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省卢氏县木桐乡刘家村特产 卢氏特产必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省卢氏县木桐乡刘家村特产 卢氏特产必买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1 04:42:58

一.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谷家村蔬菜

谷家村已有几十年的种菜历史,全村1000多人,2000多亩土地,90%的农民群众从事蔬菜生产经营,90%的土地种植反季节蔬菜,间作套种,一年三茬三熟。实行订单农业,每亩收入1万元左右,产品畅销淮海经济区、东南沿海等十多个省市。

二.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越乡龙井

嵊州四面环山,九曲剡溪横贯其中,佳山秀水,风景幽丽。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茶园多分布在海拔300到500米的丘陵山区,土壤肥沃,常年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产茶历史悠久

嵊州早在汉代就有种茶、采茶、饮茶的习俗,晋代已甚流行;唐朝茶圣陆羽、高僧皎然等为嵊州留下了宝贵的茶经和丰富的茶文化;宋朝在嵊州设立了茶叶贸易的官方管理机构“茶事官置司”;元、明、清三朝,嵊州均有茶叶进贡朝廷。清代至民国,嵊州茶叶开始出口欧美及非洲国家。清末,“泉岗辉白”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嵊州三界创办了浙江省茶叶改良场。所有这些为越乡龙井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建越乡品牌

面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1998年嵊州市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越剧之乡”文化品牌为龙井茶定名,注册了富有文化内涵的“越乡”龙井商标,并作为全市龙井茶公共品牌。经过10多年的发展,越乡龙井因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嫩黄,内质香气馨郁,滋味醇和,经久耐泡,深受茶叶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先后获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30多次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金奖。2009年,在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中,昂首入选并名列榜首。

越乡龙井·培育篇

推广良种制定标准

为培育越乡龙井品牌,大力推进茶树良种化建设,全市累计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9.5万亩,已建成的位于崇仁镇的省级现代茶叶示范区成为全省名茶高产高效的典型,3次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为确保越乡龙井品质,嵊州市相继制订了《越乡龙井》省级地方标准、《无公害茶叶》地方标准、《无公害茶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了茶叶种植、加工的标准化、无公害化。目前全市无公害茶基地已占茶园总面积的80%。

提高技艺推介品牌

为打响越乡龙井品牌,市政府出资2300多万元,开展了提高越乡龙井炒制技艺暨品牌推介系列活动。自1998年以来,嵊州市已连续举办了12届越乡龙井炒制大赛,还与省级部门联办2届扁形名茶炒制大赛和1届机制龙井茶大赛,共有900多名炒制高手参赛,近百人获奖,通过获奖选手的传帮带作用,共培养了1万余名炒茶能手,使炒制质量得到整体提高,2008年名茶产值是2004年名茶产值的146%。2004年,越乡龙井炒茶王参加中法国际茶文化节,为近万名外国友人作了龙井茶炒制表演,为开拓欧洲市场赢得先机。

构建网络拓展市场

为拓展越乡龙井销售市场,嵊州市十分重视茶叶市场网络建设,先后建立了15个产地名茶市场和28个茶青市场;去年3月,嵊州(中国)茶叶城一期投入使用,实现中心市场的升级换代,成为全国龙井茶的主要集散地;在29个省(市)开设直销窗口1000多家、越乡龙井专卖店72家;在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设立专柜120家。其中山东市场有直销窗口600多家,越乡龙井专卖店28家,年销售龙井茶2500多吨,占到山东市场龙井茶销售量的42%。已在法国等国家设立3家办事处,形成了由茶青市场、产地市场、中心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相配套的“五市联动”销售网络。

越乡龙井·壮大篇

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

为加快越乡龙井品牌建设,全市建立了越乡龙井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有6家企业获得ISO9001、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14家通过QS认证,11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4个基地获得IMO国际认证。

