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洋县秦大姐土特产工作室 洋县静怡土特产经营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洋县秦大姐土特产工作室 洋县静怡土特产经营部更新时间:2022-04-21 17:59:58

一.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古秦洋”酒

洋县“古秦洋”酒:“秦洋”牌古秦洋系列酒,为汉水流域浓香型第一酒。中国作协副主席、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先生视察秦洋长生酒业后挥毫题词“国宝朱鹮,美酒秦洋”。古秦洋酒系列产品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秦洋牌”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产品荣获国、部、省级大奖60余次,是陕西省强势的地产酒之一。

二.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奢香玉簪

奢香玉簪原名叫油炸犀牛角,是以瘦猪肉为主料,配白壳辣椒等辅料炸制而成的。因其形似玉簪,里嫩外酥,香辣可口而得名。相传明代时期,沙洋地方官曾以此菜招待过明朝皇帝派来招降的使者。由于当时辣椒刚传入中国不久,栽培和食用尚未普及,这位使者不识辣椒,也不习惯辣味,误认为沙洋人在食物中放进了毒药,企图毒死他,致使谈判中断。所幸聪明的地方官夫人当即向朝廷奏本,说明原委。朝廷查明-后,封夫人为“奢香夫人”。

三.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长湖河蟹

沙洋长湖河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沙洋长湖河蟹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长湖的。长湖位于荆州、荆门、潜江三市交界处,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长湖流域生态环境良好,湖内盛产鱼虾、菱藕等水产品,是各种水禽的天然栖息地。沙洋长湖河蟹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99号)公布,沙洋长湖河蟹、沙洋长湖鳙鱼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至此,荆门市水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实现零的突破。

沙洋长湖河蟹

地域范围

沙洋长湖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境内,总面积7800公顷,其范围是东经112°19′~112°31′,北纬30°25′~30°31′(以长湖围堤为界,东接毛李镇蝴蝶村,南抵沙洋与荆州的分界线,西抵荆州市,北接后港镇,包括毛李、后港2个镇25个村,其中毛李镇12个村(蝴蝶村、窑场村、英雄村、高堰村、叶湾村、长湖村、李场村、钟桥村、中新村、毛李村、凤灵村、鲁店村),后港镇13个村(港口村、铁鞭村、青龙村、张场村、大庙村、土嘴村、东湖村、凤井村、早湖村、黄歇村、刘湾村、荆南村、肖场村),沙洋长湖河蟹养殖总面积6000公顷,产量 1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长湖河蟹品质特色:体色光亮,呈深青色,外壳无病斑,无伤残,个体饱满,一般达300-400克,蟹足健壮,蟹酥、蟹黄肥厚、肉质细嫩、鲜香浓郁、口感清甜。 2、质量安全规定:①产地环境:水质各项指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养殖基地无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②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加强苗种管理。一是苗种实行统一购进,由检测站严格检疫,并调查苗种产地基本情况,做到苗种来源清楚、质量有保障。二是放养前必须严格检查网围设施是否完好无损,确认无误后才能投放蟹苗。三是规格整齐(100只/kg—150只/kg)、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无寄生虫附养、严禁投放性早熟扣蟹,采用一次放足。加强养殖过程管理。一是成立沙洋长湖河蟹地理标志产品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实行指导、跟踪、监督,并负责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新问题,制定其技术规程,明确职责。二是建立培训制度。由沙洋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检测站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每年举办4期培训班,在河蟹生长关键时节,深入现场实地指导。并邀请省、市专家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技术落到实处。三是会同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监管协议,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并与养殖户签定无公害养殖操作责任合同。四是采取跟踪服务、现场指导、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为渔民服务,以抽查、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围湖养殖户监管,五是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管理,建立严格巡湖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蟹苗逃跑,做到湖不离人和人不离湖,实行严格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生产记录,实行“五有”(有专业技术指导员、有专业管理制度、有专业合作组织、有养殖操作规程、有销售服务网络)、“五统一”(统一养殖模式、统一苗种购进、统一放养规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信息和销售服务)的服务与指导,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执行国家GB11067渔业水质标准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在环境上按GB/T18407.4-200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做到制度上墙,并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③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四.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马畅浆水面

