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玉溪新平有什么特产 玉溪十大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玉溪新平有什么特产 玉溪十大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8 20:46:41

一.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峨山舂鸡

峨山舂鸡是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的。峨山舂鸡被称为一道彝族名菜,口味独特,麻辣鲜嫩,以小街舂鸡尤为有名。

舂鸡的发源地在云南峨山,民间广为流传的峨山舂鸡被称为一道彝族名菜,因加入当地产的大香椿籽面、花生,口味独特,麻辣鲜嫩,峨山县几乎很多大型餐馆都将此菜作为招牌菜推出。

舂鸡制作的全过程。首先把一只仔鸡用盐搓揉全身,静置半个小时后取出,放在阴凉地方悬挂,把皮晾干。然后把鸡放入砂锅中用清水煮,放入葱、姜片等,用小火煮2小时左右取出,去掉大骨,用刀斩成块,放入石臼内和小葱、春籽、姜丝、蒜茸、花椒、辣椒面、胡椒、盐等配料一起舂。麻、辣、香等味渐渐融入清甜鸡肉之中,吃起来麻辣爽口,就像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生活,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

二. 云南省 玉溪 新平县 花秧箩

新平县花腰傣族居住的寨子大都绿竹成荫,致使傣家人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竹楼、竹床、竹桌、竹凳、竹帽、花秧箩等等。生活中无处不是竹子的影子。花秧箩是花腰傣族少女的传统服饰用品,整只秧箩小巧玲珑,晶莹别透,其形状独特,制作别致,工艺精美,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旅游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保存意义。

三.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元江猪街茶

元1街茶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那诺乡猪街村的。猪街生态茶具有清凉爽口,醇香回甜,提神解暑,生津止渴,久泡不淡,不起茶垢等特点。

猪街在元、明、清时期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通达元江军民府管辖的江城上、下勐乌(现已归属老挝,是十二版纳地之一)的必经之路,也是江城、易武茶马帮进入内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因战略位置的重要,明、清以来一直派兵把守驻扎,营盘因此而得名。据猪街二掌村李氏公祠记载:清同治二年二掌村人李氏前往茶山运种回家种植,试种成功,获利颇多。由于利益巨大,猪街、元江小羊街、红河大羊街(原为元江所辖)一带迅速形成了规模种植。晚清至民国时期,仅猪街的营盘村、水井、二掌三个自然村的汉族就先后有十多个经营茶的茶号。茶叶最兴盛时,当地一带的种茶面积曾达到上万亩,在此时期二掌村的李氏家一姓就开办了两个茶号“德盛祥”、“隆盛祥”,同村的张姓人家也家族合办了“协和昌”茶号,后来从石屏迁居于此的何祖恒办了“常春号”。不到几年即在二掌成了首富。

民国初年,元1街茶曾参加全省的“赛宝大会”获金奖,猪街茶在昆明也颇有名气。解放初期,云南省茶科所成立,为发展云南茶叶生产,选育良种、收集育种原始资料库,猪街茶产地被列为云南省茶叶重点调查区域之一。云南省著名的茶叶专家肖时英、张木兰夫妇就曾在1954年、1959年两次到元1街考察,收集了资料标本、茶籽并鉴评了猪街茶。“元江糯茶”就是作为地方优良品种在那个时期上报国家的。 由于猪街生态茶生长于高海拔的哀牢云雾山中,周围数十里无任何工业污染,哀牢山冷空气与红河谷湿热气流在这里交融,常年云蒸雾绕,烟波荡漾,独特的气候特征孕育了品质上乘的猪街生态茶。猪街生态茶具有清凉爽口,醇香回甜,提神解暑,生津止渴,久泡不淡,不起茶垢等特点。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茶叶品质较好,倍受世人青睐,曾作为朝庭贡品。当时的种植规模达5000多亩。现仍有茶园1800亩,年加工干茶10吨左右,主要销往昆明、东北及沿海地区。

