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潼关特产可以带回家吃的 潼关县十大特色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潼关特产可以带回家吃的 潼关县十大特色美食更新时间:2022-05-17 23:16:57

一.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潼关鸭片汤

所谓鸭片汤其实就是烩里脊片。据说,这鸭片汤的名字也颇有来历。相传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外逃西安,途径潼关,当地官员备满汉全席伺候,但慈溪独对潼关之传统名菜“脍里脊片”赞赏有加,说此菜味似御膳中的“鸭片”。因之,潼关烩里脊片从此得名“鸭片汤”,延至今日仍为潼关一大名菜。

二.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赵清斌(春娃)黄焖鸡

赵清斌(春娃)黄焖鸡

特点:

肉酥骨利,油而不腻,香酥大补。主料:

一年生公鸡(白条鸡)一只。佐料:

鸡蛋两个(用清)、绿豆粉面(水泡)、炼猪油、葱段、姜块、黄面酱、豆酱油、大茴适量。作法:

1、把鸡顺胸壁开,去头爪,洗兆内膛血污,剁成寸半方块,撒上粉面、蛋清;

2、放入滚油锅炸黄,捞出,沥去浮油;

3、加上姜片、大料、葱节、面酱、精盐、装入蒸碗、放入蒸笼,蒸至气圆锔一小时,取出翻碗。

三.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潼关黄河鲶鱼汤

以黄河风光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地———潼关黄河风景区以拥有黄河母亲唯一的:万里黄河第一弯;黄蓝相间的黄、渭、洛三河交汇;芦荡密布的万亩内河岛屿黄河鸡心岛而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特别是创始于潼关且为潼关黄河风景区独有的潼关黄河鲶鱼汤,更使游人趋之若鹜,流连忘返。国内外名人纷纷提字赋诗,赞不绝口。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摄制的鲶鱼汤专题片播放之后,更使潼关黄河鲶鱼汤名声大振,享誉国内外。其实黄河鲶鱼汤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自古以来,潼关、黄河沿岸的人大部分以打鱼为生,传说在70年代,几位渔民在捕鱼之后,上滩休息做饭。当时渔民生活还颇为艰辛,大家只挑上几条不值钱的鲶鱼,在就地挖好的土灶上,架起了锅,填足了柴,做起清炖鲶鱼。一切就绪,几位渔民在地上玩开了“狼吃娃”的游戏,大家把炖在锅内的鲶鱼忘得一干二净。等到想起锅中炖的鱼时,只见锅面上浮着一层乳白色的汁盖,而盖下的鱼块却全都熬成了小渣渣。不料一尝,几人竟不约而同地叫道:“好喝,好喝……”“吃了半辈子鱼,还从没喝过这样美的鱼汤!”潼关黄河鲶鱼汤即这样“创作出来了”。

进入了改革开放年代,聪明的潼关黄河渔民,瞅准了这一契机,不断地研究构成配方,不断地完善烹调辅料,形成了这一名吃独特的烹调工艺,分别以不同形式在黄河边做起了鲶鱼汤的小本生意。9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潼关县依据黄河的诸多优势,在此成立了黄河风景区,同时,也使鲶鱼汤这一产品越做越大。随着潼关黄河鲶鱼汤知名度的提高,以及黄河风景区的秀美风光,不仅吸引了本省渭南、西安、咸阳,临近省份如山西、河南、运城、三门峡、洛阳等地的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一品佳肴。黄河鲶鱼汤成为潼关黄河风景区的一个传统名吃,而被国内外游人青睐。

鲶鱼汤的制作方法

1、以鲶鱼为主料,色拉油、葱、姜、花椒、精盐、酱油、醋、香油等为调料。

2、将约500克活鲶鱼剖肚、去杂、洗净。

3、锅置火上,倒入花生油烧热,煸炒葱段、姜片、精盐,然后加清水2000克,花椒,将鲶鱼放入锅内文火慢炖,使鱼体内营养成份充分溶入水中。

3、水沸时,放入酱油、味精、香油等调料,盛入碗中即是。

特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四.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盛全福(小舟)鸭片汤

盛全福(小舟)鸭片汤

特点:

肉嫩汤鲜,老少咸宜,汤用尽,碗底无星点沉渣。可作汤菜,亦可冷拼,宴席家常两便。

主料:

