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昆明有哪些特产送人 昆明特产送人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昆明有哪些特产送人 昆明特产送人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04-23 18:09:59

一.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昆明太师饼

太师饼,是云南昆明风味小吃名点之一,配以一杯热茶食用,大有太师风度。太师饼皮酥,味香,咸甜皆备,而为文人会友的必置佳品。

京式糕点中有一种太师饼,据老糕点师傅说,这种饼是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发明的。武王伐纣,纣王派太师闻仲率兵抵御,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做太师饼。闻仲也因此被糕点业供奉为祖师。北京解放前,各行各业都有一位祖师,像神佛一样受到本行业的供奉与尊敬,如中药行业供奉孙思邈,称为药王;建筑行业供奉鲁班;屠宰行业供奉樊哙等等。当然,闻仲制作太师饼只是传说而已,无可稽考。不过太师饼却一直为人喜爱,京式糕点八大件中就有太师饼。其馅有枣泥、豆沙或白糖等等。现在有的糕点店把太师饼写成太史饼,“太史”当为“太师”之误。

二.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玫瑰鲜花饼

昆明鲜花饼是季节性较强的名特点心,其中尤以桂美轩糕点厂生产的玫瑰鲜花饼最为著名。

昆明桂美轩糕点厂制作鲜花饼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工艺十分考究。采摘含苞欲放或刚刚开放的玫瑰鲜花筛选后去掉花托,分开花瓣,加工处理为糕点的馅心;然后包上酥皮成型,烘烤冷却后即为成品。

鲜花饼制作过程要求迅速,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并及时将产品上市出售,以充分显示玫瑰鲜花饼的幽香和鲜美。鲜花饼白嫩洁净,香甜酥软,花瓣可辨,香气宜人。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鲜"字。

三.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油炸鸡枞

鸡枞是云南山区出产的一种美味而富有营养的菌类食品。石林县境内的鸡枞种类较多,包括黑皮、青皮、草皮、白皮等各种,并具有体肥、脆嫩、清香、鲜甜等特性。油炸鸡枞的制作方法是,将核桃油或菜油放人锅中烧热,并放入花椒、干辣椒,然后倒入鸡枞,进行翻炒煎炸,至鸡枞颜色变褐后即出锅,然后用原油浸泡,入瓶封装。油炸鸡枞具有保存长久、携带方便的特点,是一种众口喜爱的美味佳肴。

四.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圭山山羊

圭山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圭山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圭山山羊产区以云南省路南县为中心。路南县位于东经103°16′,北纬24°44′,海拔1679.8米,最低1500米,为亚热带地区,地势东北高、南部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南盘江普拉河、巴盘江经县境内由东北流向西南,大多数地区属河谷地带。圭山山羊分布在海拔1800~2400米之间,这个地区东部是地面起伏和缓的圭山高原,西部是土肥水好的巴江溶蚀坝子,中部是林立岩溶山。该区兼有亚热带森林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最高1332.1毫米,最少665.5毫米,每年5月开始进入雨季,8月雨水较多,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形成夏秋多雨、冬春干旱的干湿分明的气候特点。主产区土壤绝大部分为红壤。植物种类繁多,为多种亚热带植物。森林主要分布在山区,以圭山西南一带最多,大多数是云南松和华山松。路南全县林地面积560343亩,其中疏林面积达87057亩,灌木林291512亩;牧地面积达447026亩;耕地面积251069亩。农作物:坝区以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为主;山区以玉米、马铃薯、荞子、豆类为主。

地理分布

圭山山羊分布于云南彝族支系撒尼族聚居的路南、宜良、弥勒、泸西、陆良、师宗等县。

品种特征

圭山山羊头小而干燥,额宽,耳大灵活不下垂,鼻直,眼大有神,颈扁浅,髯甲高而稍宽。胸宽、深而稍长,背腰平直,腹大充实、尻部

圭山山羊(3张)稍斜,四肢结实、蹄坚实呈黑色。骨架中等,体躯丰满,近于长方形。公、母羊梳子角占7.8%,排角占86.52%,前向螺旋角占5.67%。圭山山羊全身黑色毛者占70.21%,头、颈、肩部、腹部棕色毛者占21.28%,全身棕色占7.09%,青毛只有1.42%,被毛粗短富有光泽。母羊乳房圆大紧凑,发育中等。公羊-大,左右对称。

