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山市板芙特产 板芙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山市板芙特产 板芙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5 01:24:54

一. 四川省 乐山市 夹江 巨桉



夹江县商品林建设引种的品种主要是巨桉。巨桉种植,除在植树造林上发挥巨大作用外,主要为造纸厂、中密度纤维板厂提供原料,既有利于保持生态环境,又可收获较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夹江县巨桉已发展到3万多亩。且该县巨桉高产技术研究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二. 河北省 唐山市 丰南 泥鳅

( 丰南)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徽菇

徽菇是徽州香菇的简称,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四大名菇之一,1990年12月全国香菇专业会议确定全国十大名菇,徽菇高居首位。

徽菇以其色鲜味浓、肉厚质嫩、香气沁脾和较高的营养药用价值等特点独成品系,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仅氨基酸就多达18种,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的7种,并含有30多种酶。

徽菇作为山蔬珍品,其味鲜美可口,尤以香气浓郁著称,历来为徽菜中的上等原料,且不论作辅料还是作主料,不论红烧清炒还是熬汤,样样皆宜。传统徽菜中,以徽菇为原料的佳肴很多,如油焖香菇、香菇石鸡、香菇菜心等等,均脍炙人口。

徽菇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明代祁籍名医汪机、陈嘉谟、徐春甫等都十分推崇香菇的药效,诸家本草记述:“常食香蕈,延年轻身,益智开心,坚筋骨,好颜色”;“大能益气,助食及理小便失禁”。民间至今袭用香菇治疗小儿水痘、麻诊,解毒菌中毒,治头晕头疼,降血压,预防感冒和人体各种粘膜溃疡、皮肤炎症、身体衰弱、坏血病、佝偻病、肝硬化等病症。

祁门是徽菇主要产地,祁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香菇生长。起先祁门香菇为天然生长,到了明末清初,开始用人工栽培方法生产。经过数百年不断改进,尤其是解放以来,大力推广段木接种法以及袋料栽培新技术,祁门徽菇产量有了突破性进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年产量已达百吨以上,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祁门香菇按品质和外观可分为花菇、厚菇和平菇,均是徽菇中的上品,在同类产品0类拔萃,其中,由山华集团生产的“山华”牌徽菇在第3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名闻遐迩。199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为祁门生产的香菇题名为“黄山徽菇”。

(摘自《祁门风物》)

四. 广东省 中山 小榄菊花宴

中山小榄镇以产菊尝菊而久负盛名,用菊瓣所特制的菊花宴,如三蛇菊花羹、菊花炸鱼球、菊花蒸肉丸、菊花鱼榄、菊花鱼片、菊花鸡、菊花海鲜、菊花焖猪肉、菊花炒牛肉等,每种菜式都有肉的鲜味,更有浓浓的菊花清香。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术

祁术为白术的一种,是名贵地道中药,因产于祁门而得名。我国浙江、江西、云南等省均产白术,但以祁术品质最优,为白术最上品。

祁术习生于海拔千米以上、多云雾、土质肥沃的山坡上,怕高温,忌积水,较耐寒。祁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80厘米,上部有分枝。叶为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两边有柔毛,有暗红色长柄,头状花序较大,开白花略带黄色。瘦果密集羽状冠毛,籽比芝麻籽还小,灰黑色。根状茎大者如拳状,形似如意,与茎杆相连处较细长,如鹤颈形。故祁门老药工在鉴定祁术时,总结了一句俗语“鹤颈如意形”来概述其特征。断面色白质润,大者中心带有朱砂点,味先甜后苦。

祁术以块茎入药,具有补气健胃、补血、壮筋等功能。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载有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热,除热,消食。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本草纲目》中对白术功用的叙述可谓详尽,“其功用甚火,即补脾温胃和中燥湿,益气生血,进饮食,治劳倦,化疟癖,除呕吐,消痰水,遂水肿,止泻痢,收白汗,长肌肉,理心下急满”。山区群众熟知祁术的药用价值,形容说:“一场大病,祁术不离,吃上两斤,上山有劲”。据现代药理证明祁术主要成份含挥发油,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降糖、强壮、抗血凝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胃溃疡、糖尿病等疾病。

祁术的经济价值很高。早在清末,在南洋群岛召开的国际土会议上,祁术被评为优良品种。民国时期,药号(即今药店)在出售祁术时,都用一特制的小盒子包装,每盒装祁术1斤。凡出售的祁术每株都留有约5寸长的颈,以示与普通白术之别。在包装盒外面贴有仿单,名曰“天生祁山野白术”,售价达32块银元1斤。

祁门具有适宜祁术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人工种植祁术也获成功。

(摘自《祁门风物》)

