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阳江特产500字作文 阳江特产作文6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阳江特产500字作文 阳江特产作文600字更新时间:2022-05-03 15:11:23

一.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炒牛杂

炒牛杂

牛杂向来是女士至爱的小食,到阳春吃到的牛杂别具一番风味。选用阳春的物色物植物:百叶,与牛杂伴在一起,百叶吸收了牛杂的肉香。

二.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小刀

产地:中国广东阳江。 历史:梁季英原为首饰工人,对各种金属特性了解较深,逐用汽车弹簧钢度制成勾尾牛角柄全钢小刀,以硬度适宜,刃底角度得当,锋利轻便,式样美观,最宜刮削竹节而广受喜爱。 特点:该小刀为保持锋利,采用油热处理,讲究退火,保证敲面不断、弯能复原的韧性;其刃磨于机磨后坚持手工水磨、打皮等工序;刃面必使做到有一定的斧头口角度。( 阳江)

阳江被誉为“中国刀剪之都”。阳江小刀的生产有150多年的历史。清朝同治年间,阳江工商业渐见兴旺,广东十多个县的客商云集此地进行商贸活动,阳江县城打铁巷(现仍称打铁巷)附近一带集中了十数间这类打铁铺,打出的产品时时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产品。从那时开始,阳江刀渐被人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20世纪20年代,阳江老刀匠何全利创制的“何全利菜刀”,因其钢水清、刀锋利,既能切肉,又能斩骨故又称“文武刀”,深受厨师钟爱。

真正使阳江刀出名的是,阳江着名老刀匠梁季芙研制的刀具,以其造型好、款式多、锋利不易生锈卷口、耐用好用等特点迅速占领市场,在阳江掀起一股仿制热,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的发展,阳江刀从此名扬四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阳江十八子”、“盛达刀具”等一批代表中国菜刀发展方向的名牌产品,把“阳江小刀”的盛名推向世界。

三.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一夜情

追根溯源,“一夜情”的原名叫“一夜埕”,是一道原料为咸水鱼的普通菜式,最早由南海渔民制作而成。出海打鱼的渔民因担心海鱼变质,遂将海鱼整条扔进装着海盐的埕(一种器皿)中腌着达到保鲜效果,待鱼在埕里腌了一夜之后再取出来烹饪食用,故而称之为“一夜埕”,当地人大多称之为“一夜水”(指泡了一夜的盐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阳江饮食娱乐和旅游产业进入迅猛发展期,“一夜埕”中与广东话“情”字同音的“埕”,被当地饮食业策划人士偷换过来,变成了今天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颇具“噱头”的称谓,一定程度上令这道普通的鱼肴菜式“大行其道”,成为当地饮食业家家必备、风行至今仍令游客垂涎的最牛菜式。

饮食界人士称,撇开“”的噱头不说,这道集咸、香、鲜、嫩等味觉于一身的鱼肴风味菜,本身尝之就令人“回味无穷”。一条用盐腌过一夜的鱼,被煎得两面金黄,既有咸鱼之香,又不失鲜鱼之甜,实为下饭之佳品。

四.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益智果

益智是阳东县山区地方特有的野生品种,最早在该县大八镇的山林乔木下生长,距现在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后来被发现其可食性和药用价值,当地农民便进行采摘变卖,成为山区农民发展经济的收入渠道之一。

其制成“九制益智、甜酸益智、糖沙益智、蜜饯益智”等系列保健食品。一粒益智子从树上摘下到成为人们口中的佐食佳品,要经过保鲜腌制、漂洗、晒胚、蒸制、消毒等十多道工序,阳江本土种植的益智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结出的果实具有皮薄、肉厚、核小等特点,颇受市场青睐。

益智珍果素有“岭南第一果”之称。据相关古籍记载:益智本名不作益智,而唤摧芋子、燕串子。据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益智仁,辛温,无毒。主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

另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曹操之三子曹植幼时孱弱,一次有北上之客商送上“摧芋子”,曹植食后,食欲大增,日渐聪明,五岁便能作诗,而后更有七步成诗的敏捷才思,于是乎曹操便将“摧芋子”叫作“聪明果”,后来又叫“益智子”。宋朝苏东坡被贬岭南之时,亦有相关记载。据考证,益智属姜科草本植物,有杀菌作用,别名益智仁、益智子,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既可药用,也可加工成食用凉果。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休宁县 “杜”字虾米豆腐干

是休宁风味小吃。杜家豆腐店的虾米豆腐干,以用料独特,制作精细,配方讲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

制成的虾米豆腐干,颜色淡褐,光洁细腻,香味浓郁,鲜美可口,有韧性,折叠不开裂,压榨紧结,刀劈不散碎。可切成细丝或薄片,撕开可见细密纹理,内有虾米一只。既可佐酒下茶,又可作菜肴的配料,当作零吃小食也别有风味。

六.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玛仔

阳江最有名的两种特色食品是猪肠碌和玛仔。

玛仔又名粉妈仔、刀切仔。用米粉搓成块状然后用刀切成条状,然后放上各种各样的料,最经典的是放虾皮来煮,就成了类似煮汤粉,不过口感与味道可大不相同。很多人以为河粉就是玛仔,其实不一样。阳江的河粉有点特别,比较薄、口感与别的地方不大相同,而做法也不尽相同,比其它地方的河粉好吃。一般吃法是将河粉汤熟加上大骨老汤,配上白切梅肉或者猪利、粉肠来吃。尤其是牛腩汤粉,相当好吃。