品种性能

圭山山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71.47厘米,80.53厘米,43.63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72.03厘米,79.90厘米,43.52公斤。圭山山羊抗逆性强,发病少,善于攀食灌木嫩叶枝芽,耐粗饲的能力强,既产乳、又产肉,体质结实,行动灵活,游牧或定牧均可。但产乳量低,生长发育缓慢,成熟晚。

(1)自然生态环境:圭山山羊产地自然生态环境地处低纬高原,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棕壤。土壤pH值5.5-7.0,微酸性,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天然草场面积73.38万亩,牧草品种种类繁多,饲草饲料资源较为丰富。

(2)水文情况:石林县河流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境内巴江、普拉河为南盘江支流。大可河、马料河、几弯河、西河为巴江支流。木凹子、路花、芭茅、紫处、西街口、松子园、路新村、大哨、水尾等水源小河汇入南盘江干流。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6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48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18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

(3)气候情况:石林县地处低纬高原,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分明。冬春半年(11-4月)为干季,夏秋半年(5-10月)为雨季。石林县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全年日照2339小时,日照率53%。年平均气温16.6℃,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2.7℃,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温33.6℃,极端最低温-8.9℃。年平均降雨量为949.6毫米,降雨时间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8%。年平均蒸发量2097.7毫米。全年无霜期252天。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4814.6℃。年均降雨量为16亿立方米。

(4)人文历史:圭山山羊又名路南奶山羊,是一个优良的乳肉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饲养圭山山羊已有2800多年历史。《尼迷诗》所叙事的是远古——公元前8世纪“哎哺”时期,即洪水时代距今已2800多年。诗中就有“阿尼生得美,阿尼很勤劳,上山能放羊,绣花蝴蝶飞。”的描述。在当地特定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方式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培育成的具有对多变的高原亚热带丘陵适应性强、发病少、耐粗饲、能攀食灌木嫩叶、枝芽,既产奶又产肉的云南省优良山羊品种。圭山山羊1986年被云南省畜牧局列为地方优良品种保护项目。2002年在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帮助支持下,实施圭山山羊胚胎移植技术,加快了圭山山羊保种选育进程。2006年圭山山羊被国家农业部第662号公告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地域范围

圭山山羊产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辖7镇1乡:鹿阜镇、石林镇、路美邑镇、板桥镇、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103°41′,北纬24°30′-25°03′,南北长 58.8千米,东西宽51.3千米,总面积1719平方千米。最低点海拔1530米,最高山峰海拔2601米。石林境内圭山山羊产地为全县7镇1乡。主要分布于圭山山脉一带的圭山、长湖、石林、西街口四个镇,2007年末全县圭山山羊存栏10.7万只,其中,主产区存栏8.1万只。

五.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汤池老酱

汤池老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汤池老酱

汤池老酱是地方特色性很强的产品,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美食调味品。在汤池已有三百多年的制作历史,享誉四海、质量出众。除了传统工艺外,还在于水质优良、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等,使之成为云南少有的名优土品。

汤池老酱的品质得益于汤池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水质资源及少有的气候条件。汤池年平均气温16度,是人类生活的最佳气温。高原明珠阳宗海适时调节着炎热的夏天,让夏无酷暑。而温泉则调节着寒冷的冬天,让冬无寒气。这样的自然条件利长万物,利养万物、利造万物、利存万物

又温泉为硫磺泉,且富含钙等诸多利于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元素,这就造就了汤池老酱可入药这一难以复制的名品。

汤池老酱的诞生就是以祖上的传统制酱工艺为基础、经过现代工艺的完善,逐步创新发展,再加上温泉水作汁,地方原料为质,并在汤池这一特殊地理环境的恒温下所产生,于是,汤池老酱成为汤池的一张名片和代名词是因缘具足,自然而生的。

汤池老酱是云南宜良县,历史悠久。早在明崇祯年间,汤池镇民间一带就盛行有家家户户蒸制老酱的风俗,其中以赵氏家族的祖辈开设制作的酱坊最有名气。清朝年间,汤池“赵氏酱坊”的老酱经府官以云南进贡到京城,进献给皇帝,被列为宫廷贡品调料。现今的“宜良县滇泉食品厂”既是赵氏酱坊的后人所开创。

明清以来,汤池老酱、卤腐几乎遍及乡邻,农人冬季家家户户做豆腐、制老酱也成风俗。无论外姓异族,亦争先效仿。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处于贫穷阶段,以米汤合着老酱或卤腐就食的劳苦大众为数不少。这使得自制老酱、卤腐也成为生存之计,为劳苦大众所情钟。

