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靖远特产哪里有 白银靖远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靖远特产哪里有 白银靖远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3 06:44:21

一.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陇上佳肴羊羔肉

靖远盛产羊肉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吴家川岩画中就有大角羊和无角羊形象。据《康熙·靖远卫志》载,“在唐时古会州贡品就有羯、毡、羊、裘等”,古今往来,羊羔肉一直作为靖远人待客的美食佳肴备受推崇。
靖远羊羔肉是一种独特的地方风味美食。其特色在于独特的滩羊品种,独特的生长环境,独特的加工方法,独特的药膳滋补价值。靖远县属黄河冲击盆地,黄河流径154公里,造就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境内屈吴山、哈思山、云台山水草丰茂,气候凉爽,生长着柴胡、麻黄、益母、蒲公英、黄苓、桔梗、薄荷、干草等数十种草药,山中水流潺潺,矿物富集,羊羔日食药草,夜饮矿泉,从而使羊肉细胞成分改变,造就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靖远羊羔肉,国家工商局正式授予“靖远羊羔肉”商标。
靖远羊羔肉以其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五大类20多个系列产品。主要有爆炒、蒸、煮、烤、炖等十种方法,配以30多种调料、10多种药材相佐,具有温中补气、健胃益肾之功效,已走出靖远,成为华夏饮食文化
一朵绚丽的奇葩。
    “靖远羊羔肉”是以我国特有优良绵羊品种——滩羊二毛期奶羔为资源开发的羔羊肉精品,以其独特的品质特点和地方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风靡陇原,载誉九州,赢得了“名扬西北三千里,香引五湖四海客”的赞誉,现已注册证明商标,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靖远羊羔肉”经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大测试中心、甘农大食品工程系、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等单位检测分析和研究证明:
     ①选料独到,安全无污染。选用30~45日龄左右滩羊奶羔,母乳育肥,各个生产环节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②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生物学效价高,符合FAO/WHO提出的人体氨基酸需要量的平衡模式;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B、B1、PP、C、D、叶酸等多种营养性元素;属低脂型肉品,且大理石纹良好,胆固醇含量低;营养素配比合理,是集营养、滋补、保健于一体的优质肉
食品。③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肌肉纤维细,交联少,嫩度高;低级脂肪酸、氨基酸、含氮浸出物含量丰富,膻味轻微,香味浓郁,感官品质优异。④加工性能良好,工艺独特。失水率低,系水力强,熟肉率高,汁液丰富,辅以10多种中药材为佐料,通过爆炒、红烧、黄焖、干炸、烧烤、清炖、清蒸等工艺进行加工。
羊羔肉产业已成为靖远县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羊只饲养量发展到78万只,年出栏羔羊28余万只,产肉量213万公斤,实现养羊产值8000多万元,已基本形成一有龙头企业,二有协会,三有基地,四有餐饮业和毛皮加工业,五有营销组织,六有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靖远羊羔肉营养保健价值


1、补元气、健脾胃、益腰肾。
      ——《本草纲目》
2、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金匮要略》
3、羊肉甘温,能补气血。人参补气,羊肉补形有也。
     ——元·李果
4、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疗疲劳 疲,腰膝酸软,产后冷痛,寒疝、中虚反胃。
     ——《中药大辞典》
5、鱼稻宜江南,羊面宜京洛。
     ——宋·惠洪《冷斋夜话》

咏靖远羊羔肉

靖远名肴羊羔肉,鲜活脆嫩赛珍馐。
色香味佳形恰秀,价廉物美保健优。
注册京华竞为首,火爆兰州占熬头。
名震塞北三千里,誉满陇上十四州。


二.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羊羔肉

靖远羊羔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远羊羔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靖远位居黄河上游冲击盆地,属半干旱荒漠化草原过渡地带,自然环境独特,境内山大沟深,水草富足,气候凉爽,生长着柴胡、麻黄、益母草、蒲公英、黄芩、桔梗、防风、薄荷、甘草等数十种草药,山中泉水富含矿物质,羔羊饥食药草,渴饮山泉,从而使其肉质细嫩,味道奇特,异于它类。靖远滩羊、山羊品种独特,其肉肌理细腻,骨肉匀称,极易煮烂,入口滑嫩细软。靖远羊羔肉,尤以肉裘兼用型滩羊奶羔肉为精品,其产羔到出栏屠宰,生长期限在30至50天之间,肉质鲜嫩,没有膻味,营养丰富,是上等滋补佳品。

羊羔肉是甘肃,靖远为重要产地之一,其独特的滩羊品种与生长环境,靖远人独创的烹饪调制方法,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可以达到滋补身心、强健体魄的奇特功效,令人百吃不厌,靖远羊羔肉美食因此名扬天下。

