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建昌营馓子是哪里的特产 馓子是哪里的名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建昌营馓子是哪里的特产 馓子是哪里的名小吃更新时间:2022-04-14 23:59:35

一.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乌审旗 羊油馓子

羊油馓子

每逢过年或有喜庆之事,蒙古族牧民便忙碌地炸羊油馓子。

羊油馓子炸成后,就同其它食品一同摆到桌子上,供人们享用。羊油馓子为长条形,一层一层地垒到桌子上,足有一尺高。浅黄色的羊油馓子上放着几颗红枣,显得格外吉祥。无论纵看或横看,都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线条美。制作羊油馓子的原料,有白面、素油、糖、白帆。

往一定量的白面中,放上适量的白帆、素油和糖,用水和起来。面和的不能硬,也不能软。让它饧上一会儿,就可以制作了。

制作时,应根据馓子的大小,把饧好的面揪成小面剂,放到面案上搓成细长条,对折几次,很快放到滚热的羊油锅里炸熟。羊油馓子晾凉后,表面裹着一层洁白的羊油,看上去黄、白相间,很有特色。

吃的时候,把羊油馓子掰碎,泡在奶茶中。羊油馓子吃在嘴里,酥脆甜香,别具风味。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三.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咸馓子

咸馓子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古代“寒食节”而诞生,又称“寒具”,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而制作。西安馓子形如栅木、色泽金黄、条细心空、口嚼有响声、酥脆如凌雪,既是风味小吃,又是宴席上的名贵细点。主要原料有面粉、油、红糖等。

馓子、因股条细而松散得名,也称“馓枝”“馓股”是回族群众的节日传统食品之一,据说始于南北朝时,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间写诗赞美馓子:“纤手搓成玉数导,碧油炸出嫩黄深,夜业春水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回族的油馓,以股条细匀、香酥脆甜、金黄亮润、轻巧美观着着,很受人们青睬。有个故事说,元代有位阿拉伯人来中国定居后与当地一女子成婚多年,膝下无子,一次在石邦节,向真主祈求赐子,敬献油馓。后得一子,合家欢乐,第二年孩子满周岁时,从亲友来贺,感谢真主赐子之恩,特炸油馓子招待客人,从此之后,凡回民过节或举办喜庆大事都炸馓子庆贺,以示吉利,相沿成习。

四.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方集馓子

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载,“馓子”又名“环饼”,或日之“寒具”。苏轼谪居海南岛时曾作诗赞之:“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馓子的形色毕见。

馓子,是青海农业区各族人民逢年过节制作的特色食品。其形圈圈相连,外观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为面食中的佳品,在宴会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青海,汉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正餐前食用。回族、撒拉族等一些少数民族的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

馓子是用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阜南方集馓子纯手工制作,原料采制淮河洪洼地区,天然绿色。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大嚼一口,香满齿颊,再嚼一口,余香入怀,三日不绝。

方集镇地处淮河支流洪河洼地,安徽省与河南省交界处,保留着沿淮最纯朴民风民俗和最原始的淮河风光。千里洼地,一马平川,没有城市的喧哗,没有浓烟滚滚工厂。方集古街道,古色古香,曲折细长,街两边保留着城市已经没有的商铺、店面。走方集老街上,你会看到圆圆萝筐,筐内盛满金黄色的馓子;你会听到卖馓者独特吆喝叫卖声;浓浓的馓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每逢集市,卖馓者多聚集在集市一角,或设摊卖馓,或现炸现卖,让你满载而归。

五. 河北省 唐山市 迁安 建昌营馓子

迁安市北部的建昌营镇有一种在京东一带独具特色的食品——馓子。建昌营的馓子,色泽嫩黄,薄如纸,最薄处承半透明状。吃起来酥脆可口,香而不腻,是极好的营养食品。馓子可以长期放置不变质,夏季一般可以放半个月,冬季可以放两三个月。

