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理下关土特产有哪些 大理有什么好吃的特产容易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理下关土特产有哪些 大理有什么好吃的特产容易带的更新时间:2022-04-24 06:19:06

一.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邓川乳扇

邓川乳扇的烹调方法多种多样,煎、烤、烫、烩、炸、煮、炒、生皆行,哪种烹饪都可口。生食加糖,味美酥香。如果油煎后撒放少许盐,吃起来脆甜可口,另有一味。白族礼俗“三道茶”的第二道茶中,人们把乳扇揉碎放入茶内一齐品尝,既品到香茶又尝到乳扇,那是别有风味。由于乳扇食法很多,且又是滋补品,很受人们喜爱,不论是来大理探亲访友的人或是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要在品尝之余带上几斤乳扇,馈赠亲友。

邓川水草丰茂,白族、汉族,家家户户几乎都养奶牛,故有“乳牛之乡”的称誉。以牛乳制成的“邓川奶粉”,是云南省大理最优质的奶粉,而身着白族衣服的大嫂卖的邓川乳扇,是家喻户晓的名特食品。它携带方便,造型特殊,食用也方便,烤、炸、凉吃均可,甜、咸都适宜。乳香沁脾,酥脆泡松,是下酒好菜,也是名特小吃。

二.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大理酸辣鱼

鱼!有咸水鱼、淡水鱼之分。好吃的鱼呢,也有许许多多。但如今,生长在无污染、且又不吃饲料的淡水鱼已不多了。想吃味美鲜香的淡水鱼,那就到大理去吧。那里有一道传统的名菜———酸辣鱼。只要到过大理的人们,谁都会记忆犹新。

其实,酸辣鱼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在大理民间,几乎家家会做。而酸辣鱼之所以闻名,主要离不开大理洱海的鲫鱼、水、白木瓜。只有这“三项指标”绝对正宗,那这道菜的味道才可能绝对可口。

酸辣鱼,第一吃的是酸:白木瓜的酸夹着木瓜特有的果香与微甜、辣,使得酸辣鱼有无尽的悠长回味:要说第二,那当然吃的就是干辣椒面与糟辣椒搭配而成的辣和酸了。活水煮鲜鱼,吃起来绝对地爽口。

如今,要吃到真正的洱海鱼,你还得到大理的金海湾大酒店,因为该酒店坐落在洱海之畔,周围都是渔村,订购洱海鱼非常方便,你只要到金海湾大酒店,绝对可以一饱口福,吃到大理有名的酸辣鱼。

三.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祥云冬桃

祥云冬桃--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冬桃产业在祥云不断兴起,迅速发展到8000多亩,成为祥云高原农业产业中的一枝奇葩,随着部分冬桃开始挂果,在丰富消费者食品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果农的收入,成为祥云农民脱贫的又一优势产业。

祥云县地处北亚热带盆谷地区,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春恒温,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非常适宜冬桃种植。祥云各个乡镇的农民,也将目光转向了冬桃种植。

祥云种植出来的冬桃果型大,肉质细腻,甜度适中,耐储存,果色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不但供给省内各州市,还销往北京、上海和四川等地。

四.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永平香菇

香菇是永平的珍贵食用菌类之一,每年的4-6月是香菇出产的旺季,生长于麻栗、水冬瓜、山毛榉、锥栗等100多种阔叶腐木之上,多为群生。

永平香菇不但色泽新鲜,菌体肥大,而且品质较好,以其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高而广受消费者的欢迎。享有“植物-物顶峰”和“保健食品”的美誉。出菇初期呈扁半球型,后渐平展,直径约为5-15厘米,有淡红色和茶褐色两种。菌肉白色、肥厚、致密,味道鲜美醇香,营养价值丰富。

永平香菇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丰富,在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香菇就含有18种,特别是含有7种人体本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的氨基酸。另外,还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30多种酶,含有蛋白质、脂肪、硫胺素、粗纤维、核黄素、尼克酸等。从香菇中可提取香菇菌素、香菇素、香菇多糖、蘑菇核糖核酸等药用物质。经常食用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和抗病力,防止软骨病,促进儿童骨骼的健康发育,而且有益气健肌、治风破血和益胃助食、理疗小便不禁的特殊功效。民间还用来助痘疮和麻疹的透发,解食物中毒,治头痛头昏,预防感冒等。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菇还有预防人体各种黏膜和皮肤炎症以及高血压、肝硬化、佝偻病、坏血病、癌症等疑难杂症的功效。