四. 云南省 玉溪 新平县 哀牢春三珍

哀牢春三珍主产于新平县哀牢山主峰地带。甜菜,又名珍珠莱,味鲜美,性清凉;茨头菜,属木本植物,味苦可口;羊奶菜,因体内有似羊奶一样的浆汁而得名。

五.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华宁柑桔

华宁柑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华宁柑桔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华宁的柑桔因早熟而远近闻名,一则是它高品质和极佳的口感,二则因为它万亩金桔飘香的壮观和美不胜收,所以早有游客迫不及待地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华宁,静享一份远离世俗的安静祥和。这个季节的华宁,金缀碧枝,入眼一片惊艳——华盘公路沿线漫山遍野的柑桔,金黄的颜色耀眼而夺目。绿色却一如既往,温和而持久,将整个秋天都带到你的面前,让你折服于万亩桔园的壮观和秋实的魅力。这样的季节适合带上三五好友或者全家老少到桔园去逛一逛,桔树下,大家可以全家齐上阵,也可三五成群,提着篮子,拿着剪刀,一边采摘桔子,一边饱览乡村景色,在一股特有的清香和一种沁人心脾的甘甜中,分享收获的喜悦。

华宁柑桔

地域范围

华宁柑桔产于华宁县境内盘溪镇、华溪镇、青龙镇、通红甸乡四个乡镇,华宁柑桔产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2°81′~103°09′、北纬23°59′~24°34′之间。南北长64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面积512平方公里。全县种植总面积6666.67公顷,年产量3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华宁柑桔果实呈高扁圆形或扁圆形,果实成熟时为橙色或橙黄色,果面鲜亮,气味清香,果皮油胞稍大而明显,易剥离,单果重120—180克。 (2)内在品质指标:华宁柑桔果皮厚度中等,无核,果肉橙红色,肉质细嫩、汁多化渣、酸甜适度、风味浓郁,营养丰富,有理气健脾,润肺止咳之功效。其中,维生素C≥30mg/100g,可溶性固形物≥9.8%,总糖≥7.3%,总酸≤1.50%。 (3)安全规定:华宁柑桔产品执行《NY 5014-2001 无公害食品 柑桔》质量安全标准。

六. 云南省 玉溪 澄江县 芝麻片

玉溪市传统名特食品,1922年首创。采用上等白芝麻、优质白糖、葡萄糖、精炼油等为原料,以独特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色泽光润、迎光透明、片薄均匀、酥脆爽口等特点。

七. 云南省 玉溪 通海县 锭子眼药

锭子眼药 通海县城“老拨云堂”药店于清雍正六年创制的“锭子眼药”,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功能是清热解毒、消炎镇痛。对暴发火眼、目赤肿痛、风痒流泪等眼疾疗效显著。同时兼治无名肿痛、内外痔漏、风火牙痛。

八.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茶全席

茶全席

云茶山庄利用茶山最好的茶质资源特别推出了特色餐饮——“茶全席”,用新鲜茶叶和茶饮品做出了凉拌茶叶、红茶炖鸡、清蒸茶丸子、普洱茶卤牛肉等几十到环保茶菜,值得每一位到茶山旅游的游客细心品尝。

九.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玉溪风味小吃

如果你在昆明街道上漫步,经常可以经看到:“真正玉溪风味”、“最佳玉溪风味”的小吃招牌。玉溪烹调技艺誉满全滇,玉溪烹调技师遍及三迤

玉溪市因水得名,玉溪河即《水经注》所记之桥水,明代文献中已称玉溪,取其清流如玉之意。而玉溪风味与水有关,其著名食品如炒鳝鱼、炖鳅鱼、烧鸭均以水产品为原料,而向负盛名的玉溪米线则与玉溪水稻品种有关。明、清以来,玉溪即有滇中谷仓之美称,这些,都是玉溪风味的物质基础

玉溪风味小吃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昆明风行,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尤其是吸收川味、苏味之长,麻辣鲜香兼备。最能代表玉溪风味的小吃品种,注重汤味,佐料齐全的是玉溪米线。玉溪米线名目繁多,花色多样,有闷肉米线、鳝鱼凉(热)米线,还有肉米线、鸡米线。根据季节变化,还有什锦凉米线,以凉菜为主,脆香爽口,佐料多样,炎夏时节,为冷饮佳品。民间碗豆粉盖面酸汤凉米线,价廉物美,老幼爱吃