靖远羊羔肉的烹饪方法与众不同,用料讲究,新颖别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对羊羔肉的食用偏爱,促使这一传统饮食焕发出新的活力,靖远人在继承羊羔肉传统烹调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改进,探索出爆炒、红烧、黄焖、清炖、油炸、烧烤、手抓等多种做法,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靖远烤全羊,先要精选肥瘦适当的小羊,宰后敷以各种调料,放置一定的时间,待调料的味道充分渗透后再烤制,以前是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现在则用现代化的烧烤壁炉,以慢火均匀烧煨,五至六个小时后就可出炉。除此而外,煨羊掌、清蒸羊脑、梅花羊头、清炖羊杂、三色羊血、烤羊腿等,皆为美味肉食。

经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测试中心、甘肃农业大学食品工程系、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等单位检测分析和研究证明,靖远羊羔肉蛋白质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七种氨基酸,而且富含钙、磷、铁、锌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以及维生素A、B、C、D、叶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属低脂型肉品,胆固醇含量低,营养素配比合理,是集营养、滋补、保健于一体的优质肉食品。

靖远羊羔肉以其独特的品质特点和地方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风靡陇原,载誉九州。2002年12月28日,经国家工商局批准,将靖远县所产滩羊羊羔肉注册为“靖远羊羔肉”证明商标,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的商标,在我国尚属首例。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靖远羊羔肉作为一道特别的主菜摆上国宴餐桌,受到“全球财金首脑”的交口称赞。如今,靖远羊羔肉已经走出了靖远,走出了甘肃,成为华夏饮食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

地域范围

甘肃省靖远境内哈思山系、香山山系、屈吴山系的羊只,总面积 5809平方千米

特定品质

靖远羊羔肉是一种独特的地方风味美食。其特色在于独特的滩羊品种,独特的生长环境,独特的加工方法,独特的药膳滋补价值。靖远县属黄河冲击盆地,黄河流径154公里,造就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境内屈吴山、哈思山、云台山水草丰茂,气候凉爽,生长着柴胡、麻黄、益母草、蒲公英、黄芩、桔梗、薄荷、甘草等数十种草药,山中水流潺潺,矿物富集,羊羔日食药草,夜饮矿泉,从而使羊肉细胞成分改变,造就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靖远羊羔肉,国家工商局正式授予“靖远羊羔肉”商标。

文化典故

靖远盛产羊肉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吴家川岩画中就有大角羊和无角羊形象。据《康熙·靖远卫志》载,“在唐时古会州贡品就有羯、毡、羊、裘等”,古今往来,羊羔肉一直作为靖远人待客的美食佳肴备受推崇。

三.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文冠果油

靖远文冠果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远文冠果油是靖远县的。靖远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结合林业生态工程,积极争取上级帮扶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鼓励种植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文冠果产业,加大文冠果油、茶等后续产业开发力度,努力将靖远打造成为“全国文冠果之乡”。

靖远县栽植文冠果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崇祯年间,百年以上古树星罗棋布。从90年代起,靖远县就不断探索文冠果栽植及果实利用技术研究,厚积薄发,21世纪初已完全掌握文冠果栽培技术,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积极鼓励、引导造林大户及村民栽植,种植产业不断扩大,2008年靖远县被省上列为文冠果生物能源基地建设重点示范县。截止2015年,全县文冠果种植面积达到13.99万亩,结果面积4.37万亩,产量达到725.5吨,产值2176.5万元。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生物质能源油料树种,果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症,经过加工后可制成亚油酸丸、益寿宁等药物,对治疗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和慢性肝炎均有明显的保健和治疗作用。2007年,靖远县林业局委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对靖远文冠果籽实进行了全面检测,结果显示,文冠果种仁含油率干基为632.3克/公斤,粗蛋白干基为237.3克/公斤,棕榈酸5.92%,硬脂酸2.01%,油酸31.78%,亚油酸44.04%,亚麻酸1.54%,二十碳烯酸0.42%,花生酸7.76%,果仁利用率大,亚油酸含量高。

靖远县把文冠果产业作为林业建设的一大重点来抓。目前,已成立甘肃万林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陇原农林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甘肃东方龙元文冠果产业有限公司等3家文冠果种植龙头企业。并成功引进甘肃长瑞文冠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其文冠果保健食用油加工工艺、保健茶、保健枕、果壳入药等新用途技术,科研水平和成果居全国业界领先地位。目前,全县已建成文冠果籽油加工厂2处,年加工能力在4000吨以上。甘肃万林科技公司生产的“文冠盛宴”、“文冠礼宴”、“文冠善宴”等系列果油远销全国各地,其中“裕生源”、“西奇”品牌文冠果籽油分别荣获第七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优质奖和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产品至尊奖。政府支持,企业带动农户的模式推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随着对文冠果综合研究、开发力度的日益广泛和深入,文冠果产业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将日益增大。靖远县文冠果品牌正在形成,靖远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将越走越宽。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镇、东湾镇、北湾镇、北滩镇、刘川镇、东升镇、五合镇、双龙镇、麋滩镇、平堡镇、三滩镇、高湾镇、大芦镇、若笠乡、兴隆乡、永新乡、靖安乡、石门乡。

