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乌当区特产包装纸箱定制定做 乌当区精品包装纸箱制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乌当区特产包装纸箱定制定做 乌当区精品包装纸箱制作更新时间:2022-04-14 14:26:59

一. 贵州省 贵阳 乌当区 沓哨馄饨

“好个老不管,开在小井坎,馄饨有八个。可惜是小碗”这首顺口溜”,是解放前贵阳人民对“老不管”饮食店的沓臊馄饨的赞誉。

馄饨的历史悠久.各地创造了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品种。经历代发展和改进,成为当代小巧玲珑的形状。贵阳人喻亮卿于本世纪20年代创制的沓臊馄饨,用料阱究,,工艺精细,风味独特,一鸣惊人,在同行中如鹤立鸡群,赢得了贵阳人民的一致赞赏。

沓臊馄饨工艺精湛,汤鲜、皮薄、馅香、沓臊,色、香、味、形、器完美和谐。

二. 贵州省 贵阳 乌当区 小米鮓

小米鮓 选用贵州当地特有的糯小米为主料,带皮五花肉为辅料制成。色泽金黄,粑糯甜香,是贵阳人逢年过节必备的特有佳肴。

三. 贵州省 贵阳 乌当区 波波糖

波波糖是我国著名风景区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颇具特色的一种民族传统食品。始于清朝咸丰年间,早为朝延贡品,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波波糖是近年来在总结独特的民族传统食品工艺的基础上,改进食品配方,选用优质原料精工制作,并采用现代真空包装技术,为开拓市场而研制的传统新产品。由于使用糯米、芝麻(脱壳)、麦牙、花生、葵仁等天然原料,未加任何添加剂,严格控制低糖量,因此口感怡人,酥脆香甜,甜而不腻,老少皆宜,有润肺、化痰、增进食欲、助消化、营养保健之功效。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是目前低糖量食品中一种具有民族、旅游特色的馈赠美食佳品。为宏扬民族文化,振兴贵州经济,开拓市场,走出贵州,面向全国。( 贵阳)

四. 贵州省 贵阳 乌当区 宗地紫皮大蒜

紫云自治县宗地乡,素有种植大蒜的传统,宗地紫皮大蒜生长在海拔1020米左右的大山中,位于格凸河风景区境内,周围100公里内无任何厂矿企业污染源,农户长期施用农家肥,是纯绿色产品,具有药用、食用价值。该大蒜瓣大匀称、皮薄紫红,食用口感好,脆辣郁香,营养丰富,其副产品蒜苔有香、脆、甜耐储存等特点。可提炼大蒜油、大蒜素,也可加工速冻蒜米、腌制蒜瓣、脱水蒜片、大蒜饮料等产品。

五.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紫金牌”软包装食品

“ 紫金牌”软包装食品严格依照伊斯兰教制作方法宰牲加工精制而成,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紫金牌烤鸭色泽诱人,以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携带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产品已远销阿拉伯国家。( 宜良县)

六. 贵州省 贵阳 乌当区 萝卜饼

主料:大米配料:菜油、胭脂萝卜、辣椒面、花椒面少许、葱花、盐、味精
方法:(1)取新大米洗净泡透,磨成米浆
(2)胭脂萝卜切成丝,加适量盐和味精拌匀萝卜入味后,撒上葱花,辣椒面少许花椒粉(在椒先炒香再研粉),拌匀
(3)菜油用旺火灸熟,除去生味后控制火力,保持油温在一百度上下
(4)取模子先在油锅中打一转,将米浆舀入模子内,另一次注进米浆只占模内空间三分之一止住,挟一筷子萝卜丝放进模子再舀米浆,将模子填满,可入锅炸,炸到外壳黄酥脆才出锅。萝卜饼的模子用薄铁皮制成,一般圆形或六角形规格大致是直径约6-7厘米,厚4厘米加焊上柄一便于操作。米浆加进适量盐和味精,这样才食之有味,盐过淡,过咸都会破示饼的鲜味。( 贵阳)

七. 贵州省 贵阳 乌当区 折耳根炒腊肉

折耳根炒腊肉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有特异气味,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开胃理气等功用。折耳根和腊肉加作料烹制。折耳根绵中带脆,腊肉香醇,腊肉的美味和折耳根的异香浑然一体,别有风味,是贵阳人情有独钟的一道美味佳肴。

八. 贵州省 贵阳 乌当区 宗地六花猪

宗地土花猪生长在山清水秀的麻山腹地,风景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佳境胜地天然成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原始的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宗地土花猪就生长在草木苍翠,山花芬芳灿烂,空气清新的天然绿色氧吧中,漫山遍野有繁多的野生饲料。绿色、无污染的良好自然生长环境使它们保持了最天然的生长状态。

宗地花猪的饲料除了以玉米和大豆等为原料外,还喜欢吃青草----野荞菜。野荞菜又名“鹿蹄草”,是宗地花猪良好的青饲料。 “鹿蹄草”对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炎及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有较好的功效,