浆水面,在洋县可算是家常便饭,但以“马畅浆水面”最负盛名。据老人们当时记忆,清代前盛行“梆梆面”,现在叫“阳春面”或“酸汤面”。民国时期才盛行浆水面。

马畅浆水面的操作过程如下:

一、窝浆水莱。选无粗筋、无老叶、无杂物的地方“辣辣菜”,掏净后存滚水中炸过、以不生不过熟为度。捞起控去水,趁热放浆水缸巾,夏季第二天早即可用,冬季窝三天后即可。

二、炒浆水。浆水莱捞起,控干,切碎。菜油烧熟,干煽浆水菜,炒去水气后,起锅。锅中菜油炒葱、姜、浑辣子、盐、豆腐米等,炒出香味,将煸干的浆水菜倒入翻炒,加清浆水适量,烧干即可。

三、擀面。上好白面,加碱水采硬。面越硬越好,手匝擀面板叫“条案”。一次可擀15—25斤。因面硬须先用擀面杖横压紧压半寸厚再用擀面杖卷捍。擀薄后,切为“二细”条,宽约o.5厘米左右。面条薄厚均匀,半透亮,韧度高,叫“皮条面”。

四、煮面。这很讲究,不管人多人少,都是大锅宽水,久火,一次只煮一碗面、即飘起即捞。二两一碗,烧上浆水,点上专供的调料清汤、油辣子等。浆水莱能飘在汤上,油汪汪,红艳艳,香气扑鼻。

吃时口感酸香味浓,菜脆而不绵,不塞牙。面条光、韧经嚼,犹如“皮条”。能开胃口,助消化。四季可作,老少爱吃。

信息来源: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五.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矮子馅饼

【矮子馅饼】

由沙洋县曾集镇蔡庙人李延富兄弟创制,馅饼选用优质面粉作主料,配植物油、红糖、各种果仁等辅料,做成杯盖大小的饼状,置烤箱烤制而成。馅饼酥松脆软,香甜可口。投入市场后,深受各地顾客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创始人将产品注册为“矮子馅饼”商标,并随后注册了“矮子馅饼”公司,先后在宜昌、十堰、武汉、上海建立分公司。

六.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米粉

【沙洋米粉】

将粘米用水泡后磨成稀湿粉,用带筛眼的模具将粉置其中,用木榨挤压,呈丝状挤出,下入沸水锅内成米粉丝,捞起后置于冷水中待用。用面粉在水中搅匀,加盐、味精煮沸成糊状待用,食时用竹窝子将粉置其中,在沸水内烫滚,将糊舀于碗中,撒少许白糊椒粉,再加上少许码子(有鸡片、肉片、鳝鱼焦片等),味软、香,落口即化。

七.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洪森大米

洪森大米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的。“洪森牌”大米系列被评为湖北十大名米,闻名荆楚。湖北洪森实业有限公司大米产品“洪森HONGSEN及图”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湖北洪森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荆门市洪森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是一家集粮食、油料、饲料加工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粮油食品工业十强企业。

公司主导产品“洪森”牌大米和食用油,先后荣获中国绿色食品、有机大米、中国放心米、湖北省放心食油、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

八.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秦铜车马仿制品

秦铜车马仿制品是仿秦陵二号坑出土的稀世珍宝铜车马制作的仿制品。秦铜车马为彩绘铜车马,工艺精妙,造型准确,铜车彩绘富丽堂皇,驾马膘肥劲健,驾具齐全,金银饰件豪华壮观。驭手有跪有立,长儒束带,扁髻长冠,全身彩绘,反映了秦代艺术家及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是当代发现的艺术珍品。秦铜车马仿制品保持了原铜车马的艺术风格,人马神态栩栩如生,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铜车马仿制品的规格有与原铜车马大小规模相同的,有1∶2,1∶4规格的,还有1∶8规格的袖珍型仿制品,可供旅游者购买珍藏或赠送亲朋。