玉溪小锅米线独具特色,汤味求鲜,多用筒子骨和鸡熬成清汤,选用韭菜、碗豆尖等鲜嫩绿叶菜,配以玉溪酱油,采用新鲜剁肉,加适量水腌菜,一锅一碗。另外小锅卤饵块,油重而不腻,香而不脆,熟而不粘。近来在小锅煮品的基础上发展了炒饵、炒卷粉、炒米线。加火腿、腌肉或香肠提味,配以韭菜头,成品绿黄分明,鲜香爽口,滑而不腻

小吃不妨一尝,席面更为可观。玉溪烹饪,炖、炒、爆、蒸、烩、溜、卤、烧均有拿手好菜

炖鳝鱼向称玉溪名菜,是玉溪烹调技师们的拿手技艺。汤汁红亮,加入油炸泡肉皮入味,得薄荷清香,再垫以韭菜,得其鲜甜,鳝鱼滋嫩味浓,油而不腻。炒鳝鱼品种较多,有红油卷筒鳝鱼、炒鳝鱼丝等,辣麻鲜美,入口爽脆

炖鳅鱼却又是一番风味,粑而不烂,夹鱼头入口,身尾留口中而拖出骨头,鲜美无比

爆双脆以猪肚头和鸡、鸭肫为主要原料,旺火旺油,急速成菜,脆、嫩、纯、香具备

蒸鸡集、香、鲜于一体,老少适宜。垫以蚕豆、红薯、洋芋,更是增色不少

溜里脊、醋溜卷筒鳝鱼,清淡可口,滋嫩无渣

卤菜在玉溪较为流行,从鸡、鸭、火腿到豆腐,都可卤出各种名菜,卤味纯香,配料多样,注重火候,吃味爽口,佐酒下饮均不宜缺

著名经济学家朱应庚教授,对“玉溪风味”的形成和特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民国初年建成的玉溪街,是昆明当时唯一的一条饮食街,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正义路、晓东街、南屏街。窄窄的街面两边摆满了饮食摊点,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趋之若骛。人们以到此一饱玉溪风味的口福而为快事。这一盛况一直持续到50年代。说明玉溪风味在云南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玉溪风味”的内涵是包括一系列独具风味的菜肴和名特小吃等烹饪食品,它的创立和形成,不知包含了多少前辈的艰辛和智慧。其菜肴的最大特点,在于刀工精细,注重火候,主配料讲究鲜、活、滋、嫩,调味则以鲜为主,重辣轻麻,酸甜适中,不管炒、烧、煮、卤、烩、焖、炖等,其色、香、味、形均属上乘。其在玉溪,又因地方的物产不同,形成各自的特色。各种小吃之所以堪称一绝,则在于制作的独特及原料的新奇、精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有了专门的饮食服务管理机构,对历代烹调大师的智慧结晶--玉溪风味的烹调技艺、曾先后采取"以师带徒"或办培训班等办法,培养出许多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中青年烹调师,使玉溪风味得到了继承(玉溪)

十. 云南省 玉溪 通海县 通海酱油

通海酱油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的。通海酱油传统工艺,历史悠久,配方独特,很受顾客欢迎,是餐桌上的调味佳品。

通海酱油,自清朝嘉庆末年(公元一八二○年)张从正设立调鼎香斋酱油坊开始酿制以来,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随后有赵子完设立品香斋,刘禹功设立鼎香斋,台益设立永香斋;黄西源设立调美斋,赵以南之父设立和美斋,王伯元设立兴顺号,是为有名的七家酱园。一九○九年滇越铁路通车前,发展至二十三家,是为鼎盛时期。七家酱园中,四街有鼎香斋和永香斋两家以选料精良、质量认真、讲究信用,闻名全省。民国初年,"通海酱油禄丰醋",已成为脍灸人口的民谚。通海酱油成为极受欢迎的名牌产品。以后品香斋在昆明设立分店,标明通海酱油,备受消费者欢迎。品香斋四弟兄都由开设酱油店成为巨富。张融生之弟张鲁斋在东川( 今会泽)开设调鼎斋发了大财。当时鼎香斋每日销量为1200斤。永香斋每日销量为1000斤。加上其它各店产品,全县每日运销酱油在百驮左右,约万余斤。远销至昆明、个旧、蒙自、建水、思普等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