六. 广东省 中山 中山脆肉鲩

中山脆肉鲩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山脆肉鲩,广东省中山市地理标志产品。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屡获荣誉,并远销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

中山脆肉鲩的养殖经过了特殊过程。第一步是养鱼苗,大约用一年时间养成半斤左右的小鱼,再花一年时间就可以养成5至7斤重,此时,它和普通的鲩鱼还没有任何差别。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喂养蚕豆,鲩鱼的肉就会慢慢变得脆起来。经过120天以上的蚕豆喂养,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脆肉鲩。大多数脆肉鲩的养殖户都是买回养殖2年的鲩鱼来培养脆肉鲩的。.

生产情况

中山市东升镇是原产地和主产区,21世纪以来,该镇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积极 图2 中山脆肉鲩养殖

.鼓励和大力发展以脆肉鲩为主导的水产养殖业,不断培育壮大“东裕”牌脆肉鲩品牌,使脆肉鲩养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了东升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

2009年,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脆肉鲩养殖面积达10240亩,占全中国的六成以上,广东省70%,成为中国最大的专业镇。2007年,中山市首届脆肉鲩美食节的成功举办,既让具有“中国脆肉鲩之乡”美誉的东升镇蓬荜生辉、蜚声海内外,更使东升镇“东裕牌”脆肉鲩成为众多美食家追逐的热点。与此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东升镇脆肉鲩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20多个城市及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在东升镇仅脆肉鲩养殖产业一项,就使农民一年增收超过2亿元,脆肉鲩已真正成为东升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拳头产品和富民支柱产业之一。.

养殖历史

中山发展脆肉鲩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73年,中山人便在长江水库利用水泥池、采取循环水饲养方式,成功培育出了肉质结实爽脆、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的一种鲩鱼,后称脆肉鲩。20世纪80年代初,东升镇在中山率先采用池塘试养脆肉鲩,经过20多年摸索、实践和积累,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亩产由过去的750公斤提高到1710公斤。2006年3月,“东升镇脆肉鲩高产增效技术示范”项目,经广东省权威机构鉴定,项目总体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

荣誉认证

2009年,东升镇的“东裕”牌脆肉鲩正式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允许使用中国绿色食品专用标志。2006年,东升镇的东裕牌脆肉鲩已获“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同年6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正式授予东升镇“中国脆肉鲩之乡”称号,该镇成为中国第一个以脆肉鲩命名的特色水产乡。2008年,中山脆肉鲩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中山脆肉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12月10日起对中山脆肉鲩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中山脆肉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中山脆肉鲩产地范围的函》(中府函〔2007〕16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中山市所辖行政区域。.

七. 广东省 中山 罗氏沼虾

亦称白脚虾、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素有淡水虾王之称。原产地集中在厄瓜多尔沿岸,是目前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富有一般淡水虾类的风味之外,成熟的罗氏沼虾头胸甲内充满了生殖腺,具有近似于蟹黄的特殊鲜美之味。每百克虾肉虾肉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白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加工可制成虾干、虾米等海味品。

形态特征

体肥大,青褐色。每节腹部有附肢1对,尾部附肢变化为尾扇。头胸部粗大,腹部起向后逐渐变细。头胸部包括头部6节,胸部8节,由一个外壳包围。腹部7节,每节各有一壳包围。附肢每节1对,变化较大,由前向后分别为两对触角,3对颚,3对颚足,5对步足,5对游泳足,1对尾扇。成虾个体一般雄性大于雌性,最大个体雄性体长可达40厘米,重600克;雌性体长可达25厘米,重200克。雄性第二步足特别大,呈蔚蓝色。

产地产季

原产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或咸淡水水域,60年代以来,先后移养于亚洲、欧洲、美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1976年自日本引进我国,目前主要在南方l0多个省(市、区)推广养殖,以广东发展最快。

生物学特性

罗氏沼虾是一种生长速度快,食谱广,营养丰富的经济虾类,体型大,最大可40厘米,重600克,原产东南亚一带。池塘养殖虾体多呈灰黄色,不耐低温,生长适宜水温为20~34℃,对水体溶氧量要求较高。 罗氏沼虾为杂食性甲壳动物,偏爱动物性食物,人工饲养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37~38%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含量约占20%,植物蛋白质占17~18%。刚孵出的罗氏沼虾体长1.7~2.0毫米,经两个月可长至3厘米左右的小虾。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种,经5个月饲养,平均体重可达30克左右。