《靖远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靖远文冠果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靖政发〔2016〕152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靖远文冠果油》(草案)

四.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下滩辣椒

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乡下滩村位于黄河中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地处西龙海兰新经济带,兰白核心经济区,交通便利,灌溉方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甘肃省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且靖远县地处海拔1398米,早晚温差大,日照充足,特别适合酱用辣椒的种植,辣椒品质的主要指标红色素和A/B(即红黄色素比)值在全国占领先地位。

近年来,下滩村抢抓蔬菜产业发展机遇,按照“科技创新、典型示范、品牌增效、组织保障”的总体思路,建设糜滩乡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生产规模,蔬菜产业已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种植的“陇椒”、“衡椒”品质好、产量高,深受市场欢迎。配套建设标准化育苗棚8000平方米,通过标准化育苗,提高辣椒品质。下滩村辣椒远销河南、陕西、四川、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兰州等地,多家省内外客商慕名而来,与辣椒协会洽谈订单生产。

五.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二毛裘皮

二毛裘皮系滩羔羊一月龄左右宰剥加工而成,皮板轻薄,柔韧细密,毛股紧密,花穗美观,成明显大波浪弯曲,俗称“九道湾”,美观大方,驰名中外。靖远是中国重要的滩羊、中卫山羊主产区,   
羊只存栏41.9万只。靖远二毛裘皮、沙毛裘皮,特别是五合、北滩、高湾等地出产的二毛裘皮,细密柔软、毛股长而弯曲,其中有“孔道环”之称者为上品。靖远裘皮加工历史悠久。一千多年前靖远先民就开始用羊皮缝制裘皮大衣(俗称“二毛筒子”),用羊毛擀毡等生产生活用品。早期的皮革加工企业是靖远县白皮厂,后改名为靖远县裘皮厂,所生产的皮褥子深受外商欢迎。已开发生产二毛裘皮褥子、染色皮褥、领条、围巾、毛皮包、裘皮服装等10多个品种,年产值1300万元,实现利税390万元,产品销往美 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六.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七.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枸杞

靖远枸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远县把枸杞种植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以基地兴产业,以产业带基地,着力培育枸杞优势产业,目前,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88万亩。

1999年,靖远县枸杞栽培技术在北部乡村开始试种推广,由于经济效益明显,枸杞种植很快在北部的几个乡大面积推广,2006年底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7800亩。今年,靖远县把扩大枸杞种植面积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产业,列入了全县“壮大三大产业,建设六大基地”的总体规划,规划在北部六个乡种植枸杞2万亩。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825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通过县乡联动,真帮实扶,规划地块,责任到人,全力推进枸杞基地建设。成立科技服务小组,技术人员包乡蹲点,适时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在选苗、施肥、栽植、修剪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优质服务。先后共在枸杞种植乡村举办培训班38场(次),培训人员4800多人次,免费发放资料10000余份,发放《枸杞丰产栽培技术》6000册,赠送枸杞技术讲座光碟60盘。完成枸杞种植21000亩,为枸杞基地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靖远枸杞每年7月中旬大量上市,主要品种是大果枸杞新品种“宁杞3号”。我处常年供应枸杞,我们在加工环节上严把质量关,从收购上做到根据档案到户收购,按产量收购,建立收购档案。并承诺:不是本区域内的不收,不是农户自产的不收,含有二氧化硫的枸杞不收。保证客商能真正收到原产地枸杞,克服了其它商家从市场上收购无法确认原产地的弊端。并为客户提供收购、包装、运输等一条龙服务。

靖远枸杞产地范围为甘肃省靖远县靖安乡、五合乡、东升乡、北滩乡、永新乡、双龙乡、石门乡、刘川乡、大芦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传统本地枸杞。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300至2300m,土壤为灌淤土或灰钙土,质地为沙壤土或中壤土,pH值7.5至8.5,有机质含量>1%,全盐含量<1%。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枸杞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育苗。硬枝扦插育苗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芽体未萌动,土壤解冻20cm以上进行;嫩枝扦插育苗以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宜。

2.栽植时间:分为春植和秋植两个时间。春栽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秋栽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冬灌前)。