然而,自制老酱、卤腐所使用的原料质量和制作工艺参差不齐,难免有优劣之分,可谓酸甜苦辣皆有,色香黑霉俱足,也无品牌可辩,让人难分品质。

解放前,汤池街做老酱、卤腐名声最好的当数西街胡正义之妻张胡氏。据说张胡氏做的老酱能除热、解毒、治蜂虿虫伤;治汤火烧灼未成疮,用酱汁敷之见效。故有“汤池温泉能疗伤,胡氏老酱堪入药”之说。胡氏卤腐色泽鲜明,味道特别,香辣清芳,能开胃健脾,增进食欲。上世纪60年代,受历史条件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条件影响,胡氏自制老酱、卤腐虽然品质优良,却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品牌得不到扩大。

汤池老酱经典名牌:张英老酱。

“酱”的由来

老酱:酱是以豆类、香料、辣椒等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酱出现在中国古文献中较早的有《礼记·内则》载:“濡鸡醢酱、濡鱼卵酱”。又如孔子《论语》句“不得其酱”;再见《周礼·膳夫》载“酱用百有二十瓮”。可知酱的历史渊源已越千年。从“酱”字释义来看,“酱”字从将,从酉,将省声,“将”本义为“涂抹了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为“涂抹”;“酉”意为1变质。“将”与“酉”联合起来就是一种经腐质过程而变成的涂抹类辅助食品。

中国是酱的创始国,汉班固《汉武帝内传》中记载西王母到人间见汉武帝,说天界有“连珠云酱”、“玉律金酱”还有“无灵之酱”。于是制酱法是西王母传下的便是一说。另传,说酱为周公所创,以《周礼》中有“百酱”之说为证。

酱之初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而诞生的,明代张岱《夜航船》中回顾:有巢氏教民果食,燧人氏钻木取火,作醴酷,神农教民食谷,加于烧石之上而食。燧人氏作肉脯,黄帝作炙肉;成汤作醢(醢是最早的肉酱)。“成汤作醢”之始,肉为主料,将肉研碎,用酿酒用的曲拌均装进容器用泥封口,在太阳下晒半月,待酒曲变为酱的气味即可食用。也可将肉研碎,与曲盐拌匀后进容器封口,在地上掘坑用火烧红后把容器放入坑内填上七八寸厚的土,再在上面用牛干粪烧火一整夜,直至第二天酱渗出来就熟了。这种酱,当时称“醢”又称“橘”。《说文》:“橘”酱也。因为酱是酒、肉、盐在一起交合而成,滋味好。东汉应劭《风俗通义》:“酱成于盐而咸于盐,夫物之变有时而重”所以在当时曾为美食,到后来人们发现谷物草木之属都可以为酱,于是酱的品类日益增多,人们每天的膳食中,酱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到了明代,豆酱的生产更为发展,而鱼肉酱则日渐淘汰,制酱术普遍流传于城乡民众之间。

据传,汤池老酱、卤腐首创于明洪武年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沐春莅临宜良视察,见灌溉渠道仅有一米,不能为平坦的坝子供水而使大片土地荒芜。即在当年冬命云南都指挥王俊,发卒一万五千人开挖渠道,自阳宗海口取水,延至宜良县城西南25公里,全长36公里,宽一丈二尺,历时月余竣工(《明史·沐英传附沐春传》)有载,亦可参考明建文四年(1402)杭州人平显所写的(《汤池渠记》碑文)。这一万五千人的生活膳食便成了大问题。时有随军厨艺胡某将当地盛产的蒸制老酱和豆腐干一齐带到了军营,让开渠的士兵胃口大开,令士兵用膳无菜亦可食之,深得沐春嘉喜。后经沐春举荐,汤池老酱以云南府进贡到京师,被一度列为宫廷贡品调料。后,开渠的士卒按政令不返原籍之故,胡厨艺和一小部分士卒就在汤池和宜良落籍成为当地士民,为汤池老酱的源流扎下了根基。

其时,卤腐的由来,先得益于酱与豆腐干蘸着吃,一是味道好,二是便于贮藏。这个发明有如今天的烧豆腐蘸辣椒盐,只是汤池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脉条件和自然气候造就了这么一种天然的美味食品。

