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猴妈妈特产 猴妈妈肚子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猴妈妈特产 猴妈妈肚子图片更新时间:2022-06-05 20:47:55

一.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道外 母子猴蘑

猴蘑脆嫩可口,菜品色浮棕红,滋汁浓稠,咸鲜味美,是不可多得的山珍极品。

二. 山东省 烟台 莱阳 一窝猴大花生

一窝猴大花生于1862年从美国引进。初引进时属爬蔓大花生,节间长,侧枝伏地而生,结果分散,收获困难。后在生产实践中群众着力选择结果集中、枝蔓直立的新型大花生。因形同一窝形态各异的长尾猴聚于茎蔓周围,群众誉名为一窝猴。

一窝猴大花生荚果大而整齐,果嘴大,网纹深,双仁果多,个别也有三粒的。种子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有光泽。果型整齐美观,米色鲜艳,种皮无裂纹,生食甜脆香而不腻。在国际市场上蓬莱一窝猴的手拣果首屈一指,久负盛名。花生油淡黄色,清澈透明,油味芳香浓郁,滋味纯正可口,含亚油酸较低,久放也不易变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三.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猴面包

木棉科热带果树。海南出产。未成熟的果实切片用火烤后,吃起来如同面包。塞内加尔国树。

在非洲干旱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它的名字叫波巴布树。由于猴子和阿拉伯狗面狒狒都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 。

它不但是动物们的食物来源,而且还是世界上最粗的药用树。

猴面包树学名叫波巴布树,又名猢狲木,别称猴面包树或酸瓠树,是大型落叶乔木。猴面包树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远看就像是摔了个“倒栽葱”。

猴面包树的树形壮观,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美味。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所以它又有“猴面包树”的称呼。

干旱时能存很多水

除了非洲,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澳洲北部也都可以看到猴面包树。不管长在哪儿的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因此它有独特的“脱衣术”和“吸水法”。

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如同海绵一样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据说,它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可以称为荒原的贮水塔了。

在沙漠旅行,如果口渴,不必动用“储备”,只需用小刀在随处可见的猴面包树的肚子上挖一个洞清泉便喷涌而出,这时就可以拿着缸子接水畅饮一番了。因此,不少沙漠旅行的人说,“猴面包树与生命同在,只要有猴面包树,在沙漠里旅行就不必担心。”

猴面包树,全身都是药材

果实、叶子和树皮都能入药,可以消炎、退热、治疟疾。

猴面包树浑身是宝。其鲜嫩的树叶是当地人十分喜爱的蔬菜。叶子能做汤或者可以喂马。种子能炒食。果肉可以食用或制成饮料。果实、叶子以及树皮都可以入药,并且有养胃利胆、清热消肿、止血止泻的功效,还含有抵抗胃癌细胞形成和扩散的物质。它还曾被用来治疗疟疾,起退热作用。其树叶和果实的浆液,至今还是当地常用的消炎药物。

在非洲干旱少雨的季节里,猴面包树脱掉了所有的叶子,并用庞大的身躯吸饱了水分。

猴面包树属木棉种植物,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往往要40个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树冠直径可达50米以上。由于它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因此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树中之象”。

猴面包树的长相非常奇特,对此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当波巴布树在非洲“安家落户”时,它不听“上帝”的安排,却自己选择了热带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便把它连根拔了起来,从此波巴布树就倒立在地上,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倒栽树”。直到今天,它仍稀疏地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成为那里的特有风景。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干季时降雨很少。猴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旱季,在雨季时,就拼命地吸收水分,贮藏在肥大的树干里。它的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旱时,便成了人们的理想的水源。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

猴面包树的果实为长椭圆形,灰白色,长30—35厘米,纵切面约15—17厘米。果肉多汁,含有有机酸和胶质,吃起来略带酸味。既可生吃,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种子含油量高达15%,榨出的油为淡黄色,是上等食用油。种子还可与杂粮混合食用。

在雨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是当地居民喜爱吃的蔬菜。嫩叶可做汤,味道极佳;叶片晒干捣碎后,可以做调料。果实、叶片和树皮可入药,当地居民常用来医治疟疾。树皮里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也可作为造纸原料,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来制作粗布。

猴面包树的木质又轻又软,完全没有木材利用价值。但有趣的是,当地居民常把树干的中间掏空,搬进去居住,形成一种非常别致的大自然“村舍”。也有的居民将掏空的树干作为畜栏或贮水室、储藏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猴面包树洞里贮存食物,可以放置很长时间而不腐烂、变质。

猴面包树还是有名的长寿树,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5000年左右。据有关资料记载,18世纪,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阿当松在非洲见到一些猴面包树,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活了5500年。由于当地民间传说猴面包树是“圣树”,因此受到人们的保护。

