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东东明鲁西南特产 菏泽市东明县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东东明鲁西南特产 菏泽市东明县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4-22 03:03:40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薄饼

薄饼是五十年代以前常见的一种面食。其制作方法是,把小麦面粉加适量水和成面团,分开成拳头大小的“面季子”,(即小块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茶盘大小,厚薄如纸的圆形,然后放在烧热的鏊子上烙熟,即可食用。东平人常以薄饼卷葱为美食。如果在和面时加少许盐或糖,制成的薄饼便会有另一种风味。过去,农村家庭主妇多会做这种面食,有的擀饼高手可以把1公斤面粉擀制成32张薄饼,其饼薄如蝉翼,圆如满月,透过饼页,可以清楚的看到饼下面的五号字。

现在饭店、宾馆里,常用薄饼卷糊鱼或其他菜肴作为风味小吃招待宾客。

二.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县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中国著名的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属役肉兼用型品种。曹县是鲁西黄牛主要产地,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30年代,年饲养量8万头,外销4000头,主要出口日本及南洋。70年代,周恩来总理送给日本友人两头鲁西黄牛,作为中日邦交友好的见证。1985年,鲁西黄牛在全国地方良种黄牛会上展出,获农牧渔业部金牌奖。1986年,全县鲁西黄牛饲养量增加到9.48万头。1993年,山东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鲁西黄牛优质高档牛肉生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后经提纯复壮、杂交改良的鲁西黄牛,质量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饲养量迅速提升,1996年,全县饲养量达到57万头。此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畜牧业结构,鲁西黄牛饲养量呈下降趋势。2009年,全县鲁西黄牛存栏13.9万头,出栏12.5万头,年产牛肉2.5万吨。

特征特性鲁西黄牛又称山东膘牛,以其体躯大、挽力强、耐粗饲料、抗病、易管理、肉质好、屠宰率高、肉役兼用性能好而闻名中外。被毛有棕色、深黄、黄和浅黄4种。多具有完全或不完全的“三粉”(眼圈、口轮、腹股内侧毛色较浅)特征。公牛身高一般150厘米,体长170厘米左右,体重400公斤~500公斤;头短额宽,多为平面,肩峰耸起,高而宽厚;肉垂发达,颈短胸深,肋骨拱圆开张;牛角粗大,有龙门角、扁担角、倒八字角和顺风角等数种;四肢开阔,肌腱明显,蹄质较韧,有铜蹄之称;性成熟较晚,一般两岁后开始配种。母牛体型较小,体重250公斤~450公斤;头较长而清秀,颈细长,角型较小,以不正角和龙门角为多;前胸狭窄,后躯发育良好,腹大小适中,尻部多倾斜,荐骨较高,乳房发达;性成熟较早,1.5~2岁可配种,一般1年1胎,终生产12~14犊。公母牛尾均较长,尾椎一般接近或超过飞节,尾形呈长方纺锤形。根据鲁西黄牛体态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高辕型,个体高大,体躯较短,四肢较长,胸深较小,围细,臀部较高,侧视呈正方形,步幅较大,适于挽车运输,但持力和挽力较小;抓地虎型,步幅较小,持力和挽力均高于辕牛,适于农田耕作;中间型,介于两者之间。

鲁西黄牛役力大而持久,最大挽力为229.33公斤,相当于体重的54.87%。其肉用性能良好,屠宰率为58%,净肉率为49.9%,骨肉比为1∶6.5,眼肌面积103.6平方厘米。肌肉脂肪分布均匀,肉色鲜艳,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为20.7%,大理石花纹明显,有“五花三层”之称。毛细皮薄而韧性强,是皮革工业的重要原料。

利用价值鲁西黄牛生产性能好,社会价值高。20世纪80年代,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90年代,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逐渐由役肉兼用型向肉用型过渡。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已成为冬令滋补佳品和餐桌宴会上的珍肴,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至2009年,曹县生产加工软包装烧牛肉及系列产品的企业发展到20余家,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三. 山东省 烟台 蓬莱 刺参

