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冈小雷土特产 黄冈土特产适合带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冈小雷土特产 黄冈土特产适合带什么更新时间:2022-04-18 03:11:18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散花藜蒿

散花藜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藜蒿,又名芦蒿、水蒿、香艾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荒滩等潮湿处,因其抗逆性强、病虫为害少,经人工栽培后,成为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的绿色蔬菜食品。

散花藜蒿是野生大叶藜蒿经保护栽培而得到的反季节野生蔬菜,可食部分为地上幼嫩茎,嫩茎长16~22cm,粗0.4~0.6cm,具特殊清香气味。商品散花藜蒿嫩茎新鲜,颜色白绿,具特殊清香气味,手折易断,较自然生长得到的粗壮,香气更浓,颜色更明亮,节间更短,粗纤维更少或无。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平抑肝火、预防便秘、促进消化,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功效。据《浠水县志》记载,散花藜蒿至今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是鄂东名产,三国时期,周瑜在“策湖”(以孙策在湖北浠水散花练兵而得名)训练水师,经常取藜蒿、菱角、茭白等野生蔬菜以作军用,给士兵强身健体。散花藜蒿产区毗邻长江,三面环水,远离工业区,周边无污染源,种植区耕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墒保肥。2010年以来,浠水县人民政府制订了多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藜蒿生产,现种植面积已达8000多亩,产量超过1.2万吨。

2000年,浠水县从外地引进藜蒿在散花镇禹山村进行大棚栽培试验,经过10多年的探索、试验、示范推广,现已扩大种植面积210hm2,产量6000T/ hm2,年产值达3000万元,每年销往北京、天津、武汉、上海、黄石等大中城市,并且供不应求。散花藜蒿最佳播种期是7月底8月初,一般每隔一个月收割一次,一年可收3—4茬。

另悉,我省列入本批保护目录的共有3个农产品,另外两个分别为随县洪山鸡、秭归屈乡丝绵茶。

地域范围

散花藜蒿产区位于湖北省浠水县散花镇西南部,分布在策湖周围,东为仙女庙村,西为仄船地村,南为禹山村,北为红莲巢村的范围内,产区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o15′46〞~ 30o17′35〞,东经115o06′40〞~ 115o10′46〞之间;产区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3公里,适宜种植藜蒿面积85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散花藜蒿是将野生大叶藜蒿经大棚保护栽培而得到的、12月至次年3月间上市的反季节野生蔬菜,可食部分为地上幼嫩茎,嫩茎长16~22cm,粗0.4~0.6cm,没有侧生枝,无粗纤维,木质化程度低,颜色白绿,具特殊清香气味。商品散花藜蒿为去叶后只留尚未展开心叶、经捆把包装后的幼嫩茎。嫩茎新鲜,颜色白绿,具特殊清香气味,手折易断,较自然生长得到的粗壮,香气更浓,颜色更明亮,节间更短,粗纤维更少或无。食用方法是切成寸断清炒或佐以其它肉类烹饪,炒制后颜色脆绿,口感脆而不烂,香气扑鼻,化渣易嚼,爽口。 2、内在品质指标:散花藜蒿的内在品质跟普通藜蒿一样,具有祛风湿、健脾胃、平抑肝火、预防便秘、促进消化的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3、质量安全规定:散花藜蒿的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T5010-2002)的要求,品质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绿叶类蔬菜》NY5089-2005的标准;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T/T5017-2001)和《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018-2001)。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产品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夫子河鱼面