永平香菇社会产量每年约20万斤,产品远销省内外大中城市及港澳、日本、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深受客户欢迎。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五.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石雕

剑川石雕历史悠久,深受石钟山石窟影响,比较著名的石雕有元代“避邪”、“佛母”、明代“苏永安造像石龛”、“状元出巡图”及段高选、杨惠墓地的马、羊、虎、麒麟、人物等石雕。数量多且造型生动的要数于寺庙及坟墓等建筑装饰用的石狮子,仅中科山古墓地有就有明清以来雕刻的数以千计的石狮子,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站狮、卧狮、俯狮、仰狮,有睡狮、醒狮、醉狮、有公狮、母狮、幼狮,有瘦狮、胖狮,有笑狮、怒狮、吼狮……民间石雕还用于房屋建筑墙基,阶台及花坛装饰用的花、鸟、虫、鱼等图形。

六.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白族扎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艺产品,在大理城乡随处可见它的踪影。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当旅游者从当地把扎染天南海北地带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时,它从远古时期走来的脚步仿佛与当代步伐连接到了一起,叫人不能不格外惊叹于它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魅力。

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白族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传说它是苍山的溪水所变,或说是仙女织出带给人间……穿用它不仅美观,还代表着灵巧和智慧,在人们心目中差不多已成为大理最耀眼、最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扎染古称绞缬,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染布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扎染工艺出现较早,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游人到了这里,可以看到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

扎染用的布料过去完全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织的较粗的白棉土布,现在土布已较少,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等布料,吸水性强,质地柔软。加工主要有扎花、浸染、漂晾三道工序。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接着便是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放入染缸中浸泡,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数次,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将线拆除,将“疙瘩”挑开,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兰色,即是“地”,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传统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据说,象板蓝根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格外得到人们的亲睐。

七.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芸豆

剑川芸豆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的。剑川芸豆因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无污染而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A级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剑川县由于海拨高,气候冷凉,病虫害少,无污染,非常适宜芸豆生长。剑川县花白芸豆栽培种植历史悠久,是山区、半山区粮菜兼用的主要豆类作物之一,在大春粮豆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剑川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所产芸豆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无污染而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A级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一直畅销国外,是滇西北一带重要的芸豆交易集散地,常年交易量在6000吨左右,常年种植面积在4.5万亩左右。

八. 云南省 大理 宾川县 宾川石榴

宾川石榴是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的。宾川石榴以“个大、质优、味美”而深受外地客商青睐。

宾川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和宽广肥沃的土地优势,这为石榴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是石榴种植的最适宜区。

九.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炖肉

我们这里的炖肉是比较特别的,它的特别就特别在炖肉时所使用的工具上。一到冬天,天阴下点小雨,一家人不出门,蜗居在家里,没事干了。干什么呢?炖吃肉。补补身子,平时太忙没有时间,现在正好没事,就炖肉吃吧!那才叫温馨呢,有家庭氛围。这时就找来一个瓦罐,洗干净了,弄一枝腊猪脚杆,烧成黄生生的,脆当当的。当然如果有狗肉、驴肉之类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没有的话,普通一点好了,就用猪脚杆代替好了。取出不常用的那个瓦罐,除去灰尘,把瓦罐弄好了,将猪脚杆剁开,放进去一点马厂归(鹤庆西山出产的一种名贵秦归。)、苏条参、竹荪、沙仁之类的名贵补品。放好后,必须由一个经验老道的老年人加水,因为那水就加一次,封上瓦罐以后,就无法打开了,直到吃的时候才能打开。水放多了,可能就喝不完,浪费了,味道也不周正了。如果水加不够,可能会将里面煮的东西烧煳了,那损失可就更大了。

