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北特产糯米豆沙团子 糯米豆沙粑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北特产糯米豆沙团子 糯米豆沙粑图片更新时间:2022-04-14 07:34:26

一.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炒糯米

炒糯米是九江民间宵夜的风味食品,原料是糯米、食油和盐。加工时先将糯米用开水浸泡搅动,约十分钟左右捞出滤干水。然后在米中加适量生油和食盐,再放入锅中用小竹扫帚炒。火不能太大,在炒的同时蘸油水淋洒,直至松泡全熟。以黄脆状最佳。如果用砂炒的需用筛子筛去砂粒,以免碜牙。旧时夜晚大街小巷有肩挑小贩叫卖“炒米儿”。既可干吃,也可加入开水冲泡,香脆可口,是九江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

传说炒糯米源于宋代。当年岳飞驻军九江,每当操练兵将休息时,岳夫人便会端上一碗炒米让岳飞吃。既饱腹又消乏,以至成了岳家必备的风味食品。近些年来,九江市面上这种炒米已不多见,只有菜市场个体商贩或在农村年节或农忙时方能见到。

二.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糯米烧卖

【糯米烧卖】

“灰面包糯米烧卖”,这是沙洋民间一句常用歇后语,它形象地勾画出烧卖的特点。做法为,将适量用水浸泡过的糯米,及肥膘肉、冬瓜条、生板油、糖桂花、红绿丝、橘饼等包入未发酵的面皮中,捏成长圆形,形口捏出敞口花瓣,立于笼中蒸熟。烧卖种类很多,馅心也各异,甜味馅味甜香,咸味馅咸鲜脆爽,皮薄馅大(俗话说胀不破的烧卖),形如梅花,故又名烧梅。

三. 广西 桂林 灌阳 红枣糯米酒

红枣糯米酒,是县酒厂继承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酿酒工艺相结合,于80年代初期研制开发的新品种。

红枣糯米酒,采用著名的灌阳长枣和桂北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该产品酒度低(20度),呈红枣自然枣色、香醇芳郁、甜净爽口、营养丰富,具有开胃健脾、润肺、止咳、益血、补五脏、治虚损和防癌等功效,老少皆宜,一问世便深受人们喜爱、畅销县内外。

1987年以前,因受设备等条件的限制,红枣糯米酒年产量仅3吨左右。此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视其开发,产量上升,1990年生产规模已达150吨。

四. 广东省 清远 连山县 猪血糯米灌肠

壮话叫“巫帮”。用糯米、花生、五花肉丁、猪血、绿豆及各种香料等混合,灌到洗净的猪大肠内,两端拴紧,用小针在肠上扎数个气孔,再蒸熟,就制作成了猪血糯米灌肠,切片食用色美味佳,风味独特,嫩滑可口,芳香宜人,是待客的佳肴,深连山同胞的喜爱。

五.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糯米血肠

糯米血肠是纳西族普遍喜爱的食品,纳西语称为“麻补”。其做法是把蒸到半熟的大米或糯米趁热拌上鲜猪血或蛋清以及各种香料,紧紧灌入洗干净的猪大肠内封好口蒸熟即成。因制作的方法不同,用鲜血的叫黑麻补,用蛋清的叫白麻补。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油煎炸,或用甑蒸热,色泽油亮,异香扑鼻,脍炙人口。

每年冬季杀年猪,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做一些麻补招待亲友。如果家人在外学习或工作,还要想方设法请人将自家制的麻补捎去。如今,还有人常年加工制作麻补上市出售。

六.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淮山糯米饼

做法:1.山药煮烂后捣成泥,加入少许糯米面、细玉米面、适量白糖和成面团。2.面团分成等量剂子,整成圆饼后在两面沾点芝麻,入平锅两面煎熟即可。

七.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糯米酥鸡

糯米酥鸡

制法:1、先将光鸡脱骨(即采用内脱骨的方法),在脱骨过程要注意,刀口处不能太宽或太长,一般刀口要在5厘米左右,才不会影响质量。内外用清水洗净待用。2、将糯米浸洗捞干放入蒸笼炊熟晾干,同时把莲子也放进蒸笼炊熟待用。再把鸡肉、鸡胶、湿香菇分别切成丁状,鸡肉丁及鸡肫丁调上味料,虾米洗净切碎待用。鼎烧热放入少量生油,把香菇、熟莲子、火腿粒、虾米炒香,然后把鸡肉、鸡肫炒熟,再将糯米饭倒入鼎内调入味精、精盐、胡椒、麻油搅均匀成糯米鸡料,再将糯米鸡料装进脱骨鸡的鸡腹内,用竹签缝密鸡腹,然后盛在盘里放进蒸笼约炊40分钟取出,用手压平待用。3、将鼎烧热,倒入生油,候油热时在鸡的表面抹上酱油粉水,放入油内炸至金黄色捞起,用刀切半,再切成二厘米宽、四厘米长的块状,摆进盘里(摆上头尾),淋上胡椒油即成(上席时配上甜酱两碟)。