3.栽植密度:密度为2668至3330株/hm2。

4.肥水管理:以有机肥为主≥55t/hm2,适量追施氮肥≤1.5t/hm2,干旱时及时进行灌水。

5.整形修剪:通过定干和短截修剪,以自然半圆形为主,确保树冠通风透光。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与制干

1.采摘时间:采摘时间6月中旬至10月中旬。

2.制干:将采集的鲜果清选后,及时进行脱蜡处理,然后自然晾晒,晾晒至果皮皱缩后脱水,再进行热风烘干,去果梗,至干果。热风烘干温度控制在45℃至60℃之间,干果含水量控制在13.0%一下。工艺流程为:鲜果→清选→脱蜡→晾晒→水洗→热风烘干→去果梗→干果。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形扁纺锤形或长扁卵形,果皮呈橘红色或红色,基部具有明显的白色果梗痕,果皮薄而皱缩,籽小而少,味甘甜。

2.理化指标:干果果重范围:250粒至600粒/50g。多糖含量≥3.1%,总糖含量≥39.8%。可食率100%,出干率≥2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八.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石门大枣

  大枣又名红枣、干枣、枣子。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红枣所含有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细胞能量代谢的必需成分,能够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多梦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红枣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过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较好疗效;红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抗癌、抗过敏作用。
    我县大枣主要产于靖远县石门一代。由于石门一代地势较高,海拔一般在3000米以上,气候差异明显,加上石门土地一般为肥沃的黑土,所以,石门大枣品质特别。其和其它大枣的主要区别是:个大、皮薄、肉厚、味醇,易于存放,不易腐烂变质。而且吃起来味道香甜醇厚。石门大枣和产于石门的哈思梨一起在清代曾作为贡品上贡皇宫。 

九.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哈思梨

  哈思梨(Pgrussp)属稀有珍品。因产于靖远哈思山而得名,形如鸡蛋,质细味甜,香味浓郁,核小个头均匀,果肉水白色,剖切不易氧化,隔夜不变其色味,异于他果而著称,历史上曾是靖远县进贡品之一。梨木面积极小,易地栽植不佳。靖远县石门乡小口村哈思街崖头及小口沙河掌有小片栽植,1988调查共有老树11株,树龄高达80年以上。共有大小梨树30多株,年产1500公斤左右,株产150公斤,多为礼品使用,市场销售极少,故而“以稀为贵”。目前尚存不多,仅有28株。
    关于哈思梨的有一个传说,哈思吉堡是蒙语稀泥滩之意,在靖远古丝绸北路索桥渡之南十余里处。这里虽是丝路的歇脚点,却四围干山枯岭,堡址在一片稀泥滩之畔。离这里不远黄河之边的大小口子,则沃野毗连,枣树成林,别有天地。
    哈思吉堡一带的人,终年辛勤劳动,从不知梨儿是怎样长成的,有时他们看到过路客人从邠州带来的梨儿既黄又嫩,偶尝一枚,香甜无比,使他们驰慕着:我们这里能有一棵梨树,该多好啊!
    某年一个过路的客人把吃过的梨核,抛在了稀泥滩上,春暖花开的时候,有几株细嫩的不知名堂的幼苗从稀泥滩的小溪边萌芽。一位好奇的老农把它当成宝贝似的保护,不让任何人伤损,几年之后这幼苗成了棵棵小树,可是究竟是什么树,谁也无法辨别。不幸老人去世了,他临终的时候,嘱咐儿子一定把他葬埋在这小树之旁,他要魂附小树,使它结出比邠州梨更美的梨子来。儿子遵照遗嘱把老人埋在了小树旁边,一年之后小树上开遍了洁白馨香的小花,到秋天又结满比鸭蛋稍小,颗颗金黄的小梨。梨子成熟的时候,儿子把第一颗梨摘下来以刀剖开献在父亲的墓前,让老人家的阴灵第一个来尝他亲手培育下的果实。第二天儿子来墓前一看,奇迹出现了,他剖开献在墓前的那颗梨,竟是嫩白如初,不发黄色。这话一传出去,村人皆来索尝,果是奇梨剖开经宿洁白。从此,名扬天下,成了敬皇上的贡品,官府每年秋后便派人前来守摘,一般老百姓则是难以吃到。
    官府让老百姓扩大栽培,谁知除了老人家墓旁的几株外,新栽的梨树结下的梨儿,却无此特点。为了进贡,多以假充真,真正能吃上哈思梨的人还是那些压迫农民的人。日子久了,这些梨树形将枯死绝迹,更为稀罕。
    新中国建立后,枯老的哈思梨树,又在哈思吉村重发新枝,开花结果,不断发展。 

十.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二毛裘皮

靖远二毛裘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