夫子河鱼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夫子河鱼面俗称“捶鱼(垂鱼)”,是夫子河镇传统特色食品,有逾千年历史。主要以鲜鱼、精苕粉、食盐为原料,采用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有健脑、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等保健功效,清香味美,口感滑嫩,是低胆固醇、纯天然绿色营养食品,是夫子河当地乃至周边县市逢年过节、居家宴请的必备上等佳肴和馈赠佳品。2006年6月,夫子河鱼面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入选麻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1月夫子河鱼面荣获全国武汉食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11月在麻城市首届消费者最喜欢商家评选活动农产品类中评为消费者最满意商家,2011年夫子河鱼面获得黄冈市知名商标。截止目前,该镇现有6个鱼面加工专业村,加工户500余户,其中年加工上5000公斤的有百多户,全镇年产鱼面250万公斤左右,产值过亿元。该镇着力建设“农业生态产业园”,在今年5月成功引进麻城本土女企业家萧莉投资新建现代化鱼面加工厂。目前,一期钢构厂房已经落成,预计到年底产值过2000万元。整个项目占地50亩,总投资3800万元,分三期建设,年产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引进了现代化的食品加工设备,进行规模化生产。全部投产后,预计可使该镇鱼面产值翻番,每年达2亿元。

夫子河鱼面(夫子河捶鱼)

夫子河鱼面(夫子河捶鱼)产地范围为湖北市麻城市夫子河镇、白果镇、龟山镇、盐田河镇共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麻城市地方标准:DB421181/T 015-2010《夫子河鱼面(捶鱼)》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巴河莲藕

巴河莲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河莲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说到“樊口鳊鱼”、“巴河藕”,人们的心里就美滋滋的。它的美处在哪里呢?为什么偏偏这里的藕好吃些呢?其实,这并不是巴河地区所产的藕都好吃,好吃的藕是芝麻湖的藕。芝麻湖位于浠水县巴河镇北近十里处,南临长江,西垅巴水,方圆面积一千多亩。周围山丘环抱,湖泥深厚、肥沃。以前,这里经常溃堤,河水、山洪闯入湖内,然湖内莲藕依然灿然。湖周的人民对这一奇特的景象赋予了优美的神话。相传很久以前,有一红冠白羽的仙鹤,含一莲子,从南海飞来,欲去黄河之滨撒下仙种,不想,在路过此地上空时,被湖光山色如画的芝麻湖所吸引,惊讶一声“好啊!”那碧绿晶莹的莲籽就掉进湖里。说也奇怪,次年春日,湖里绿荷莹莹,飘飘渺渺,经月不散。及秋,人们下湖捞鱼,竟得洁白如玉的莲藕,放到嘴里,味极甜脆

芝麻湖的藕与一般的藕不同。一般的藕为圆筒形,表皮呈老黄色,多节而有节毛,生吃有渣涩。芝麻湖的藕是四方形,面上有一平缓的凹槽,表皮白色,滋润如嫩玉,且无铜锈斑纹,储藏十天半月色泽不变。每枝藕均为三节,键间粗壮,每节长两尺左右。这种藕,生吃,嫩脆香甜多汁;熟食,妙而不黑;炖吃,易烂而汤味醇厚纯正。如藕孔中灌以糯米蒸食不加油盐,则别具风味

芝麻湖的藕在封建时代列为贡品。光绪年间,浠水有位县令,每次进京必以此藕孝敬王公大人。在慈禧的食谱里也有这种藕的名字。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将它装箱运回岛国。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京的日本人,还点名要吃巴河藕哩!当然,芝麻湖为什么能产出如此甜藕,值得研究

一九五八年以前,芝麻湖年产鲜藕两千担。以后因围湖造田,藕遭厄运。近年,周围大队退田还湖,芝麻莲藕又得新生。一些地方厨师对巴河藕的吃法也进行了一些试验,“蜜汁莲藕”已编入《湖北菜谱》。( 黄冈)

巴河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芝麻湖水域高湖村、许咀村、万寿村、碧二村、江林村、碧峰村等6个村现辖行政区域。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龙坪油面

龙坪油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坪油面是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龙坪镇的。龙坪油面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