特点:表皮金黄带脆,味道香醇带嫩。

八. 云南省 曲靖 师宗 师宗黑尔糯米

师宗黑尔糯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黑尔糯米享誉盛广。早在清王朝时就进贡于清皇康熙,民国时期又进贡于伪国家主席汪精卫。新中国成立后,黑尔人民特邮寄给1总理,据说收到后,总理在一次接待外宾时吃了一点,剩下的和毛主席同志一起品尝,感觉非常好,尔后回了一封信说:“味道很好,应该很好栽培”,并且还寄回粮票和人民币。1989年,1总书记到师宗、罗平等地视察,也曾购买了300公斤。黑尔生产的老品种糯米有七大特点:一是品位好;二是价值高;三外形吸引人;四是米质优;五是通一些高级领导品尝而远近闻名;六是区位优势;七是米价市场行情好。

师宗黑尔糯米

师宗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3365125

糯米

九.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糯米棕子

糯米棕子

畲族群众喜食糯米棕子。除用竹叶包的竹叶粽外,还有毛竹笋壳、篓竹笋壳包扎的竹壳粽;用茅叶包扎成三角形或棒状的竿粽;用棕榈叶编成袋,装入糯米的棕叶粽。因粽子用不同包装物包扎,所以其味道也各具特点,尤以棕榈粽香味最佳。

十. 湖北省 仙桃 仙桃米团子

米团子简称团子,是湖北省仙桃市的乡土食品,顾名思义,也是在团圆的时候吃的一种当地特有的美食。团子源于沔阳三蒸,流行于江汉,现在在有仙桃人聚居的地方一般都有销售。

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民间有"年小月半大"之说,把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看作是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年辛苦劳作即将开始的最后一次大团圆,所以格外珍视。但这一天,当地不是象其他许多地方那样,吃元宵过节,而是吃一种名叫"团子"的风味小吃。这种风俗由来已久。

传说,元朝末年沔阳渔民陈友谅揭竿起义,夫人潘氏曾以"沔阳三蒸" (蒸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茼蒿)犒赏士兵传于后世。“沔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记载,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此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驰名湖北的传统名菜。“三蒸”之一的蒸菜,以粉蒸筒蒿为上品。

在民间有一个传说,说“沔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他主管后勤的妻子潘氏(一说为罗氏)非常体察军情(起义军常行军打仗吃夹生饭、盐水菜,多有患消化道病症者),在起义军攻陷沔阳县城后,为犒劳兵士,她亲自下厨,别出心裁,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兵士啧啧称赞。起义军吃上这样好的饭菜后,士气大振,经常常打胜仗,柴桑一战,大挫元军,促成了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

还有的传说讲,清乾隆游江南,品尝到了民间三蒸,蒸莱便进入御膳坊,既而诞生了珍珠丸、珍白九等名贵蒸菜,这是“三蒸”的大发展。

清代、民国,武汉三镇不少餐馆挂“沔阳三蒸馆”招牌。后来,“三蒸”发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有餐馆悬牌“湖北三蒸馆”。据符号老人讲,一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簇拥下,途经虎跑坊,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十里闻香九回头。

明初沔阳三蒸成为沔阳腊月三十团年时必备的主菜。后来有人把拌"三蒸"后剩下的米粉搓成圆团,内填菜馅,蒸熟后吃,特别有风味。这种制作方法,逐渐流传开来。人们取其团圆之意,把它叫做"团子",作为每年正月十五的团圆饭。现在,在的做法讲究起来。其主料米粉比蒸菜用的要粗,先在锅内炒至半熟,再用适量的开水调匀。每斤米粉可做团子几个到十个。馅子不可单限于菜类,尚有豆馅、糖馅,更多的是用腊肉丁、烘豆腐干丁、粉条配以芹菜之类的香料作馅。

制着团子工艺繁杂,手工精细。先把上好的米磨成细粉,改革开放前家家户户是用推磨磨出来的,如今是拿到街上出钱请人用机器磨出来的,拿回来后用木篜桶蒸到半熟兑水揉成芡子,不干不稀,然后把馅炒成半熟,就开始包馅。将一个个白白的米粉团捏成舂米用的石头窝窝形状,然后把馅装在窝窝里包好捏成苹果大小的圆球球,取团团圆圆之意,大小以个人喜好而定,捏的太薄会破,露馅流油难看,太厚难熟也难咬。捏好后再上木篜蒸,当篜桶或者篜格子出大气,闻到香味时就可以了。如果自家做好了别家没做的话就要一碗碗的端出去给别人分享。从蒸米碎米到炒馅包馅蒸熟不下十来道程序。刚蒸熟的团子散发出清新的米香,咬开后团子馅浓香扑鼻,香漂四溢,口味适宜,老人小孩都喜欢。

团子的做法也无甚秘处:将早谷米淘洗后,用铁锅煮到半熟,取出放筲箕冷却。用石磨将米碾碎。兑热水将碎米和到有一定粘性,用手捏成那种舂米用的石窝状。把炒好的馅料放进去,再搓成苹果大小的砣砣。放木甑里蒸,飘出香味便熟了。

馅料有很多,肉、豆干子、榨菜、大蒜、姜、香葱,也有酢椒、藕、梅干菜、辣椒……把它们剁成细丁细粒,调味后放锅里炒,冷却后开始包团子。大小以个人喜好而定,捏的太薄会破,露馅流油难看;太厚难熟也难咬,更没有那种连皮带馅一起吃进去的快感。

刚出甑的团子散发出清新的米香,特别是腊肉、腊干子豆腐做馅的团子,咬开后浓香扑鼻,四处飘散,直令人垂涎欲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