切实改善茶叶加工环境

为优化越乡龙井加工环境,到2008年底,共投入1800多万元,优化改造初制茶厂172家,创建省级示范茶厂3家,建成名茶加工集聚区62家,突破了名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清洁化加工难的瓶颈,为推进全省茶厂优化改造和名茶产业升级提供可以实践的有效模式和途径,走在全省前列并在全省推广,并两次被评为“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

全面加强品牌化管理

为使“越乡”成为嵊州市龙井茶的集群品牌,2008年市政府出资150万元收购“越乡”商标,对全市龙井茶品牌进行整合,成立了越乡名茶协会和品牌管理办公室,制订了《越乡名茶协会章程》、《越乡商标管理办法》、《越乡龙井包装管理办法》、《越乡龙井包装印刷合同》等制度,采用“越乡+企业商标”形式运作,实行品牌、标准、包装、标识、宣传、监管“六统一”的行业管理。

越乡龙井·提升篇

越乡龙井在经受市场考验中获得客户好评,显示出强劲活力。嵊州人在专注地做好茶叶品质的同时,正专注地做好着越乡龙井的品牌。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品质提升、品牌铸造、龙头带动、文化传承”等四大工程,目的就是将越乡龙井品牌打得更响,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推进嵊州从“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迈进。

品质提升工程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5.3万亩,建成名茶加工集聚区100个,省级示范茶厂10家,新增通过QS认证企业40家。

品牌铸造工程开设越乡龙井专卖店300家,打进1000家超市,开拓国际市场,健全“越乡龙井”营销网络。

龙头带动工程培育3-5家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扩建嵊州(中国)茶叶城;培育5-1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紧密型产业链。

文化传承工程作为中国茶道的发源地,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艺茶道表演等活动,充分发挥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同时整合资源,筹划集观光、采茶、制茶、品茶于一体的特色休闲旅游,进一步培育嵊州茶业新的增长点。

三.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刘家窑西瓜

刘家窑西瓜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侯家庙乡刘家窑村的。刘家窑村的西瓜皮薄、含糖量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侯家庙乡政府专门印制了二维防伪标签,为所有西瓜都贴上“身份证”。

刘家窑村属于沙质土壤,气候环境特别适合西瓜种植,如今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史,加上“种瓜高手”们的不断改良,引进新品种,使刘家窑村的西瓜以皮薄、籽少、含糖量高等出众的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西瓜种植成为农民们的“第一产业”,也使刘家窑村成为率先富起来的村。在上级的积极引导下,建起了以刘家窑村为龙头的“张家口市刘家窑西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年产量超过1万吨,产品远销到京、津、沪等地。按照亩产最低4500公斤、每公斤最低卖1.5元算,每亩西瓜产值可达近万元。

四.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黑木耳

卢氏黑木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卢氏山区盛产栎树,自然条件优越,最适宜培育黑木耳。卢氏黑木耳是食用菌的一个传统优势品种,朵大,色深,质细,滑润,味美,脆嫩无杂质,干湿比高(1:21),伸缩性大。据分析,每百克含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粗纤维9克,铁185毫克,磷201毫克,钙375毫克,维生素C219毫克,维生素A0.03毫克,B1 0.15毫克,B2 0.35毫克,特别是含铁量相当于鲫鱼的70倍,是其他食品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它含的胶质体能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灰尘、杂质集中排出体外,具有清理肠胃的作用。因而又是纺织、化工、矿山、理发美容行业的良好保健食品。

五. 新疆 和田 墨玉县 喀瓦克乡无核白葡萄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喀瓦克乡,其地理位置位于墨玉县的北部区域,是狭长绿洲带面西南并向东北方向延伸。该乡的乡政府距离县城的距离大约有52公里,往北部连接的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带,气候干燥高温,十分利于葡萄(中国网,网罗中国,提供最优质的资源,点击链接可获得资讯详情)的生长与栽培。

据《宋史》载,于阗国北境有通圣山,据考麻扎塔格山即古之通圣山。山有古城堡,依山势而建,总面积约700平方米,中间有方形大室,距城堡不远处,有烽火台一座,山南有一洞穴,穴内有石板两块,刻有梵、汉文字,一块有古怪人头像。