猪里脊肉4两,鸡蛋(用蛋清)一只,水汾面一撮,炼猪油(板油),姜块,水木耳,玉兰片,盐水,

味精,大料,花椒水,鲜肉汤,料酒一小勺,芝麻油一小勺,芝麻油一小勺。做法:

1、将肉竖切半寸宽,一寸长,半厘米厚,拌上粉面、蛋清;

2、将炼好的板油放入炒勺内烧至有烟,先用花椒10多粒过一下,油勺离火把肉放入,用漏勺不断

翻动约一分钟左右捞出,沥去浮油,达到肉色乳白,七成熟;

3、将肉汤放入勺内,烧开加入大料水、姜块、葱节、烧一分钟、捞出姜块、葱节,再放入木耳、

玉兰片,最后放入肉片,滚开撇去浮沫,盛入汤盆,滴上芝麻油。

注意:每道工序操作前均须将炒勺用清水洗一道,抹干再用。

五.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铃铃枣

出产于合阳洽川镇南义村,因其晾干后枣皮不皱,饱满光亮如鲜,形圆似铃而得名。此枣以皮薄、肉厚、核小、味甜而名闻收遐迩。人们常将它串成枣牌子作为馈赠礼品。( 渭南)

六.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潼关酱菜

为潼关县传统土,源于唐代进献皇帝的贡品。其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略带甜味、质脆爽口、口味醇厚。品种有八宝酱菜连皮酱笋等。曾于1916年获巴拿马世界名特食品博览会银质奖,享誉海内外。

七.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潼关肉夹馍

对于潼关肉夹馍,大家并不陌生。潼关肉夹馍的招牌早已名扬四海,成为备受国人喜爱的一种美食,也因此,成了潼关一张美食名片,2011年,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如果去探寻肉夹馍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在这巴掌大的肉夹馍中,包含着许多的变通与坚守。

月牙泉小镇上,老板对肉馅的改良便是一种变通,而这种变通在之前的千余年里也发生过很多次。且让我们从头说起。

在潼关,广泛流传着肉夹馍与李世民的故事。

传说在唐初,秦王李世民路过潼关时,品尝过潼关肉夹馍后赞不绝口:“妙妙,吾竟不知世上有如此美食。”由此,这潼关肉夹馍便闻名天下。或许这里便是第一个变通之处。

要知道,烧饼这玩意并不是古代汉族人的发明。秦汉以前,汉人们习惯在餐桌上食用“汤饼”或“蒸饼”,这两种饼却和现在的烧饼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好似如今的烩面片,另一个则像如今的煎饼。后来,大约是在汉代,张骞或是班超联通西域,才带回了大概是烧饼的前身“胡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馕”。而这胡饼最兴盛之时,也恰好是在唐代。

也许,当时正在四方征战的李世民路过潼关时,恰好将熟肉夹入了随身携带的胡饼,这才成就了潼关肉夹馍这一千古佳话。

再向后,人们的饮食在不断发展、进化,到后来又出现了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食物,如馒头、包子等等。当然,这肉夹馍所用的馍也随即发生了变化。从胡饼到馒头,或许便是这潼关肉夹馍的第二个变通之处。只是没人知道这变化到底起于何时,但可以肯定的是,到了清康熙年间,这潼关肉夹馍所用的馍依然是馒头。

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事物的改变,当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事物的变化也就越快。潼关肉夹馍也是如此。

到了上世纪初期,潼关肉夹馍又发生了变化,馒头变成了牛舌头饼。然而,没过几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馍又变成了今日我们所见的圆形油层饼。

时至今日,潼关肉夹馍仍然在发生着变化,但这变化已相对较小,就比如月牙泉小镇上的这家店面,用青椒为肉馅增味,类似于这样的变化,相信已有很多。不论如何变化,潼关肉夹馍都是在因地制宜,迎合着人们多变的口味。

有变通就有坚守,这坚守并非针对技艺,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对于潼关人来说,潼关肉夹馍是可以引以为豪的一种吃食。在潼关,人们更习惯把肉夹馍称为肉馍,而吃肉馍则更像是潼关人心中的一种荣耀、一种福祉或是一种满足与骄傲,可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吃的概念,甚至表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情愫。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个潼关的朋友告诉我们,就因为这肉馍有着太多的故事。

