶内,便可久藏不坏。以醉泥螺佐餐,生津益脾,醉香开胃。( 舟山)

九.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大黄鱼胶

产品名称:大黄鱼胶

产品产地:浙江舟山岱山

产品别名:称大黄鱼、石首鱼。.

产品季节:立夏前后,

产品特性:肉质鲜嫩,味甘性平,营养丰富。

产品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大黄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

产品简介:大黄鱼,俗称黄鱼、黄花鱼,分布在黄海南部至雷州半岛以东海域,有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三个地理种群,因其体色金黄、肉嫩味美、经济价值高而闻名海内外。 大黄鱼是我国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但由于长期的酷鱼滥捕,导致资源严重衰退,大黄鱼养殖因缘兴起。1986年福建开始从事大黄鱼的人工繁育和养殖研究。我省于1996年率先在象山、普陀、玉环开展大黄鱼养殖试验,1997年宁波、舟山开展了人工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并迅速向全省推广。大黄鱼加工后有长胶、片胶,口味极佳,健肠胃,为“滋补珍品”,清时列为贡品。

产品历史:至于大黄鱼的开发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多年,至今已2500多年的历史。据《吴地记》载:“阖卢十年(公元前505年)东夷侵、吴王入海逐之。据沙洲上,相守月余,属时风涛,粮不得渡,王焚香祷之,言讫,东风大震,水上见金色逼海而来,绕吴王沙洲百匝,所司捞漉,得鱼,食之美,鱼作金色,不知其名,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石首鱼”。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石首鱼出水能鸣。”“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之”、明代屠本畯著《闽中海错疏》提到“浙南渔场,海上以四月小满为头水,五月端午为二水,六月称为三水,……八月出者名桂花石首、腊月出者为雪亮”。大黄鱼开发性生产大约始于唐宋年间,在明代后朝由于倭寇入侵,朝庭颁倭海令,并弃岛内迁,捕捞业萎缩衰退。直至民国时期,在漫长的300年间,海氛不清、硝烟不断。海洋捕捞时盛时衰,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黄鱼捕捞生产于20世纪50-60年代达到顶峰。

产品典故:有一次乾隆南巡,天近傍晚见一片茂密竹林,听其间传出悦耳叮声,片刻即逝,便入林见石高可逾丈,厚约数尺,色白如雪,形似龙蟠.皇帝一看,倍加喜爱,传旨马上运回宫中.将其放在”清漪园”内,可院门太小,无法运进,又拆门运石,安置妥后,乾隆并亲自提笔写”青艺岫”三个大字,太后听说十分生气,把乾隆痛斥一番,乾隆为了消除母亲心头之气,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还亲自设计了一个”脯雪黄鱼”的菜孝敬太后,取意”卧冰求鲤”的典故,以尽母子之情。

十.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舟山牛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在浙江省定海县小沙、大沙、烟灯、岑港、洋岙、盐仓、白泉、老矸、紫微、马岙、洞岙、皋泄等26个公社。普陀县的芦花、展茅以及镇海县的北沙地区等均有舟山牛的分布。

【形成历史】

舟山牛,最早是从原江苏省北沙县(现在的上海川沙、南汇一带)购入;又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是从天台山引入,别无其他资料考证。

定海县位于舟山岛的西南部,系海滨地带,是多年来,由于近海潮汐涨落,海涂上升而逐渐沉积构成的。历代王朝统治时期,兵荒马乱,劳动人民渡海至舟山群岛,在海盗滩涂开拓耕耘,饲养牛羊,牛在当时已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除担负耕田耙地外,还要车水灌溉、碾米、榨油。清代光绪册物产卷(县志)曾对舟山牛作如下描述:黄牛虎文谓之犊,黑唇谓之 。可见舟山牛在当时已具一定的外貌特征。

产区土质粘性很大,土层深厚,耕作时常水深过膝,需要体型高大、身强力壮的耕牛才能胜任深耕细作。因此,农民对耕牛的选择很严格。远在几百年前,已从外地引进良种黄牛改良当地黄牛。例如据清代光绪册物产县志记载:‘明洲贡舶船,太平寰宁记,榭辅绅蚊川物产五十咏”。公元一千年时宁波称明洲,可见当时宁波已能造船,农民驾船渡海,从今上海川沙、南汇等地引进大型黄牛,改良当地品种,通过长期的选种选配,耕牛个体逐渐增大。舟山牛由于产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故极少感染寄生虫病;加之上述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促进了牛的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耕作能力强、体躯高大的黄牛。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