馓子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就曾经提到最古老的馓子。宋朝的大诗人苏东坡吃了一位老太太做的馓子后,赋诗称道:“牵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未睡知轻重,压扁家人缠臂金。”写出了馓子细洁、光亮、喷香、脆酥的特点以及制作者的辛劳。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说,因为它酥脆,“易消散也”。这就是馓子得名的由来。馓子还有两个别名,一称“捻头”,在制作时要“捻其头”;一称“寒具”,因古人在寒食节时食用它。

具体做法是:用石磨磨的特级面粉,盐水和面,揉揉停停,停停揉揉,5斤面约和两个小时。把和好的面用手搓成手指粗细的面条,用油浸泡一小时,然后,再把泡好的面条往手捯,捯成筷子粗细,五、六条成一把,用两根筷子托着下油锅炸。油是芝麻油和花生油各半的混合油。炸时看好火候,火大炸碎了,火小炸不起来。

馓子具有医疗价值。《本草纲目》中称它可以“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所以建昌营人都买它用来看望病人、产妇或者给老人做补品。

建昌营的馓子,至少有二百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用料讲究,制作精细。自1979年恢复生产以来,名声不胫而走,除在本地大量销售,还远销到京、津、唐、沪及内蒙等地,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

六.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七.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馓子

单县馓子久负盛名,它以盐水和面,然后用手沾油捋成环形细条盘于盆内,并逐层加油防粘连。

油入锅至五成热,将面条一头拉出,以防散把,另一人用苇杆将馓子坯取下,慢慢拉长到12厘米——15厘米,放入油锅适当摆动,稍炸后,将苇杆抽出压馓坯中间,使之成为瓦状,待色泽金黄时捞出。

它造型美观,酥脆可口,焦食、泡食均可,以佐粥为佳,一般作早点食用,也常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

八. 云南省 曲靖 陆良县 麻衣馓子

麻衣馓子:陆良的麻衣馓子是用麦面作原料,和好面后扭成“千钧扣”油炸的糖果。色泽金黄,表层穿上芝麻糖衣,特点是香、 脆、酥、甜,特别是内里灌 满了糖饴,甜润柔腻。陆良“麻衣馓子”已有200年的历史,是地方传统风味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曲靖)

在陆良坝子里,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陆良三样奇,

名目变换各不一。

密香梨原叫细皮梨,

风参子又叫金线鱼。

有样东西最有趣,

水馓子变成糖麻衣。

这首民谣道出了陆良三宗风味,即密香梨、金线鱼、麻衣馓子。解放前,这三物齐全,远近驰名,是馈赠亲友、款待佳宾、逢年过节难得的美食和礼品。

如今,陆良三大风味,由于人为的、自然的种种原因,金线鱼已经绝迹,蜜香梨树也面临老化,只有麻衣馓子得以发扬光大。

当在人介绍说,关于麻衣馓子来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时候,三岔河街上有些人家做“糖馓子”在街市上卖。最初是用糖水浸煮,又叫“水馓子”,不知经营了多少年。一天晚上,有家正忙着做馓子,麦面快完了,只剩下不多的一点,主人一不小心把挂在旁边的一盏油灯撞翻了,半盏菜油全泼在面团上。主人心想“反正馓子离不了油”,就把它揉和在面团里,扭成面团下锅煎炸。等捞起来放进糖稀里煮后才发现,这些搀杂进灯油的馓子,颜色黑,不像平日的那样鲜黄,没有卖样。主人后悔不已,于是,一一拣了出来,并顺手拈了一个尝尝,又香又酥又脆,更奇特的是,面团心里灌满了饴糖,甜润润柔腻腻的,舒心爽口极了!