七.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十八子

十八子

八.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搓禾线

搓禾线

阳西人做上田,习惯搓禾线吃。所谓禾线,是用粘米春粉,拌糖或者拌盐,泡水搓成一条条粉条,如稻穗状,俗称禾线。搓禾线的含义,是种下的禾苗长出的稻穗像禾线一样,所以搓的禾线一般很饱满,大拇指粗细,借以预示一年的丰收。搓禾线手艺简单,农家随时可做,小孩子特别喜欢。过去生活困难,能吃上一顿禾线,等于过节。小孩子天天望着大人能给他们搓禾线。搓禾线除了用米粉,其它如番薯、粟米、高粱均可。现在的饭馆面摊,仍有禾线摆卖,只不过那禾线已属精品,和乡下农家搓的禾线口味有很火区别,小孩子犹难吃到。

九.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姜豉

阳江姜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江土产黑豆配以鲜姜经传统方法加工制成,质量松化、味道鲜甜、富于营养、具有无以伦比的绝妙风味,实为馈赠亲友,家庭厨房必备调味品。

阳江姜豉是以阳江土产黑豆配以鲜姜经传统方法加工制成,质量松化、味道鲜甜、富于营养、具有无以伦比的绝妙风味,实为馈赠亲友,家庭厨房必备调味品。

食用方法:先将所需豆豉用清水略洗一下,捏碎或捣碎后即可加入到各种菜式中,进行烹调调味。烹调种菜式加入豉汁后,菜式的风味更佳,更鲜美可口,有助于增进食欲。

配料:精选黑豆、优质食盐、鲜姜

推荐菜式:豉汁蒸排骨,豉汁蒸肉片,豆豉红烧肉、豉汁蒸鱼、豉汁红烧鱼、豉汁蔬菜等等各种菜式。

阳江姜豉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黑豆:主要采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的黑豆,颗粒饱满均匀,经过风净晒干。

2.食盐: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规定。

3.水:水源取自漠阳江,水质应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4.姜:产地阳江,应符合国家质量卫生的标准规定。

二、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豆豉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筛选:将黑豆在筛选机上筛选至无杂质、无砂石。

(2)浸泡:用清水浸泡,水温10至35℃,一般冬天浸约6小时,夏天浸2至4小时之间,浸泡后豆的含水份应在40%至45%之间为适宜。

(3)蒸煮:将豆蒸煮到松化率≥85%。

(4)冷却:使用风扇或自然冷却将蒸煮熟的豆吹凉至35至45℃。

(5)制曲:自然接种,控制好曲房温度,时间3至4天,使品温达到38至40℃,曲料长满白菌丝,进行第1次翻曲和倒簸箕。翻曲后为常温,5小时后开始升温。曲料品温再次上升到37℃,控制温度,曲料品温下降到34至35℃,保持1天后进行第2次翻曲。翻曲后为常温,第二天出曲,曲料水份为21%左右。

(6)洗曲:将成熟的豆豉曲经洗豆机用水洗净,直至露出豆曲乌亮光泽且只留下豆瓣内的菌丝体。

(7)配料:加入食盐,搅匀后氯化钠含量≤15%,装入豆豉埕里,并层层压实,最后用塑料薄膜封口、加盖。

(8)发酵:豆曲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发酵,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发酵时间一般掌握在30至38天左右。

(9)晾晒:将发酵成熟的豆豉从埕中倒出,自然晾干,水分含量控制在35%左右。

(10)回油:将已晒干的豆豉(表皮粗糙)用竹围囤积堆放,堆放时间5至10天,使其回油后表皮乌黑油润,具有豆豉特有香味。

(11)挑选:筛除杂质。

(12)包装:称重和包装,阳江姜豉则在每包豆豉中加入l至2片姜片。

2.姜片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1)清洗:将姜块用清水浸泡、清洗,洗去表面泥土和杂物。要求清洁、干净、无杂物。

(2)切片:将姜切成片状,厚度约2至3cm,并切除头尾发芽部分。

(3)腌制:将姜片层层放入缸中,并均匀层层撒放相当于姜片重量约30%的食用盐,压实装满,用塑料薄膜封口、加盖,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腌制。时间约7天左右。

(4)晒干:将腌制好的姜片用竹窝盛装,摊平后在太阳光下晒干,水分控制在18%至20%。

(5)包装:将姜片放入密封塑料袋中,入仓贮放备用。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乌黑油润有光泽,豉肉松化,豉味、姜味浓香醇厚,味道鲜美可口,余味绵长。

2.理化指标:水分≤35g/100g,氨基酸态氮(以氮计)≥1.0g/100g,总酸(以乳酸计)≤4.0g/100g,食盐(以氯化钠计)≤14.5g/100g,蛋白质≥20g/100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十. 河北省 承德 围场 万字扣肉

这是一道宫廷菜,现在成了寿辰名菜,作法是将红烧猪肉切成3.3厘米见方小块,用小刀逐个将肉块由外及内,依方形绕圈向肉块中心呈“万”字型,不可使之分离,然后皮朝下,摆在蒸碗内,加高汤、佐料,上笼蒸2小时,取出扣盘,浇上高汤,肥头勾芡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