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正宗西藏特产加盟店 西藏土特产如何打开销路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正宗西藏特产加盟店 西藏土特产如何打开销路更新时间:2022-04-11 15:31:19

一. 西藏 山南 贡嘎县 西藏酥炸羊腩

1、羊脯洗净,切成6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放人汤盆中,加入料酒、酱油、大茴、白糖、盐、味精、姜片、葱段和上汤少许,上笼蒸软取出,待冷却后取用。



2、面粉、淀粉同放人碗内,先用冷水调成脆浆,后加入猪油、碱水搅匀,再加入发酵粉调和。



3、炒锅烧热,放人生油,烧至八成热,将羊腩抹上脆浆粉下油锅,炸至酥脆呈金黄色时捞出,切成长方块装人盘内,跟葱白段、甜酱、椒盐、辣酱油各两小碟同时上席即成。



《周礼·天官》篇所载“八珍”中,除“捣珍”、“”均用羊肉外,还有一只“炮”的名馔,是以羊肉烧、烤、炖而成。不过,西周时朗,羊仅限于士大夫阶级享甲,至春秋战国时期才成为人们普遍的肉食。



传统名菜,颜色金黄,羊肉酥嫩,旧时常作为大宴头菜。

二. 西藏 那曲 索县 酥油桶

酥油桶

酥油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酥油桶分两种:一种是从奶中提取酥油的桶,叫做“雪董”,这种桶较大,高约1.3米,口径近0.33米,是牧区经常见到的生产酥油桶;一种是家庭日用的酥油桶,藏语叫“雪董”,这种桶较“雪董”小,高1米左右,直径约16厘米。有的酥油桶很小,只有30多厘米高,宜出门时用。

酥油桶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桶筒;一部分是搅拌器,叫做“甲罗”。酥油桶的制作十分讲究,桶部用木板围成,上下口径一般大,外围用钢皮箍,上下两端用铜做花边,可以打出各种花纹,显得精美、大方。“甲罗”制作比较简单。先做一块比桶口稍小的圆木板,木板上凿4个小孔,以便在桶内搅拌时,液汁和气体可以通过孔上下流动。圆板的中心安上一根比桶长30厘米的本柄,木柄同样用铜箍在把手部分,作为酥油桶的装饰。

做酥油桶的木料,一般用红桦木或红松,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一带的红桦本,更是做酥油桶的好材料。

三. 西藏 藏菜

藏菜是对西藏及广大藏区菜点的统称,是以拉萨藏菜为代表的藏族餐饮。数千年前,生活在雪域大地的藏民族祖先的生活十分简陋。据相关史料,西藏饮食烹调技术第一次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是在文成公主入藏前后,开辟了藏汉民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先河。进入近代,根据各自的口味合理地选料、调和,以健身,融食、娱、游、乐于一体的文化现象开始进入贵族阶层。而西藏广大农牧区的百姓仍靠原始而简单的烹饪土法度过漫漫岁月。

藏菜的成形主要在上世纪50年代后,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西藏饮食烹饪事业的发展。藏菜向着由简至繁,由粗至精,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形成完整而又有改进的藏族饮食文化、饮食科学、饮食艺术等。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藏族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藏餐在保持其传统制作方法的前提下,采用当地特色原材料,不断进行改良,适应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同时兼具营养、口味、色泽和品位等文化元素。

藏式饮食的主要原料有糌粑、酥油、牛羊肉、青稞酒、茶叶和不同品种的奶制品,同时,在藏式烹饪中,藏族人对选择食材也十分严格,讲究原汁原味。

西藏大多数地方四季分明,形成了西藏烹饪原料季节性强的鲜明特色。杰布说,除把牦牛肉作为首选原料外,还有如“春有鲢鱼,夏有奶酪,秋有肥牛,冬有绵羊”等选料说法。

同时,还有西藏那曲的冬虫夏草、阿里的藏红花、山南浪卡子县雅卓嘎玛降的风干羊肉、工布达江县措高乡的藏香猪等高原珍贵的原料。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藏菜,如今已经走出藏家,在雪域高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餐饮文化。杰布时常告诫自己的徒弟,藏菜是宝贵的民族手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自己“家”的味道一定不能变。

四. 西藏 阿里 西藏珠宝首饰

西藏的珠宝首饰有珍珠、玛瑙,金、银制品等,不同的藏饰品都有不同的寓意,而且同一种藏饰的不同款式寓意也不同,但基本上都意味着祝福。



例如较为名贵的西藏天珠,“单眼天珠”代表智慧,“双眼天珠”能保佑夫妻和睦,“三眼天珠”则能带来财运。而西藏手镯和戒指一般由藏银制成,上面刻有梵语,具有辟邪、祈福的作用。