“龙坪油面”是湖北武穴市的传统特色产品,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该产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清朝广济会员金德嘉参加朝廷会试时,将此面贡献给康熙帝,康熙帝吃后叫绝;乾隆帝六下江南,途经广济访师金德嘉,品尝此油面后大加赞赏,赐封为朝廷贡品。该产品制作方法和工艺配方系祖传承续,不传外人。其加工方法异常独特考究,历经九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因此长久以来,在长江中下游鄂赣皖一带倍受广大消费者的推崇和青睐,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历来,龙坪油面虽销路不错,由于加工工艺独特和手工制作等制约,难以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生产。为发展和弘扬这一传统产品,武穴市质监局对龙坪油面加工行业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根据小作坊不同情况从帮扶小作坊规范生产加工行为,获得市场准入入手,通过生产许可规定的各项内容来规范整个行业,以达到发展和弘扬传统产品、提升质量、促进发展的目的。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了龙坪油面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德嘉”商标,按照统一原料、统一工艺、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标准,揭开了抱团发展、开拓市场的新篇章。现在,龙坪油面已逐步进入全国各地商超,并在周边地域开设了龙坪油面店,还通过“淘宝”、“拍拍”等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网络销售。据统计,龙坪油面年产销量已达六百万公斤,年产值过六千万元,已成为龙坪镇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龙坪地域经济发展和宣扬龙坪人文历史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湖北省武穴市龙坪镇现辖行政区域

《武穴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龙坪油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武政函〔2013〕34号

武穴市地方标准:DB421182/T013-2012《龙坪油面》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 吉峰毛尖

吉峰毛尖是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的。英山吉峰毛尖在唐代就作为贡品进献当朝,茶叶翠绿挺秀,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鲜爽回甘。

英山原属安徽六安茶区,在唐代,英山茶就作为贡品进献当朝。茶叶在英山不论高,低山区都有种植,茶树品种在历史上以群体为主。为了发挥“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势,一九八三年春,县农牧局股和县土产公司,组织技术干部,联合在姜子石、吉子山、长冲茶场等地试制了地方名茶——吉峰毛尖。它的特点是:条索翠绿挺秀,白毫显露,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齐,在全省展销会上赢得了专家好评,茶叶品质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高,现已成为英山的主要商品之一。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黄梅荷叶茶

黄梅荷叶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梅荷叶茶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的。荷叶具有凉血、降脂、生津、润肠等作用,李时珍称常饮“令人瘦劣”。荷叶茶选用天然湖泊-龙感湖(古名:雷池)野生荷叶,经“切碎、凉青、杀青、揉捻、炒干”等17道工序精制而成。

黄梅县拥有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龙感湖天然荷叶基地3万余亩,年产荷叶、莲须280万公斤。该县积极引进外地客商联合开发荷叶茶项目,经过多方努力,客商投资2000万元在该县大胜关山工业园区成立湖北邢绣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生产出荷叶茶,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

2012年8月,邢绣娘荷叶茶被评为中国红色旅游品牌产品,县内的雷池牌荷叶茶荣膺17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目前位于黄梅县大胜关山工业园区的湖北邢绣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其产品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近年来,该公司兴建了现代化、标准化厂房,购置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模式相结合,经过杀青、烘焙,开发生产出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纯天然养生保健茶——“邢绣娘”牌绿荷香系列荷叶茶。

黄梅荷叶茶的主要原料荷叶产自于龙感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生态环境十分优良,人为活动少,无污染源,水质清绿。形成了黄梅荷叶茶的独特的品质。据黄梅县志记载:一千多年前,黄梅人民就开始从湖里采摘荷叶制成荷叶茶饮用以清火养神。《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中国药茶配方大全》等古今药(食)学典籍认为:莲芯及荷叶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热养神、降压利尿、敛液止汗、止血固精等功效。“荷叶减肥,令人瘦劣”,中国自古以来就把荷叶奉为瘦身的良药。目前在医院里,仍让肥胖病人喝荷叶茶。

黄梅荷叶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据传黄梅戏创始人邢绣娘成名后,以戏谋生,无半日闲暇,连场演出,嗓音疲喑,容颜憔悴,更因终日油彩覆面,致使肤色暗黄,肌理粗糙,采荷叶咀嚼,顿觉清香满口,嗓音渐佳,遂制成茶,久饮神怡气爽,音色渐复圆润甜美,肤质亦越发白皙细嫩,乃向同班艺人及邻里乡亲推介,众人饮后皆赞不绝口,荷叶茶逐渐在黄梅境内流行,后成为黄梅县传统佳茗。乾隆三十年,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期间,邢绣娘于苏州首次为乾隆献艺。因乾隆皇帝甚好茶道,每到一处必搜集当地名茶品饮,邢绣娘所制荷叶茶亦有幸被选为御品。皇帝饮罢荷叶茶,顿觉满口生香,余味无穷,于是龙颜大悦,亲笔题上一联曰:“一代名伶邢绣娘,千古佳茗绿荷香”。