九.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龙池米

湖北龙池米业有限公司是由沙洋国家粮食储备库投资2000万元组建的集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固定资产1.5亿元,流动资金1亿元,总仓容30万吨。公司于2007年兴建、改建了工艺精湛,计算机全程控制精制大米自动化精加工生产线,可日处理稻谷600吨/,年加工稻谷50万吨,是沙洋县粮食应急预案定点加工企业和沙洋县军粮供应定点加工企业,并于2007年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主导产品有:龙池桥晚优米、龙池桥香米、龙池桥粒粒精米、龙池桥粒粒精贡米。配有1-50公斤各种不同计量标准的真空包装和精品包装。所生产的大米米粒细长,晶莹玉润,天然清香,纯天然,无污染,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香软可口等特点,是健康、安全的主食佳品。龙池桥系列大米分别被省、市、县粮食局、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粮油”称号,荣获荆门市知名商标、荆门市最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影响荆门市民生活100品牌称号,沙洋县技术监督局授予“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单位”称号。并荣获第五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产品”、“畅销农产品”奖、第十七届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广州、深圳、茂名、贵阳、六盘水、昆明、重庆、武汉等城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经理:禾国文

电话:13886921088

地址:官当镇

十.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长湖鱼糕

长湖鱼糕,以长湖白鲢为主料,掺合少量猪肥肉、淀粉、蛋清、生姜、葱白等佐料等,摊成扁圆条状,放进蒸笼,旺火蒸制而成,是民间传统佳肴之一。鱼糕地方风味浓厚,里白表黄,色泽明亮,细腻柔软,富有弹性,鲜嫩可口,回味无穷。

相传舜帝有两个极为宠爱的妃子,分别名为娥皇和女英,他们是两姊妹,姐姐就是湘妃。舜帝携两妃南巡时,身体孱弱的湘妃,经历舟车劳顿,更是疲弱不堪,茶饭不思,体质每况愈下,妹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命御厨司马弼把鱼头和鱼尾剁掉,剐去鱼皮,鱼刺全部剔除,然后剁碎,再辅之以猪的肥肉细丁。由于湘妃身染沉疴,胃口不好,她便叮嘱厨师把味放重一点,厨师心想只有生姜才是最开味的,他又放入一定量的生姜,用少量面粉拌和主料。最后用鸡蛋清与些许面粉在锅中摊成薄皮,将剁好的主料与辅料裹成扁圆条状。为了使其好看,刺激食欲,又在上面涂上红、黄等色,使其颜色更见鲜亮,放入锅中用大火蒸熟。湘妃初用筷子尝过感觉味道不错,顿时食量大增,慢慢地身体康复了。从此食鱼不见鱼,逢餐不离糕,鱼糕也就由此而生,所以人们叫它湘妃糕。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更喜食后港鱼糕,还曾为他制作鱼糕的人奖赏黄金一千两。因此鱼糕也叫“楚糕”。据说乾隆皇帝食过鱼糕后脱口而吟:“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鱼糕又叫“百合糕”。后来后港有了长湖,长湖又盛产各种可做糕的鱼类,鱼糕形似米糕,故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鱼糕已成为上献天子或天子赐宴群臣的“头鱼宴”。南宋末年,荆门范围内权贵大宴宾客,鱼糕必为主菜。清初,郑经据台湾不归,士卒久食鱼怨声载道,施琅部下一士卒是后港人,献出鱼糕配方,轰动全岛,百姓争相购买。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鱼糕传入日本;1950年鱼糕供应驻日美军,至今不断;1966年鱼糕荣获“联合国健康食品基金会人文进步奖”,同年进入法国超市;1990年鱼糕进入白金汉宫;2002年鱼糕亮相广州食品节;2003-2004年鱼糕渐次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亮相。民间喜庆宴会,缺鱼糕不行,向来有“无糕不成席,无席不见糕”的说法。

长湖鱼糕有文字记载的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