五. 西藏 阿里 札达县 西藏高山牦牛

产地与分布

产于西藏自治区东部的高山草场,以嘉黎县的 牛最佳。另外,在西南部山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湿润草场上也有分布。

外貌特征

体躯较大,结构紧凑,躯长腿短,皮松而厚,但无垂皮。背平,腹大而不下垂, 窄且斜。头重,额宽,面稍凹。大多有角,角向外上方开张。眼圆,有神。尾短且着生点低。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筋骨结实,蹄小而坚实。公 牛 甲高而长 ,母牛。 甲矮而短,且薄。群体毛色较杂,全身黑色者占60%,体黑、头或面部白色 者占30%左右,还有灰色、褐色和白色者。胸部、腹部、体侧和股侧长有长毛,被毛柔 软、厚密。厚密的被毛和发育良好的皮下结缔组织有助于 牛在高寒低温条件下生活。 成年公、母 牛体重平均为420.6千克和242.8千克,体高分别为130.0厘米和107.0厘米

生产性能

平均初生重:公牛13.7千克,母牛12.8千克。母牛产后第二个月开始 乳,产乳高峰期为牧草茂盛的7~8月份。平均日产乳1.03千克,酥油率5.82%~7.49% 产肉性能良好,据测定,在放牧饲养条件下,中等膘情的成年阉 牛体重为379.1千克,屠宰率55%,净肉率46.8%,眼肌面积50.6厘米2。 牛是牛类家畜中唯一产绒毛的品种,每年6~7月份可对 牛剪毛一次。带犊及怀孕后期的母 牛,只抓绒,不剪毛。

公、母、阉 牛的毛绒产量分别为1.76千克、0.45千克和1.70千克。裙毛长度20~43厘米,肩部毛长度为10~30厘米。毛、绒比例为1:(1-2)。 在产区, 牛呈季节性发情,7~10月份为发情季节,7月底至9月初为发情旺季,发情 期17.8天,发情持续期16~56小时。公、母 牛均是3.5岁初配。妊娠期平均255天 一般在3月份开始产犊,2年1犊,繁殖成活率48.2%。 牛牙齿坚利,又具有灵活的唇和舌,采食性能好,能够适应低质量的草场条件。 为了提高 牛的生产性能,青海省兴海县的赛什塘牧场(1999)进行了 牛与野 牛导 人杂交试验,效果明显。12月龄含1/4野 牛血统的0 牛比家 牛体高、体长、胸 围、管围和体重分别提高3.96%、7.60%、7.06%、7.32%和12.13%。

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周名海等(1998)提出了 牛种间三元杂交的新途径,即荷斯坦牛 (藏黄牛 牛)。0牛在高寒牧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2.5岁时0公、母牛平均体重为310.78千克和305.79千克,比同龄公、母 牛分别重126.48千克和149.92千克。0母牛2~3岁可初配,3~4岁可挤奶,比牦牛提前1~2岁挤奶;第一泌乳期(183天)挤奶量659.36千克,为同泌乳期母 牛的2.65倍。

六. 西藏 林芝 米林县 炒青稞

炒青稞

炒青稞工具,首数大炒锅,呈凹状直径40公分左右,二是锅开筛,锅底部布满小洞,其作用是漏出细沙,可以将青稞粒与沙子分开。此外还有一个“T”形木制工具,长约40公分,横梁部分一侧开有两头相通的槽,可以用以端锅、拨动烫沙子。

炒青稞的灶是土坯砌成的,呈“串”字形,一排3、4个灶孔,灶孔大小、形状与炒锅等。点火后,一般将所有的灶孔都放上炒锅,既可按顺序炒来,流水作业,充分利用能源。

炒青稞前要做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将沙子炒烫——将适量的沙子摊开在炒锅内以旺火加热;二是把青稞过一下水——把青稞倒入陶罐内并加水,片刻后,将陶罐底部出水嘴儿中的填塞物掏出,放掉水。这样既达到了对青稞稍加清洗的目的,又使炒出的青稞能膨胀开来,并有酥脆的效果。

炒青稞时,将适量的青稞(约一捧)堆放在炒锅的细沙上,当沙子烧得相当烫时——这一温度的掌握全凭操作者的经验或感觉,操作者用“T把”的槽口咬住炒锅沿,两手持木柄,端起锅,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像内地烹饪大师那样颠着炒锅。刹那间,颗颗烫沙与粒粒青稞碰撞,劈劈叭叭响个不停,似过年放小鞭,声音那么清脆,那么争先恐后,渲染得空气都热烈、欢快起来。经几次颠炒之后,便迅速将这依然“充满活力”的一锅倒入锅形筛内,并立即将沙子筛回炒锅里,锅形筛里剩下一堆咧着嘴“笑”的白花花的炒青稞。