刺参是我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也是蓬莱最重要的海产珍品之一。刺参属棘皮动物海参纲,体呈圆筒状,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体肉疣,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条不规则纵带。刺参喜生活在水深3-15米、底质为岩石、海藻生长繁茂、风浪冲击较小、无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刺参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不含胆固醇,是高级的滋补品,为海珍品之冠。还含有硫酸软骨素,有强体抗衰、抑制肿瘤的功效。中医认为:“海参性温补,足敌人参”。

四.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桑蚕

桑蚕( 齐河)

五.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东昌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产于鲁西平原,聊城饲养较多,清末民国时期,境内即有饲养,主要分布在东阿、阳谷、冠县、莘县等县,是我国有名的役肉兼用牛种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这种牛体驱高大,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前身较宽厚,背腰宽平,毛色由棕红到浅黄不一,以黄色居多。多数牛具有完全或不完全的“三粉”特征,即眼圈、口轮、腹下及四肢内侧为粉色。鲁西黄牛具有役、肉兼用的优良生产性能。历史上就是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畜力。一般饲养条件下,出肉率高达50%— 55%,为我国牛中之冠。

六.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东明黄河鲤鱼

本县黄河鲤鱼,鳞金黄色,尾淡红,口前有触须两对。肉鲜美肥嫩,刺少,为佳肴上品,驰名中外。

七. 山东省 泰安 新泰 章鱼

章鱼

主料:面粉500g

配料:花生油175g,莲茸馅400g,花椒粒

制作工艺:

1、先将面粉分为2份,1份为300g,用油75g,水适量调成水油面团

2、另一份为200g,用油100g调成油酥面团

3、将油酥面团包入水油面皮内,擀开,折叠,再擀开成长方形,卷成筒状摘剂40个

4、取一个剂包入馅心,先做成章鱼的坯形,再剪出章鱼的足

成品特点:造型美观,口味酥脆。

八.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东明西瓜

东明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明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东明县是山东省西瓜生产基地之一,素负盛名。1959年,产一特大西瓜,状如石滚,重51.5公斤,在河南省农业展览馆展出后,名扬全国;1968年,又产1只53公斤的特大西瓜,被称为全国"西瓜之王"。1981年,李六屯村农民种出一株"龙凤西瓜",单株结瓜14个,总重量80余公斤,创全国单株西瓜之最。1986年,山东省首次西瓜展评会评出的3个特优产品中,东明县的"郑州三号"名列第一,"中育六号"名列第三。1987年,在全省第二届西瓜展评会上,东明的"中育六号"再次被评为"特优产品","中育一号"、"伊选"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东明种植西瓜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近年来又引进不少优良品种,采用了科学的栽培技术,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成熟期由过去的7月中旬提前到5月中旬,供瓜时间可持续到11月底。30多个传统品种中,柳条青(又名"三异")、核桃纹、三白、双白、手巾条等具有个大、味甜、耐储运的特点。新引进的中育六号、佳丽、郑州三号、洛菲林、伊选、新红宝、新澄等10多个优良品种,瓜瓢细、纤维少,含糖量达10~132%,均为西瓜之上乘。

1986年、1987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均达8万亩,年总产量35亿斤,平均亩产2000公斤,最高亩产超过0.65万公斤。除满足本地需要外,大批西瓜运销北京、上海、济南等地。

山东菏泽市东明县马头镇苏寨村及周边是著名的西瓜基地,基地位于东明县南23公里,山东省东明县是95年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西瓜之乡”,常年种植面积达40万亩,总产12亿公斤,销售收入5亿多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近千元。山东菏泽市东明县西瓜品种主要有,黑皮有籽大果型西瓜,有汴杂系列品种、预艺2000、中华拳王、黑巨霸、东研八号、开杂十八、东明黑大个等。特点是高圆形黑皮西瓜,单瓜重10斤以上,优质安全,皮韧性强耐贮运,含糖12度左右。7月至8月底集中上市,重点西瓜乡镇:马头、小井、大屯、三春等。