第二天,主人就在摆摊时将这些馓子当样品,请过往的顾客们都尝上一个。顾客们无不啧啧称好,纷纷要主人专门做这种馓子来卖。主人依从顾客们的意见照办了,但是做出来的馓子总是僵硬实心,中 间灌不进糖稀去。经过反复寻思,主人终于从打翻的油灯上悟出了名堂:若要灌进糖稀,面团里少不了油,因为面团里加油后,能起到分离疏孔的作用,再经油炸后,放入糖水一煮,糖稀便沿孔渗灌进云了。虽然找到诀窍,但搀入菜油炸出来的馓子,还是不如撞翻油灯那次的好。日思夜想,最后才悟出面团和油兑合的比例要得当。为此,主人 先后试验了七七四十九次,才告成功。后来,又为断改进制作工艺,将馓子穿上:“芝麻糖衣”便取名“麻衣馓子”。人们还根据它的特征,赠一美名“血灌肠”。

在三岔河后街高家几辈人制作的麻衣馓子质量好,较出名,颇受顾客的青睐。

如今,陆良县糕点厂已恢复生产此项地方,配以精美包装的麻衣馓子,畅销全省。陆良的麻衣馓子是用麦面作原料,和好面后扭成“千钧扣”油炸的糖果。色泽金黄,表层穿上芝麻糖衣,特点是香、 脆、酥、甜,特别是内里灌 满了糖饴,甜润柔腻。陆良“麻衣馓子”已有200年的历史,是地方传统风味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九. 辽宁省 葫芦岛市 建昌县 建昌核桃

建昌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昌县境内核桃种植已有百余年历史,由雷家店、黑山科一带逐步扩展到整个岭下地区。据《承德府志》、《凌源县志》载:凌南(今建昌县)盛产核桃,皮薄肉厚,购者云集。早在清朝末年,建昌县核桃就远近闻名,远销内蒙、绥远及关内数省。

“建昌核桃手扒皮”

建昌县位于辽宁省西部,燕山余脉松岭山脉由东南至西北贯穿全县,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岭上岭下两阶梯,土壤为石灰岩坡积土,呈弱碱性。发源、流经县境的河流有40多条,境内建有大、中、小水库31座,总蓄水量为1.74亿立方米。建昌为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蒸发量大,回温快;夏季多雨炎热;秋季少雨降温快;冬季寒冷少雪,空气干燥。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年平均气温8.2℃,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44.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间2,915小时,是我国北方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方。

建昌地处我国六大核桃产区之一的东部沿(近)海分地区,占县域面积一半的岭下15个乡镇,全年大于1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3,600℃至3,750℃,平均无霜期161天。这里远离工业区,植被覆盖率接近100%,是建昌核桃的主产区。

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孕育了建昌核桃的独特品质。建昌核桃耐寒、喜光,少有病虫害,一般3 — 5年结果,最多时每株核桃树可产果万余枚。建昌岭下的气候周期与核桃生长周期同步,充足的日照有利于核桃在生长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弱碱性土壤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和果实发育。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建昌核桃果实大小规整,壳面光洁,核桃的品质优点得到充分体现,主要生化和营养指标都超过了国家标准。

建昌核桃现有“辽宁”和“礼品”两个系列,主栽品种都经过了省部级鉴定。根据果皮的厚度又分为“纸皮核桃”和“薄皮核桃”两类:“纸皮核桃”皮薄如纸,指掐即开,因果实内隔膜退化,故掐开后果仁完整;“薄皮核桃”手捏即开,开后可取整个或半个果仁。因此,当地素有“建昌核桃手扒皮”之说。从1993年起,建昌核桃屡屡在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览会上摘金夺银,市场收购价已达每斤20至30元,供不应求。

统筹规划,建设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长期以来,建昌核桃一直处于少数农民分散种植、自产自销的状态。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只有雷家店乡等七个乡镇种植,1956年全县仅有核桃树5,700株,1958年不到7,000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大环境的推动下,建昌核桃产业的发展开始提速。在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的指导下,该县雷家店乡的核桃栽植逐渐形成规模,到2009年,这个乡的优质核桃栽植面积已达到10,200亩,被专家誉为“东北核桃第一乡”。但这一年,全县核桃栽植总面积只有12,000亩,核桃总产量7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20万元。