加好水后,就拿一个与瓦罐口大小差不多的碗,弄一砣揉好的面粉,将那碗,严密地封在罐口上,用揉好的面粉团,仔细地封好,不透半点气。在那碗里加上一点水,防止因为高温,将碗给烤裂了,就会使瓦罐漏气。也不能用明火,用的是粗谷糠,碾米时碾出来的粗糠,将那粗谷糠堆成一堆,并把那瓦罐埋入这谷糠堆中,点上火,让谷糠慢慢燃起来。瓦罐埋在里,受热后,慢慢的就那“嘭咚、嘭咚……”不紧不慢地煮熬,将那些猪脚杆,秦归,竹荪之类的东西煮熬得透明了,才算是上好的炖肉。当然这需要十来个小时,一般从傍晚煮起,到第二天才能吃。那文火细细的,像“滋物细无声”一样,熬那些补品。将补品的药效都慢慢地熬出来了,打开了的时候,便有一股叫做沁人心脾的浓香味,透露出来了,那是一种温浓的香味,决不是那种燥热的枯香味。温补就是这种食品的最大特色了,吃了它们,让你全身都充满都热情和力量,这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呢!

十.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白杜鹃花

白杜鹃花本来就常为白族人所采摘食用。农民在入山拉干松毛以垫圈积肥和砍柴、收松果等等生产活动时就顺便采摘。下山时妇女们背上背着沉重的背篓,腰间围腰里兜的便是大兜的白杜鹃花。

白杜鹃花采摘回家后,剔除花蕊、花托,单留下花萼,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入锅,在滚水里焯2~3分钟后捞出,挤干水分摊开晾晒于簸箕内。干透后花萼卷缩成条状,略呈淡赭色,便可长期储存供食用。

白杜鹃花的花蕊,味苦,略带毒性,不可随便食用,必须剔除。花萼所带毒性轻微,适量食之却能驱风、除寒,有一定的治病功能。用滚水焯后,毒性减低,达到驱弊变利的目的。山上的野蜂在白杜鹃花上采蜜,所以食用野山蜂的蜜也有驱风、散寒的作用,故野山蜂蜜也被白族人当作药用。

白杜鹃花去蕊清洗干净后,不经滚水烫焯,也可直接晾晒干后储存。这种方式储存的白杜鹃花只可用香油干煎而食,十分酥脆,是白族“煎炸”菜肴的一个品种。

水焯后储藏的干杜鹃花食用时,用清水发开,然后经几次漂洗,几次挤干水分,继续清除多余的涩味和毒性。白杜鹃花汤可用鲜肉骨头汤煮,也可用腊肉汤煮。用汤不同,口味各异。今年火把节吃到的就是用鲜肉骨头汤煮成,其味香鲜可口,清涩回味。若用腊肉汤煮成,则口感肥厚重实,又别是一番滋味。

干杜鹃花发开,漂洗清洁后还有多种烹饪方法:

剁成1cm左右碎段,配适量胡辣椒段,再配鲜肉丁爆炒,与宫保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味有别;单纯素炒则清新爽口;与煎鸡蛋或豆腐合炒都各有不同的滋味。

剁细,配豆腐、小粉、肉泥、食盐,捏成泥,团成圆子,油炸,干吃,或团成圆子后煮成杜鹃圆子汤。剁细,配肉泥、小粉、鸡蛋、胡椒粉、食盐充分拌合,以煎鸡蛋皮包裹,或以豆腐皮包裹,上甑蒸熟,成杜鹃蛋卷。蛋卷制法也可用香油酥炸而成。

蚕豆收割以前,可采摘青蚕豆剥出青豆米,与白杜鹃一起炒食。青蚕豆米捏成泥,可与白杜鹃一起制成杜鹃蚕豆泥圆子或蛋卷。

做各种炒菜、蒸菜或煮各种汤时,也可加白杜鹃作配料。如何调配,全在烹饪者的智慧,白族人家的巧妇们,都各有自己的高招。

因为有得天独厚的丰盛食源作保证,白杜鹃花才成了白族人家药食并用的一种美味蔬菜。

杜鹃花品种极多,产地面广。并非每一个品种的杜鹃花都能成为餐桌上的美肴。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