新引进培育的杂交西瓜品种品质更优,自1986年的山东省首届西瓜展评会、1991年全国首届西瓜评优会以来,每次参加评比均获殊荣,先后4次摘取桂冠,6次夺得第二、第三名,8个品种获得部省级优质产品称号。1998年8月12日,国家绿色食品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东明西瓜为a级绿色食品(lb-07-980115211)。1999年,东明西瓜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0年,注册了“东明红”西瓜商标。东明西瓜已形成了以黑皮有籽大果型西瓜为主,花皮西瓜、无籽西瓜为辅的特色优良品种体系,以夏季种植,七、八月份集中上市为主,早春,秋延迟、冬季反季节栽培为辅,全年供应鲜瓜的生产格局,规模大、品质优、品牌强、销路好已成为东明西瓜的四大显著优势和特点。目前,全县占地百亩以上的西瓜中心批发市场6处,峰期日上市量近五千万斤。

由于属黄河冲积平原,广袤的沙质壤土,优质的黄河水浇灌,优越的所候条件,优良的西瓜品种,一千多年栽培史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不断引进推广,培育了东明西瓜沙甜爽口,风味纯正、外观亮丽,商品性好的综合品质,使东明西瓜素以优质著称,享“甲天下”美誉。传统地方西瓜品种因个大扬名。1994年马头镇农民种植的一株西瓜,结瓜28个,总重量167.8公斤(1994年8月30日,《大众日报》以东明发现一株“西瓜王”为题进行了报道),创造了单瓜个最大,单株结瓜最多,单株产量最高的三个“全国之最”。

地域范围

“东明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4°58'-115°15',北纬34°59'-35°11'之间包括大屯镇、马头镇、小井乡所辖的行政区域,地形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为54.5-66.5米。总生产面积6667公顷,年总产量300000吨,年收入20000万元。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东明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区域,属于历史上的黄河故道、黄河泛滥区域,形成了以沙质壤土为主的、黄河冲积平原独特的地域地貌,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十分适宜于西瓜的生长发育:地势平坦(平均坡降约1/5000),土层深厚,沙质土壤,沙质壤土,透气、透水性良好,利于根系向纵深发展,可显著提高西瓜的抗旱能力和吸收水平。沙质土壤热容量小,白天吸热快,春季回暖早,夜间散热迅速,昼夜温差大,不仅有利于西瓜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矿质肥料的吸收运转,而且还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能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利于高产优质。土壤肥沃,土壤含钾量高,区域内土壤养分平均状况:有机质0.62%;全N0.051%、碱解N54ppm;速效P4ppm、速效K112ppm,含K丰富,极有利于西瓜风味和含糖量的提高,为东明县优质西瓜生产奠定了土壤基础。

(2)水文情况:水资源丰富,潜水埋深浅。地下水质为弱化矿水,特别

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优势(沿黄线长达124华里)。由于黄河水中富含的营养物质,灌溉效果优于普通地下井水,对西瓜优良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区域内潜水埋深平均1.5-2米,西瓜根系发达可深入土层1.5米左右。能直接利用地下水,满足西瓜生长发育需要。因而即使不灌溉也可以基本保证西瓜对水分的需求,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3)气候情况:气候条件优越。西瓜是喜光喜温作物,特别喜欢光照强、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东明县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3.6℃,总积温为5136℃,大于10℃的有效积温4584.9℃,平均无霜期达222天,平均3月24日断霜保证率在80%以上。春季回暖快,2月19日平均温度可稳定通过0℃,4月5日平均温度可稳定通过10℃,比本省兄弟县可早3-15天。日较差大,年平均日较差为10.3℃。晚春、初夏4、5、6三个月,日较差大于10℃的日数平均63天,占总日数的69.2%;日较差大于15℃的日数长达24天,占总日数的26.4%,极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44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5%,光照充足,特别是5、6、7三个月,月平均总日照数累计达739小时,每月平均在250小时左右,最多可达270小时,充足的光照可以保证西瓜良好的生长发育和优良的品质。