关于汤池老酱和卤腐的由来,则是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解放前1军队到汤池抓青壮年入伍当兵,汤池西街的一青壮年被抓走强行入伍,临行前其母忽忽将酱面和辣椒面及几块豆腐干打了一个包让儿子带上以便行军路途充饥。行军的旅途是艰辛漫长的,一路上难免经风雨、历寒暑。待这个新兵安定下来,想吃家乡的食物时,打开其母送给的包裹,发现里面的酱面和辣椒面早被雨水浸透为糊状了,豆腐干也浑身裹上了酱糊,他舍不得丢掉母亲亲手做的这点家乡食品,就蘸了点在嘴里一尝,竞然发现这东西的味道好吃极了。它马上写信回去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结合当地实际按儿子的消息将酱面和辣椒面等八角香料一起泡制了酱一罐和卤腐一罐,不久取出食用,果然味道极佳,别有风味。自此后,汤池老酱、卤腐广为流传,成为一方美食佳品。

云南省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汤池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汤池老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昆政函〔2015〕106号

云南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Q/YXF0001S-2014

《汤池老酱》

六.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昆明豆花米线

大多数人一到昆明就四处寻找过桥米线,实际上,虽说过桥米线算得上云南最特色的小吃之一,但在昆明一定要尝尝地道的豆花米线。

豆花米线实际上是在煮好的米线中放入新鲜的自制豆花、各种酱料和小菜,以及肉碎,口味浓重吃起来非常爽的。在这样的米线店通常不会看到游客,所有的客人都是街坊邻里和会吃的本地人,所以虽然是街边小店,却是寻找昆明味道的好地方。昆明人可以一天三餐都吃米线,吃到很满足,这就是满足的小幸福。

七. 云南省 昆明 西山区 蛋挞

蛋挞(EggTart),挞为英文“tart”之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之批派馅饼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八.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宜良烤鸭

以宜良本地滇麻鸭为原料,烤制精细,风味独特

宜良烤鸭,也就是滇宜牌烧鸭,它肥瘦相宜,皮酥脆,内香嫩,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有名的传统菜肴。说起来这宜良烤鸭并不算云南本土风味菜,它是由南方传过来的。

相传,在明人洪武年间,朱元璋封颖川候傅友德为征南首领,率领千军万马奔赴云南,同时带上了自己的御厨,南京著名的烧鸭在师傅“李烧鸭”李海山。后来等云南统一,回南应变受封的颖国公只被朱元璋赐白绫而自缢身亡。

“李烧鸭”闻讯不敢回南京,便隐姓埋名先后在宜良狗街、宜良蓬莱乡的李毛营,经营起烧鸭生意,开了家“滇宜烧鸭店”,并娶了位毛姓姑娘为妻,如今的“李烧鸭”已是第28代传人。现在的宜良烧鸭除了现烤现卖外,还建立了软包装食品厂,原料一律选用40天以内的嫩壮仔鸭,以祖传秘方调制生产出味香肉美的“滇宜”牌软包装宜良烧鸭。软包装烧鸭不仅肥而不烂,香味纯正,而且当天携带,又不含防腐剂,即可即食,并且品种已创出烧鸭,烧鸭脚、烧鸭翅等十多个“滇宜”牌系列产品,昆明各大商场有售。

九. 云南省 昆明 呈贡区 盐饼子

是昆明地区的大众小吃。分甜、咸两种,以咸味的居多。用小麦面粉加酵母和水调和成面团使其发酵,加入小苏打中和酸味。用熟猪油、花椒油、食盐、炒熟的面粉拌成椒盐面团。将酵面团摘成小剂,每个小剂中间包上五分这一椒盐面团,用擀面杖经过反复叠、压擀,呈斧头形,用平底锅上火,锅底布少量植物油,下入生坯用小火烙至两面金黄。 由于盐饼子用的是发酵面团,成品形膨松柔软,外皮香酥焦脆,有不太明显的酥层,内部软和化腻,口味酥香微麻。如是甜馅,则是内部包上由白糖、炒香的芝麻、陈皮和糖板油切成的小丁拌合的馅,香甜可口。 ( 昆明)

十. 云南省 昆明 东川区 东川糍粑

糍粑是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过年必备之品。糍粑排骨是一道带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新菜色,柔软的糍粑包裹着酥烂入味的排骨,再油炸至金黄,入口松化内里软滑,带有排骨肉汁,口感非常丰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