原生态的自由养殖方式,是宗地花猪保持了肉质色泽鲜明,入口鲜嫩,油少肉糯、脂肪油而不腻的特点,宗地花猪肉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有机铁质、氨基酸等,除一般烹饪外,筒子骨熬汤,猪肉做腊肉和香肠,味道更别具一格,被称为:“香猪肉”逢年过节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宗地土花猪生长周期最少在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在饲料中绝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剂和人工饲料,从而保证了猪肉的天然和品质,据科学数据比较宗地土花猪的肉质形状等各方面指标都大大优于大白猪。宗地花猪还受到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书”“宗地花猪无公害产品认定书”

吃品质、吃味美、吃营养、吃放心就选“宗地花猪”。

紫云自治县“宗地花猪”产于宗地乡,是紫南片区群众的“当家猪种”。宗地乡花猪存栏1.5万余头,其中种母猪0.32万头,种公猪有50余头。宗地花猪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黑白花,四肢、腹及颈部、额心、尾尖呈白色,其余部份为黑色。头中等,多为鼠头,嘴直,部份长而尖,腰背平直,少数微凹,四肢直立,稍张开,腹较大松弛下垂。母猪乳房发达,乳头对称均匀。宗地花猪耐粗饲,适应情强,易育肥,肉质好,皮薄。平均屠宰率63.9%,花板油占体重的11.3%,为肉脂兼用型猪种。逢年过节经有贵阳、安顺等客户到宗地购买花猪肉做腊肉和香肠,被称为香猪肉,是一项非常具有商标申请和保护价值的地方特色农畜产品。

九. 贵州省 贵阳 乌当区 雷家豆腐圆子

贵阳小吃五花八门,一些老贵阳一定还记得解放前有这样一首关于贵阳小吃的“顺口溜”:“豆腐圆子肠旺面,荷叶糍粑糕粑店;一品大包刷把头,沓臊馄饨太师伴……”而这“顺口溜”中所指的豆腐圆子,就是始创于1874年的雷家豆腐圆子。

经过130多年岁月的洗礼,如今,在贵阳的大街小巷中,依旧能看见“雷家豆腐圆子”店。经过多方打听,记者终于在交通街小吃城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面找到了雷家豆腐圆子如今的掌门人————第五代传人雷世,他为我们翻开了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同治驾崩豆腐圆子面世

时间回溯到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后,朝廷通令全国“禁屠”(不准宰杀猪牛羊鸡鸭等)三天,官民一律不能吃荤。地处西南边境的贵阳自然也不例外。

“禁屠”令一出,豆腐作坊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此时,祖居贵阳、以开豆腐作坊为生的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看准这是个扩大经营的好时机。他们想到,既然官府不准百姓吃肉圆子,那干脆就拿豆腐来做圆子。于是,他们尝试在做豆腐时,加入适量的盐、碱和香料、葱花等调料,充分拌匀后,捏成核桃大小的圆子,然后放在菜油锅内炸熟出售。

出人意料的是,这小小的油炸豆腐圆子,一面世即深受贵阳人喜爱。精明的“雷三太”明确生产和管理分工,生意越做越红火。也就是在那时,“雷家豆腐圆子”成为贵阳闻名遐迩的小吃。

小小豆腐圆子历经三起三落

“雷家豆腐圆子”的店铺,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一直都设在贵阳的三牌坊(现在的中华南路)。由于恪守“雷三太”定下的严格的选料原则和制作工序,一直到解放初期,生意都非常好。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于工作需要,雷家的第三代传人雷从兴夫妇被政府分别调到了不同的单位就职,这个家族式的店铺就没有开了。

1960年,政府号召发展贵阳的名点小吃,借此机会,雷从兴夫妇又重操旧业,恢复了“雷家豆腐圆子”的老店号。但由于原店铺因道路改造拆迁,雷从兴夫妇只好在当时的中华南路102号经营。虽然重新开业是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但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酒好不怕巷子深”,开业后仍是顾客盈门。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总理来贵州视察时品尝了“雷家豆腐圆子”赞不绝口。

上世纪80年代,由于雷家第三代经营人去世,其子女没有继续开店。直到1991年,在政府和亲戚朋友鼓励下,雷家-雷善祥几兄弟,才又在中华南路旧址恢复了经营。

1995年,因为道路改造,“雷家豆腐圆子”店面再一次面临拆迁。之后,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门面,“雷家豆腐圆子”一直处于停业状态。2000年,雷家后人在阳明路找到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门面,又开始经营。而此时,“雷家豆腐圆子”已传到了第五代雷世的手中。

第五代传人小门脸里话未来

回忆曾经的辉煌,已是而立之年的雷世仍是满脸的骄傲:“不说我父亲那一辈,就是我们在阳明路经营的时候,尽管当时每个豆腐圆子只卖2角钱,但每天从下午3点到晚上六七点这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卖1000多元……”

在交通街小吃城里,“雷家豆腐圆子”的招牌不甚起眼,店面也只有几平方米。雷世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由于受场地和地势等因素的影响,现在雷家已没有自己制作豆腐了,但百年传承下来的工序他一点都不敢马虎,每天都要经过几个小时细心配料。

尽管目前的生意已远不如从前,但对于“雷家豆腐圆子”的未来,雷世显得信心十足:“现在我正在寻找一个地段好的门面,希望将这家百年老字号做成以豆腐圆子为主的饮食文化集团,在贵阳的大街小巷都开分店,重树昔日的辉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