八. 广西 来宾 合山市 马安奇石

马安奇石鬼斧神工般的天然造型和石质,具有清、顽、丑、拙俱全,质、色、景、型皆备之特色。合山奇石种类繁多,且千姿百态,各具魅力。有壮锦石、绿玉石、鸳鸯石、彩铀石、素陶石等石种,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或少有的。合山奇石以独有的风格放射了灿烂夺目的神奇光彩,它既有科研价值、艺术价值,又有经济价值,可谓价值连城。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香菇

祁门香菇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的。祁门是徽菇主要产地,祁门香菇按品质和外观可分为花菇、厚菇和平菇,均是徽菇中的上品,在同类产品0类拔萃。

徽菇是徽州香菇的简称,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四大名菇之一,1990年12月全国香菇专业会议确定全国十大名菇,徽菇高居首位。

徽菇以其色鲜味浓、肉厚质嫩、香气沁脾和较高的营养药用价值等特点独成品系,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仅氨基酸就多达18种,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的7种,并含有30多种酶。

徽菇作为山蔬珍品,其味鲜美可口,尤以香气浓郁著称,历来为徽菜中的上等原料,且不论作辅料还是作主料,不论红烧清炒还是熬汤,样样皆宜。传统徽菜中,以徽菇为原料的佳肴很多,如油焖香菇、香菇石鸡、香菇菜心等等,均脍炙人口。

徽菇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明代祁籍名医汪机、陈嘉谟、徐春甫等都十分推崇香菇的药效,诸家本草记述:“常食香蕈,延年轻身,益智开心,坚筋骨,好颜色”;“大能益气,助食及理小便失禁”。民间至今袭用香菇治疗小儿水痘、麻诊,解毒菌中毒,治头晕头疼,降血压,预防感冒和人体各种粘膜溃疡、皮肤炎症、身体衰弱、坏血病、佝偻病、肝硬化等病症

祁门是徽菇主要产地,祁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香菇生长。起先祁门香菇为天然生长,到了明末清初,开始用人工栽培方法生产。经过数百年不断改进,尤其是解放以来,大力推广段木接种法以及袋料栽培新技术,祁门徽菇产量有了突破性进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年产量已达百吨以上,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祁门香菇按品质和外观可分为花菇、厚菇和平菇,均是徽菇中的上品,在同类产品0类拔萃,其中,由山华集团生产的“山华”牌徽菇在第3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名闻遐迩。199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为祁门生产的香菇题名为“黄山徽菇”。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大方茶

大方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歙县志》(1995)记载:“五代十国,大方茶已产两浙(浙东和浙西,唐朝歙州属浙西),并作贡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浙江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曾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胡坪等专家在《龙井茶的历史》和《龙井茶的起源》中阐述:“大方茶产于安徽省歙县及浙江淳安、临安等地,原产歙县老竹岭半山中,传说因系大方和尚创制而得名。龙井茶很可能是在明未清初产生的,距今约有三百至四百年历史,很可能龙井茶是在吸取大方炒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由王镇恒、王广智主编的《中国名茶志》(1999)、李大椿主编《西湖龙井》(1992)也记载:“扁形龙井茶很可能是吸取大方茶炒制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现时西湖龙井远比大方茶名声大,为中国名茶之佼佼者,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徽州府志》记载:明朝隆庆年间,黄山云谷寺大方和尚赴杭州灵隐寺拜会师兄,路经徽州歙南清凉峰脚下的老竹岭时,这里山势险峻,云雾萦绕,涧水溪流,清澈见底,盛世仙境使大方和尚在老竹岭下的古庙中居住了下来。他把云谷寺采收的茶树种子在这里种植,为了招待烧香拜佛的客人,他自制茶叶供来人饮用,大方茶因此而得名。因大方茶系云谷寺大方和尚创制于歙县老竹岭,亦称云谷大方、老竹大方。195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1986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食品,1988年于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质奖。2012年云谷大方茶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并发布。

云谷大方茶主产于天目山山脉西侧清凉峰(主峰高1787米)歙县所辖的三阳乡、杞梓里镇、金川乡等重点产茶乡镇高山峡谷中,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年平均温度16℃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多,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近年来,我公司加大了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专门聘请了国家茶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廖万有、副所长丁勇、制茶研究室主任黄建琴等专家团队,对云谷大方茶传统工艺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利用现代加工设备对云谷大方茶加工工艺和产品包装进行了全面改进提高,在保持大方茶传统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云谷大方茶的色、香、味、形,产品深受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青睐。

【工艺流程】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做形(压扁)→摊凉→辉干

【品质特点】扁平厚实、形似宝剑、匀齐完整、色泽绿润略显毫、汤色明亮、栗香中透花香、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绿成朵。

大方茶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歙县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