四. 甘肃省 兰州 红古区 金妈妈杏

金妈妈杏为兰州农家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圆,梗洼深而广,缝合线明显而浅,两侧片肉对称。果皮底色橙黄,阳面有鲜红晕,并有深红色斑点;果肉橙黄色,肉质细软,味甜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平均单果重46.3克,最大达60克。半离核,甜仁。果实6月下旬成熟,发育期80天左右。该品种外观美,适应性强,极丰产,为优良的鲜食杏,也可用于加工制成杏脯。

五.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古城猴牌毡帽

古城猴牌毡帽

毡帽行业在解放前是宣化较大的行业之一。当地流传这样一

句话:“宣化三件宝,葡萄,毡帽、大皮袄。"宣化毡帽行业在我国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猴牌毡帽享有较高声誉。解放前宣化较大的私营作坊30多户,统一办有猴牌商标的毡帽年产量30至——50万顶。毡帽主要销售于山东、内蒙、东北三省。北京巾帽胡同、天津估衣街、北大关等地贸易货栈都曾为宣化毡帽行业代销转运毡帽,在京津市场上可以经常见到宣化双猴牌毡帽。当时,宣化双猴牌毡帽已成为全国畅销的名牌产品。

解放后,宣化毡帽行业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扶植,又有了新的发展。1951年毡帽行业由原来的30多户发展到68户,从业人员约两千余人,年产毡帽60余万顶,并组成了行业联购联销组织,产品由宣化土产公司统购统销,形势很好,生产发展很快。宣化毡帽在全国市场取得较高声誉,主要是信誉第一,物美价廉,其优点是帽面磁实、细腻、坚固、富有弹性,颜色正而均匀,久戴不岔口,携带方便。之后,由于毡帽的结构没有得到改进,产品单一,没有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改进,市场销售量顿减,毡帽行业至1955年公私合营前夕,也由原60多户剩下18户,从业人员也减少到四百余人,年产毡帽20余万顶。1956年毡帽,裘皮两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宣化皮毛厂。生产由手工逐步转为半机械化,并扩大生产了少数民族毡帽,藏族毡帽和工业用毡。1958年-以后,宣化皮毛厂以生产工业用毡为主,毡帽生产逐年减少,到1966年0开始,停业生产。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太平猴魁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1915年,太平猴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 太平猴魁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地】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由于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故而茶质别具一格: 茶芽挺直,肥壮细嫩,外形魁伟,色泽苍绿,全身毫白,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优秀特征,是尖茶中最好的一种。 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赛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和奖状;20世纪 30年代曾在玻利维亚等国展销;1979年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博得五大洲客商好评。

【品质特征】

太平猴魁的品质特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

太平猴魁的采摘在谷雨至立夏,茶叶长出一芽三叶或四叶时开园。

【特点】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

【采摘与制作工艺】

一般在谷雨前开园,立夏前停采。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l5~20天时间。分批采摘开面为一芽三、四叶,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坐北朝南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上茶叶;二拣生长旺盛的茶棵采摘;三拣粗壮、挺直的嫩枝采摘;四拣肥大多毫的茶叶。将所采的一芽三、四叶,从第二叶茎部折断,一芽二叶(第二叶开面)俗称“尖头”,为制猴魁的上好原料。采摘天气一般选择在晴天或阴天午前(雾退之前),午后拣尖。经杀青、揉捻、烘烤等工序,当天制成。

太平猴魁的优异茶质: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现分为三个品级:上品为猴魁,次为魁尖,再次为尖茶。

【关于太平猴魁的故事】

清末,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茶叶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供应市场,获得成功。猴坑茶农王0〈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0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治疗】

太平猴魁花香高爽,滋味滑润甘甜,具有独特的“猴韵”,品饮此茶真正体会到“深谷幽兰”之感或喻为“大山深处的高贵公主”。据广大爱好者反映,对慢性咽炎,经常吸烟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太平猴魁的传说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说起猴魁茶,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1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茶史追溯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关于太平猴魁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清未,南京叶长春茶庄在太平县新明茶区设茶号,收购茶叶。老板为了赚取利润,将成茶中的幼嫩芽叶单独拣出,高价销往南京等地。猴坑茶农王0〈王魁成〉借鉴茶商的做法,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一芽二叶,精工细制成王0魁尖。由于它在尖茶之中的魁首品质,故以产地猴坑所在地定名为"猴魁"。

1915年,太平猴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名茶鉴赏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 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 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 为茶树良种,茶园四周植被覆盖率为 90% 以上,猴坑、猴岗、颜家三个自然村得天独厚,是太平猴魁主要产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