(4)人文历史情况:据史料记载:约在2000年前的汉朝,西瓜从伊朗传入我国新疆。从新疆传入内地,大约是五代时期(907-960年),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西瓜传入内地以后,当时种植最早、面积最大、最好的当数“东陵”。有诗句为证:“趁雨锄瓜二亩余,东陵野老较何如,绝奇觅得西洋种,皮色斑青蝌蚪书。”东陵在什么地方?据考证,东陵应该在当时(北宋)国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的东边,黄河泛滥形成的沙丘或沙质土壤上。因为这样的地形地貌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气候特点,便于西瓜的易地栽培。而东明正处在这种地形的中心,所以,东陵应该在以东明为中心的沿黄一带。东明种植西瓜始于宋金,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依据就在于此。

千百年来,东明人民把种植西瓜当作实现美好生活的象征,辛勤耕耘,

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西瓜栽培经验,培育了柳条青、手巾条、十八天糙、三白、黑仁青等30多个优秀地方品种,培养了一大批种瓜好手。20世纪70年代前后,东明每年都有3000余名瓜匠前往外地从事西瓜种植,东至黑龙江、西到新疆、北到内蒙古、南达海南岛,都有东明瓜农留下的足迹。以西瓜扬名的北京大兴庞各庄乡,就有东明县著名瓜匠戴会典及其徒弟们在那里从事西瓜的早期开发。东明人民为全国西瓜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发展西瓜经济的文明史。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西瓜栽培宜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忌用花生、豆类作为前茬。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黑钙土,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土壤pH值在7左右。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用抗逆性强、高产、品质优良的品种,如8424、红凤等;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为90%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

(3)生产过程管理:一般在小拱棚内培育壮苗,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棚温升到25℃时播种。播种至出苗时要密封保温,床温保持在30℃-35℃;出苗50%以上时降低温度,白天温度20℃-25℃,夜间15℃-17℃。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后,床温白天25℃-30℃,夜间17℃-20℃;4片-5片真叶到定植前一周降温,锻炼幼苗,加大通风量。采用高垄栽培,一般垄距为70cm,垄高15cm-20cm。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13℃开始移栽,早栽培5月上旬小拱棚内定植;中栽培5月中下旬定植;延后栽培,7月15日-7月20日移栽。移栽规格是:单行栽培,采用小高垄裁培,垄高15cm-20cm,垄宽70cm,垄面宽15cm,株行距0.5m×1.4m,采取1.1栽培方式(种1垄空1垄);双行栽培,采用小高畦栽培,畦高15cm-20cm,上宽50cm,底宽60cm-80cm,株行距0.5m×1.4m,两行西瓜向相反方向爬蔓,采取2:2栽培方式(种2垄空2垄)。种植密度为每亩种植800-1000株。植株伸蔓以后,需肥量增加,结合中耕亩施腐熟饼肥600kg,冲施生物菌肥20kg,生物菌肥含有芽孢杆菌、

放线菌、附凝聚短状杆菌、迪茨氏菌、藤黄短杆菌、微球状菌等。伸蔓后期至坐果前每亩页面喷施食用高钙奶粉2kg。幼瓜膨大时,每亩追施食用豆油8kg,另外每亩进行叶面喷施硫酸钾肥15kg。采用双蔓整枝,植株保留主、侧两蔓,选主蔓上的第2个雌花留瓜,在瓜前留10片叶掐尖,主蔓和所保留侧蔓上叶腋内萌发的枝芽要及时打掉,坐瓜后及时压蔓。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坐瓜率。每天上午6:00-9:00摘下当天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将花粉轻涂在雌花柱头上。在主蔓第二雌花节位留瓜,及时垫瓜、翻瓜,保证瓜型端正和皮色美观。综合防治病虫害,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化学防治严禁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轮换使用高效低毒的规定农药品种,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