黄梅荷叶茶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下新镇、独山镇、濯港镇、孔垄镇、分路镇、小池镇、大河镇、五祖镇、刘佐乡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七.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 红安煨葫芦

红安煨葫芦是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的特色美食。煨葫芦是红安县北部居民喜欢制作的一道特色干菜,因其制作方法独特,食用味道鲜美,现已成为红安县居民喜爱的菜肴。

红安煨葫芦的制作原料是本地生长的鲜嫩葫芦,到了采收季节,摘下后,放置在稻草燃烧后尚未熄灭的热灰中,待葫芦变柔软后,从灰中取出,用木板缓缓加压,直到葫芦冷却,又放入热灰中加热,至葫芦柔软后再加压,如此反复5-6次,直到将葫芦压成厚1-2厘米的薄片,然后凉干,即可食用或出售。 煨葫芦在制作中,葫芦未遭破损或其它处理,故既保持了原有特色,又别具风味。风干后易于保存,是红安县大力推广种植和制作的特色蔬菜。

红安煨葫芦的食用方法:食用前,取葫芦浸米泔水中,3日后去粗皮,切薄片,烹法同珍珠花菜,味近玉兰片。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罗田板栗

罗田板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田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山产栗”,这是鄂东大别山区罗田人民引以自豪的,得以致富的骄傲。

本县板栗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开始有人工种植。品种多,色味独特,产地分布于全县各地,但其产品对外销售均冠以“罗田板栗”。

罗田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罗田板栗的独特品质和信誉,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不远万里来罗田考察,他通过对罗田板栗品种的实地考察后认为,罗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库",并积极介绍美国企业界人士来中国罗田开发板栗系列产品.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专家曾20多次来罗田考察,对其板栗的品质惊叹不已.据说,日本将罗田板栗进口后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风味独特板栗食品,并称之为"人参果".

毋庸置疑,罗田板栗已经走向世界.罗田人民不仅仅满足于鲜板栗的生产,他们把目光瞄向了板栗深加工.全县已建起了5个板栗保鲜库和200多个小型罐头厂;下一步计划开发栗甘露煮,速冻板栗肉.板栗粉.板栗果脯.栗羊羹.板栗汁和栗蘑等新产品.等到这批板栗产品问世,罗田成为世界闻名的"板栗王国"将为期不远.

罗田是中国板栗主要产区,历史悠久,有“板栗之乡”的美称。罗田是全国板栗第一县,其面积产量全国第一。罗田板栗香、大、脆,南无敌手,北有优势。罗田板栗主要有桂花香、九月寒、红光栗、早栗、油栗、羊毛栗等17个品种,色味独特,风格各异。桂花香,果壳暗紫色,富有光泽,果肉黄色,味甜肉嫩,有桂花香味,是罗田板栗中最佳品种之一;早栗果壳红润,肉质松脆,其味甘香;红光栗壳色绯红有光,肉质脆嫩爽口,入食香甜;羊毛栗果壳色紫且有霜色毛茸,生食清香,熟食甜滋;油栗果壳青乌发亮,富有油腻,食之香如桂花,甜似梨怡,为板栗之上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罗田县始建于公元523年,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东接英山,南临浠水,西与团风、麻城相邻,北与安徽金寨接壤,县境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54.7公里。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人口60万,高山、 丘陵、河流交错分布。罗田县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桑蚕之乡”、“板栗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板栗产量全国第一,蚕茧年产量湖北之冠,“九资河茯苓”驰名中外,不需脱涩的堑子石甜柿乃中华一绝。农特资源品质优异、独特,已形成品牌优势,极具开发价值。罗田县是大别山区老革0据地之一。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28天,年平均降雨量 14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适合于多种农、林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罗山县位于河南南部,是河南省林业重点县之一。近年来,板栗作为罗山县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豫罗红栗、罗山大板栗为主的板栗基地40.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6万亩,年产板栗2080万公斤,产品品质好,色泽鲜艳,耐贮藏,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产品远销新加坡、日本、香港及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国内外大中城市,年产值1.04亿元,税收1040万元。