朋友说,以前在潼关,无论是谁,提起肉馍,都会露出一副垂涎的表情,好像谈及的是世间珍品一样。即便是现在,条件好了,这样的情况也依然存在。尤其是以前,经常会遇到有人因某事争得不可开交时,便以肉馍为赌注。如果一方败下阵来,胜者便会在见证人“胁迫”下,要求失败一方掏钱去买肉馍回来大家一起享用,而这时,刚刚还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双方便因几个肉馍又重归于好。所以,在潼关坊间,经常会听到有人因为赌赢了而吃了三五个肉馍的事情,而在平时,这三五个肉馍可是他饭量的好几倍。

除了以肉馍为赌注之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潼关县文化馆的同志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在几十年前,一个年轻的农民带着儿子坐火车到外地去给儿子看病,结果在车上碰到了一位吃公粮的干部,这干部知道火车要开很久,上车前便买了几个肉馍带着路上吃。结果,吃的时候只见农民的儿子一直盯着他看,还直吞口水,于是,这干部就想请农民儿子吃一个。农民见状,连忙推辞。其实,不是农民不想吃,也不是吃不起,那时候一个肉馍只有两毛钱,但农民知道,自己身上的几十元钱是给儿子看病用的,不敢多花一分钱,所以只能让儿子忍着,等看好了病回家再说。后来,儿子病好了,也慢慢长大了,可每次提起肉馍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事,也就会不自觉地去多买两个肉馍,带回去给父亲吃。

第二个故事说的则是文化馆的这位同志。他告诉我们,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奶奶每次上街买回来一个肉馍,都会用刀切成四份,哥哥、姐姐、自己和奶奶每人一份。要知道,本就巴掌大的一个饼,再切成四份,就更没多少了,所以在他的印象里,肉馍是他从来没有吃够过的东西,可当他自己能够挣钱买足够吃的肉馍时,奶奶却已经离开了他……

如今,当潼关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不再为吃穿生计发愁的时候,肉馍依然是潼关人心中的一种牵挂。虽然目前市场上的肉馍已经涨到了五元钱以上,可依然会遇到一些家住偏远乡村,特意进城来为老人买肉馍的年轻人。

也许,这就是潼关人的情愫。不论潼关肉夹馍技艺如何变通,对于潼关人来说,这肉馍便是潼关的味道。

八.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卤烧鸡

潼关驰名小吃—卤烧鸡,是制作能手贲秃娃的产品。秃娃又名贲忠胜,年轻时无职业,旧社会染上了吸食鸦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贫困,家贫如洗。后有友人苏跛子(医生)为他传授卤蒸烧鸡制作方法。该人立志好学,并热心从事这一行业,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开始与其妻精心制作经营这一小吃,在潼关享有50年之声誉。



该产品最大特点是:肉酥、味鲜、色美、虹好,调料得当,干净卫生,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博得当地顾客和各界人士以及外来客商的喝彩称赞,每日供不应求,成为潼关小吃的热门货,曾远销国内各地,如河南、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每月都有十多次外来客商前来定货。当时由于条件有限,曾用土办法包装,例如利用亚细亚煤油桶用白碱水洗刷干净,每桶盛装六只烧鸡,由客商亲自监制,焊封桶口,运销外地。

九.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徐有才红烧黄河鲤鱼

徐有才红烧黄河鲤鱼

特点:

肉嫩味香,色红汁浓。高中档合一,古城名产,可口经济。主料:

活黄河红尾鲤鱼一只(一市斤半重),发海参二两。配料:

玉兰片、水木耳、辣角、生姜丁、豆酱油、菜油、精盐、蛋清、粉芡、炼大油、料酒。作法:

1、将海参、玉兰片切成黄豆大小粒;

2、把鱼去鳞去鳃,顺肚剖开,两面划成菱形刀花,淋去血污,浸入酱油或盐水少待片刻,捞出挂上粉芡

3、将菜油烧热,把鱼放入锅内不停翻动,待外皮呈黄而未焦时即捞出;

4、撇开炸油,净锅后用炼大油一两烧热先放入姜块、葱段、精盐,后放入海参,玉兰片、木耳,即刻加入清肉汤约半斤,滚开放入炸鱼,翻两次,打上粉芡,再下料酒,豆酱油,待灸成稀糊状,即可出锅。注意:火要旺,时间要短。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