由于本地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各类病虫害极少发生,且本地农民喜用农家肥,葡萄(中国网,网罗中国,提供最优质的资源,点击链接可获得资讯详情)种植达到了无公害标准,是绿色产品的最佳产地;葡萄长廊已成为大漠旅游的新亮点,墨玉正在向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和信息化农业方向迈进。葡萄产业已成为墨玉经济腾飞的“奠基石”。

在本乡境内,1996年发现天然气田,沙漠腹地距乡政府138公里处有座唐代著名古迹——麻扎塔格山,因其东端紧临和田河西岸处,形成两个突兀嘴,海拔高度1570米,且一红一白,白山系石膏岩构成,红山由红沙构成,故汉族人以白山嘴、红山嘴称之,统称红白山。

喀瓦克乡东隔喀拉喀什河,与和田塔瓦库勒乡相望,西邻沙漠,地势平缓,绿洲面积86010亩,耕地面积27032亩,全乡管辖23个行政村,68个居民小组,2181户,总人口9631人,其中农业人口9422人。

据载1908年斯坦因曾于古堡中1古文物甚多,1929年黄文弼先生曾于洞中掘到唐代古钱币、古民族文字木简等物,是沙漠旅游探险考古的好去处之一。

墨玉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北面即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并且三面环沙,气候干燥炎热,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度以上,有利于葡萄(中国网,网罗中国,提供最优质的资源,点击链接可获得资讯详情)生长的特点,乡党委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自2000年以来,共定植优质葡萄16000亩,其中无核白葡萄12000多亩,红葡萄400多亩,现均已挂果。

六. 安徽省 合肥 巢湖市 高林乡烟花、爆竹

高林乡烟花、爆竹

七. 辽宁省 丹东市 东港 夏家村草莓

夏家村位于椅圈镇北2公里处,地域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00亩,水、旱各半。辖区9个村民组,569户,2031人。夏家村支柱产业是草莓生产,有60年发展历史。现有温室大棚3000余亩,1700栋,年产优质草莓7500吨,产值2240万元。夏家村草莓栽培品种优、口感好,引进日本先进技术,是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品远销香港、北京、上海等地。

八.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侧柏

侧柏又名扁柏、香柏、俗名柏树,为柏木科。侧柏属常绿乔木,它适应性强,耐冷、耐旱、不耐涝 ,生长较慢,寿命长。木质坚硬,有香气,耐腐蚀,是建筑房屋、制作器物,尤其是民用棺木的优质用材;其树型美观,四季常青,还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

卢氏县的气候和土质适合侧柏生长,自古有栽培柏树的习惯。距县城五里的张麻学校门前有一株古柏,树高25米,胸围7米,干生7枝,6枝并生,1枝另生,群众称为"七勺星"。当地传说此树已有1500年以上的树龄

侧柏遍布卢氏全县各地,以洛河沿岸为最多,一般河川平地多为人工林,沿河山坡上有野生林。建国初期,卢氏野生侧柏资源丰富,每年都有大量柏木从洛河放筏运往外地。全县现有野生侧柏林约15000余亩,木材蓄积量2万余立方米。( 卢氏县)

九.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天麻

天麻,别名赤箭,卢氏民间称"仙人脚"。系兰科寄生草本植物,为稀有名贵中药材。天麻性温,味辛,主要成份天麻素,有平肝息风、定惊止痉的功能。可治头晕止眩、痉挛抽搐、语言蹇涩、瘫痪不遂、风湿脚疼和四肢麻木等症

卢氏天麻野生量大,近年药农又开始人工种植,质量优良,常年收购量约3000公斤,最高年收购量4000余公斤。由于质优药效高,在1983的广交会上及1984年全国医药交流会上,人们指名选购"卢氏天麻",价格高于四川、陕西等地的产品。( 卢氏县)

十.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