(4)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当西瓜出现该品种固有特征时适时采摘。一般有籽西瓜于授粉后35-40天、无籽西瓜于授粉后42-45天采摘。采摘前对药肥残留及糖度进行抽样检验。采摘时进行分级包装,需暂存时宜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5)生产记录要求:如实记录生产投入品,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获日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两年。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发育正常、完整,无任何外伤,新鲜洁净;具有本品种应有的果形、色泽和条纹;无霉变、腐烂、异味、病虫害。

(2)内在品质指标:大型瓜皮厚小于1厘米,小型瓜皮厚小于0.3厚米。大型瓜(单瓜重大于5公斤)中心糖度大于10.5度,小型瓜(单瓜重小于2.5公斤)中心糖度大于11.5度。

(3)安全要求:入市西瓜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西瓜”(NY5109-2005)的卫生指标(详见下表)。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无公害食品西瓜的卫生指标

序号有害物质名称指标/(mg/kg)

1乐果≤1.0

2辛硫磷≤0.05

3抗蚜威≤1.0

4氰戊菊酯≤0.2

5溴氰菊酯≤0.2

6百菊清≤1.0

7多菌灵≤0.5

8砷(以As计)≤0.5

9氟(以F计)≤0.5

10亚硝酸盐和硝酸盐≤4.0

注1:出口产品按进口国的要求检测。

注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西瓜生产中使用,不得检出。

注3:西瓜生产者在其西瓜被检测时,应向有关的检测部门自报农药使用种类。拒报、瞒报、谎报,其产品被视为不合格产品。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同一品种、果形周正、大小一致的西瓜为合格品。果形小、畸形或有机械损伤、病虫伤的不合格另行处理。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包装前每个西瓜套袋,然后装入包装袋或包装箱。包装上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东明西瓜”字样。

九.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汤

古往今来,会通河流经临清,它没有辜负“会通”二字的含义,使临清称为运河上远近闻名的商业都会和漕运咽喉,而且它还使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种风味小吃和南北菜系在临清汇集沟通。“临清汤”就是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创新发展起来的一朵饮食奇葩。

“临清汤”百样选料、百法烹调、百种味道、百方滋补,真可谓品种繁多、一汤一味,决不重样、重味,因此临清汤远近闻名。外地客人称赞“到了临清不喝汤,枉自费力跑一趟,”“临清汤喝一口,真是不想走。”“临清汤”品之初淡而渐浓,乍薄而转厚,余味无穷,饮过酒或吃过油水大的菜肴后,再食用临清汤,去油腻、清口提神、助消化,深受官家富商的喜爱。清乾隆帝六过临清,每次都对“临清汤”大加赞赏,后形成以汤为主的“贡汤宴”。这也是临清历代厨师对形成运河文化菜系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太极宏运汤

主料是蕃茄酱、山楂酱、黑芝麻糊,挂芡成浓汤,而后作成太极图形,盛入圆平盘,此汤酸甜可口,开胃助消化,同时又以太极图形祝天地交泰,吉祥和谐。愿人心畅顺、胃开体健,相传是临清玉山楼老厨师去碧霞宫道观看八卦图样而创新的一道传统开胃汤品。

玉露双白汤(俗称“奶汤萝卜”)

相传乾隆帝七下江南,一次微服来临清码头小饭馆吃饭,提名要喝“碎剪冰霜白玉汤”。厨师知道此人不凡,急中生智,以临清的传统“奶汤萝卜”的做法,切下萝卜细丝,再用猪板油炒面,而沏成雪白的汤,而后加上咸淡,用芫荽(香菜)点缀,再用洁白汤盘盛上,此汤鲜香玉白,浓淡可口,乾隆尝后,脱口称赞“好一个玉露双白”,于是此汤就定名为“玉露双白汤”。

天地一家春汤(俗称香椿烩鸡丝)

肉丝雪白、汤清沏见底,几片香椿叶漂在汤中,宛若春意,清香溢口。相传乾隆微服临清巡察,偶遇村姑孙碧玉,该女曾为其做此汤,后该女被钞关税监之子所害,乾隆为其报了仇,当地为避名讳建一“避雨亭”,后故宫仿样建此亭,御赐雅名,“天地一家春”。为纪念村姑特将此汤命名为“天地一家春汤”。