建昌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62万人口中,85%以上是农业人口,农业经济是建昌全面发展的基础。以建昌核桃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虽久享盛誉,但就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的全局而言,特色农业经济仍未形成规模产业。建昌核桃“躲在深山人不识”,根本原因是产量太少,缺乏足够的市场影响力。进入本世纪后,建昌县全面启动建昌县特色农业建设工程。县委、县政府将核桃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编制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这一方案获得省科技厅咨询论证专家组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在各项扶持政策的引领和核桃专业栽植户致富效果的启发下,建昌农民栽植核桃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并逐步从农户分散栽植向自发组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方向发展。截至2009年,全县已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三个,核桃产业协会八个。

2009年11月,在对全县宜植土地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建昌县制定了2010年至2013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四年投资1.06亿、推广十万亩优质核桃栽植、实现4.95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成立了以县长樊大成领衔的“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引进和推广先进栽植技术,引导和鼓励规模经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规划”的出台,为建昌核桃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规划中的16个乡镇的农户栽种核桃的热情空前高涨。规划出台的当年,占地260亩的“建昌县良种核桃繁育中心”同步建成,中心繁育的100万株优质核桃苗2011年春天即可交付栽植户。

2010年,“建昌核桃”地理标志已获得国家商标局核准,县工商局正在组织设计和制定建昌核桃地理标志标识、产品包装、检测标准及相关管理办法,确保核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先进科技成“建昌核桃”产业发展强劲动力

在建昌县核桃良种繁育中心的温室大棚中,记者看到,100万株优质核桃苗枝叶繁茂,绿油油的煞是喜人。中心主任梁正喜是当地的林业专家,从1999年开始从事核桃栽植研究。他告诉记者,这个中心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的试验基地,这里繁育的百万株核桃苗都经过反复筛选,是适宜建昌岭下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中心设有催醒室、恒温库、嫁接室,全部由中央空调进行恒温控制,总投资超过4,600万元。

县林业局下属的合作生产办公室招聘了三名农学院的毕业生,专司研究和推广核桃栽植技术。2010年5月,县科协、科技局、林业局在大屯镇核桃育苗基地举办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培训班,他们聘请大连经济林研究所核桃专家王仕海教授为十个乡的70多个核桃种植户授课。县科协同时出动科普大篷车,利用图板展示、播放光盘等形式,为专业农户讲解核桃栽培与管理技术,当地技术人员还讲授了核桃与中草药间作方法。在建昌,经常举办这样的培训。

县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科学栽植,精心管理。核桃栽植农户从良种繁育中心每领取一株核桃苗要交纳三元钱的保证金,如果当年的存活率达到95%,就退回一元钱,如果第二年的存活率达到85%,再退回一元,第三年的政策和第二年一样。如果第四年仍保持85%的存活率,政府对每株存活的核桃苗奖励一元。

2008年12月31日,雷家店乡核桃栽植户刘汉军打电话给乡党委书记,要给乡里的工作人员每人发100元钱的奖金。核桃树在生长期和结果期是可以和某些低杆儿作物间种的,但不适宜与高杆儿作物间种。这一年,刘汉军在核桃地里间种了玉米。乡领导半说服半强迫地让他铲掉了玉米,当时他极不服气。结果那一年他的核桃获得了大丰收,挣了两万多块钱。他想用发奖金的形式表示对乡政府的感谢,遭到拒绝后的第二天,正是2009年元旦,他定做了锦旗,买了香烟,送给了乡政府和乡林业站。不久,他又请来了建昌县电视台,执意要求把乡政府帮助他科学栽种核桃的事情拍成新闻。消息在电视台播出后,在当地引起了很好的

反响。

科学让建昌县的核桃栽植专业户尝到了甜头。今天,学习和应用先进技术已经在全县核桃主产区蔚然成风。

2010年,是建昌县实施《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的头一年,形势喜人。具有百年历史的建昌核桃,正在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