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辽宁特产店门头 东北特产店图片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辽宁特产店门头 东北特产店图片大全更新时间:2022-04-16 03:24:59

一.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庙头千张

庙头千张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庙头镇的。庙头千张是庙头镇传统工艺生产的土产食品,以其精薄、柔韧、香纯而著称,且富有弹性,拉长可回缩,口感极好。

千张,又名百页(叶),是一种豆制品。庙头千张已经注册为“蓝海”牌商标,产品打入全国市场,获宿迁市“地方名优产品”称号。庙头千张起源于何时,难以稽考,只知道清代大诗人袁枚在有关文章中就提到“沭邑西”豆腐与千张。他在《随园食谱》中,主张使用山珍海味给沭邑豆腐或千张佐料。足以说明在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间,袁枚主宰沭邑时,“沭邑西”的豆腐与千张已有声誉了。“沭邑西”千张出自何人之手,亦难以查考。只知在清朝末年年间,沭城西北的庙头镇与高流镇有两户制千张的高手,庙头镇的姓仲,高流镇的姓施。民国建立前后,庙头镇的千张高手仲氏将千张榨连同手艺“卖”与冷庄的曹氏;冷庄的曹玉安是曹氏千张的传承人,全组54户人家有51户制作千张,利用传统工艺流程制作,其他地方的千张每榨产90张,而庙头每榨产130~170张。生产过程中无添加剂污染,属于绿色食品,可以做多种美食,富含铁、钙和多种维生素,是家用、宴席或馈赠的佳品。

二. 广东省 广州 黄埔区 庙头菠萝鸡

   黄埔的菠萝鸡是每年波罗诞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因为当年来自西域的朝贡使者达奚司空死时,人们听见有鸡叫,才循声找到达奚司空,误认为那只鸡就是“神鸡”。

    黄埔有一道特色菜,名字也叫“菠萝鸡”。关于菠萝鸡有一个和达奚司空有关的传说。传说在唐贞观年间,印度波罗人派遣一批使者到中国来朝贡。其中一位使者达奚司空,拜完南海神后,还在神庙的左右两旁各种了一棵菠萝树,这是一种能结无花果的奇树,其果实俗称菠萝蜜,佛书上叫做“优昙钵”。据说这两棵树到清代时仍发芽,并已长到数十围粗了。

    美景留人,待悠游已久的达奚司空赶到江边,船队已经扬帆而去。达奚司空呆呆地站在神庙之前,遥望已渐渐消失于天际的船队,不觉便落下泪来。

    村民们看到有个外国人愣愣的站在岸边站了这么长时间,得知原委,便把他接回村里去住,但达奚司空思乡心苦,村民们都感到不忍,商量着怎样才能让他吃东西。村里有一个巧手的媳妇用鸡和达奚司空家乡的另一种——菠萝做了一道菜给达奚司空吃,达奚司空一试,觉得像极了家乡的口味,而且味道酸中带甜,很是开胃,思乡之情在这一道菜中得到了缓解,“菠萝鸡”这道菜也就流传了下来。

三.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乌龙头

乌龙头,多年生木本植物,茎杆多板刺,顶端生乌头状叶包。味涩,有中药味。四月采摘,煮熟,可以炒腊肉,亦可凉拌。凉拌乌龙头,堪称陇上一绝。农历四月八前后,乌龙头含苞待放,正是采摘的好时机。摘回后,慢火煮熟,捞出放进凉水浸泡,拔去苦涩,泼上热油,加上盐、蒜、芥末、醋,调匀,其味亨而不苦,确属味中一绝。

四. 浙江省 宁波 奉化 奉化芋艿头

奉化芋艿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奉化芋艿头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名称: 奉化芋艿头

产品产地:宁波奉化

产品特性:香糯可口

产品简介:奉化芋艿头富含淀粉,香糯可口,可当主食,又可当点心,也可做“排骨芋艿煲”成为一道特色菜肴。

产品历史: “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人们以吃过奉化芋艿头引以为自豪,可见这芋艿头非同寻常。

五. 辽宁省 鞍山 岫岩 薏米酒

薏米酒,是以薏米为原料,用宫廷配方酿制。林蛙酒,是以人工养殖的林蛙为原料酿制而成。雄蛾酒,是以雄蚕蛾为原料酿制而成。这几种岫岩酒都具有舒筋活血、滋阴壮阳之功效。

六. 辽宁省 沈阳 铁西区 老龙口陈酿头曲酒

“一杯老龙口,一盘童子鸡”,这是长期以来东北民间流传着的美酒佳肴传说。老龙口陈酿头曲酒是沈阳市老龙口酒厂的传统产品,最能代表老龙口酒特色。具有酒液清亮透明,窖香浓随,绵甘爽净,余味悠长的大曲酒典型风格。 历届都被评为辽宁省名酒,荣获特别奖。 1980年被命名为辽宁省优质产品。 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尖质量大赛中荣获银杯奖。

在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口,有一块三角地带叫老龙口,这里的地下水清冽甘甜,不同一般。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在老龙口建起了酿酒作坊。老龙口陈酿头曲酒就是在这个酿酒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百多年来,老龙口的品牌和知名度逐渐扩大,并被广为人知。清代,老龙口的酒一直作为珍品进献宫廷享用,皇帝每次到东陵拜祖、都要饮用此酒。