炒青稞可是个技术活,普通人可炒不了,不是烫了手,就是炒糊了。一把炒得好的青稞,用一只大碗才能装下,白生生的,个个都像一朵朵小白花;闻起来香喷喷,吃上一把酥脆香甜,胜过崩出的玉米花。

七. 西藏 山南 扎囊县 西藏雪莲花

雪莲花为西藏东北部海拔3500~5000米雪域的天然纯净野生产品,药材正宗、品质优良、功效卓著。 性味:苦、微苦、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用于头部创伤、妇科病、类风湿关节炎、中风、高山反应、外敷消肿。用法:酒剂:雪莲花50g;白酒500ml,浸泡10天,每天30-50ml。 刀伤出血:本品碾为细粉、外敷。

八. 西藏 林芝 波密县 易贡辣椒

易贡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易贡”藏语意为“美丽”。易贡乡位于波密县西北方向,距县城153公里。相传易贡辣椒是由茶马古道商人带入;另一说法是1950年入藏部队十八军引入。经长年种植而形成的独特地方品种。其特有的品质在全区独一无二,素有“味中上品”、“有易贡辣椒,就有好胃口”的美誉。深受区、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易贡辣椒鲜果实以羊角、圆锥形居多。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呈鲜红色,具有皮薄、香辣味浓郁,回味悠长的特点,易贡辣椒能增加食欲、驱寒祛湿、健脾开胃。

易贡海拔2100米,自然条件适宜辣椒种植。易贡辣椒也以其嫩、辣、爽的特点而久负盛名。

地域范围

易贡乡位于波密县西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北麓,易贡藏布流域,素以“国家地质公园”闻名区内外。东临玉许乡,西接八盖乡,北靠昌都地区边坝县,南依林芝地区林芝县,土地面积90平方公里。北部、西部、东北部均为念青唐古拉山向东南延伸的余脉,东部有伯舒拉岭,南有喜马拉雅山脉。总体地势呈现出东高西低,四周为山地,中部为河谷区,岭谷相间排列的地理分布格局。在易贡藏布流域的两岸广泛发育着平缓的河漫滩地,冲积阶地与洪积扇,成为当地的肥土良田,以半农半牧为主,主要种植小麦、青稞、油菜等经济作物,牧养黄牛、羊、马等。 易贡辣椒保护范围是:波密县易贡乡所管辖的贡仲村、格通村、沙玛村、江拉村、通加村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93°00′00″~97°40′00″,北纬29°21′00″~30°30′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易贡辣椒果实为浆果,鲜椒形状以羊角、牛角、圆锥形居多。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呈鲜红色,具有皮薄、香甜、香辣味浓郁的优点。2、内在品质指标:维生素鲜椒含60~70mg/100g、干椒含154~162mg/100g,辣椒素鲜椒含0.02g-0.09g/kg,干椒含0.5g-0.7g/kg。易贡辣椒能增加食欲、驱寒祛湿、健脾开胃。3、安全要求: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九. 西藏 山南 桑日县 贝母

贝母为西藏地道的药材,为百合科植物,西藏系为藏贝母和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生于海拔3200-4200米的林下、灌丛、草地、河滩等处。产于山南、那曲、日喀则等地。

贝母种类繁多,有甘肃贝母、棱砂贝母、松贝母等。甘肃贝母鳞茎圆锥形,直径约1厘米,茎高20厘米-40厘米。单花顶生,稀为2花,俯垂,外轮花被片黄色,散生紫色或黑紫色斑点。棱砂贝母鳞茎较大,直径1.5厘米-2厘米,叶互生,长卵圆形,药单生于茎顶,黄绿色,具紫色斑 。松贝母植株较矮小,通常不超过30厘米,药下的苞片1枚,与上部叶的先端均不卷曲,药被片暗紫色,无斑点,及方格状的网纹,花丝有明显乳突。
每年7月至9月是采挖贝母的好季节,将带泥的鲜贝母摊在烈日下曝晒,随时用竹、木器制的工具翻动,当晒到贝母表面现粉白色时,筛去泥土,装入麻袋,轻轻撞去附土及老皮,过筛后再晒干。

贝母性微寒,味苦、甘、润肺止咳,化瘀散结,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痛,乳痛。

十. 西藏 昌都 洛隆县 洛隆糌粑

洛隆糌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隆糌粑

近年来,昌都地区以洛隆县“洛宗”糌粑产业为中心,充分利用耕地平整和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优势,筹集资金4270万元,在洛隆、边坝、丁青、昌都等县建设优质青稞种植基地10万亩,年生产优质青稞1500万公斤,采取“工厂+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辐射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年创产值1.2亿元。

洛隆糌粑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洛隆县孜托镇、硕督镇、康沙镇、马利镇、俄西乡、腊久乡、中亦乡、玉西乡、新荣乡、达龙乡、白达乡共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