陈三两疙瘩汤(俗称面疙瘩汤)

《陈三两爬堂》是一出临清的名剧目,“陈三两”是因每张字画卖三两银子而得名,她含辛茹苦供养弟弟和义弟陈奎进学,以图报仇雪恨,家穷没吃的,只能以水滚面疙瘩充饥,此做法流传至今。当官后,亲弟弟不认穷姐姐,义弟陈奎官拜八府巡按,将其罢职,因剧中有其姐沦为艺伎情节,因此剧目拒绝在临清上演。

秀才双清汤(俗称黄瓜鱼丝汤或萝卜鱼汤)

传说临清两个秀才,在“清和桥”上遇上一个挑着黄瓜、萝卜和鲜鱼和少妇。二人腹饥,欲讨吃,少妇道:三人各用清、和、桥为题作诗答对,一举人曰: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去了清边水,添米便成精。另一举人曰: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去了和边口,添斗便成科。少妇曰: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成娇。一厨师根据此传说偶生灵感,便用黄瓜、萝卜搭配鱼做成了两道味道各异的可口汤品,黄瓜、萝卜是青色,汤清亮,谓“秀才双清汤”流传至今。

霜花白玉汤(俗称天花烩鸽蛋)

“天花”系猪脑子(可用内脂豆腐代替),打碎后如片片剪碎的霜花,熟鸽子蛋或鹌鹑蛋洁白如玉,用烹制的高汤调制而成,用芫荽略作点缀,汤清如水,味美爽口,此为临清应乐园饭店的拿手绝活。

云锦蛋花羹(发菜蛋花羹)

细如发丝的发菜、鸡蛋花和烹制的高汤,白、黑、黄相间,翻卷如云绵,色、香、味、形俱佳,使人胃口大开,此为“六聚饭店”的拿手绝活。

鸡血豆腐汤

此为“四美村饭店”的拿手汤品,用龙山野山鸡血和临清古楼豆腐坊做的水豆腐切条,再配以精心烹制的高汤,挂薄芡而成,一般吃“三鲜锅贴”必配此汤,其汤中鸡血和豆腐条红白相间,再配上绿色芫荽点缀,很是出彩。

纹丝豆腐汤

此汤是在“鸡血豆腐汤”的基础上,临清市宾馆的厨师大胆采用现代化的工具和工艺制作而成的一道创新汤品,豆腐细如发丝,红白色彩相间,形佳汤美,大快朵颐。

苦瓜里脊汤

苦瓜碧绿清火,里脊肉用油划过雪白如玉,再配以烹制好的上好高汤,从视觉上看,绿白相间,汤清见底,初品清香满口,再品微苦肉香,味美、清火、去油腻,此为临清宾馆厨师的拿手汤品。

红花玉丸金汤(俗称红花鱼丸汤)

此汤用藏红花、鱼丸、上好的高汤烹制而成。汤成金黄色,海鱼做成的鱼丸洁白无瑕,淡淡的藏红花药香,淡淡的鱼丸香,令人百喝不厌,而滋补身体,是食补的上好汤品,此汤为临清宾馆厨师所创。

酸辣醒酒汤

此汤在普通鸡蛋汤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关键就在于烹胡椒面和烹醋上,其量可根据口味的轻重来定,此汤胡椒面的糊香和烹醋香浓宜可口、除油腻、提神、助消化,酸辣醒酒,是临清厨师刻意独特改进的一道名汤。

回鱼汤

是临清的传统名汤,吃鱼时不破头尾,尽量保持鱼骨架的完整,以示对厨师的尊敬,厨师便即兴免费为客人加工一道可口的鱼汤,以示回敬,此风俗为临清仅有。此汤鲜、酸、清口、去油腻是为酒席终了的佳汤。

十. 山东省 泰安 泰山 碑帖

泰山和岱庙碑刻中,名碑品类繁多。泰安生产历代名人手工字画碑帖、法帖千余种,拓捶精细,装裱古雅,畅销国内外
( 泰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