老龙口酒博物馆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1号,始建于2002年。老龙口酒博物馆采用清代古建筑形式,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展区面积为999平方米,酒馆面积201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2200平方米。设计立面借鉴清代牌楼形式,其两侧配以朴素的硬山卷棚建筑,屋面采用青瓦,外墙为青砖砌筑,梁、柱、门窗等木结构件采用人工彩绘或油饰,整体建筑以博物馆为主,两侧配以清代酒馆、清代酒作坊,形成我国白酒文化的展示平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馆内分为 “酒文化展区”和“酿酒老作坊展区” 两大部分。“酒文化展区”又包括“酒的源流”,“酒规酒俗”,“酒具酒器”,“酒诗酒画”,“老龙口发展史”,“老产品陈列室”等六个部分。收藏酒具四十余件,名人字画五十余幅;二十世纪不同时期老龙口老商标两百余张,老产品三百余瓶;老龙口部分产品获奖奖杯、证书;十九世纪末老龙口盛酒容——酒海及其残片。“酿酒老作坊展区”生动再现了中国传统酿酒的工艺流程,展示了古法酿酒的各式器具;酿酒所需的各种原料;在厂内挖掘出土的百年古残石磨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老龙口部分老产品等。

七. 辽宁省 大连市 旅顺口区 辽宁天女木兰

女木兰是木兰属植物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因为它的花颇象牡丹,辽东山区的人们称之为山牡丹。天女木兰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树高5-10米,对生长环境选择性很强,一旦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便生长不良,以致消逝,天女木兰的花和叶可提取芳香油,其种子的含油量达23%,油可做肥皂等用,天女木兰木材常用于制器具及雕刻。天女木兰花大而美,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

八. 辽宁省 大连 庄河 庄河鸡

兼用型。原产于辽宁省庄河县,又名大骨鸡。外貌特征:单冠直立,体格硕大,身高颈粗,胸深背阔,腹部丰满,腿粗胫长。公鸡颈羽多为浅红色,鞍羽深红色,胸羽黄色,肩羽红色,主尾羽和镰羽黑色,绿色光泽,成年体重3千克左右,最大体重6.5千克。母鸡羽丰厚,胸腹部羽为浅黄至深黄色,背部黄褐色,尾羽黑色,成年体重2.3千克以上,平均年产蛋146枚,平均蛋重63克以上。

九.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猪毛菜

猪毛菜。秧棵小时候凌源人的叫法,等它长大了一老化就不能采食了,其名也变为扎不扔。猪毛菜与玉米面掺和,揣匀贴猪毛菜饼子甚是利口,即使不缺食物的如今,冷不丁做猪毛菜干粮,上饭店餐桌食客们亦争之食之。居家尝鲜人愿吃,拿出去给一起工作的或左邻右舍乡亲,没有不爱吃的。猪毛菜掺粮食面蒸菜窝头,和黄豆面掺做小豆腐都特别的好吃。猪毛菜到夏季伏天尤其入秋就老化,其茎枝变硬变干。说扎不扔是地方口语,形容其体松垮大如筐斗一般,风一吹其根脱地随风翻滚的样子。它的用途则变为农家烧火做饭的烧柴了。小时候,谁家孩子拿一猪毛菜饼子出来,别的孩子准凑过去要点分吃。咸滋滋鲜鲜香香比纯粮饼子开胃引食欲。它没丁点苦味,舌尖上记的深刻。

信息来源:凌源市人民政府网

十. 陕西省 西安 莲湖区 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佳肴,它以味醇汤浓、馍筋肉嫩、肥尔不腻闻名于国内外。  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尚无具体考证。但是,早中唐朝,京城长安就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在出售。据说,这就是用猪肠肚做的。相传,有一天唐代医圣孙思邈来到长安,在一家专卖猪肠、猪肚的小店里吃"杂糕"时,发现肠子腥味大、油腻重,问及店主,方知是制作不得法。孙思邈向店主说道:"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于是,从随身携带的葫芦里倒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之药物,调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其味大增。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药葫芦悬挂在店门首,并改名为"葫芦头泡馍"。从此,"葫芦头泡馍"作为一种风味食品,流传千余年至今。说起来也有趣,1935年前后,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在西安因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差异,将士们多有病者。但是,对南院门"春发生"出售的"葫芦头泡馍",大家却始终食欲不减。以致有一段时间,东北军曾将"春发生"的"葫芦头泡馍"列为病号饭。今天的葫芦头泡馍是在唐朝的"葫芦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葫芦头泡馍之所以脍炙人口与它精细的烹制工艺和多种调料的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其烹制工艺主要有处理肠肚、熬汤、泡馍三道程序。肠肚要经过挼、捋、刮、翻、摘、回翻、漂,再捋、煮、晾等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  

熬汤是将猪骨洗净、砸断,配肥母鸡下汤锅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调料包,直熬成乳白色。  春发生葫芦头泡馍

泡馍是由进食者将馍掰成箸头大小块放入碗内,然后由厨师将切成坡刀形的肠肚泡三、四次,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少量熟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适量沸汤即成。进食时,佐以糖蒜、泡菜,更是清爽利口,使人食欲大增。  

如今,葫芦头泡馍已由单一的品种发展到海参葫芦头、鱿鱼葫芦头、鸡片葫芦头、大肉葫芦头四种。最近又新研制出了砂锅葫芦头、火锅葫芦头,形成了一套葫芦头系列品种。难怪,西安人夸奖葫芦头的美味说:"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