全县建成千亩以上的板栗基地160处,形成以板栗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乡镇10个,板栗生产专业户3600多户,全县有50万人依靠发展板栗受益,20万人依靠板栗生产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建成10个板栗销售市场,年吞吐板栗1500万公斤;7个板栗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300万公斤。罗山县在板栗基地建设过程中,立足资源优势,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板栗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1994年,被河南省林业厅授予“板栗基地建设先进县”,被原林业部授予“全国经济建设先进县”称号。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

罗田县是国家首批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罗田板栗,名甲天下,栽培总面积达92万亩,年产板栗7000万斤以上,其产量、面积均居全国之冠。产品以其果大(特级板栗每公斤 40 粒以内),质优(所产板栗颜色鲜艳,营养丰富,极耐贮藏),价廉(每公斤价 5—10 元, 分级销售,依质论价)著称。并且上市时间长,一般从 8 月底至于 11 月中旬均有板栗上市,同时还有优质苗木出售。热忱欢迎各界朋友来罗田指导、考察、经营。

“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山产栗”,这是鄂东大别山区罗田人民引以自豪的,得以致富的骄傲。罗田县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开始有人工种植板栗,品种多,色味独特,产地分布于全县各地,但其产品对外销售均冠以“罗田板栗”。罗田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罗田板栗的独特品质和信誉,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不远万里来罗田考察,他通过对罗田板栗品种的实地考察后认为,罗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库”,并积极介绍美国企业界人士来中国罗田开发板栗系列产品。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专家曾50多次来罗田考察,对其板栗的品质惊叹不已。据说,日本将罗田板栗进口后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风味独特板栗食品,并称之为“人参果”。

毋庸置疑,罗田板栗已经走向世界,罗田人民不仅仅满足于鲜板栗的生产,他们把目光瞄向了板栗深加工。全县已建起了50多个板栗保鲜库和200多家板栗加工企业,开发出了板栗罐头、“开口笑”板栗、栗甘露煮、速冻板栗肉、板栗粉、板栗果脯、栗羊羹、板栗汁、栗蘑、栗壳炭等20多种产品,罗田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板栗王国”。

罗田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罗田县 《关于界定罗田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罗政函[2006]2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罗田县胜利镇、河铺镇、九资河镇、白庙河乡、大崎乡、平湖乡、三里畈镇、匡河乡、凤山镇、大河岸镇、白莲河乡、骆驼坳镇等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黄梅荸荠

又称“马蹄”、“地栗”。产于黄梅的大河、停前、杉木、濯港等水田池沼之中。与南昌马蹄、苏州地栗、桂林马蹄合称“华夏四荠”。黄梅荸荠清甜爽口,营养丰富,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称。古时候北方游客对黄梅荸荠情有独钟,称之为“江南人参”,参拜了禅宗五祖寺后,都忘不了带一些回去与家人品尝。黄梅荸荠果蔬兼用,生吃熟食皆宜。黄梅荸荠也是一味良药。有清热止渴、温中益气、行滞导积、消食化痰、清风解热等功效。近年来,人们发现黄梅荸荠中含有一种名为“荸荠英”的抗菌物质,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可解丹石热毒、除胸中实热,为清热、利尿、降血压药。

十.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麻城茶油

麻城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茶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北省麻城市,“麻城十怪”之一 。主产于大别山腹地的麻城市福田河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中国国务院命名为“茶油之乡”。这里远离城市和工业区,连绵的群山,人烟稀少,山明水净,空气清新。其油茶树一年四季云滋雾养,不需要施肥、喷农药,营养成分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肥沃土壤,具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2010年,经中国国家质检审核,决定对麻城茶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茶油是中国特有传统食用植物油,可见民间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且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恰当,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营养丰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乌发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誉为“油中圣品”。

麻城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麻城市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